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牛年春節還有半個月的時間了,每當春節臨近之時很多地方,都會有一些比較有特色的風俗。
俗語說「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 數字之外到底蘊含了什麼深意?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年關將至不妨一看。
第一、「五德之禽」之頭雞
「雞日」顧名思義就是雞的生日,古語有云:「五德之禽啼,福氣滿門來。」宋代詩人也曾做《宜章元日詩》:「避地逢雞日,傷時感雁臣。」傳說中女媧娘娘在「七日」中,每一日都創造出了一種生物,而正月初一則創造了雞,所以又有「頭雞」的說法。
當然,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正月初一這一天如果晴空萬裡,那麼家裡的雞就會茁壯成長,進而全家人在新的一年裡,就會平安幸福、美滿安康。
第二、正月初二是「狗日」
按照雞日的來歷可以推斷出,狗也是由女媧創造的生物,只不過它位列雞後,在正月初二被創造出來。狗是第一個被人類馴服的動物,也是人們最好的朋友,它們的主要職責就是看家護院,但現在除了農村還養狗看家之外,城裡的人早已將其當成了寵物。
這一天家家都要祭財神、吃餛飩,而在古代餛飩又稱「元寶湯」, 「喝下元寶湯,家家祭財神」說的就是正月初二的習俗。南方大部分地區都有出嫁女兒初二回門的習俗,按照這種說法初二亦稱為「迎婿日」。
第三、豬日禁忌不殺豬、不吃豬肉
「豬日」是傳說中豬誕生的日子,所以民間有正月初三不殺豬的習俗。如果大年初三的時候天氣特別好,那麼家裡飼養的豬就會長得膘肥體壯。反之如果當天不見太陽,或者天空中灰濛濛的一片,那麼就寓意今年的豬「體弱多病」,當然,這只是一種迷信說法而已。
第四、初四頓頓飽,家肥屋又潤
正月初四是民俗中的「羊日」,由於羊不僅可以為人類提供肉食,還可以提供鮮美的羊奶和奶製品,所以在初四這一天忌吃羊。在民間傳說中,臘月二十四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到了正月初四返回人間,所以很多地方都有迎財神的習俗。
第五、牛日爭利市,財旺人也旺
正月初五又稱為「破五」,民間有俗語云:「東南西北中, 路路遇財神。」正月初五相傳是財神誕辰,所以很多商人為了爭「利市」,所以都會在初四「接神」,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到了這一天就不用遵守過年的禁忌了,而當日也正是女媧創造牛的日子,所以又被稱為牛日,民間有「初五不殺牛」的說法。
第六、馬日「挹肥」、「送窮」
大年初六是一年一度的「馬日」,古人又將其稱為「挹肥」,顧名思義就是清理室內外垃圾,還有一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拜「廁神」,尤其是廁所內的糞便還要拉到農田中。初六又被古人稱為「送窮日」,韓愈的《送窮文》曰:「結柳作車,引帆上牆」。
《歲時雜記》有云:「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雖然這種習俗感覺很迷信,但現代人卻依然在堅守這個習俗文化。
第七、人日又稱「人七日」
顧名思義正月初七的時候,女媧終於完成了造人的重任,所以這一天是人類誕生的節日。南方有食七菜羹、帶人勝等習俗,而北方人則會在人日當天,給孩子做一大碗麵條,寓意讓麵條纏住他們的雙腳,這樣就可以健康成長了。
第八、慶祝穀子誕生的節日之「穀日」
「穀日」一般都在正月初八,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慶祝豐收設立的節日。人們為了感念上蒼賜予的穀子或其他糧食,所以在穀日有不食穀子煮熟食物的習俗。由於穀日又叫順星節,相傳這一天眾星君下凡,所以最好待在自己的家中,否則很容易犯太歲。
傳說中女媧就是造物主,世間的萬事萬物皆出自於她手,所以人們在崇敬女媧的同時,也對不同生物的誕生日充滿濃鬱的感情色彩。從大年初一至正月初七,雖然只有短短的七天時間,可是女媧卻創造出了:雞、狗、豬、羊、牛、人、谷,對人們的生活都具有非常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