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何多次表達對朱元璋的崇拜?多次祭奠,還有一重大目的

2020-12-23 騰訊網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他是赤貧的最底層,是乞丐,做過遊方和尚,絕境下參加紅巾軍後成為吳王,最終締造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他就是誕生於1328年10月21日濠州鍾離(鳳陽)的明太祖朱元璋。

蒙古人徵服中國後的第四十九年,屬龍的朱元璋誕生於赤貧農民家裡,按照傳統排行,親兄弟加堂兄弟順序,這個孩子排第八,就叫「重八」。二十歲之前,朱重八很少能夠體會到吃飽是什麼滋味,他本來也沒有任何抱負,倒是他的母親對他寄託了厚望。「太后(朱元璋母親)嘗謂仁祖(朱元璋父親)曰:『人言吾家當生好人。今諸子皆落落,不治產業』,指上指朱曰:『豈在此乎?』」[1]雖然是底層的父母,卻無不望子成龍,以此擺脫悽慘的命運。

1、苦難是朱元璋人生第一堂課,是有史以來出身最低經歷最慘的皇帝

這個孩子從小便體弱多病,生下來,三四天都不會吃奶,險些夭折。[2]朱元璋到了10歲時,其父朱世珍為了躲避沉重的賦役,再次搬家。後來就在太平鄉的孤莊為地主劉德種地,朱重八就為劉德放牛,雖經常被打罵,或許這是朱重八15歲之前最幸福快樂的日子。

《朱元璋》影視畫面

元至正四年(1344),朱重八剛滿16周歲,卻開始體驗極端悽慘的人生。當淮北大地的龜裂傷口持續撕裂,一場恐怖的瘟疫彌散在極端貧瘠的土地。僅僅幾天,朱重八就失去了父母、長兄和侄子四位親人,緊接著黃河開始南北決口,仿佛一個月之內,所有的災難全部都出現在這個小夥子的面前。多年後,朱元璋在《皇陵碑》中這樣痛苦回憶說:「兄為我傷,我為兄哭,皇天白日,泣斷心腸!」

善良的汪大娘拿出了棺材錢,替他買了香燭禮品,讓兒子陪他去廟裡剃度當了和尚。對鄉情的感激是他成了皇帝後,對老鄉情深義重的主要原因。雖然在皇覺寺剃度,依舊沒飯吃,幾十天後被迫雲遊討飯。「居未兩月,寺主封倉,眾各為計,雲水飄揚。我何作為,百無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3]

汪大娘和少年朱元璋

直到晚年朱元璋回憶往事時,眼角發酸:「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佒佯。西風鶴唳,俄淅瀝而飛霜。身如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沸湯」。漂泊、飢餓、瘟疫、生離死別,幾乎所有悲慘的事情都被朱重八經歷了。十九歲這年他回到了孤莊村為父母和長兄掃墓頭也不回地投身紅巾軍起義,由此掀開了朱元璋轟轟烈烈的人生序幕。

2、只用了十六年便赤手建立大明王朝,可謂神速。

至正十二年的三月,穿著破爛袈裟的朱元璋來到濠州城外要求參加紅巾軍。後來他回憶說:「昔者,朕被妖人(紅巾軍)逼起山野。」[4]又說:元綱不振乎彼士祖之法,豪傑何有乎仁良(也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可知當年他所受的刺激和無奈的選擇。朱重八是那种放在人群裡一眼就能被引起注意的人,正是因為獨特的氣質風貌,引起了紅巾軍元帥郭子興的注意。此後這個「志意廓然,人莫能測」的朱重八搖身變成「朱公子」,在軍旅生涯表現出的戰略才能很快讓他升任總兵官,讓赤貧的農家子弟實現了華麗轉身。

九江口大破陳友諒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朱重八在變成朱元璋後,開始中原逐鹿,走上了「掃清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併吞八荒。」的統一大業。[5]

戰爭是一個放大器,他清晰地放大了朱元璋的能力、素質和格局。和各路英雄交手後,朱元璋越加顯現出驚人的領導能力和軍事指揮才能,因此投奔他的人才趨之若鶩。到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相繼攻滅江南漢帝陳友諒、吳王張士誠政權。統一江南後,朱元璋審時度勢,決定北伐中原、南定沿海並舉,以奪取全國統治權。 [6] 如同一把掃帚,在舊山河之間展現他的戰略部署,僅用十六年便統一全國。此後不久,在前呼後擁之下,朱元璋身穿龍袍開始指點江山。

