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蠍子」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說起來還真有點意思,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除非親自吃過的,或者是對美食略有研究的人,才知道這個「羊蠍子」是怎麼回事,一般人還真不了解。
說起北京的美食,我覺著最有代表性的,一是老銅鍋涮羊肉,一是滷煮,再一個就是火鍋羊蠍子了,而火鍋羊蠍子,尤以「清湯」羊蠍子最為地道。
「羊蠍子是羊的哪個部分」,其實很簡單,說白了就是羊的脊骨,就是從頭到尾剔去肉的羊脊柱骨(留一小部分肉)。為什麼名字裡帶了「蠍子」二字呢,文獻中也有記載,說是清朝時期,一個王府的王爺經常用羊的脊椎骨燉火鍋,這個骨頭剁之前的形狀很像蠍子,後來就給它取名羊蠍子,這就是羊蠍子名字的來源。
羊蠍子的吃法在以前也是有講究的,大概分三步:燉好的羊蠍子,先喝湯,再啃骨頭,再涮羊肉和青菜(白菜為主)。下面就根據這三步吃法,具體說一下,羊蠍子的營養和美味,到底好在哪裡,看明白了,大家可能真的就會喜歡上這道美食了。
一,燉羊蠍子,湯的味道以「香」味為主,兼具「鮮」味,要先喝湯
正兒八經用來做火鍋的羊蠍子,一般用的羊脊骨取自於公羊,並且這種公羊,在它們很小的時候就被「騸」過了(閹割了),長大以後,羊肉和羊骨的羶味很小。
所謂「無骨不香」,我們平時熬製高湯,為什麼要用羊骨、牛骨或者豬棒骨呢,主要就是取其「香」味,而羊骨上本身又有很多沒剔除的羊肉,「鮮」味又出來了。所以吃羊蠍子火鍋,要先喝湯。
二,喝完湯吃肉,連骨肉口感好,味道香,裡面還有骨髓
這是羊蠍子的另外一個特點,先說這個連骨肉吧,一般會吃的人,吃肉的時候都愛挑連骨肉吃,為什麼呢?因為連骨肉是連著骨頭的肉,緊靠骨頭,味道最「香」,口感也最筋道,有嚼頭。
另外就是骨頭裡的骨髓了,羊蠍子用到的羊骨,是羊的脊柱骨,脊柱裡有很多骨髓,這個骨髓在其他部位的骨頭裡很少,營養價值就不多說了。所以喝完湯吃肉,吃肉的同時,還要嘬一下裡面的骨髓,會吃的老食客,一般都自備一根小吸管,呵呵。
三,喝完湯、吃完肉了,再涮點羊肉和白菜,那就更完美了
上面說的是喝湯、吃肉,如果把這個羊蠍子拿來涮火鍋,那就更完美了。首先就是涮羊肉,用羊骨湯來涮羊肉,當然是最合適的,火鍋哪能沒青菜?再涮點大白菜或者小油菜,或者下點麵條,葷素搭配,既吃好、又吃飽。一鍋羊蠍子,到最後一點沒浪費。
清燉羊蠍子的最簡單的做法
上面說的都是如何吃羊蠍子,但是做起來麻煩嗎?其實很簡單,具體如下:將買來的新鮮羊蠍子,剁成大塊,當然最好是買的時候讓人家剁好,不然很費刀,動手能力差的,半小時剁不好,這個不要有懷疑。
然後下鍋焯下水,只放薑片(不要放蔥,放蔥容易出異味),料酒,最多再放點花椒和白芷,其他什麼都不需要放了,燉羊肉最忌諱香料多。然後小火燉2個小時,出鍋前撒點鹽(燉羊肉一類的,有點鹹味就行)。
在冬季,家裡有小孩、老人的,燉點羊蠍子吃好處多多
羊蠍子燉好了,湯鮮肉美,濃濃的羊骨湯,配著鮮香的連骨肉,還有營養豐富的羊骨髓,很是適合老人、孩子食用。另外做法也簡單,有時間的朋友可以試著做下,羊蠍子燉好之後,當做火鍋來涮,葷素搭配,一家人吃得熱氣騰騰,想著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