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別和我說話」!孩子不想和父母交流,試試和他們做遊戲

2021-01-19 育兒集合

下班後買了一大袋零食去接女兒放學,卻發現走出校門的眉頭緊皺,面露不悅。我輕聲問道:「怎麼了寶貝,為什麼不高興呀?」她默不作答,直到晚飯結束也沒有和我說話。我坐在她身旁,耐心詢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告訴媽媽,我幫你解決。」

女兒卻不停跺腳,對我大喊:「哎呀,你好煩呀!你別和我說話!」之後跑進房間。老公在一旁訓斥道:「喊什麼喊!沒禮貌的孩子!誰又惹你了!」我也感到疑惑,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我們交流呢?難道是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

之後女兒的回答使我思索良久,原來她的隨堂測驗成績不及格,擔心會受到我的責罵,才會故意避開我的談話請求。其實這只是表面原因,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和女兒的交談方式。想必很多家長和孩子交談時,都會像我一樣,面色嚴肅地對其進行各種說教。有時心血來潮,還會給他們講各種深奧複雜的哲理故事。

但孩子反應好似一個做幾何題的小學生,「滿臉問號」,不知道如何回答。之後當我們主動向孩子發起聊天請求時,他們也會用各種辦法逃避交流。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的原因。

很多孩子和父母相處時,會主動開啟話題,之後滔滔不絕地發表意見,被父母冠以「話嘮」的雅號。而有些孩子則不同,對於父母的交談請求感到厭煩排斥,甚至產生負面情緒。難道是孩子和父母產生了明顯的代溝?其實並不然,主要有這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父母聊天時喜歡說教。

孩子和父母交談,需要的是寬鬆自由的環境,可以隨心所欲地表達。然而有些家長會讓他們擔任聽眾,自己對孩子不停說教。外出遊玩、家庭聚餐、夜晚散步時,孩子希望可以聊一些輕鬆的話題。假如父母總是提及學習、習慣養成等話題,他們自然會對父母的談話感到厭煩。

第二個原因:沒有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當孩子表現出聊天興致時,很多家長都會以「我現在很忙,自己去玩」、「別來煩我,一邊待著去」為理由推脫。頻繁如此,孩子沒有表達的機會,主動溝通的積極性也會逐漸缺失。等到父母「空閒」時主動和孩子交流,他們早已失去了興致,甚至感到厭煩。

即便答應了孩子交流,有些家長也不會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是不停地將各種大道理,讓他們不需要反駁,遵守並執行即可。和父母形成了單向交流,孩子自然會排斥交談。

家長如何能讓孩子樂意溝通呢?可以試試這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讓他們暢所欲言。

人際關係大師卡耐基曾說:如果希望成為一個善於談話的人,那就先做一個致意傾聽的人。

家長和孩子交談時,要給予他們隨意表達的自由,像老朋友一樣暢所欲言。對於孩子的一些想法,家長要表示認同和尊重。表達過程中,我們也不要隨意插話,或是作出否定的表情,這樣會打消孩子談話的積極性。

感受到了自由表達的樂趣和滿足,以及父母的尊重,孩子也願意主動開啟各種話題。而家長也可以順便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及時做出相應的引導。

第二個方法:和孩子做遊戲。

如果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談,我們也不要訓斥責罵,要給他們適應的時間。我們可以尋找他們的共同愛好,像是做遊戲、玩積木、看漫畫書等等,然後加入其中。每個孩子都期待可以和父母一起做喜歡的事情,像親密朋友那般。

通過和孩子做遊戲,家長和他們有了共同話題,在玩耍時也可以隨意交談。處於興奮狀態的他們,自然不會有過多顧慮,能夠和父母隨心所欲地交談。

寄語:其實孩子內心都希望可以和父母傾訴交談,找到心靈的慰藉,只是缺少一個「臺階」。家長要尋找合適的聊天切入口,和他們隨意溝通。就像電視劇《小歡喜》那樣,老季為了化解兒子的隔閡,專門學習兒子喜歡的賽車,最終父子二人交談甚歡,重歸於好。