朱元璋影視形象

3、自學成才的明朝一等學問家

剛剛建國後,他就在詔誥中說:「朕統御以來,隨所善而應是職,使有知而不妄。其前代必欲以無知而役有知,朕不知為何。」[7]朱元璋讀書生活非常龐雜豐富,涉獵極廣。從建立初期南京政權開始至洪武三十一年71歲去世,常常是「戴星而朝,夜分方寢」,學習力度一天比一天大,經常為此「日晏忘餐」。每天處理日常政務後,就是讀書,在「萬機之暇」擠出那麼一點時間也要把當天的書讀完。「太祖……身在行間,手不輟書」 [8]描寫的就是非常生動的讀書畫面。「吳王微時,目不知書。起兵後,日親諸儒,流覽神解。」[9]

朱元璋書法

不光如此,朱元璋還叫儒臣把古人做事成功失敗經驗書寫在皇宮大殿壁間,以供他「隨時省覽」。與此同時讓身邊這些知識分子輪流給他講課,開展廣泛學術討論。讀書已經成了朱元璋最大的快樂享受,「不暱於聲色之好,絕遊畋之娛。」《國榷》記載:「上……侈靡,絕遊幸,卻異味,罷膳樂,泊然無所好。」和文人學士在一起賽詩講學,再繼續夜讀,有明一代,從始至終,最善於學習的皇帝,唯朱元璋一人而已。[10]

水滴石穿,勤奮的學習,讓他逐漸變成了學問大家,詩文水平,和理論水平得到了突破性的進展。劉基形容說:「欽惟皇帝……萬機之暇,作為文章,舉筆立就,莫不雄深宏偉,言雅而旨遠。」[11]

清代學問家趙翼飽含深情地概括朱元璋一生的學問境界說:「明祖以遊丐起事,目不知書,然其後文學明達,博通古今,……此固其聰明天亶,然亦勤於學問所致。」學以致用是朱元璋最大特色,此後他所作的如詔、誥、勅、諭以及一般散文、駢文和箴、銘、跋、詩歌等既規範又創新。

朱元璋親書《大軍貼》

相較嚴肅的聖旨內容和語氣來講,讀他的白話聖旨,總是覺得很有特色。某群島有倭寇來犯,地方官員請示如何處理。朱元璋發下一道聖旨說:「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浩如煙海的聖旨大多千篇一律,唯有朱元璋的聖旨能讓人眼前一亮。

4、有情有義的農民皇帝,康熙深情讚頌他「治隆唐宋」

登基之後,朱元璋數次重申自己的立場:「朕本農夫,深知民間疾苦。朕本農夫,深知稼穡艱難。」每當提起老百姓的艱難,他會為之抽泣,對那些富戶兼併土地的地主和貪官汙吏,朱元璋恨得咬牙切齒,不由得想起了植入骨髓般的痛苦經歷。為此他希望能夠建立一個老百姓吃飽穿暖的國家,而他將用盡所有精力為此努力。洪武四年他指示中書省「如今臨濠的空地很多,你們應該調查那些開荒者的身份,讓他們平均耕種,使窮人有產業,富戶不能兼併。如果哪個大戶多佔土地,轉給貧人佃種的,就要懲罰他。」[12]

大明版圖

遇到災荒,他就想起小時候的遭遇,對於賑濟災民他不遺餘力,生怕被貪官搜刮截留,為此他規定:「凡地方發生水旱災害,地方官不報告的,許百姓來申訴,我將對官員處以極刑 」。除了減免農業稅,又在各地設立醫藥局,凡因病沒錢者給予免費治病,同時又在地方設置「養濟院」,對貧民和孤寡老人兒童給予最低生活保障。他經常擔任教育年輕功臣子弟的任務:「男子漢家,學便學似父親樣做一個人,休要歪歪搭搭地過了一世。你每(們)趁我在這裡,年年來扣頭。你每(們)還是挨年這歇來。你每(們)小舍人,年紀小,莫要學那等潑皮的頑。你每(們)這幾個也年紀小哩,讀書學好勾當,你每學爾的老子行。」對貪官他剝皮實草,行霹靂手段,對百姓他充滿同情,施菩薩心腸。

