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傳太極的一點粗淺體會

2020-12-16 太極與養生

2020年遇到的薛文宇恩師是我今生永懷感恩的,還有我的輔導老師劉霞也是我今生永遠感恩的。沒有他們,我永遠也不知道太極功夫的「內氣」是怎麼回事兒,也就不知道世上還有這麼好的一種體驗。#關愛老人送健康#

還要感謝無數的學長們,她們學練古傳太極的勁頭兒是我不竭的動力源泉。這些睿智的學長們孜孜不倦追求的一定是好東西、好寶貝。

過去,在我心中,功夫都是電影裡、電視中、小說裡的主人公才能煉成的,需要難得的機緣,刻苦的練習磨練才行。從來沒有想到自己也有機會學習,更不敢想自己能夠練出來,能體驗到內氣帶來的美妙感知。

每天一到古傳太極的學習時間,我都是搬著小板凳,做個小學生,乖乖聽課的,默默地聽老師講,學長分享。

我學練太極功夫時間短,感悟淺,一般都默默不發言,點讚也不多,因為老師說過,感恩放在心底,他能感知到。

今天葛文華老師讓我起立回答問題:

古傳十三勢練習內容當中,什麼是體練?什麼叫氣練?什麼叫神練?答:用外形對人體的內部進行著錘鍊,這叫以外帶內,也叫做體練。當內在的氣感被調動起來之後,就有的放矢的控制外部動的適度,這叫以內帶外,也叫做氣練。外在和內在都能統一協調了,練起來就舒服了,美了,精神意識才具備了有所作為的巨大空間和條件,這叫內外合一,也叫做神練。

下面結合自己的經驗談一點粗淺體會。

體練,氣練,神練是古人總結的一個由淺入深的習練體系。一般人知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而練功養生是反過來的,「反者道之動」。以外帶內,內外合一,是一個「兩儀合太極」的過程,對於初學者,這是需要大量時光去雕琢的過程。

而以內帶外的氣練,是以氣運身,達到「氣與身合一」,這是在體練基礎上的升華,也是一個「兩儀合太極」的過程。進入這個階段,人感覺非常舒適。老師常說「誰練誰得」,進入這個階段,才能明白老師的話所言非虛。但是身邊常遇到一些朋友,沒有堅持到這一步。

在體練、氣練基礎上,開始進入神練階段,這一階段,心之所想,心到氣到身到,神氣合一,天人合一,太極為一,一就是道,達到了「以拳悟道」的境界。吾雖未達,心嚮往之。

2.內丹丹道形成歷史過程中,什麼是先天法?什麼是後天法?兩種法有什麼不同?

答:後天法就是目的性極強的有為有做之法。比如直接的逆腹式呼吸,命門外突,意念小周天都是此類。古人說道:「道有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苗根。唯有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這個「些子玄關竅」就是指的先天法。

兩種法的不同在於:用心性練拳就是先天,用心情練拳則為後天。拳譜中說,先在心,後在身。心在內為陰,身在外為陽。一陰一陽謂之道,殘缺不全謂之疾。

下面仍然是結合自身體會和思考來粗淺談一下。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一損一益,一陰一陽。劉力紅教授曾經說過,他的一位很有才華很有成就的朋友,對於中醫保健方面的知識幾乎為零。可見許多知識,並不能增加人對於天道的感悟,反而一些知名人士,英年早逝,引起了大家的反思。

天人合一,本來是很自然的事情,餓了就吃,困了就睡,明辨方向,頭腦清醒,這在過去都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很多科研人員,熬夜成了家常便飯,雖然著作不斷變多,文章越發越多,身體狀況卻越來越糟糕。歸根結底,人的天性遭到了壓制,甚至漸漸喪失。

因此放掉後天加身的許多欲望,放棄對一些名利的追求,明心見性,回歸健康之路。回歸先天,才是真正的健康和養生大道。返璞歸真,最好的妙藥是精氣神。

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希望本文能增加善良的您對於太極和養生的了解,傳播健康知識,弘揚傳統文化,積累點滴善行。

分享雖然微不足道,卻能夠讓您日行一善,厚德載物。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善去善必歸,此為道。歡迎評論。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一陰一陽謂之道。

