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筆記】多看多學,成就萬能媽媽!
導語: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某個年齡段,玩著玩著可能就自言自語了?家長別擔心,這是一種好現象!
●我家小姑娘最近將自言自語發揮到了極致,沒人管她的時候,聽到她拿著洗澡的玩具,在那嘟囔:你不要害怕,媽媽一會兒就回來了。然後又說,我不害怕。
或者是坐在那裡對著她的洋娃娃說,小朋友們好,我是美美老師,今天我要教給大家……
每次我都在一旁看著、聽著,如果有需要的時候我會鼓勵她一下,大多時候我還是讓她自己玩。
●有的時候我家小姑娘還會自問自答,比如她問這個東西放在哪裡呢?其實不是問我們,只是她自問而已,然後她回答,應該放在這裡。然後還很開心的樣子!
●有個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快3歲了,說話清楚表達準確,但是近來發現,孩子一個人玩的時候,喜歡自言自語,說起來還津津樂道,看著孩子的精神很正常,但是又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孩子,總有一個階段我們會發現,孩子開始喜歡模仿別人說話,喜歡自言自語了。
孩子自言自語是一種正常現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
知名兒科專家張思萊在她的育兒書中提到了:我們的語言有外部語言和內部語言之分,從孩子會說話到3歲前主要是外部語言(孩子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的出聲語言),在3歲左右的時候,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就開始出現自言自語的現象,3-6歲這種現象很常見,5歲達到高峰。
而自言自語又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遊戲語言,完整、詳細,有豐富的情感和表現力,孩子在做遊戲的時候會用語言補充、豐富自己的行動。另一種是問題語言,這種比較簡短、零碎,會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表現出困惑、驚奇等,但是孩子提出問題不需要我們回答,他自己會找到解決方法。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自言自語的情況呢?
這是孩子的成長特點導致的,3歲左右的孩子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語言也是自我中心語言,但是因為孩子認知水平有限,邏輯能力和思維能力沒有達到一定水平,就會表現出自言自語的情況。
當孩子一個人玩或者是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時,自言自語的情況會明顯,當和爸爸媽媽或者是小夥伴在一起玩的時候,這種現象就少。
自言自語有什麼好處?
孩子出現自言自語的情況是正常的現象,說明孩子的語言進步到了一定階段。自言自語是一種創造性的說話遊戲,還有好處呢!
(1)通過自言自語,可以讓孩子的情緒得到釋放。有的時候我們因為什麼事情批評了孩子,孩子可能會對著他的玩偶自言自語,宣洩接受到的不好情緒。
(2)自言自語可以讓孩子的學習和認知能力得到提高。
(3)自言自語可以讓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提升,能夠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4)孩子自言自語說明他聰明、善於動腦。
對於孩子的自言自語現象,家長該怎麼做?
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忽視,可以多加引導,不要幹涉不要打擊,細心觀察,可以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隨著孩子的長大,這種自言自語的行為會逐漸消失,他會學會和我們一樣沉默地想問題,不用再說出來。如果孩子到了8、9歲的時候還經常自言自語,就應該去檢查一下了。
(1)善於觀察和接受孩子的自言自語行為,可以在孩子這麼做的時候,家長也跟著模仿,讓孩子在無形中模仿我們,為他的創造性思維打下基礎。
(2)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孩子在自言自語的時候,其實也是一種想像力的發揮,不要嘲笑孩子的做法。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有的孩子比較敏感,他的小動物可能死了,孩子很傷心,會多愁善感的說一些負面的話。這個時候家長要注意了,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露出不好的情緒,家長應該樂觀積極,帶孩子出去玩或者是買吃的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讓他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裡。
(4)儘可能多陪伴孩子。雖然讓孩子獨處,不去打擾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但是孩子總是喜歡有人陪伴的,不要長時間地讓孩子自己一個人玩。選擇適當的時機,加入孩子,陪孩子一同玩會更好。
(5)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孩子在自言自語的時候,家長不妨在旁邊傾聽,如果孩子遇到了問題,然後自問自答,又解決了的時候,不妨誇誇孩子,不要嫌孩子吵,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維果斯基認為自言自語是兒童自我談話與交流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不是自我中心的表現。
自言自語在孩子身上很是普遍,不是為了和他人進行交流,而是與自己進行對話。2-3歲的時候,孩子喜歡模仿別人,重複別人的話語;4歲的時候,孩子20%的話語是自言自語的,他們通過自言自語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幻想。年齡更大一點的時候,兒童會用幾乎聽不到的聲音嘟囔,也就是「出聲思維」。
家長對於孩子的這種自言自語的行為,不妨加以引導,讓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