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伊朗釋放了52名美國人質,這些人質獲得多少賠償?

2020-12-11 泥腿看客

40多年前,伊朗釋放了52名美國人質,這些人質獲得多少賠償?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後,伊美關係迅速惡化。因為伊朗巴列維國王逃亡到美國,伊朗問美國要人,美國不僅不給,還很傲慢並指責伊斯蘭革命是非法的。伊朗人對美國憤怒發洩到當時伊朗駐美使館,伊朗遊行示威的學生包圍了大使館,並打砸了使館,扣押了美國66名人質。

德黑蘭人質事件發生後,從1979年11月19日到20日,伊朗方面釋放了13名女性和非裔美國人,1980年7月1日,又釋放一名患病人員。至此還有52名人質在押。

想法營救

在人質事件上,伊朗與美國沒少私下商談。1980年2月,伊朗向美國提出了一系列條件,主要包括遣返被廢黜的巴列維國王,並就幹涉伊朗內政的事件,特別是把當年伊朗首相摩薩臺趕下臺的事件進行道歉,美國還要向伊朗保證不再幹涉伊朗內政。

對於伊朗的要求,美國當然不會答應。美國一邊想辦法營救人質,一邊對外穩住伊朗。卡特總統放出話,將不排除採取軍事行動。其實美國一直協調聯合國和紅十字會到伊朗斡旋,希望伊朗放人。但伊朗則認為美國不道歉,就不會放人質。

於是卡特決定採取軍事行動,並組織有關部門成立特別營救小組,這就是美國歷史上「藍光行動」。美國在準備「藍光行動」時,也通過第三國瑞士向伊朗進行協調。當藍光行動開始後,美國派出的8架直升機,由於3架直升機在途中因為沙塵暴原因而不能飛行,剩下5架無法完成營救任務,卡特要求迅速撤離伊朗,但在撤離過程中,發生運輸機與直升機相撞事件,第一次營救行動失敗。

當卡特準備第二次準備營救人質行動時,美國迎來了大選,卡特要為連任進行準備,第二次營救行動泡湯。不過伊朗方面也想在卡特大選前完成談判事項,但美國沒時間與伊朗談,因此「德黑蘭人質」事件始終沒有結果。

釋放人質

1980年,美國大選後,卡特沒能獲得連任,美國迎來的新總統裡根。裡根很強勢,他競選時就曾嚴厲譴責伊朗扣押人質的行為。

當時伊朗認為裡根上臺後,可能會採取更為強硬的措施。伊朗想在裡根就任前,解決人質事件問題。於是美國與伊朗又進行多次私下接觸。卡特也想在自己離任前解決人質事件。最後美國與伊朗經過秘密談判,雙方同意由第三國阿爾及利亞出面協調解決此事。

美國隨即派出秘密談判人員與伊朗談判,最終於1981年1月19日達成協議,最終人質問題得到解決。1981年1月20日,阿爾及利亞的飛機載著獲釋的人質,從德黑蘭飛到阿爾及利亞,然後再飛往駐西德的美國空軍基地,此時卡特已經不是總統了,他成為裡根總統的特使,前去西德迎接伊朗釋放的人質。

在西德國的美國軍營裡,美國對釋放的人質先進行健康檢查,然後再派專機護送回華盛頓。當時釋放的美國人質在美國受到熱烈歡迎,人質回來的時間,正好趕上裡根就職典禮,這件事給裡根很長面子。

巨額賠償

美國人質被釋放後,美國方面並沒有要求伊朗進行賠償,美國認為只要釋放人質即可。另外,美國方面也沒有相關資料記載,要求對伊朗人質進行賠償。

但據外媒資料記載,2015年,美國宣布對當年被伊朗扣押的52名人質進行賠償,每人440萬美元。有人認為440萬美元,象徵著人質被扣押444天,但如此巨額賠償前所未有,況且時隔34年美國對這些人質進行賠償,而且沒要求伊朗賠,這個舉動讓人不解。

不過從外媒資料看,美國對賠償金並非美國的錢,而是美國處罰一些外國企業違反制裁伊朗的罰金,據說主要來自法國在伊朗的企業。

這些罰沒金並非都賠償了人質,據說也是九牛一毛。不過美國這些曾經被扣押的人質或其家屬立刻成為百萬富翁。

美國與伊朗雖然是敵對國家,但美國沒少從伊朗身上賺錢。據外媒記載,2016年,美國最高法院還做出一項裁決,美國政府凍結伊朗17.5億美元的資產,主要用於賠償那些「受伊朗支持」恐怖襲擊遇難美國公民家屬,據說這些人有一千多人。美國認為這些人是伊朗支持恐怖武裝所為,但伊朗當即予以否認。

這些事件主要是指,1983年10月23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營地發生卡車炸彈襲擊,造成241名美國軍人喪生。1996年6月25日,沙烏地阿拉伯東部石油重鎮胡拜爾大廈發生爆炸襲擊,19名美國軍人當場死亡。不過這些事件無論是否伊朗所為,美國就認定伊朗了。因此,伊朗在美國的資產也拿不回來。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美國還有伊朗人的資產呢?