相關焦點

  • 「沾黏連隨」與「三個任何」----古傳太極拳單操系列
    因為太極拳古拳譜中的很多內容,不是訓練的實操方法,而是訓練過關後的結果,或者說是高手的行功體驗。如果想了解「沾黏連隨」在推手中如何體現,我們必須首先了解,古傳太極拳的推手是怎樣訓練的?了解了這個訓練過程(最好能親身體驗),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沾黏連隨」,就容易理解了。
  • 對古傳太極功法公益傳播活動的認識和感想
    01參加太極周身行氣法輔導今年有幸通過「太極的秘密」公眾號了解到,文宇太極抗疫公益舉辦太極周身行氣法免費輔導活動。她說,這是古傳太極平臺上前輩輔導老師的優良傳統。韓有禮老師送給大家的一句太極感言是:古傳太極一一上天的恩賜,要用心學、用心悟、用心修、用心行。老師們對學長的視頻,都會認真肯定進步,然後指出下一步努力方向。在老師們指導下,學員們也積極制定了學習計劃。
  • 動作單操的「正開」和表演套路的「偏扭」----古傳太極拳單操系列
    會員區的首批同學,已經把32式古傳單操練至「盤根錯節
  • 從現代人的「肌腱筋膜」和古人的「大筋」說起----古傳太極拳單操系列
    也正是因為它的簡單易懂,才使得古傳武術,得以在民間代代相傳,直至幾千年。例如古傳太極拳這個拳種,是通過「練筋」這個實操而展開訓練的,並且以更高級的「練筋」方法而結束。關於「筋」的概念,淺顯易懂,老少皆宜。並且隨著習練者練功的深入,他們會漸漸地從淺顯的識筋,逐步達到感筋,知筋,懂筋,和最後的用筋。
  • 「氣不走筋」與「筋開不全」————古傳太極拳單操系列
    從古傳太極拳的角度來看:表演和健身是矛盾的。因為,表演為目的的訓練,重點是放在觀賞性上,特別是專業太極拳運動員,他們的主要精力更是放在獲取高分的高難度動作上。這些為觀賞性和視覺衝擊力而設計的動作和表演氣質,都和古傳太極拳的單操和要領沒有絲毫關聯,這就使得這種表演太極拳,已經完全脫離了古傳太極拳的訓練核心「氣行於筋」。這種訓練就是古人所說的練功「氣不走筋」。
  • 大道古太極大師叫板宗師王佔海:你練的根本不是太極,不服擂臺見
    還真有這樣的人,來自天津的大道古太極掌門人王振嶺就是其中之一,王振嶺站出來叫板王佔海,他認為王佔海的太極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太極,而是假太極,只不過打著太極的名號而已。王振嶺還表示,如果王佔海不服,可以擂臺上見。
  • 大道古太極大師叫板宗師王佔海:你練的根本不是太極,不服擂臺見
    還真有這樣的人,來自天津的大道古太極掌門人王振嶺就是其中之一,王振嶺站出來叫板王佔海,他認為王佔海的太極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太極,而是假太極,只不過打著太極的名號而已。王振嶺還表示,如果王佔海不服,可以擂臺上見。
  • 2020首屆「尊古」太極精英網絡大賽頒獎典禮隆重舉行
    太極傳盛事,尊古添新輝。這是尊古太極網絡宣傳和推廣的一次巨大突破和成功,是全體尊古太極人的成功和榮譽,影響巨大。尊古太極體系的發展,依託太極聖地的肥沃土壤枝繁葉茂,連接各地太極人,並得到當地政府及武管中心、非遺保護中心等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
  • 如何練出太極勁兒
    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學一樣技藝,當你能把你所理解的東西講出來的時候,你就清楚了許多;當你能夠寫出來,組織成文章,有條理,邏輯通順,這個就比講出來又進了一步。香濃今天想理一下關於太極勁兒的思路。太極功夫達到有了內氣和內勁時,可以收到最大的健身效果。
  • 寶劍鋒從磨礪出——我學詩詞的幾點粗淺體會
    一、從讀詩開始古體詩歌博大精深,寫作千頭萬緒,回想我初學寫詩,主要是從讀詩開始的。古往今來,偉大的詩人的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都在他們的詩詞作品中。一首好詩,能給讀者以精神營養和審美愉悅,有助於精神境界優化。
  • 「太極第一村」顯魅力,古村落走向大世界!