#暑假養娃方式#

相關焦點

  • 看了那麼多育兒文章,依然不知道咋和孩子交流?這套話術模板拿走
    而且這個時候,他們還覺得這是孩子自己的問題,或者是把矛頭指向手機、遊戲等各種原因,認為孩子變成這樣是和自己沒關係的。但是,孩子成長成什麼樣,怎麼會和父母沒有關係呢?最簡單的,父母怎麼和孩子說話,就決定了孩子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 遊戲:家長和孩子的增氧機
    父母和孩子一起做遊戲小茜是一個來自北方的的小姑娘,每次外面下雪的時候,她總是忍不住想出去看看。可每次啊,都是被眼尖的奶奶發現,然後勸她說:「我可愛的小孫女,別出去,外面冷,你穿這麼少會凍壞的。」說著說著就把小茜給推到客廳裡。今天,媽媽剛好在家,看見小茜失望的表情,於是走過去和小茜說:「你是不是想出去玩雪啊,媽媽也想玩,一起去吧!」奶奶見狀就要說話,可媽媽對奶奶說:「媽,別擔心,我給小茜多穿點,外面下雪不冷融雪的時候更冷,您別太擔心了。」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父母和孩子應該更像夥伴,而不是針尖對麥芒
    有些家長會把孩子送到那些所謂的「戒網癮」的書院,但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職責,將孩子丟給別人,只要結果,無疑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韓國一位叫做洪成浩的男生,在高中時期就沉迷於遊戲,除了吃飯時間和在校學習時間,每天其他時候至少要花六個小時坐在電腦前,有的時候到了休息日,甚至還會通宵打遊戲。
  •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這些理由,值得家長們看看!
    1、不被父母理解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是因為孩子內心覺得自己不被父母理解,比如有時候,孩子和父母溝通,父母總是敷衍回答。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自己和父母說話不被重視,不被理解,就變得不想和父母說話了。
  • 孩子靦腆不愛說話?父母教會孩子這4點方法,讓孩子勇敢說出來
    現在這個時代,許多家長都困惑為什麼我的孩子性格內向,還不愛說話,送去幼兒園還是沒有任何效果,就喜歡自己一個人待著,怎麼做才能改變孩子靦腆呢?父母學會這4點方法教給你的孩子,能讓孩子勇敢說話。總結所以孩子靦腆不愛說話?父母教會孩子這4點方法,讓孩子勇敢說出來,孩子自然就變得越來越愛說話了。讓孩子不靦腆更好的方法是閱讀適合孩子的書籍,孩子正處在性格徘徊的年齡階段,想要孩子變得勇敢說話,就要正確引導孩子,給予孩子鼓勵,讓孩子走向陽光的道路上。
  • 寶寶說話晚,可能和父母這些行為有關,有這3種做法的父母抓緊改
    現在的家庭,很多父母都非常寶貝,自己的孩子,恨不得什麼事情都替他們做,寶寶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當爸媽的都知道他想要幹什麼,然後就搶在她的前面替她做了,自然寶寶開口鍛鍊說話的機會就比較少。2、父母和寶寶的溝通太少現在的父母大部分都忙於工作,回家也是各種電子產品,玩手機,看電視,玩電腦等等,陪孩子的時間本來就少,回家還是各種電子產品,這樣下去,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就會變少。
  • 「你再吼我一遍試試」,面對孩子怒吼,父母該自省防「踢貓效應」
    」「媽媽,你幫我拿一下磁片。」嘟嘟提高了嗓門對媽媽說道。「我沒有聽清楚你到底要什麼?」媽媽聽到孩子嗓門變高,也跟著提高了嗓門。「你再吼我一遍試試。」嘟嘟用手指著媽媽大聲吼道。很多父母可能會在孩子成長某個階段,突然發現,孩子不但不聽話,還要和父母頂嘴、甚至大聲吼叫。但我們否想過孩子情緒爆發的原因?是一時的情緒衝動,還是成長中的必經之路?
  • 如果你不想工作了,也沒有錢,就和這幾個人多交流
    你是從哪一天開始,不想上班的?也許你自己都說不清。常常聽到有人抱怨,「我太難了,難受想哭」。如果你不想工作了,也沒有錢,就和這幾個人多交流。看看社會的另一面,你的感受,就會大不一樣。01和正在創業的人交流一番,就懂得了創業的艱難。看到創業成功的人,你就羨慕他的財富,還覺得他活得太輕鬆了,隨便說一句話,都是名言。
  • 很疼孩子但他和你還是不親,這類父母,自己吃虧孩子不幸
    冬天起來你想去洗頭,她會說:「這種天氣洗頭,凍死你活該」,其實是那天很冷擔心你著涼;你給她買衣服孝順她,她會吐槽你:「花這麼多錢,買的這是什麼啊,還不如我幾十塊錢買的衣服呢」,然後她每天穿著並開心地向鄰居炫耀;在家給他們做一桌菜時,會陰陽怪氣地說:「呦,你也會做飯呀,以前怎麼不幫我多做點,天天在家懶到死。」其實那天菜很鹹還有她不愛吃菜,但每個菜都吃了很多。
  • 孩子內向、自卑,想讓他們變得自信又開朗,父母的引導至關重要
    家裡來的客人,父母比較熟悉,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很陌生,有些面相英氣的大人比較高冷,散發出的氣場強大,就會讓孩子感到害怕,這種情況下,孩子自然不想交流,所以,不應該因此認為孩子沒禮貌,只是他們不想交流而已。
  • 孩子的專注力有多重要?父母與其發愁,不如試試這五個辦法
