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蘭亭集序》中文雅大氣的古風名字,美極了!

2020-12-14 起名網

《蘭亭集序》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名篇,並且這篇文章以簡淨而韻味深長的語言,描繪了蘭亭的景致和集會的樂水之美,從而來體現了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而且在文章中,飽含了人生哲理,字裡行間流露出的飄逸大氣,給人一種文雅大氣的感覺,所以,從中起名很有意義。因此,本次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蘭亭集序》膾炙人口詩詞中的古風名字,不知道你有被驚豔到嗎?

【蘭亭】

——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蘭亭」這個名字是源自於這篇文章的開篇之句,並且這句詩也寫出了本次集會的目的,所以,從中為孩子起這個名字,既包含了蘭亭周圍優美的環境,又富有詩情畫意,給人一種享受自然美景的清新俊逸之感。因此,「蘭亭」這個名字,不僅很秀氣,適合女孩,而且還可以指孩子亭亭玉立、剛正不阿、襟懷坦白。

【崇山】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在這句詩中寫的是蘭亭這個地方環境的優美,不僅有高峻的山峰,而且還有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心情。所以,從中為孩子起名「崇山」,一方面是希望孩子能像高峻的山峰一樣,傲然地挺立在山中,即使經歷風吹雨打,也不會散失原來的美,另一方面,這個名字富有一種山景之美。

【亦幽】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這句詩寫的是詩人遊亭的感受,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是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因此,從中起名,給人一種瀟灑不羈的感覺。同時,這句詩也道出了其積極的人生觀,能夠隨遇而安,並且「亦幽」這個名字也很適合女孩,可以形容女孩性格溫和、溫柔,做事有條理。

【惠風】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這是一句很溫暖的詩,寫出了,遊蘭亭的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所以,從中為孩子起名「惠風」,不僅給人一種清新舒適感,而且也優美動聽,最重要的是,能帶給人一種好的心情。並且這個名字也比較偏向中性風,對男孩和女孩來說,都很適合起名。

【信樂】

——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這句詩寫的是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時下遊玩的心情,仰首便可以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這個世界,就可以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這都可以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並且,這也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啊。因此,「信樂」這個名字很好聽,也有一種以擺脫世俗的苦惱的歡暢心情,為孩子起這個名字,很有意義。

【欣遇】

——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這句詩寫出了詩人的感慨,由先前的聚會之樂,到樂而生憂,直到後面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寫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所以,出自這句詩中的名字,筆情絕俗,富有抑揚頓挫之美。並且,「欣遇」這個名字也寄託了詩人和父母最美好的期望,希望孩子一直能有快樂積極的心態。

看過這些出自詩詞的名字,是不是很心動呢?如果你們也想要同款名字,可以從以下小程序來起名哦!

如果你們喜歡這些內容和名字的話,那就關注起名網吧!你們的關注也將是我們最大的更新動力,那我們下期再見啦!

