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自言自語?別擔心,這是一種創造性的說話遊戲,好處多多

2020-12-23 孕嬰筆記

【文/孕嬰筆記】多看多學,成就萬能媽媽!

導語: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某個年齡段,玩著玩著可能就自言自語了?家長別擔心,這是一種好現象!

●我家小姑娘最近將自言自語發揮到了極致,沒人管她的時候,聽到她拿著洗澡的玩具,在那嘟囔:你不要害怕,媽媽一會兒就回來了。然後又說,我不害怕。

或者是坐在那裡對著她的洋娃娃說,小朋友們好,我是美美老師,今天我要教給大家……

每次我都在一旁看著、聽著,如果有需要的時候我會鼓勵她一下,大多時候我還是讓她自己玩。

●有的時候我家小姑娘還會自問自答,比如她問這個東西放在哪裡呢?其實不是問我們,只是她自問而已,然後她回答,應該放在這裡。然後還很開心的樣子!

●有個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快3歲了,說話清楚表達準確,但是近來發現,孩子一個人玩的時候,喜歡自言自語,說起來還津津樂道,看著孩子的精神很正常,但是又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孩子,總有一個階段我們會發現,孩子開始喜歡模仿別人說話,喜歡自言自語了。

孩子自言自語是一種正常現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

知名兒科專家張思萊在她的育兒書中提到了:我們的語言有外部語言和內部語言之分,從孩子會說話到3歲前主要是外部語言(孩子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的出聲語言),在3歲左右的時候,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就開始出現自言自語的現象,3-6歲這種現象很常見,5歲達到高峰。

而自言自語又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遊戲語言,完整、詳細,有豐富的情感和表現力,孩子在做遊戲的時候會用語言補充、豐富自己的行動。另一種是問題語言,這種比較簡短、零碎,會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表現出困惑、驚奇等,但是孩子提出問題不需要我們回答,他自己會找到解決方法。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自言自語的情況呢?

這是孩子的成長特點導致的,3歲左右的孩子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語言也是自我中心語言,但是因為孩子認知水平有限,邏輯能力和思維能力沒有達到一定水平,就會表現出自言自語的情況。

當孩子一個人玩或者是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時,自言自語的情況會明顯,當和爸爸媽媽或者是小夥伴在一起玩的時候,這種現象就少。

自言自語有什麼好處?

孩子出現自言自語的情況是正常的現象,說明孩子的語言進步到了一定階段。自言自語是一種創造性的說話遊戲,還有好處呢!

(1)通過自言自語,可以讓孩子的情緒得到釋放。有的時候我們因為什麼事情批評了孩子,孩子可能會對著他的玩偶自言自語,宣洩接受到的不好情緒。

(2)自言自語可以讓孩子的學習和認知能力得到提高。

(3)自言自語可以讓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提升,能夠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4)孩子自言自語說明他聰明、善於動腦。

對於孩子的自言自語現象,家長該怎麼做?

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忽視,可以多加引導,不要幹涉不要打擊,細心觀察,可以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隨著孩子的長大,這種自言自語的行為會逐漸消失,他會學會和我們一樣沉默地想問題,不用再說出來。如果孩子到了8、9歲的時候還經常自言自語,就應該去檢查一下了。

(1)善於觀察和接受孩子的自言自語行為,可以在孩子這麼做的時候,家長也跟著模仿,讓孩子在無形中模仿我們,為他的創造性思維打下基礎。

(2)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孩子在自言自語的時候,其實也是一種想像力的發揮,不要嘲笑孩子的做法。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有的孩子比較敏感,他的小動物可能死了,孩子很傷心,會多愁善感的說一些負面的話。這個時候家長要注意了,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露出不好的情緒,家長應該樂觀積極,帶孩子出去玩或者是買吃的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讓他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裡。

(4)儘可能多陪伴孩子。雖然讓孩子獨處,不去打擾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但是孩子總是喜歡有人陪伴的,不要長時間地讓孩子自己一個人玩。選擇適當的時機,加入孩子,陪孩子一同玩會更好。

(5)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孩子在自言自語的時候,家長不妨在旁邊傾聽,如果孩子遇到了問題,然後自問自答,又解決了的時候,不妨誇誇孩子,不要嫌孩子吵,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維果斯基認為自言自語是兒童自我談話與交流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不是自我中心的表現。

自言自語在孩子身上很是普遍,不是為了和他人進行交流,而是與自己進行對話。2-3歲的時候,孩子喜歡模仿別人,重複別人的話語;4歲的時候,孩子20%的話語是自言自語的,他們通過自言自語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幻想。年齡更大一點的時候,兒童會用幾乎聽不到的聲音嘟囔,也就是「出聲思維」。

