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寧在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上不斷創新探索,建立了組織網絡化、操作程序化、管理信息化、監督多元化、運作陽光化的農村集體「三資」智慧監管新機制,率先在全省推廣「陽光村務卡」結算制和支付網上審批制,全省首創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監測中心實行「紅黃藍」三級預警,搭建基層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同時實現集體產權網上交易全公開,夯實農村基層治理基礎,遏制小微腐敗。
一是全面優化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系統。全省首創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監測中心,建立三色預警和三級管理機制,實行動態監測。自啟動預警系統以來,全市已發現並整改「三資」亮燈項1萬餘次,出刊《農村集體「三資」監測動態》21期。配合紀委制定《海寧市村級小微權力清單「36 條」流程圖》,進一步明確村級組織的職責權限。
二是全面推進村級資金支付網上審批系統。全省率先全面實現村級集體資金網上審批支付和使用村務卡工作。通過系統,由出納掃描上傳原始憑證後發起支付申請,建立不同支付金額的分級審批制度,各環節審批均可採用手機端和網頁端進行操作。目前已成功完成13萬餘筆支付業務,金額總計84.53億元。取消村級日常支出「備用金」制度,村級日常小額零星支出使用「陽光村務卡」結算。目前共辦理村務卡363張,支出金額579.56萬元。
三是全面完善農村集體產權交易系統。將農村集體資產租賃、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農村集體資產股權流轉等納入市鎮交易平臺進行公開交易,通過整合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和浙江江南要素交易中心平臺,將系統延伸至鎮、村,實現了申請、審批等流程「無紙化」「零跑腿」。建立農村集體產權交易「最低限價」、「分級管理」和「限額準入」機制。截至目前,累計完成農村集體產權交易5715宗,成交額11.47億元。
四是全面推行基層治理綜合信息平臺。以海寧村務e陽光平臺為基礎,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發展為理念,探索「網際網路+」治理模式,著力開展基層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建設,重點打造基層黨建管理、便民服務、陽光村(居)務監督、基礎信息資料庫、金融授信評價系統等功能。積極對接市委組織部、市司法局等部門,完善平臺框架設計。村民可足不出戶及時了解所在村的「三務」情況,查詢相關惠民政策,享受法律服務,打通政府與群眾密切聯繫的「最後一公裡」。目前,該平臺已實現村(社)全覆蓋,訪問量達到3.6萬次。
【來源:浙江省農業農村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