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屈原寫詩,一定知道他已永垂不朽

2021-01-19 澎湃新聞

1989-1994年,木心在美國紐約為一群中國藝術家授課「世界文學史」,洋洋灑灑,為期五年。畫家陳丹青參與了這場「文學的遠徵」,後將自己的聽課筆記整理出版,儘可能回溯與綴連這份珍貴的記憶——課程共八十五講,每課之講題、年份、日期、缺課、失記,均予保留,「瞧著滿紙木心講的話,是我的筆記,也像是他的遺物。」

五月初五,屈原忌辰,我們摘選由木心口述、陳丹青撰筆的這部《文學回憶錄》中第十二講「楚辭與屈原」,供讀者於此情此景品味、消化,或再合適不過。為便於閱讀,有所編排,小標題為編者加。

01

《楚辭》,很幸運未被孔子修改過、歪曲過

《詩經》明明是文學抒情作品,卻被後世的傳道家、辯士、政客,弄成教條,「子曰」、「詩云」。已成為中國儒家知識分子的共識,直到宋、明、清,還在「子曰」、「詩云」。

他們不惜抹殺《詩經》的文學價值,甚至不把《詩經》編入詩史。

漢樂府,詩之文學形式,繼承發揚《詩經》精神。建安七子等均是,陶淵明更是。

這些人傑出,不為儒家見識所縛。天才能解脫一切束縛教條。

我自己的作品中,也用不同方式運用《詩經》,用時,既圖不損其原味,又要推出新的境界和意思,明白告訴讀者我在用《詩經》,但又要出自己意。

孔子標榜「述而不作」。他很滑頭,他自己不創作。我年青時刻一章,唱反調:「作而不述。」

《楚辭》,很幸運未被孔子修改過、歪曲過,沒弄成道德教訓。三國,漢朝,魏朝,皆受《楚辭》影響,直到清末文學家、魯迅,都受《楚辭》影響。

後來的賦,直接導源於《楚辭》。

周氏兄弟古文根底好,卻不願正面接續傳統,老作打油詩。

周作人、魯迅

我也受《楚辭》影響。《哥倫比亞的倒影》、《九月初九》,都是賦。洋裝賦《夏夜的婚禮》,用《九歌》方式寫,若人點破,乃搔到癢處。我愛被人拆穿西洋鏡,拆穿了,西洋鏡才有意思,不拆穿,沒意思。

貧窮是一種浪漫——我買不起唐人街東方書局大量關於屈原的書,就攜帶小紙條去抄錄——上海火車站外小姑娘刷牙,是貧窮,浪漫。

《詩經》選的是北方的詩歌。《楚辭》選的是南方的詩歌。

「楚辭」,不是當時的人叫的,是後人定的,起於漢朝末年。富家人唐勒作賦四篇,宋玉作賦四篇。《史記》提到「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楚,辭,二字分開。楚,地方;辭,文學作品。

某地某人善寫楚辭之說,起於漢初。戰國時,楚是七雄之一,今湘鄂皖一帶,即楚地。流傳的《楚辭》,十七篇,十篇是原作,另七篇是漢朝人的模擬之作。

正宗《楚辭》——《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遊》、《卜居》、《漁父》、《九辯》、《招魂》、《大招》。

其中,《離騷》、《九歌》為最好,讀這兩篇,《楚辭》的精華就取到了。《九歌》裡也只有兩首歌最好,得全曲精華。

02

中國詩人,要說偉大,屈原最偉大

政治、生活、愛情都成功,可以是偉大的文學家,譬如歌德。政治、生活、愛情都失敗,更可以是偉大的文學家,譬如但丁、屈原。

藝術家莫不如此。

人生中,庸俗之輩包圍,很難成功。愛情最難。親家成仇家,因為了解,罵起來特別兇。如果你聰明,要準備在政治、人生、愛情上失敗,而在藝術上成功。

我愛兵法,完全沒有用武之地。人生,我家破人亡,斷子絕孫。愛情上,柳暗花明,卻無一村。說來說去,全靠藝術活下來。

幸也罷,不幸也罷,創作也罷,不創作也罷,只要通文學,不失為一成功。清通之後,可以說萬事萬物——藝術家圓通之後,非常通。

畫畫,人越傻越好。

文學唯一可以和音樂繪畫爭高下,是文學可以抓到癢處。繪畫強迫人接受畫家個人的意象,文學給人想像的餘地。

中國詩人,要說偉大,屈原最偉大。

他在殘暴、骯髒、卑鄙的政治環境中,竟提出這樣一首高潔優雅的長詩。他的《離騷》,能和西方交響樂——華格納、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西貝柳斯(Jean Sibelius)、法朗克(Cesar Franck)——媲美。

德國作曲家理察·華格納

《楚辭》,起於屈原,絕於屈原。

宋玉華美,枚乘雄辯滔滔,都不能及於屈原。唐詩是琳琅滿目的文字,屈原全篇是一種心情的起伏,充滿辭藻,卻總在起伏流動,一種飛翔的感覺。用的手法,其實是古典意識流,時空交錯。

