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德黑蘭》,CIA最奇葩的營救行動,1981年伊朗人質事件

2020-12-22 騰訊網

假裝拍電影實際是解救人質,《逃離德黑蘭》,這部影片就是這麼瘋狂荒謬,緊張刺激,更重要的是真實。

影片開頭客觀的交代了事發背景,伊朗也就是咱們傳聞中的波斯,兩千多年來一直由波斯國王統治,由於石油資源的爭奪和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西方國家開始插手伊朗內政。

在1935年波斯更名為伊朗,之後最後一個伊朗王上臺,就是巴列維,影片把巴列維描述成了一個一無是處的昏君。

其實他統治期間親手把伊朗打造成了世界第九大經濟體,但是由於他推行的政策是親美政策,並且嚴重影響了本土教徒和保守人士的利益,所以在1979年,伊朗爆發了革命,巴列維逃往了美國,革命軍為了讓美國交出巴列維,佔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扣押了66名外交官和平民作為人質,有6名美國人趁亂逃了出來。

影片講述的就是美國打著好萊塢拍電影的謊子,實際在伊朗搭救這6人的過程。

正片開始,美國國內得知此事以後,把他們能人異士都招了過來,討論了一下,說被困在使館內的人質迫於國際壓力,他們暫時沒有生命危險,而逃出來的這六個人,如果再被革命軍抓住,給他們扣上一個間諜的帽子,然後製造點意外,那這幾個人就太危險了。

所以他們需要想辦法把這六個人救回來,有人說給他們送幾輛自行車,讓他們騎到三百公裡以外的邊界,有人說讓他們假裝成外教。

這時候男主登場了,他是一名中情局工作人員,他出的餿主意是偽裝成好萊塢劇組,然後去伊朗拍戲,找到這六個人,把他們偽裝成演員,救他們回來。

矬子裡邊拔大個,男主的辦法暫時被認同了。

為了讓整個事情看上去是真的,他先註冊了一家影視公司,然後開始聯繫好萊塢的導演,買了一本沒人要的劇本,然後在相關媒體上發布廣告,一切準備就緒,男主坐上了飛往伊朗的飛機,一場被塵封十多年的夢幻營救行動即將開始。

逃出來的六個美國人躲在加拿大大使家中,革命軍為了找到他們的下落,開始全國搜捕,男主帶著他的假電影真救人的瘋狂計劃來到了伊朗。

雖然這裡看上去一切井井有條,但是實際上已經四面楚歌,男主偽裝成加拿大人先拜訪了伊朗的文化部,正兒八經的跟他們提出了拍攝請求。

由於此時伊朗的影視氛圍基本都是涉黃影片,文化部也希望提高一下本國的藝術素養,所以發給了男主拍攝許可證,之後男主來到加拿大駐伊朗使館,找到保護六名美國人的大使,大使幫助偽造了六本加拿大護照。

回到大使家中以後,男主把劇本拿給六人看,跟大家說你們先熟悉一下各自的加拿大身份,明天我們搭乘飛機離開,在機場檢查的時候,記住自己是來拍電影的,千萬別露餡。

但是這六個人覺得這個計劃就是在扯犢子,萬一被抓住了就是死路一條。如果不去冒險一試的話,那也是坐以待斃。一番爭論後,大家決定試一試。

當所有人都在為能否過安檢發愁時,伊朗文化部又給他們發來了新的邀請,讓他們第二天先去景點走一圈,熟悉熟悉環境。男主把這個驚天霹靂般的消息告訴了六人,這六人肯定都是拒絕的,他們不敢想像走在敵國的大街上,這些人會不會把他們給撕巴了?

但是如果他們不去,那肯定會引起官方的懷疑,跟自爆沒啥區別了,無路可退,只能硬著頭皮上。另一邊,革命軍一點一點的拼接復原的被攪碎的文件,其中就包含他們的照片。

時間來到下午兩點,幾個人在衣服上別好加拿大標識,開車前往景區,剛行駛了沒多遠就被革命軍包圍了,他們裝作沒事人,忍著謾罵,在人群中緩緩前進,有驚無險的開了出來。

來到約定地點以後,和他們接頭的本地翻譯,帶他們參觀本地非常有名的一個市場。市場上有革命軍,也有普通老百姓,不管是誰對他們都沒有好感,革命軍對他們更是嚴加防範。

參觀過程中被偽裝成攝像師的人,因為拍攝了別人的店鋪,被店主過來找茬,正愁找不到藉口的革命軍馬上圍了過來,再翻譯的勸阻引導下幾個人得以逃脫,重新回到大使家中,又一次把伊朗官方矇混過關。