    現在孩子大多出現的慣病都是這樣的,你讓他去寫作業,他總說等一會,再玩一會遊戲或者看一會電視,可是當好好去寫作業了,外面發出一點聲響的時候他又覺得打擾到他了,事實是真的,有些家長可能認為孩子是為不想學習在找藉口,其實孩子只是不夠專注而已。
  • 孩子有了這些行為,說明是和父母疏遠了,別感覺這是「懂事」
    許多老師和父母使用聽話和明智的方式來評估他們的孩子,但是聽話真的好嗎? 服從父母是個好男孩嗎? 我想對這裡的每個人說的是:聽話和理智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當兒童處於快速語言發展時期時,這時,孩子需要大量的用語言來給孩子進行溝通,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詞彙量,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許多父母忙於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孩子交談和讀書,因此他們對孩子的頑固行為非常不耐煩。同時,父母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讚美少說話,內向的孩子,甚至讓孩子學習。
  •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和父母越來越無話可說?」背後的原因讓人心疼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你知道嗎?在你面前乖巧的孩子,最想做的事可能就是逃離你。作者:半夕前段時間在閒談中,朋友突然說了這樣一句話:你知道嗎?我現在最想做的事就是逃離我的父母。我很難想像,從小就是乖乖女,甚至連大學的選擇都全權交給父母的乖乖女,竟然會有這樣離經叛道的想法,可還沒等我說話,她又接著說:「我發現,孩子年齡越大,和父母越來越無話可說。每當你想做一件事,抬頭卻發現他們就像山一樣橫亙在你面前,心理一下子滿是絕望。」「我現在回家啊,就像是上班打卡,我們三個人的關係,還不如和各自的手機關係親密。」
  • 和孩子有效溝通的5大技巧,你做對了幾個?
    談起跟孩子溝通的問題,很多家長會覺得,這有什麼技巧?不就是和孩子說話嗎?我每天都在和孩子溝通啊,送他上學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學習的時候....我總是告訴孩子很多。記得一位來諮詢的十六歲男孩媽媽說,:「我每天都想跟孩子聊聊,但是他根本不想和我說話,我只好每天在孩子上學前跟他叮囑幾句,可是他好像不太喜歡聽。」
  • 什麼樣的家庭,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機和遊戲?| 家長慧
    | 家長慧民小編說一回到家,孩子就開始玩手機,不和家裡人說話;孩子說起遊戲頭頭是道,對現實世界漠不關心……孩子沉迷手機和電子遊戲,是許多家庭繞不開的大問題,父母擔心孩子的健康和學業,看到孩子的不良表現難免憂心,但深究問題的根源,可能就在我們自己身上……一起來看這篇文章。「孩子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給遊戲充了錢。」
  • 父母常常和寶寶聊天,和不怎麼跟嬰兒說話,會帶來哪些明顯差異?
    如今好多的父母逐漸開始注重孩子的教育與性格發展,故此早早就買了早教機、早教課,無論寶寶在做什麼就每一天在家裡一直放,那樣做真的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育嗎?殊不知,相較於這一些動輒上百還很有可能不起作用的做法,最簡易最高效的早教方式卻被好多父母都給忽略了,那便是多跟孩子說話聊天。
  • 如何給新生兒做智能開發?父母和寶寶玩5個益智遊戲,娃更聰明
    文丨小書蟲媽媽相信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健康活潑。想要孩子聰明,那麼,父母對寶寶進行早期的智能培育與開發是很有必要的。從人類大腦的發育過程來看,腦細胞在胚胎期形成,胚胎後期一直到4周歲是腦細胞成長、發育、分化的過程,這一階段稱為大腦快速發育期,父母要把握好這個時期。那麼,如何給新生兒做智能開發 ?
  • 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幻想和遊戲?
    作者約翰·霍特認為,父母在幫助孩子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尊重孩子的選擇,由孩子來主導遊戲。孩子做遊戲是為了通過嘗試摸索世界的規律、驗證自己的假設、模仿大人的做法、假裝自己的強大,最終地目的是為了增加對這個世界的掌控力,把事情做對、做好。
  • 別和我的孩子開玩笑,不是開不起,而是你在拿他的一生做笑
    別和我的孩子開玩笑,你在拿他的一生做笑今天陽光明媚,看著天氣正好,小蒙便帶著三歲的兒子小剛下樓去散步。剛好在樓下遇到了婆婆。小蒙和婆婆住在同一個小區,平時經常會遇到,小蒙如今也身懷六甲,對於這點,小蒙也給兒子做好了思想工作。
  • 心理學研究:孩子的性格跟父母說話語氣有關!
    孩子回家晚了,可以說:「回來這麼晚,爸爸媽媽很擔心你。」 而不是:「下次再回來這麼晚,就永遠別回來了!」 丈夫帶娃笨手笨腳,可以說:「已經不錯了,你經驗少,慢慢學就好了!"而不是:「你眼瞎了啊!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1、少說「別」,正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