他守得住藝術、非藝術的界限。

詩是永恆的。屈原又要藉此吐出一口政治上的怨氣,故不能直寫。而陀思妥耶夫斯基能把非文學的東西提升為文學,他和託爾斯泰寫當時,但可以永久。他們知道,當時的什麼,可以寫進文學。

這界限有大綱、有細節,都要把握緊,扣牢,不差錯。

李白、杜甫,有時也會越界。魯迅也有許多越界,但畢竟天才,在暴政苦難中不予直罵直斥,寫一首詩,哭中華,哭烈士,但託之於藝術。

參加遊行時,是自我縮小成群眾裡的一個點。

03

《離騷》是我國最古早的「傷痕文學」

屈原遭遇不幸,被誣告,卻出《九歌》,就是給人看看他的身份、態度。他分得清政治、生命、詩歌的分界。

屈原,名平,貴族,是皇族的子孫。生於約公元前340年,皇賜名靈均,官號三閭大夫,主管皇族子孫家務事。最初做楚懷王的左徒,是諫官。中國古代向來設諫官。

博聞強記,治國手腕高。善談論,善辭令。內政上,與楚懷王商量國家大事。對外接待各國諸賓,等於是皇帝最重要的親信。楚懷王要立憲令,由屈原起草,大臣上官靳尚妒忌屈原久,設法偷屈原憲令草稿。當時稿未定,不示。靳尚搶而不得,乃在王前說壞話,說得又通俗又高明。說,他每寫一條,就說「除我之外,誰寫得出?」王不悅,疏遠屈原。屈原恨靳尚讒言,又恨王糊塗,遂寫《離騷》。

楚懷王與屈原,《思美人》

今天可以說,《離騷》是我國最古早的「傷痕文學」。

他的文體,靠打比喻:香草美人,氣度雍雍。

《離騷》三百七十多句,包羅萬象。屈原自沉汨羅江,是公元前278年。據說是五月初五,地處湖南岳陽縣。司馬遷曾到汨羅江追悼屈原。他最同情屈原,寫到時,大動力氣,將屈原放在「列傳」中,列傳者可說是「皇家」的人。

漁父勸屈原隨波逐流。我們如今用的都是漁父哲學,又是老莊哲學。

人各有志。屈原詩,乃作品。他的死,也是作品,是一種自我完成。剛才說政治、人生、愛情難成功,都因為不得自己做主。藝術上的成功,乃可以自主。屈原寫詩,一定知道他已永垂不朽。

04

《詩經》和《楚辭》,中國文學的兩張硬弓

每個大藝術家生前都公正地衡量過自己。有人熬不住,說出來,如但丁、普希金。有種人不說的,如陶淵明,熬住不說。

宋玉,一說是屈原學生。一說不是。做《九辯》、《招魂》。還有許多賦。古代的美男子,以潘安、宋玉做代表。宋玉,生於約公元前約298年,卒於公元前222年。

《九歌》,是楚國民間的宗教古歌。屈原改時,不動原來的體裁風格,不著痕跡把自己放進去,流露得很自然。

音樂劇《九歌》

如今遠遠去看屈原,他像個神,不像個人,神仙、精靈一般。實際政治,他都清楚。他能升華,他精明,能成詩,他高瞻遠矚。

藝術家可以寫實,可以寫虛,最好以自己的氣質而選擇。

我對《九歌》有偏愛。《九歌》的每一篇都好:

《東皇太一》 (天,最高的神)

《雲中君》 (雲神)

《湘君》 (湘水男神)

《湘夫人》 (湘水女神)

《大司命》 (主司壽命)

《少司命》 (年輕命運神)

《東君》 (太陽神)

《河伯》 (河神)

《山鬼》 (精靈)

《國殤》

《禮魂》

《九章》

《惜誦》

《涉江》

《哀郢》

《抽思》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頌》

《悲迴風》

《懷沙》

《少司命》、《山鬼》兩篇最好,是中國古典文學頂峰之作,是貴族的。貴族,不是指財富,指精神。

神,鬼,都是人性的升華。比希臘神話更優雅,更安靜,極端唯美主義。

《少司命》有如行書,《山鬼》有如狂草。其餘篇幅,如正楷。

《九歌》超人間,又籠罩人間。

文學要拉硬弓,不要拉軟弓。所謂拉硬弓,要獨自暗中拉,勿使人看見。

《詩經》、《楚辭》,是中國文學的兩張硬弓。

你只有找到精華中的精華,那整個精華就是你的。如果辨不出精華中之精華,那整個精華你都不懂。

這是方法論。精華多,莫如找精華中的精華。

文學藝術,創作難,欣賞更難。不是創作在前,欣賞在後。不。欣賞在前,創作在後。

一輩子拉硬弓。

《山鬼》,陰森森的繁華。

都是七言。已是唐人七律七絕的前聲。

中國人是一上來就受了苦,吃了虧。然後因為苦,出了文學、詩歌、哲學、倫理。

(一九八九年九月十日)