他們焦急的等待著最後一道難關的到來,可是男主卻接到了上級的電話,上級決定放棄他們,因為中情局覺得這是不可能成功的計劃,被傳出去,中情局打著好萊塢的旗號假裝拍電影,實際去救人,結果還失敗了,那就太丟人了。

面臨上級的放棄,隊友的質疑,男主決定鋌而走險,孤軍奮戰。這是一段真實發生在1981年,但是一直被雪藏到1997年才公開的奇葩營救行動。被組織拋棄的男主卻沒有拋棄他要救的人,他打電話通知他的上級,他必須帶著六個人一起離開,沒給上級反駁的機會,直接掛斷了電話。

此時他們手上還沒有機票,要訂機票,就要通過組織的協助,但是時間已經不允許他們在等下去,因為他們的照片馬上就被革命軍復原出來了。

幸好他的上級沒有選擇見死不救,在極力的向組織爭取給他們拿到機票,幾個人在趕往機場的路上模擬著每道安檢的流程和應對舉措。

來到機場以後,服務臺並沒有他們的機票信息。

此時在上級的運作下終於獲得了組織的通過,幫他們訂下了機票,男主讓工作人員再查詢一下,服務臺顯示出了預定信息,成功取票以後,他們順利的通過了第一道檢查,來到第二道安檢,工作人員因為找不到他們的票根兒,把他們扣了下來。

另一邊通過復原美國駐伊朗使館的文件已經獲得了完整的人臉信息,通過比對確認這幾個人就是他們要抓的人,革命家馬上趕往機場截停他們,被攔在第二道安檢的他們拿出了伊朗文化部批准的拍攝許可證,藉口說票根可能是機場弄丟了,滿混過了第二關。

來到登機口以後,這裡同樣是荷槍實彈的士兵嚴查,果不其然,看上去所有材料都合規,但是西方臉還是讓他們被截了下來。

這裡檢查的士兵對於他們出示的劇本拍攝許可證並不買單,他們需要打電話核實身份,男主遞過去名片,士兵按照上邊的聯繫方式撥通了電話。男主事先註冊好的影視公司,之前在媒體上刊登的廣告被士兵一一查了出來,這些信息讓士兵相信他們確實是加拿大過來拍攝電影的劇組,放行了他們。

在關閉登機口的最後時機,男主帶著六人成功登機,拿著照片趕過來圍堵的革命軍姍姍來遲,他們強行破壞了已經關閉的登機口,飛機開始緩慢的滑向跑道,準備起飛,革命軍衝過層層已經封鎖了通道,但是一切已經為時已晚。

他們在跑道上與飛機競速,顯然這一切都是徒勞。

飛機順利起飛,男主帶著六人死裡逃生,影片至此結束。

為了防止激化伊朗對美國的仇恨,1980年前後的這場營救行動一直沒有被公開,直到1997年,美國授予男主原型,託尼門德斯CIA五十大傳奇特工的稱號。

他當時拍攝的假劇本名稱《ARGO》,而這部講述他營救過程的影片,為了致敬也取名叫《ARGO》,曾經他註冊的假的影視公司——第六工作室騙過了所有人,甚至史匹柏也曾曾經給他們投遞過劇本,不過現實案件中,直到他們搭乘飛機離開,革命軍也沒有完成文件的復原工作,沒能獲得人臉的信息。