頗具爭議的朱元璋畫像

洪武二十六年,根據戶部統計數字,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餘頃,比北宋耕地最高數字(五百二十四萬餘頃)增加了三百二十六萬頃。全國人口六千多萬,超過《元史》所載最高人數,全國的田賦收入僅米麥一項就高達三千二百七十八萬餘石,比元朝歲入一千一百一十萬餘石增加了近兩倍,是明朝真正的盛世。[13]

洪武三十一年,七十一歲的朱元璋經歷了喪子之痛後,精神和身體每況愈下,卻支撐病體辦公「日臨朝決事,不倦如平日」。一個月後,朱元璋在西宮駕崩,在遺囑中,他回顧了自己的生平「今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專志有益於民。」儘管朱元璋的身後背負著某些爭議,但他施政治國,代表底層老百姓走出貧困和饑寒的願望從未改變,以至於朱元璋在民間的口碑一直很好。

康熙親題《治隆唐宋》

數百年後的康熙皇帝專門拜謁朱元璋南京的明孝陵,以非常崇敬的口氣寫下「治隆唐宋」四個大字,表達了對朱元璋的崇高敬意。

注釋:

[1]《明太祖實錄》

[2]《鴻猷錄》

[3]《皇陵碑》

[4]《與元臣禿魯書》

[5]《賈誼過秦論》

[6]《明代軍事統一戰爭》

[7]《明太祖文集卷三》

[8]《明史紀事本末》

[9]《國榷》

[10]《廿二史札記》

[11]《劉伯溫文集》

[12]《明太祖實錄》

[13]《朱元璋傳》吳晗著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多次北伐為何只有朱元璋成功了
    歷史上多次北伐為何只有朱元璋成功了 從聞雞起舞的祖狄開始到桓溫、劉裕,再到後來的嶽飛等人這些人隨便一個都是百戰名將,然而這些人北伐因為各種原因結果都是一地雞毛不了了之。那麼為什麼北伐就這麼難呢?
  • 同為皇帝,為何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標,而康熙卻很擔心胤礽奪權?
    朱標和胤礽都是皇太子,分別是朱元璋和康熙欽定的接班人,那麼,為何朱元璋對朱標非常信任,而康熙卻擔心胤礽奪權呢?這與朱元璋和康熙的出生環境,以及朱標和胤礽的性格有關。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康熙,不可避免地被宮裡的陰暗面操控,使得他變得敏感、多疑,把宮裡的所有人都當作潛在危險,甚至包括自己的接班人太子。正因如此,不僅對待太子,在對待其他兒子上,朱元璋和康熙的態度也截然不同。朱元璋對待兒子,就像一位鄉下老父親諄諄教誨、百般呵護,而康熙對待皇子,猶如帝王使喚臣民。
  • 滿清為何要歪曲明史?只因康熙一心跪舔朱元璋|文史宴
    (《清實錄》)這段話提供了兩個重要信息:一、最初的《明史》稿本,確實有很多批判朱元璋的內容,但這是熊賜履等人的行為,而非康熙的指示。二、康熙對這次呈上的明史稿本非常不滿,因為熊賜履們在其中痛批了一通朱元璋,「訾議甚多」。熊賜履們批判朱元璋,當然也有揣摩上意的成分:此時滿清統治已經穩固,吳三桂、鄭克塽等威脅早已不復存在,當然可以在史書裡貶斥前朝,以彰顯本朝文治武功。
  • 清朝的康熙皇帝為何會給明太祖朱元璋陵墓下跪,雙方不是敵對嗎?
    但是康熙皇帝的下江南的時候,曾經在南京的孝陵,也就是朱元璋的陵墓中下跪,禮數還很周到,這確實讓人感覺到非常的納悶,要知道這一切和當時的形勢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雖然明太祖朱元璋在歷史上黑的比較厲害,但是康熙皇帝以及滿清的一些統治者對朱元璋還是相當佩服的。朱元璋作為一個能夠建立300年大一統王朝的奠基者,肯定不是普通人,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 清朝與明朝是敵對的,為何康熙要拜謁朱元璋陵,並行三跪九拜禮
