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土耳其敢這麼橫?其實你去研究他們的歷史,會發現他們曾經建立過一個長久而強大的帝國,那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這一帝國建立於1299年,滅亡於1922年,時間長達623年,在人類歷史上,這麼長久的封建帝國,是非常罕見的。
除了長久,奧斯曼土耳其還特別強大,他們的祖先是突厥人,過去生活在中亞,後來遷徙到了小亞細亞。在滅亡拜佔庭帝國以後,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伊斯蘭文化,成為了東西方文明的結合體。也是那六百多年裡,唯一有實力和歐洲國家叫板的伊斯蘭集團。
蘇萊曼大帝在位期間,奧斯曼土耳其無論是領土還是軍事武裝力量,都達到了巔峰狀態。這裡提到的維也納戰役,發生於1683年,同樣也是奧斯曼帝國徵伐歐洲道路上,折戟沉沙的一戰。
1683年,奧地利和奧斯曼帝國的狀態都不是很好。
其實早在1663年,奧地利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間就已經爆發過一場大戰,原因是奧地利反對土耳其幹涉蘭西瓦尼亞公國的事務,可是這個公國早先就已經成為了土耳其的附屬國。雙方大戰互有勝負,不過土耳其是吃了虧的,不得不選擇和解。
當時奧地利的皇帝利奧波德一世是一個強硬派的皇帝,他的家族是實力非常強大的哈布斯堡王室,該王室基本統治了一多半的歐洲領土。有靠山辦起事情來就直爽多了。也正因為如此,奧地利此刻其實已經引火燒身。由於皇帝的強勢,使得新教徒索科裡拉起了一支義軍,甚至請來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來幫忙。除此之外,蠢蠢欲動的法國,也是奧地利的宿敵,此刻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已經達成了戰略同盟關係。腹背受敵之下,奧地利不敢輕舉妄動,只能以鎮壓匈牙利境內的新教徒為主。奧斯曼土耳其這邊,其實情況也不是很好。16世紀的時候,他們無疑是西亞大陸上的最強王者,多次對歐洲虎視眈眈。
可是伴隨著歐洲各國掌握了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攻城設備以後,奧斯曼土耳其的軍隊根本就沒有任何優勢了。
他們希望重拾過去的榮耀,所以國王穆罕默德四世接受了匈牙利新教徒的邀請,同時不惜將索科裡封為匈牙利國王,以此向奧地利宣戰。
維也納戰役,幾乎成了穆罕默德四世挽救聲譽的最後一戰。
這個時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已經成了尾大不掉的狀態。過去的輝煌已經逝去,奧斯曼土耳其必須要通過戰爭挽回自己的聲譽。
1669年,奧斯曼土耳其憑藉從西歐學來的攻城技術,打下了克裡特島,而這裡是威尼斯人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因此奧斯曼土耳其徹底掌控了東地中海的海上霸權。1676年,奧斯曼土耳其以強大的態勢逼迫波蘭,使得波蘭放棄了波多利亞和烏克蘭地區,通過轉移矛盾的方式,使得國內經濟再次恢復往昔繁盛。雖然與奧地利此前的戰役並沒有討到什麼好處,可是穆罕默德四世沒有放棄這一次的好機會。因為只有真正打敗了奧地利,他才能再次揚眉吐氣。
蘇丹穆罕默德四世親自出徵,17萬大軍集結以後,直奔維也納而去,期間幾個附屬國的軍隊也加入了進來,規模多達25萬人之多。
維也納這邊的利奧波德一世皇帝慌了手腳,因為他一直都是以僱傭兵的方式來對付外地敵,一時間無法將這麼多僱傭兵召集到首都維也納,於是他帶著家眷提前離開維也納招兵買馬去了。只留下維也納守軍自己來守城。
堅壁清野的政策,使得維也納城外的所有民居都被拆除,奧斯曼土耳其的軍隊與維也納守軍進行了長期的攻守戰爭,卻沒有分出勝負。不過守軍勢單力薄,糧草不足,基本是要全部犧牲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決定勝負的援軍波蘭大軍已經殺了過來。與此同時,東歐以及德意志各地的援軍全都已經在路上了,可奧斯曼土耳其依舊沒能拿下維也納。
等到各路援軍相繼登場以後,其實誰也看得出來,這場戰爭的勝負到底如何了。最終25萬大軍潰不成軍,奧斯曼土耳其的軍隊死傷慘重,物資裝備幾乎全部被奧地利的援軍繳獲。對穆罕默德四世來說,挽救聲譽的最後一戰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戰爭結束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蹶不振,歐洲各國暫獲安寧。
土耳其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大概十多萬人,統帥穆斯塔法也被送上了斷頭臺。這一場大戰,徹底改變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歐洲大陸上的地位。
過去他們不斷學習先進的技術,強化自己的武裝,成為了擾亂歐洲大陸的主要力量。可是伴隨著國家內部的腐敗以及對外作戰的失利,使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失去了往西的本色。
維也納一戰,本來是穆罕默德四世重振雄風的一場大戰,勝利了他們將重新主宰歐洲戰場,可惜最終還是失敗了。
這場戰役的失敗,使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徹底失去了對歐洲腹地發起進攻的能力。就連穆罕默德四世都因此被趕下了臺。
相反的是,哈布斯堡王室,在這一場大戰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勝利。他們開始反攻奧斯曼土耳其,使得他們的家族成為了歐洲戰場上一顆閃亮的明星。
總結:維也納保衛戰的勝利,是這場戰爭的關鍵。
其實我們回顧這一戰,會發現,奧斯曼土耳其是完全被拖死在了維也納城下。從7月14日開始,一直到同年的9月8號為止,這一段時間,奧斯曼土耳其愣是沒能打下維也納。
打不下維也納,那麼25萬大軍就都停滯在原地,等待著對方的援軍前來剿滅。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從氣勢上,其實奧斯曼土耳其就已經輸了。
這讓我想起了元末明初的鄱陽湖水戰,陳友諒60萬大軍猛攻洪都城,可洪都守將朱文正,僅僅帶著3萬人馬,堅守該城池足足85天之久,為朱元璋贏得了寶貴的準備時間。最終扭轉戰局,朱元璋大獲全勝。
歷史上不乏這樣的例子,其實某一部分人的努力,真的可以改變整個歷史。如果你小瞧了自己,或許也就真的錯失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