不過據外媒資料報導,有些伊朗官員的確在美國有資產,美國隨時就可以扣押。而且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在美國的資產,伊朗已經無法取回。

所以34年後,美國對伊朗人質的賠償,並非花的美國人的錢,實際是伊朗人的錢。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伊朗人質危機:美國的失敗與轉機
    有學者認為,一種可能是美國低估了革命者的力量、高估了巴列維國王的控制力;另一種可能是由於卡特政府的心思都放在了促成埃以和談上;還有一種可能是,巴列維在之前的石油危機中的表現令西方感到失望,因為伊朗曾借石油危機狠敲了一筆。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下文繼續分析。第二個問題是,伊朗人質危機的發生,是否是阿亞圖拉霍梅尼授意的。
  • 美國太蠻橫,還記得當年被伊朗扣押的52名人質嗎
    果然,美國還是一副「我可以,但你不行」的姿態。看看美帝國主義的醜惡嘴臉,總是無恥欺凌他國。但是,「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強壓之下必有反擊,就如1979年伊朗民眾衝進美國大使館劫持人質的事件,想必美國應該記憶猶新。
  • 驚心動魄的失敗,真正的折戟沉沙,美國營救駐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
    1979年11月4日,4000餘名激進的伊朗學生衝進德黑蘭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其中大約500多名學生佔領了大使館主建築,把90多名使館工作人員扣為人質。後來,這些伊朗學生釋放了一部分人質,將52名美國外交官扣押起來,其中3名被扣在伊朗外交部,作為美國交出巴列維的交換條件。
  • 伊朗承認釋放美國公民 扎裡夫:所有在美伊朗人質都該回家
    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導,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巴斯·穆薩維4日表示,以危害安全理由被逮捕的美國公民麥可·懷特在當天已經被釋放,即將與他的家人團聚。穆薩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伊朗暴發後,根據伊朗司法總監萊西的命令,懷特被臨時釋放。
  • 美國的伊朗政策深深植根於過去,兩國都是「歷史的人質」
    文章原文寫道:在美國和伊朗最近的衝突中,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上說,他準備轟炸「52個伊朗目標(代表52名多年前被伊朗挾持的美國人質)」。他補充說,其中一些目標將「對……伊朗文化很重要」,這表明他願意打擊伊朗的民族遺產。
  • 還原「伊朗人質危機」的始末和影響
    英國雖然取得了二戰的勝利,但自己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國力明顯落後於美國。穆罕默德·禮薩擔任國王后,開始逐漸向美國進行靠攏,成為其在中東地區的重要夥伴。在美國的扶持下,伊朗獲得了快速的發展,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方面都向西方社會看齊。
  • 拯救美國人質:大名鼎鼎的美軍三角洲部隊為何慘敗而歸?
    作者:霄羽 2020年1月6日,美國空軍從希爾基地出動52架F-35戰機進行大規模演習。用這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豪華戰機秀肌肉無疑是對伊朗的警告。許多人認為,美軍之所以出動52架飛機,是表明他們沒有忘記40年前的德黑蘭人質救援行動,因為當時美國人質正是52人。
  • 伊朗人質危機是當年卡特總統競選連任時最大的失分點
    隨著英國的衰落和美國的得勢,巴列維王朝開始投靠美國,在它的扶持下獲得了一段快速發展時期。不過,隨著伊朗實行了一系列開明和自由的經濟與文化政策,終於徹底觸怒了國內的宗教保守派勢力。作為反對派中影響力最大的人物,霍梅尼迅速崛起並且披上了宗教的神秘外衣。他不斷呼籲伊朗人民抵制暴政,抵制巴列維政權,在遭到迫害後,只能流亡國外。
  • 華黎明回憶「伊朗人質危機」:有些事情40年後再看就明白了
    1979年11月4日,數百名伊朗學生佔領了美國駐伊朗使館,數十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作人質長達444天。這就是著名的「伊朗人質危機」。美國使館被佔那天,華黎明和中國使館一位參贊正好去伊朗外交部辦事,他看到一輛車停在伊朗外交部門前,上面掛著星條旗。
  • 1979年伊朗扣押美國人質事件——美伊關係惡化的根源之一
    新的執政者對於西方和美國的侵略有著深深的憤恨,他們不相信美國人會給他們帶來任何好處。共和國剛一建立,就迅速進行石油國有化,驅逐美國公司。11月4日,伊朗國王入駐紐約康奈爾醫療中心。憤怒的伊朗人民認為美國人試圖救濟這位剛剛被自己推翻的國王,他們衝進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控制了整個使館區,並扣押了60名外交人員作為人質。