    一路上聞訊而來的百姓都夾著腿跪迎,想一睹天子真容的百姓實在太多了,一時眾人都擠在路上。康熙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他常對大臣們說,天下的黎民百姓,都是朕的忠心耿耿,朕最憐憫的人有三個:一個是出身貧寒的讀書人,另一個是衣不蔽體的窮苦百姓,還有一個就是因無知而犯法。因此,他看見百姓紛紛跪迎,不但緩緩地行禮,而且還使百姓平身免禮。
  • 雍正煞費苦心,找到朱元璋「唯一」後代,封他為侯,其實別有用心
    其實,這番話很難自圓其說,如果說清軍入關是為了幫助明朝趕走李自成,那在趕走李自成之後清朝統治者為何不把江山還給明朝呢?為什麼還要一個勁地把南明滅掉呢?還有,李自成入京後,明朝百姓有邀請清軍入關嗎?  康熙也知道自己這個說法有一個巨大的漏洞,如果有一個朱元璋的後裔能夠承認清朝的江山不是從明朝手裡搶來的,而是幫助明朝滅李自成的,那就能說得通了。關鍵是,清軍入關後,朱元璋的後裔被殺得差不多了,僥倖活下來的也都偷偷改名換姓,康熙若想找真正的朱元璋後裔,十分不易。終康熙一朝,康熙都未能完成這個心願。
  • 江蘇的這個城市改了20多次名,朱元璋改得最「霸氣」
    姓名是代表一個人或一個城市的符號,我國歷史悠久,一座城市經過幾個朝代的風吹雨打,姓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今天要談到的這座城市,是我國改名最多的城市,已有20多次,但現在已是一座特大省會城市。從古代到現在,城市的名稱變化很大,但變化最大的只是這個城市,因為這個城市非常適合建造都城,所以在這個城市建立都城之後,各個統治者都要給新都改名,所以這個城市的名稱就變了20多次,分別是越州,石頭城,江寧,金陵,秣陵,建業,揚州,建康,秦淮,應天,天京等等。
  • 朱元璋三請劉伯溫,劉伯溫拒絕兩次,為何第三次答應朱元璋
    1359年,朱元璋打下浙江金華之後,聽聞劉伯溫(劉基)、章溢、葉琛等名聲很大,於是派遣孫炎邀請他們加盟,其他人都答應了,但劉伯溫卻拒絕了。隨後,朱元璋再一次邀請,劉伯溫還是拒絕,直到第三次邀請,劉伯溫才答應出山。朱元璋三請劉伯溫,劉伯溫拒絕兩次,為何第三次答應了朱元璋?
  • 不為人知:康熙的寵妃宜妃下場有多慘?雍正多次侮辱,死後4年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她遭雍正多次侮辱,死後4年才被下葬。早年的一部清宮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其中女主便是宜妃,從劇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很受寵,受寵到眾人會以為這是一對夫妻,而不是後宮之一的妃子,電視劇為了精彩,會有虛構情節。那麼在歷史中,康熙對她也是如此嗎?宜妃郭絡羅氏,在康熙的50多位嬪妃中,確實是很受寵的,宜妃一生為皇帝生了3個兒子就是最好的證明,分別是五阿哥、九阿哥、十一阿哥。
  • 朱棣分明是明太宗,為何後世稱呼為明成祖?嘉靖表示對朱棣很崇拜
    其中比較特別的就是朱棣,因為他過去是明太宗,為何後來就變成了明成祖呢?一、祖對王朝的貢獻,高於宗。祖宗我們一直都是連在一起念的,其實在古代,這是有非常明確的分別的。尤其是給皇帝上廟號的時候,祖和宗的性質完全不同。一般開國皇帝,都被稱之為祖。
  • 大將被俘,為何朱元璋寧願用3000人命贖回,卻不願用一個「俘虜」交換?
    就在朱元璋打算渡江又苦於無水軍可用時,巢湖水軍將領廖永安攜所部投靠了朱元璋。對於朱元璋來說,廖永安的到來,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宣州、池州等軍事要地,多次擊敗徐壽輝、張士誠,軍威大振,因功升任為同僉江南行樞密院事。
  • 康熙的寵妃宜妃下場有多慘?雍正多次侮辱,死後4年才下葬
    她遭雍正多次侮辱,死後4年才被下葬。蝰緕従豐脁咀蠗符櫫泓櫗呏竄卾榢痙跦媛鎰麤蘡爁莠隬砵紜賠洣纛醂逍麔嘼飁豧鋶腤秡錖匾鷕崽鯍浌腬譡悤劍盠謔慄愴繼鏎棧屧鬪孄檈眄噮幱莿靚鎨獟傾夵媚芭唦穾骰堰爘婼遷勐鑂煙牽廏醍焑噳愂涓睂両屏漝嚙鞂庠遜媧老寬證瀱第一次就發生在康熙的葬禮上,當時康熙的去世對宜妃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宜妃傷心過度病倒了,最後去參加葬禮是太監們抬著轎子去的,巧的是,太監們抬得轎子竟然走在了德妃的前面,這一情景引起的雍正的不滿,要知道德妃是雍正的生母,未來的太后,德妃沒在意,雍正卻心懷芥蒂。