    陳卜性情忠厚,身懷家傳武功,與鄉鄰相處融洽,定居於此後,經多年勤懇勞作,家業興隆,人丁興旺。隨著陳氏家族不斷壯大,常陽村更名為陳家溝。此後數百年,雖歷經戰亂饑饉,村子還是靜靜庇護著鄉民,並孕育出太極拳這一精妙拳法。來到陳家溝,要拜謁的地方是太極拳祖祠,它也是陳氏家族宗祠。它既是陳氏族人尋根問祖、祭拜先祖的場所,也是太極拳習練者祭拜歷代太極宗師之地。
  • 關於展會的幾點個人體會
    對於展會組辦方,我說一下個人的幾點體會。黑陶石《回韶山》以上是個人對於展會的幾點粗淺體會。如果你也認可,歡迎留言評論,謝謝。
  • 關於太極拳"意"的一點粗淺認識
    正好張老師講關於意念行拳的拳理。難免把馬車的事情和老師講的意識、腰(丹田)和四肢的問題聯繫起來,感覺正好吻合。練拳要「用意識指揮腰、腰指揮四肢」,這和「我的想法指揮車夫、車夫指揮馬」是一個道理。
  • 在一套太極拳中體會人生之大道
    人生,其實就應該是一套太極。滿載而歸時,擇一處靜地,站一刻樁,演練一套傳統太極拳套路,細細體味丹田之氣在溫熱的體中傳導、翻滾、漸漸舒展,最後沉落與腳底,在收勢之後,逐漸回復到平靜真實的過程。人的生命曲折往復,猶如這套拳,由澎湃激昂轉入無聲舒展,悄然收尾,沉靜,歸位,那身體中猶存的拙味是生命的滋味,亦是拳的原味。
  • 談談老梁對現代慢練太極的理解和認識
    這一點在古拳論歌訣中可見,技藝為末,益壽為本。在傳承過程中,很多太極大家都是帶藝學藝,所以他們入門快領悟快進步快。唯獨楊露禪前後花了十八年時間才功成圓滿。是師父陳長興自秘保守,還是楊露禪悟性不夠?如果師父保守,他當初又何必要傳藝給一個外人?如果楊露禪悟性不夠,那陳溝門人都悟性不濟?何以楊露禪成了"楊無敵",而陳氏宗室子弟沒能成為"陳無敵"呢?
  • 太極功夫中站樁的好處,您應該多弄清楚一點
    文章引起了很多學長們的興趣,那我們多介紹一點。#百裡挑一#今天介紹的這一點這在喜歡太極的學長們這裡,本來是公開的秘密。但是也確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家人和朋友,並不知曉這一現象。因此作為喜歡太極功夫,又樂善好施的學長們,就有責任幫助更多的善良之人,改善身體狀況。「氣為血之帥」,「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所以站樁有助於氣血暢通。
  • 太極基本功開胯,太極拳基本功開胯技巧-典傳筋骨開發
    武術界也有「傳拳不傳胯,傳胯師父差」的說法。 胯,腰和大腿之間的部分。武術練習中的胯指髖關節。它的解剖結構為:股骨關節面佔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
  • 太極圖說
    太極又稱為無極;無極是指太極的無形無象、無邊無限,以及萬物產生以後的變化無窮;在宇宙萬物中突出人的價值和作用,「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在人群裡,又突出聖人的價值和作用,認為「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崢,立人極焉。」《太極圖說》首句「無極而太極」,據朱熹《記濂溪傳》中說,當時《宋史》中的《周敦頤傳》引作「自無極而太極」,朱熹認為不應有「自」、「為」二字。清代毛奇齡則認為《宋史》所載是正確的。
  • 太極名家鄭冬霞為聊城太極拳友傳拳授技
    聊城新聞網訊 11月28日,應聊城鳳凰太極推廣中心邀請,太極名家鄭冬霞老師來到聊城高新區月季公園,為聊城太極拳友傳拳授技,現場教學指導。此次活動由鳳凰太極推廣中心太極隊趙洪民隊長組織,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學習,為傳統武術的推廣,以及聊城太極拳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太極拳法之一,「胯勁沉活」,體會逐步加深
    玩玩二棒子,又稱太極尺,這個東西不錯,既有合勁,還能吊丹開肋,且整合方便,堪稱一舉多得。練太極尺功,胳膊不較勁,玩得是內壓,丹田催內壓,擰棒走螺旋。高手看拳不打眼,本身就很強,看別人打拳,身上也有體會,能洞察出功力強弱。十年前,我在師父面前,走不出三個式子,就被叫停,哪哪都是毛病。人要有耐心,勁慢慢校正,隨時總結體會,逐漸達到標準。人都有磕麻筋兒時,磕了一下,整條手臂動彈不得,說明筋連著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