  • 首次電視直播的反恐行動,SAS揚名之戰,伊朗使館人質事件
    伊朗使館人質事件1980年4月30日中午11:30,6名武裝分子衝進伊朗駐倫敦的大使館,輕鬆制服使館守衛後佔領了大使館。在這過程中使館裡有3人逃脫,武裝分子最終劫持26人作為人質。這6名武裝分子是阿拉伯民主革命解放陣線的成員,這是一個由伊拉克支持,在伊朗西南部胡澤斯坦省謀求獨立的組織。
  • 裡根利用伊朗人質危機擊敗卡特,拜登能否利用疫情危機戰勝川普
    裡根巧妙地組織了一場競選活動,展示了他成為美國希望化身的積極品質,從而成功說服美國選民相信他有解決方案。一、在危機時刻團結在總統周圍伊朗人質危機始於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續到1981年的1月20日,長達444天。當時,一群伊朗大學生佔領了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扣押了52名美國公民。
  • 美國為何揪住伊朗不放?52與290兩個數字,並無深奧之處
    一、52來歷對於伊朗發出報復誓言後,美國總統川普指出,美國將挑選伊朗52處打擊目標。那麼為何挑52處目標呢?原來52是指1979年德黑蘭人質事件中52名美國人質。事件都過去了40年了,美國還耿耿於懷。
  • 1979年以來,美國與伊朗曾經歷三個危急時刻
    被扣押444天的52名美國人質美國總統川普宣稱美軍瞄準「52個伊朗目標」,暗指1979年被伊朗扣押的52名美國人質。可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在當年伊朗扣押美國人質背後,是美國中東戰略的一次重大挫折。如今美國與伊朗近乎「誓不兩立」的對峙,讓人很難相信40多年前,這兩個國家曾是親密的鐵桿盟友。時任伊朗國王巴列維在1953年借美國中央情報局之力,驅逐首相摩薩臺獨掌大權後,甘當美國的「打手」。20世紀70年代油價暴漲帶來的財富猛增,讓伊朗得以推出高達700億美元的工業化計劃。
  • 美史上扣押時間最長人質死亡,要伊朗賠償近百億元,實為特工探秘
    派特工刺探伊朗機密,在伊朗將其扣押死亡後,美國竟然厚顏無恥到,反要求伊朗為此賠償14億美元,約人民幣95億元。近日,美國法院非常嚴肅的籤署了該讓人瞠目結舌的命令。
  • 美國三角洲部隊聞名遐邇,為何當年去伊朗解救人質時,卻狼狽失敗
    不過三角洲部隊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高光,上世紀80年代初,在營救被伊朗扣押美國外交官人質的鷹爪行動中,三角洲部隊的首秀就遭遇了慘敗。 (美國特種作戰專家查爾斯·貝克威斯) 二、伊朗人質事件。
  • 突襲IS秘密監獄,刑場營救75名人質:美軍特種兵獲得榮譽勳章
    隨後,佩恩剪斷了,第2棟建築的2把鎖,在已經發生大火的建築物當中,解救了75名人質。美國表示,「這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最大膽的救援行動之一。」 當時,參戰人員主要為30名美軍士兵和40多名庫德突擊人員,整個交火過程為2個小時。
  • 美國史上被劫持時間最長的人質死亡,被曝為CIA工作招募伊朗間諜
    封面新聞記者 寧寧當地時間3月25日,2007年在伊朗失蹤的美國FBI退休特工萊文森(Robert levinson )的家人在一封信中宣布,萊文森在伊朗被拘留期間死亡。萊文森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被劫持時間最長的人質《今日美國》報導表示,周三,美國政府官員告訴萊文森家人,萊文森在伊朗被拘留期間死亡。「我們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死的,怎麼死的,只知道他死於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其家人在信中寫道。他們並沒有提及任何質疑與爭議,只表達了得知死訊後的痛苦。
  • 《逃離德黑蘭》,CIA最奇葩的營救行動,1981年伊朗人質事件
    革命軍為了讓美國交出巴列維,佔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扣押了66名外交官和平民作為人質,有6名美國人趁亂逃了出來。 雖然這裡看上去一切井井有條,但是實際上已經四面楚歌,男主偽裝成加拿大人先拜訪了伊朗的文化部,正兒八經的跟他們提出了拍攝請求。 由於此時伊朗的影視氛圍基本都是涉黃影片,文化部也希望提高一下本國的藝術素養,所以發給了男主拍攝許可證,之後男主來到加拿大駐伊朗使館,找到保護六名美國人的大使,大使幫助偽造了六本加拿大護照。
  • 解救人質 現實比電影殘酷:美國大兵營救人質 且敗且戰
    ▲綁架者本已同意釋放來自南非的人質科爾基,不想美軍的營救行動反而讓他送了命。本月初美國特種部隊長途奔襲到葉門解救人質,可惜功敗垂成導致人質被殺死。這也是近半年來,美國第三次營救人質失敗。前兩次失敗均因情報不準,行動時撲空;此次則疑似因為狗叫讓行動提前洩密錯失先機。接連失手既讓人質疑美國情報機構的能力,也顯示了「基地」等組織在與西方過招中魔力有加;挫敗他們難度在增加,需要更大的正能量。儘管如此,美方多名高官稱,美國會一如既往地堅持不向綁匪妥協、不交贖金的政策,為解救人質美軍會奔赴全球任何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