整個營救過程確實離不開一名加拿大大使的幫助,而被扣押在使館的另外六十名人質,在被關押444天以後,得到了釋放。

終於了解人類為什麼自古以來就嚮往飛翔。。。只有飛向空中,才能擺脫一切的塵世紛擾。。。

相關焦點

  • 驚心動魄的失敗,真正的折戟沉沙,美國營救駐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
    要說20世紀80年代初最著名的事件是什麼,美國特種部隊營救駐伊朗大使館被扣的53名人質事件一定位居前列。這次徹底失敗的營救行動,不但造成美軍8死4傷,數架飛機損毀,也導致卡特總統連任失敗。美國歷史上最糟糕透頂的人質營救行動:藍光行動事實上,在人質事件發生以後,美國就一直在做營救人質的準備,並於1979年11月24日就草擬好了營救人質的「藍光行動」,也叫「鷹爪行動」。該計劃在1980年1月底就已經準備就緒,只待總統一聲令下便可付諸實施。
  • 《逃離德黑蘭》這部戲中戲,設計絕妙,堪稱美國營救人質的經典
    而改變這一切的,就是發生在1979年的德黑蘭事件。而今天要講的這部影片,就是根據那時的真實故事改編的,名字叫做《逃離德黑蘭》。版權所有,侵權必究!(註:此處的52位人質,正是最近川普宣稱的為德黑蘭人質事件報仇,威脅打擊52處伊朗重要目標的數字來源)雖然有52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為人質,但還有另外6名使館內的工作人員趁亂成功逃離,躲進了加拿大駐伊朗大使館裡,我們的故事就此展開。
  • 40多年前,伊朗釋放了52名美國人質,這些人質獲得多少賠償?
    伊朗人對美國憤怒發洩到當時伊朗駐美使館,伊朗遊行示威的學生包圍了大使館,並打砸了使館,扣押了美國66名人質。德黑蘭人質事件發生後,從1979年11月19日到20日,伊朗方面釋放了13名女性和非裔美國人,1980年7月1日,又釋放一名患病人員。至此還有52名人質在押。
  • 還原「伊朗人質危機」的始末和影響
    他上臺後,推行了一系列的近代化改革措施,使得伊朗成為了中東地區的強國。 此後,伊朗開始逐漸疏遠英國,反而與它的死敵德國「眉來眼去」,終於徹底觸怒了英國並遭到打擊。1941年8月,英國對表面中立但卻暗中支持德國的伊朗不宣而戰,很快就攻陷了伊朗首都德黑蘭,逼迫禮薩·汗退位後,扶持了他的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位。
  • 2012年美國犯罪劇情《逃離德黑蘭(加長版)》中英字幕
    ◎中文片名 逃離德黑蘭 (加長版)◎英文片名 Argo (Extended Cut)◎年  代 2012◎國  家 美國◎類  別 劇情/犯罪◎語  言 英語◎字  幕 中英文字幕  ....Adam Engell      麥可·卡西迪 Michael Cassidy  ....Jordan『s Analyst      斯科特·麥克奈利 Scoot McNairy  ....Joe Stafford      內爾森·富蘭克林 Nelson Franklin  ....Hollywood Reporter◎簡  介  《逃離德黑蘭
  • 首次電視直播的反恐行動,SAS揚名之戰,伊朗使館人質事件
    英國陸軍特種空勤團,也就是大名鼎鼎的SAS(Special Air Service)被稱為世界上最厲害的特種部隊。SAS是不是世界上最厲害的,這在各人心目中可能有不同看法。但要換個說法,SAS是一支身經百戰的特種部隊,那是沒毛病的。
  • 伊朗人質危機是當年卡特總統競選連任時最大的失分點
    1979年11月4日,深受極端宗教思想蠱惑的伊朗青年學生們包圍並佔領了美國大使館。隨後,這些憤怒的人群還將52名美國外交官和家屬全部扣押,要求美國引渡逃亡國外的巴列維國王受審,引發了「伊朗人質危機」。事件發生後,國際社會譁然,美國朝野更是一片狼藉。
  • 超級富三代引起人質事件,電影《逃離德黑蘭》就是根據這個拍攝的
    1979年11月4日,伊朗霍梅尼的追隨者攻佔了美國大使館,扣留了52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作為人質,這些人質被關押了444天。這就是歷史上的伊朗人質危機。這場人質危機導致了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連選失敗。後來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的電影《逃離德黑蘭》,就是根據這個為背景拍攝的。這個事件的引起者是當時美國的超級富三代大衛·洛克菲勒,當時就是他聯合好友基辛格成功說服當時的總統卡特,邀請已下臺的伊朗國王巴列維到美國治病。在廢王抵達紐約時,霍梅尼的追隨者被激怒了,才造成了伊朗人質危機。
  • 伊朗人質危機:美國的失敗與轉機
    對我來說,最高的成就是把思想和行動結合起來,而且我相信實力應該是達到合乎道義的目標的手段。——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1979年發生的伊朗人質危機是美國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失敗,它不僅使美國失去了其在中東的戰略支撐,同時也讓美國在冷戰對手面前顏面掃地。
  • 1979年伊朗扣押美國人質事件——美伊關係惡化的根源之一
