我國史上第一個火星著陸器:天問!預計2021年2月到達火星!

2020-12-23 遨遊世界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中國第一個火星著陸器將被稱為「天問」!

4月24日星期五是中國的「太空日」,慶祝我們首次發射衛星50周年。同時我國宣布了我們航天史上第一個火星著陸器:天問號。意為「尋求天理」!

天問號

天問號的任務還將包括一個軌道飛行器、一個著陸器和一個六輪太陽能探測車。將對火星土壤、地質結構、環境、大氣以及水進行科學調查。這些任務正在調查火星目前和過去的狀況,以及它們是否有利於居住。天問將用雷達探測地面,對土壤進行化學分析,尋找生物分子和生物信號。

這個名字代表著中國人民對真理的不懈追求,代表著中國對自然和宇宙認識的文化傳承,代表著中國在科學技術上的不斷探索。

這艘飛船將於2021年2月的某個時候(如果7月的發射日期確定的話)抵達火星,將環繞火星運行一段時間。不過我國還沒有透露登陸器何時部署到地面。但當它降落時,預計它將使用火箭、安全氣囊和降落傘來控制它的降落。

看起來天問這個名字適用於登陸器,就像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一樣,探測器會有自己的名字。探測器將是一個六輪,太陽能驅動的探測器,任務期限至少為三個月。它將攜帶13個科學儀器,重量超過200公斤。

儘管天問號任務本身就很重要,但它也是中國下一次火星任務的技術示範任務,這是一次偉大的樣本返回任務,計劃於20世紀30年代完成。

火星登陸的歷史和挑戰

我們知道,火星登陸和月球著陸是不一樣的。事實上許多試圖在火星上降落太空飛行器的嘗試都失敗得很慘。有很多複雜的技術必須有效地部署才能工作。雖然我國最近成功地完成了登月任務,但是火星任務是第一次。

第一次嘗試登陸火星要追溯到1962年,當時蘇聯試圖讓登陸者登陸火星。那次任務未能離開近地軌道。在更靠近現代的時間裡,準確地說,2016年3月,歐空局的Schiaparelli EDM著陸器在試圖登陸火星時墜毀。事實上,只有美國和俄羅斯/蘇聯在火星上成功著陸。

這張2016年10月25日的照片顯示了歐洲航天局的Schiaparelli試驗著陸器到達火星表面的區域,放大了三個太空飛行器部件撞擊地面的位置。這是美國航天局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上的高解析度成像科學實驗(HiRISE)相機在2016年10月19日著陸事件後拍攝的第一張現場照片,也是我們迄今為止對現場的最高解析度。

這不會是中國第一次執行火星任務。他們是俄羅斯火衛一格倫特任務的一部分。這艘太空船原本是要訪問火星衛星火衛一併返回一個樣本,但中國在這次任務中包括了他們的「螢火一號」火星軌道飛行器。那次任務在火箭爆炸時被摧毀了。

至於著陸地點,我國最初考慮了兩種可能性。它們是平基麗舍區和蒙斯極樂世界區。然而,中國在2019年宣布,他們已經確定了兩個初步著陸橢圓著陸區域,都在烏託邦平原地區。每個橢圓大約是4000平方公裡。