  • 結過婚,多次生育,為何38歲的科嫂瓦妮莎還有那麼多人追求?
    科比離開後,我們看到了所謂的冷暖,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面,多家媒體爆料有多人向科比遺孀瓦妮莎發起了追求,甚至還有的媒體特意拿馬龍搬家到科比家附近來做文章SO,問題來了,結過婚,多次生育,為何38歲的科嫂瓦妮莎還有那麼多人追求?那啥,還請諸君聽我往下細細道來。
  • 朱元璋深夜批改奏摺,一宮女送來熱粥,朱元璋:粥不錯,人處死
    而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將北方狄人趕出了中原,扭轉了自唐安史之亂到宋朝末年中原漢人的弱小的戰鬥力以及卑微的地位,給那些向遼、金進貢、認賊作父的恥辱時代畫上了句號,在明朝期間,君主們不僅鞏固自身政權,而且多次打擊蒙古,是這個朝代日益強盛
  • 美國水手又從航母掉落,此前已發生多次,為何搜尋難度極大?
    美海軍林肯號航空母艦 從航母墜海後為何搜尋難度極大? 首先來看一下水手為何能從航母墜海。還有就是,航母的甲板距離海面的高度接近20米,若水手墜海時無法調整姿勢,這個高度跌落到海面本身也會對水手造成重創!因此水手從航母跌落到海中若沒有及時發現,回過頭來搜尋到的機率並不大。
  • 沁園春一首詩寫盡五個皇帝,為啥沒有寫朱元璋康熙
    教員憑藉一己之力為秦始皇喊冤叫屈,今天看他成功了。同樣待遇的還有曹操,教員說他是個偉大的人。教員詞中沒提的皇帝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他也很欣賞,他曾說過朱元璋會用兵,最會用兵的皇帝除了李世民就是朱元璋: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教員雖然手不釋卷,但是對大老粗皇帝天然喜歡,這可能就是他說的自己身上有三分匪氣的原因吧。
  • 朱元璋為何將國號定為大明?真的和《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有關嗎
    在此之外,國號有時還有著更加深層次的含義。舉例來說,我國歷史上有許多沿用國號的例子,如春秋戰國時期田氏代姜,卻仍然使用"齊"這一國號、劉備稱帝時保留漢的國號等等,他們使用舊政權國號的行為,目的都是宣揚自己的正當性。明朝是我國封建制度達到頂峰的王朝之一,它的國號也引發了許多爭議。
  • 朱元璋吃了劉德家的牛,還將牛尾插石縫中,劉德為何拉不動牛尾巴
    於是,劉邦在夢中斬了一條白蛇,而朱元璋,則吃了一頭小牛犢。朱元璋吃小牛犢的故事版本頗多,不少讀者也對此表達了懷疑,朱元璋作為一個毛頭小子,宰了劉德家的一頭小牛分食,將牛尾巴插到石頭縫中,便躲過了一劫?劉德前去查看,為何拉不動牛尾巴?要說這事,還要從朱元璋家鄉的那場水患說起。
  • 康熙三大重臣:明珠、索額圖、佟國維,為何只有佟國維能夠善終?
    康熙七年,才三十出頭的索額圖就被任命為吏部侍郎,第二年主動請辭,擔任康熙身前一等侍衛,並幫助康熙智擒鰲拜,那年康熙還是個14歲的少年。 除掉鰲拜這個心頭大患,索額圖得到康熙重用。此後,無論是平定三藩之亂、平定噶爾丹叛亂,還是與沙俄談判,索額圖都為康熙出謀劃策,為康熙政權的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
  • 李敖多次罵小S:「無知無腦「 妖嬌有餘 程度不足 如今她為何要這麼...
    李敖多次罵小S:「無知無腦「妖嬌有餘程度不足如今她為何要這麼悼念?著名作家李敖因罹患腦幹腫瘤病情惡化,於今天上午10點59分離世,享年83歲。曾被李敖多次「炮轟」過的主持人小S[微博]透過媒體悼念逝者:他的思想會永存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