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都說自己的孩子越長大和自己越生疏,小時候整天跟在一起身邊,長大以後沉默寡言,連話都不願意和父母多說一句。面對孩子的變化,父母應該怎麼做?不妨跟著保護寶寶脊椎發育的喜孩子嬰兒車一起來看看背後的原因。
1、不被父母理解
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是因為孩子內心覺得自己不被父母理解,比如有時候,孩子和父母溝通,父母總是敷衍回答。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自己和父母說話不被重視,不被理解,就變得不想和父母說話了。
2、害怕被父母責罵
有時候孩子和父母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我想打會遊戲」「我想看會電視」,父母往往會臉色大變,斥責孩子,「書不好好讀,天天就想著打遊戲看電視,你知不知道我們所有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你這樣做對得起我們嗎?」想想看,孩子本來是想和你溝通,徵求你的同意,沒想到面對的卻是父母的責罵,孩子就會變得退縮起來,為了不被挨罵,乾脆就不喝父母溝通了。
3、逃避父母給的壓力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從小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有些家甚至經常和孩子說:「孩子啊,你要好好讀書,你是我們一家的希望,好好學習,將來才有出息,才不辜負我們這麼辛苦掙錢供你讀書。」父母這樣說,只是想告訴孩子,要好好讀書,將來才有更多的選擇。而
孩子得到的信息是,年幼的他必須得承載一家人幸福的重責大任。如果他學習不好,考不上好學校,不僅自己沒有好出路,全家人也會跟著受苦。在這樣的壓力下,很多孩子往往會選擇逃避,不敢面對父母,拒絕承受這樣的壓力。
4、父母太嘮叨
嘮叨是很多父母的通病,很多孩子不喜歡和父母說話,是因為父母太「煩」人,意思就是爸爸媽媽總是重複要求他們做同樣的事情。對於他們而言,不斷地重複,不僅會讓他們厭煩,還意味著父母不相信他們,不信任他們的能力。一心想做個大人的孩子,在這樣的嘮叨下,就會選擇不開口,用消極態度來抵抗父母的嘮叨。
5、內心抵抗父母
有些孩子不喜歡和父母說話,是因為從內心開始就抗拒父母。例如小時候被父母不斷打罵,孩子心理會留下 不可磨滅的創傷。心裡也會積攢很多不滿和積怨,孩子就會用不和父母說話來表示不滿和委屈。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說話,是不是以上這些原因,父母做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