家長對於孩子的這種自言自語的行為,不妨加以引導,讓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是不是出問題了?其實不必太過擔心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注意到,孩子總是有意無意地在「自言自語」,不知道一個人在哪裡嘟囔著什麼。有些家長看到孩子有這種現象,心裡感到十分不安,認為孩子是不是有了什麼毛病。實際上這是孩子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在育兒過程中,家長對此不用過於擔心。自言自語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現象,在很早的時候,就引起了兒童專家們的關注。
  • 發現孩子一個人「自言自語」?家長別擔心,或許這不是一件壞事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細心的寶媽們會發現,寶寶到了一定的時候,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行為,例如孩子開始喜歡自己挑選衣服、自己決定吃什麼;寶寶開始和玩偶、玩具、娃娃等對話,給它們取名字……孩子不自覺地自言自語,寶媽們別擔心,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 孩子總是對著空氣自言自語?不要阻止,這只是「泛靈心理」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孩子小時候,應該都有一種現象,那就是和自己的玩具聊天。所以爸爸媽媽們時不時就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和他們的玩具說話、和桌子椅子說話,甚至對著空氣說話。但如果這是發生在深夜,難免會影響爸爸媽媽聯想到一些恐怖的事情,而不禁毛骨悚然。其實這只是一種孩子們的泛靈心理在作怪。什麼是「泛靈心理」即使是成年人,在生活中,仍然有很多童心未泯的成年人會經常自言自語或者和物件說話。
  • 孩子不自覺地「自言自語」怎麼辦?家長先別著急,未必是壞事
    寶寶會給玩具起名字,這倒算正常,但是寶寶還會跟玩具說話,有時會給它們分配任務、分配角色,甚至是生氣吵架。佳佳覺得這樣的表現太異常,懷疑自家寶寶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呢?相信看到孩子不自覺地自言自語的時候,家長心裡都會感到疑惑,甚至開始打怵。
  • 「寶寶你在和誰說話」,孩子為何總是自言自語,家長可別太幹預
    因為白天已經忙碌了一天,聽見聲音後馬上就又進入睡眠了,就在第二天早上,正在廚房做早飯的朋友又聽見客廳傳來了寶寶的說話聲音。可是寶寶身邊明明是沒有人啊,尤其是再聯想到前一晚發生的事情後,更覺得事情不對勁了,便趕緊找孩子奶奶商量了下。
  • 孩子說話比別人慢,家長擔心是沒用的,用這些方法幫助孩子
    孩子們剛開始學說話,說的第一個爸爸媽媽會讓父母感到非常興奮,但有些孩子說話比別人晚,而父母不知道看到孩子說話斷斷續續是多麼的著急。雖然很多人會安慰這樣的父母,他們會告訴他們說,說話越晚,孩子就會越聰明,但這並不科學,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語言發展規則。
  • 孩子說話晚,別再認為「貴人語遲」,巧用「繪本」提升語言表達力
    住在家樓下的明明是個小男孩,已經快2歲了,可是還沒學會說話,之前覺得是男孩子說話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越來越大,居然還一點要說話的跡象都沒有,作為家長確實是有點著急了。1、先讓孩子自己閱讀在最開始和孩子閱讀繪本的時候,我總是擔心孩子會不會看不懂繪本裡面要表達的意思,沒法理解,所以每次拿到新的繪本,就會給孩子讀,兩個娃聽得也很認真。
  • 別擔心,孩子光腳好處多
    【孩子總是光著腳】這個問題很多家長應該都遇到過,有的人說光腳會著涼,有的人覺得無所謂,那孩子光腳到底會不會生病呢?沒有特殊情況的話,孩子光腳好處多多,不會因為光著腳生病,尤其現在夏季炎熱,不妨讓孩子多多光腳走路,接地氣對身體也好。。
  • 「你別和我說話」!孩子不想和父母交流,試試和他們做遊戲
    她默不作答,直到晚飯結束也沒有和我說話。我坐在她身旁,耐心詢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告訴媽媽,我幫你解決。」女兒卻不停跺腳,對我大喊:「哎呀,你好煩呀!你別和我說話!」之後跑進房間。老公在一旁訓斥道:「喊什麼喊!沒禮貌的孩子!誰又惹你了!」我也感到疑惑,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我們交流呢?難道是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
  • 寶寶出現這五種行為,暗示正在變聰明,家長可別盲目糾正