本文為起名網首發,禁止轉載。各位小夥伴如果有什麼想看的內容,都可以跟起名網留言哦~

相關焦點

  • 2019詩意高雅的名字,取自《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名篇,全文由記敘山水之美,匯聚之樂入筆,以景抒發對於人生的感慨,全文飄逸大氣,又不失對於世事無常的探討,飽含人生哲理,為後世留下了非常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名句。其中又藏匿著多麼詩意高雅的名字呢?本期起名網就分享一些,出自《蘭亭集序》中的詩意高雅的名字。
  • 《蘭亭集序》真跡尋蹤
    原來,王羲之自己也十分珍惜「神助」之作《蘭亭集序》,小心翼翼地保管它,把它作為傳家之寶,一直傳到他的第七代孫智永。  智永年百歲乃終,死前他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對書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蘭亭集序》的價值,將它珍藏在臥室梁上特意鑿好的一個洞內。
  • 王羲之《蘭亭集序》鑑賞
    原來,王羲之自己也十分珍惜「神助」之作《蘭亭集序》,小心翼翼地保管它,把它作為傳家之寶,一直傳到他的第七代孫智永。智永年百歲乃終,死前他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對書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蘭亭集序》的價值,將它珍藏在臥室梁上特意鑿好的一個洞內。
  • 紀曉華||《蘭亭集序》臨習散記
    蘭亭福地,茂林修竹,層嶺疊翠,清泉急湍,氣潤境靜,遙想一千六百六十多年前,王羲之擺脫俗務,集雅士高朋,縱神來之筆,寫下千古名篇《蘭亭集序》,是為絕唱,被奉為百世宗法。《蘭亭集序》的點、橫、撇、捺、折,每種筆畫起筆入紙角度豐富,極少相同,每種筆畫幾乎可以從每個角度入紙。以橫畫為例,起筆角度,可從右上、右下、左上角度入紙,右上角度入紙者如「大、所」,右下入紙者如「列坐其次」的「其」,左上者如「雖無絲竹」的「無」。以同樣的方法可以把豎、撇、捺等筆畫入紙角度歸納,以取規律。
  • 蘭亭集序 | 王羲之
    蘭亭集序魏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 揭秘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的下落
    領略其天然韻味之後,便珍藏身旁,唯恐失卻。不僅如此,他還倡導王羲之的書風,親自為《晉書》撰《王羲之傳》,搜集臨摹王羲之的真跡。太宗晚年,喜好王羲之更甚。  雖然收藏王羲之墨跡不少,其中也有《蘭亭集序》,但始終沒有找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真本。作為一國君主,卻不能得到前朝的稀世之珍品,太宗每想到此,便顯得悶悶不樂。
  • 《蘭亭集序》真跡下落之謎
    雖然收藏王羲之墨跡不少,其中也有《蘭亭集序》,但始終沒有找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真本。作為一國君主,卻不能得到前朝的稀世之珍品,太宗每想到此,便顯得悶悶不樂。原來,王羲之自己也十分珍惜「神助」之作《蘭亭集序》,小心翼翼地保管它,把它作為傳家之寶,一直傳到他的第七代孫智永。智永年百歲乃終,死前他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辨才和尚。
  • 《蘭亭集序》真跡的下落之謎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宴聚於紹興市郊會稽山陰的蘭亭溪畔,26人賦詩41首,並聚詩成集,為《蘭亭集》,王羲之為之書寫序文手稿,曰《蘭亭集序》。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人之生死、修短隨化的感嘆。
  • 林語堂譯《蘭亭集序》
    本文轉自:英語相伴 ▲王羲之畫像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等。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鑑賞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
  • 延綿千年的筵席——蘭亭集序
    延綿千年的筵席——蘭亭集序 一永和九年 《蘭亭集序》 唐馮承素摹 白麻紙墨跡 24.5釐米×69.9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
  • 歷史懸疑: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
  • 墨涯| 王羲之《蘭亭集序》及賞析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創造出「天質自然,丰神蓋代」的行書,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書《蘭亭集序》等。是東晉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與兒子王獻之合稱「二王」。
  • 課文解讀︱《蘭亭集序》賞析及理解性默寫
    二、創作背景  公元353年(晉穆帝永和九年)農曆三月初三,王羲之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
  • 《蘭亭集序》的真跡到底去哪了?
    到了第七代孫的時候,也就是唐太宗做皇帝的時候,王家的這位男子出家當了和尚,這《蘭亭集序》也被他帶出了家。 唐太宗作為王羲之的腦殘粉,四處搜羅王羲之作品,唯獨少了這幅《蘭亭集序》,就不斷地派人找啊找。終於得知,《蘭亭集序》在這位叫辯才的和尚手裡。
  • 王羲之行書《蘭亭集序》真跡高清字帖欣賞
    提示:請點上方↑硬筆書法作品 免費訂閱關注《硬筆書法作品》 鋼筆字帖精選《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浙江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
  • 王羲之書法《蘭亭集序》鑑賞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有「書聖」之稱,代表作《蘭亭集序》《黃庭經》。《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行書起源於楷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用筆簡潔,字體較放縱流動。
  • 周新廉將軍文集:文無第一,簡評《蘭亭集序》與《滕王閣序》
    南昌滕王閣《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都是千古名篇。《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兩序相較,哪一篇更「序」?老家洪都「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名垂千古;《蘭亭集序》因王羲之名而流芳百世,二者難分伯仲。由是觀之,若論書法,《蘭亭集序》的影響無人能及;若論文章,《滕王閣序》才是正真的「天才之作」。《蘭亭集序》聞名於世,的確沾了不少「書法」的光。在這個意義上講,《蘭亭集序》是一篇「書法作品」,而《滕王閣序》則是一篇「文學作品」。
  • 《蘭亭序》背後的故事——參加蘭亭雅集的都有誰,《蘭亭集》裡到底都寫的啥?
    眾人沉醉於酒香詩美的回味之時,有人提議不如將當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詩,彙編成集,這便是《蘭亭集》。這時眾人又推王羲之寫一篇序。王羲之酒意正濃,提筆在蠶紙上暢意揮毫,一氣呵成。這就有了冠絕千古的《蘭亭序》。1、右將軍令稽內史王羲之代謝鱗次。忽然以周。欣此暮春。和氣載柔。詠彼舞雩。異世同流。迺攜齊契。散懷一丘。悠悠大象運。輪轉無停際。陶化非吾因。去來非吾制。
  • 《蘭亭集序》賞析
    如杜甫的《麗人行》中有:「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之句。說明人們比較重視這一節日。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以會稽內史身份主持了大規模的文人集會,一代名流雲集蘭亭。如謝安、孫綽、許詢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蘭亭的河邊修褉。此次蘭亭集會不縱酒色,無絲無竹,臨流暢飲,賦詩抒懷,暢敘幽情。為紀念這次風流雅士的盛大集會,將當時名人詩作彙編成集,並由王羲之撰寫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