    在美蘇冷戰之中,兩國爭奪的關鍵地區之一便是伊朗。伊朗位於中亞,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是連接蘇聯領土與黑海甚至印度洋的重要節點,若是蘇聯控制伊朗,它就可以將自身的勢力擴展到印度、土耳其等重要地區。與此同時,伊朗國內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控制伊朗就等於控制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戰略物資——石油的主要生產國之一。
  • 華黎明回憶「伊朗人質危機」:有些事情40年後再看就明白了
    我在德黑蘭親眼見到,1979年革命以後美國大使館還在那兒。巴列維流亡在外,走投無路又得了淋巴癌,想去美國治病。卡特一開始不接受,但巴列維通過各種關係,讓卡特最終接受他去美國治病。」華黎明說,當巴列維抵達紐約的消息傳來,伊朗人「翻了天」。1979年11月4日,數百名伊朗學生佔領了美國駐伊朗使館,數十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作人質長達444天。
  • 《逃離德黑蘭》美6名外交人員被困伊朗,以拍電影名義前往解救
    但是這部《逃離德黑蘭》坦白說打破了我對「得獎電影」的認識不是所有得獎電影都非常的「藝術」。《逃離德黑蘭》由本·阿弗萊克自導自演, 故事乃真人真事改編,來自於美國中情局近年解密的一份檔案.。希望藉此將6人帶離伊朗, 解除一場人質危機,整部片子雖然相當緊湊, 但實則平鋪直敘。若要說為何會受到那麼廣泛的青睞, 也許是拍攝的色調與臨場感,營造得相當不錯, 仿佛讓觀眾也同時身歷在遭受軟禁挾持的氛圍中。對我來說《逃離德黑蘭》是比較偏商業片一點的,而且是改編真實事件。
  • 美國三角洲部隊聞名遐邇,為何當年去伊朗解救人質時,卻狼狽失敗
    不過三角洲部隊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高光,上世紀80年代初,在營救被伊朗扣押美國外交官人質的鷹爪行動中,三角洲部隊的首秀就遭遇了慘敗。 (美國特種作戰專家查爾斯·貝克威斯) 二、伊朗人質事件。
  • 為救人質 他們成立了電影公司竟收到了史匹柏的劇本
    臨危受命的營救行動由於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拒絕同美國談判,秘密營救行動成了美國卡特政府的救命稻草。但自從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以來,中情局在伊朗的情報網已遭到破壞:中情局在伊朗本來就只有3個特工,他們又在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被連窩端了。
  • 美國太蠻橫,還記得當年被伊朗扣押的52名人質嗎
    但是,「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強壓之下必有反擊,就如1979年伊朗民眾衝進美國大使館劫持人質的事件,想必美國應該記憶猶新。1979年11月4日,伊朗首都德黑蘭的一些學生佔領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扣留美國使館人員作為人質,要求美國把正在紐約醫治癌症的前伊朗國王巴列維引渡回國受審。而這巴列維正是此次事件的根源。
  • 拯救美國人質:大名鼎鼎的美軍三角洲部隊為何慘敗而歸?
    作者:霄羽 2020年1月6日,美國空軍從希爾基地出動52架F-35戰機進行大規模演習。用這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豪華戰機秀肌肉無疑是對伊朗的警告。許多人認為,美軍之所以出動52架飛機,是表明他們沒有忘記40年前的德黑蘭人質救援行動,因為當時美國人質正是52人。
  • 圖說:40年前的「鷹爪行動」美軍250年歷史上最徹底的失敗之一
    40年前,即1980年4月25日,美國軍隊遭受成立250年歷史上最徹底的行動失敗之一。旨在前往伊朗首都德黑蘭,解救被伊斯蘭激進分子扣押的美國人質的「鷹爪行動(EagleClaw)」徹底失敗,這次跨軍種行動不僅損失慘重,而且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形象。
  • 1979年以來,美國與伊朗曾經歷三個危急時刻
    恰在此時,美國同意巴列維這名「沾滿民眾鮮血的屠夫」赴美治病,此事徹底激怒了伊朗民眾。1979年11月4日,巴列維抵達紐約的消息傳來後,2000多名伊朗大學生衝進德黑蘭的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他們佔領使館建築,將66名美國外交官扣為人質(其中13名婦女和黑人及1名病患後被釋放)。這些學生宣稱,他們的行動是對美國多年來支持巴列維、並允許廢王前去治病的報復。
  • 從小媳婦變成黑寡婦,一篇看懂伊朗與美國相愛相殺80年
    他批准了一項名為「鷹爪行動」的營救計劃。1980年4月24日,美軍的氣象大師掐指一算,月黑風高夜,正是殺人時,於是決定立即行動。六架直升機載著美國海軍陸戰隊最精銳的「三角洲特種部隊」,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了伊朗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