    在育兒方面,許多孩子的「毛病」實際上並不是毛病,而僅僅是寶媽的無知和誤解,尤其是以下這五種在寶媽看來很「煩人」的行為,實際上,正說明寶寶在變得更加聰明呢。一、寶寶吃手。寶寶吃手是寶媽經常擔心的行為。一方面,她們認為不衛生。另一方面,她們也擔心孩子有不安和壓力。
  • 長假在家孩子太無聊?和孩子玩「假裝遊戲」,培養社交小達人
    而不管是哪一種"假裝遊戲",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自身的認知能力和交往技能也會隨之提高。因此,家長不要小看了"假裝遊戲"對孩子的教育好處,長假在家覺得無聊,不妨和孩子一起玩"假裝遊戲",讓孩子變成社交小達人。那麼,"假裝遊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好處呢?
  • 總是發愁孩子好動靜不下來?家長別著急,有很多好處你沒想到
    家有好動的孩子,父母對於小孩子嬉鬧玩耍有時會非常頭疼。小孩子追逐打鬧,場面吵亂,父母會擔心他們撞到牆或者桌椅;孩子愛攀高,父母擔心他們會掉下來;小孩喜歡在地上爬行,父母會擔心他們弄得身體很髒;小孩蹦蹦跳跳,父母會擔心他們崴到腳。
  • 「地板涼,別光腳跑」為啥寶寶不願意穿襪?光腳的好處有必要知曉
    那些整天喊著「地板涼,別光腳跑」的家長,該了解一下寶寶光腳的好處了!家長擔心寶寶光腳著涼,可娃偏不想穿襪子,母子倆上演「拉鋸戰」有次去同事家玩,同事就是怕孩子腳部受涼,一直給孩子穿襪子,但是剛穿上孩子就脫掉後又蹦蹦跳跳去玩了。但是同事還是不放心,一直反反覆覆給孩子穿上,後來孩子就發脾氣了,坐在地上大哭,喊著就是不穿襪子!
  • 萬萬沒想到,孩子常運動還有這些好處!
    萬萬沒想到,孩子常運動還有這些好處! 孩子多運動好處多多。國外有專家指出,運動不僅能讓孩子更健康,還能讓孩子更好地去了解世界,促進情感以及社會性的發展,而這兩方面的發展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 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
    在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是最棒的、最優秀的。但在有些親戚、朋友的口中自己的孩子是內向、性格害羞的。儘管外人的評價並不一定準確,但家長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不擅長交流等。
  • 冬季堅持帶孩子戶外活動好處多多,家長們趕緊行動起來吧
    冬季由於天氣越來越冷,好多家長都會減少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 ,有的家長甚至不讓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因為害怕孩子長時間在戶外活動 ,受涼引發感冒發燒 ,這樣做是不對的 ,冬季家長應該堅持帶孩子戶外活動 ,因為堅持帶孩子戶外活動的好處多多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 羨慕別家孩子說話早,表達能力強?做好這幾點,你的孩子也可以
    當很多的爸爸媽媽擔心孩子到幼兒園,會因為語言限制受委屈時,我變得淡定了許多。因為他每天放學回來都能詳細的告訴我幼兒園當天發生的一切,只要我想知道。另外,我還能從他的言辭裡感知到他過的是否開心,就這樣,他上幼兒園我一直很放心。讓恆恆早早的學會了說話,我很欣慰親自帶娃的幾年裡,做對了這樣幾件事情。
  • 遊戲:家長和孩子的增氧機
    父母和孩子一起做遊戲小茜是一個來自北方的的小姑娘,每次外面下雪的時候,她總是忍不住想出去看看。可每次啊,都是被眼尖的奶奶發現,然後勸她說:「我可愛的小孫女,別出去,外面冷,你穿這麼少會凍壞的。」說著說著就把小茜給推到客廳裡。今天,媽媽剛好在家,看見小茜失望的表情,於是走過去和小茜說:「你是不是想出去玩雪啊,媽媽也想玩,一起去吧!」奶奶見狀就要說話,可媽媽對奶奶說:「媽,別擔心,我給小茜多穿點,外面下雪不冷融雪的時候更冷,您別太擔心了。」
  • 男生和女生誰比較容易自言自語?
    三到四歲的小孩子最喜歡自言自語,他們看到什麼東西都會說出來。把心理所想的說出來,心理學稱作有聲思考。最常見的狀況就是你要小朋友安靜地玩,不過一陣子他就會開始自言自語,看到東西會說:「汽車、小狗、貓貓……等等」在七歲或是上學的時候自言自語的狀況會慢慢地減少或是消失,撇除精神疾病所造成的現象與自己對話是非常正常,非常常見的。
  • 自言自語的好處——自我對話增強認知能力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瑪麗-貝法指出,「當大腦沒有遊移時,大聲說話實際上可能是高認知功能的標誌。比起精神疾病,它能讓智力更有能力。迷失在自己內心世界中的瘋狂科學家自言自語的刻板形象,可能反映了一個天才的現實,他利用一切手段來增加自己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