期待我國火星探測之旅首發成功!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將在火星哪個地區登陸?到達時到底是冬季還是夏季?
    天問一號任務簡介 看起來「天問一號」像是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其實它並不是,因為早在2011年11月,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就搭載在俄羅斯的福布斯
  • 天問一號什麼時候到達火星 到達火星是幾月幾號
    2020年7月23日,在今天有一個重大的好消息那就是咱們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這也是咱們航天領域的一次裡程碑,很多朋友還不知道天問一號什麼時候到達火星,所以今天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 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 在哪個地點著陸
    天問一號後續至少還要闖三關,方能圓滿實現探測目標  天問一號從發射到火星引力捕獲需要將近7個月時間。從7月23日發射到現在已經飛了3個月左右,後續還要再飛將近4個月,據劉彤傑介紹,天問一號此後還面臨著三道難關。  第一道難關,是在火星引力範圍之內近火捕獲。
  • 天問一號探測器已飛行超過3億公裡,預測明年2月將到達火星
    就在今年4月,我國的行星探測任務被稱作「天問系列」,其中火星探測任務被稱作「天問一號」,後面的行星任務將會依次編號。今年5月,根據中國航天局消息,不同於「嫦娥系列」月球探測任務,我國藉助長徵五號火箭來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由軌道飛行器和火星車組成。
  • 「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進入倒計時!
    北京時間7月20日凌晨5時58分,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從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宣告2020年「火星季」正式開啟。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也即將擇機發射升空,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就在前幾天,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目標:火星!
  • 中國「天問一號」即將發射,2020火星年,圍觀各國火星探測計劃
    接下來,我們就詳細盤點一下這四大火星探測計劃——一號選手:中國-天問一號發射時間窗口:2020 年 7 月 20-7 月 25 日預計抵達火星軌道時間:2021 年 2 月 11 日-24 日預計著陸器登陸時間:2021 年 4 月 23 日
  • 2021全球航天大事件一覽!登陸火星、阿瑟·c·克拉克的骨灰將...
    太空工業正在迅速發展,火星目前是最熱門的任務目的地。美國NASA將繼續其對火星上生命的長期探索。它將把火星樣本儲存在地球上供最終分析,並測試有史以來第一架名為「機智號」(ingenious)的火星直升機。我國的「天問一號」任務是中國獨立自助研發的第一個火星任務,我們將看到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和火星車三位一體來探索這顆紅色星球。
  • 「天問一號」拍了拍「火星」:中國來了!陝西動力助力問天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火箭發射環節,由8臺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組成的助推器和2臺50噸級氫氧發動機組成的芯一級動力同時點火,助力火箭從地面噴薄而起,工作到一定時間,助推器熄火分離,芯一級動力獨自承擔起助跑任務;當芯一級動力完成使命關機後,與火箭分離,助跑接力棒交到由2臺9噸級膨脹循環發動機組成的二級動力手中,它們經過二次起動,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
  • 天問一號速度接近30千米/秒,為何比美國毅力號晚著陸火星3個月?
    在航天領域中,儘管我國起步相對於美俄要晚,但經過幾十年披星戴月的追趕,我國再也不是幾十年前的中國了,一躍成為航天大國,我國自主製造的高科技太空飛行器讓美國專家看後都感到有壓力,尤其是正飛往火星的中國天問一號,某一方面技術已超過美國。
  • 我們今年要到達火星!
    2020年10月1日  國慶、中秋雙節之際  國家航天局發布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  這是「天問一號」探測器  新年伊始  又一個好消息傳來  剛剛  新華社記者  從國家航天局獲悉  截至2021年1月3日6時  「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挖土」回歸,SpaceX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展望太空 2021:中國自己的空間站、火星上的聚會、馬斯克的野心
    一次火星上的聚會2020 年 7 月是難得的火星探測窗口期,三個國家的火星探測器相繼出發,開啟火星之旅: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0 日凌晨 5 時 58 分,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搭乘日本 H-2A 火箭 42 號機率先發射升空,阿拉伯世界史上首個火星任務順利開啟。
  • 火星探測器過去,現在和將來:兼論『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技術
    火星2號於1971年11月27日在火星著陸,因遇到火星沙暴,著陸就與地面失去聯繫,但它仍然是第一個到達火星表面的人造物體。軌道器則運行到1972年8月22日,並傳回了大量的數據。火星3號在1971年12月2日成功登陸火星,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個成功在火星表面著陸的探測器。
  • 中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將成火星最大探測器,還將拿個世界第一!
    對此,中國航天集團微信公號發文稱,如果最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將意味著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而且這也是人類向火星發射的重量最大的探測器。第一個首次,是因為人類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火星探測,但是一開始是遵循著飛——繞——落——巡的次序依次發展的。
  • 火星,來了! - 深圳共青團
    1971年11月27日在經歷半年多的星際航行後火星2號成功進入火星軌道但不幸的是此時的火星上一場行星級的沙塵暴正在肆虐風速高達26米/秒火星2號著陸器以每秒6千米的速度一頭扎入風暴中它是第一個到達火星地表的人造物雖然是以粉身碎骨的方式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預計明年2月抵達...
    根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提供的信息,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軌道上運行了144天,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飛行裡程3.6億公裡,目前運行狀況良好。
  • 天問·探路火星|俄羅斯火星探測:多次失敗,開始重國際合作
    【編者按】7月23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入軌,開始奔赴火星。今年是火星探測的大年,阿聯、中國、美國三國將先後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火星」-96項目耗資約10億美元,花了近10年時間,探測器於1996年11月16日發射升空,11月18日墜入太平洋南部海域,任務失敗。「福布斯-土壤」任務的失敗為慘烈的蘇/俄火星探測歷史又增加一個例子。
  • 火星,中國來了!我們為何要探索火星?上面出現過生命嗎?(高清大圖)
    7月20日,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發射,也是今年發射窗口期啟程的全球第一個火星探測器。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美國航天局「毅力」號火星車計劃30日發射升空,並將攜首架火星直升機「機智」號一同前往火星。
  • 中美阿三國火星探測器排隊上天,分別叫天問、毅力、希望
    與名字溫婉的 「嫦娥」 探月計劃不同,豪氣的 「天問」 略顯低調。過去幾年裡,官方並沒有透露太多細節,就連探測車的名字也沒有透露(一度傳聞可能叫「赤兔號」)。我們現在知道的是,「天問一號」任務由軌道器、著陸器、巡視器三個部分組成,計劃用一次發射同時完成環繞、著陸、巡視(探索)3 種探測目標,希望實現一舉多得。
  • 登陸火星須克服「黑色7分鐘」
    焦維新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點火升空。  近日,航天專家、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他詳細介紹了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未來環繞、著陸、巡視火星時的很多技術環節以及其中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