本文節選自

《文學回憶錄 1989-1994》

作者: 木心 口述 / 陳丹青 筆錄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國

出版年: 2013-1

責編 | 巴巴羅薩

主編 | 魏冰心

圖片 | 網絡

原標題:《木心:屈原寫詩,一定知道他已永垂不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紀念木心恢復創作35周年 是誰堅持要他恢復寫作?
    他是將木心帶入大陸讀者視野的人,這些年一直致力於整理、推廣,讓更多人了解、喜歡上木心。他今年出版了新書《張岪與木心》,這本書自2011年木心去世就開始書寫,在書中追憶了木心的文學旅程。張岪,便是木心為陳丹青取的筆名。兩人偶遇在紐約的地鐵上,三十多年來亦師亦友,《文學回憶錄》一書即是來源於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紐約聽木心講授世界文學史的筆記。
  • 陳丹青推崇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聽說木心的時候,他已名滿天下,很多人推薦他的詩歌文章,稱讚他的為人。那時候年紀小,讀過幾本書,知識沒學到多少,偏添了些文人的傲氣。粗略瞥幾眼他的詩,覺得是些只留表面的文字,不值一提。時隔多年,偶然見到一本詩集,名為《雲雀叫了一整天》。驚訝於作者才情,卻發現,正是因我的無知的偏見而錯過數年的作家——木心。
  • 詹大年 / 屈原跳河不叫「跳河」,叫「殉國」
    汨羅江,就是生產了屈原抱石自沉的故事的那條江。那是公元前278年5月初5的事。屈原跳河不叫「跳河」,叫「殉國」——他是勸諫楚懷王抗秦不成被流放悶悶不樂而投江的。楚懷王是誰?戰國時期楚國的國君。楚國在哪裡?今天的湖南湖北在2000多年前叫楚國。2000多年前,楚國是屈原的祖國,也是我的祖國。屈原愛的就是這個國。
  • 木心被禁22年,66頁紙寫65萬字,沒有一字抱怨人生
    1927年2月14日,木心出生於美麗烏鎮,一個書香世家。父親為他取名孫璞,寓意美好。而他確實得到上天恩寵,自幼聰穎。父母教他識字斷句,讀詩誦詞,發現他尤其喜歡讀詩,就有意讓他學寫詩。木心12歲那年,家族舉行家宴,長輩們談論詩道,木心應和到:「寫詩至少要像杜甫那樣,才能好說寫詩。」族人訝異,這個孩子以後可成大器。於是母親為他聘請了「一代詞宗」夏承燾授課,一段時間後,老師誇他:「你的詩詞混在唐宋詩詞當中,都是很難分辨出來的。」
  • 木心,一個人類的好情人.
    木心畫作木心原名孫璞,號牧心,後以木心為筆名從事文學藝術創作。璞本質為玉,溫潤高潔。可以說木心他便是一塊璞玉,入得紅塵被光陰雕琢數年,變得瑩潤閃耀起來;或者也可說他自來便不過是閒散隨心,任心遊弋來去。木心部分畫作木心是很早便知道自己是要成為一個藝術家的。他穿最體面時髦的衣衫,將自己打扮成一個藝術的紳士;他用最浪漫的詩來記錄最平淡的生活。
  • 《木心詩選》西安首發童明:木心的詩要淺唱低吟
    「莫倚偎我,我習於冷,志於成冰,莫倚偎我;別走近我, 我正升焰 ,萬木俱焚,別走近我;來擁抱我,我自溫馨,自全清涼,來擁抱我;請扶持我,我已衰老,已如病獸,請扶持我;你等待我,我逝彼臨,彼一如我,彼一如我。」
  • 認真「失身」,歸來已是局外人,梁文道:相比莫言,更想見木心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知道木心的,顏小二初識木心時,不過20出頭的年紀,當時是被劉歡的曲子《從前慢》吸引: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為了進一步了解「木心」,顏小二翻閱他留下的文字,越是翻閱,便越是覺得,他一定擁有坎坷的人生,他一定也是個極認真的人。
  • 與木心先生在一起的時光
    通過木心先生在美國的朋友亞歷山德拉·曼羅(曾與藝術家巫鴻、她的丈夫羅伯特·羅森克蘭茨一起饒有勇氣地策劃了2003年的木心作品美國巡迴展)以及木心作品的翻譯與研究者劉軍(筆名:童明),我們才知道木心已經離開了美國,回到了他的家鄉浙江烏鎮。終於,在經過了數月聯繫木心的努力後,我們通過他的老朋友、不知疲倦的擁戴者陳丹青,定下了前往中國會見木心本人的行程。
  • 木心是誰?陳丹青最好的黃金十年都在宣傳他,烏鎮為他建造博物館
    但他不知道,美術館辦的林風眠特展、聖經特展、尼採特展、莎士比亞湯顯祖特展、大英圖書館特展,還有今後每年的特展,都是因為他。」那麼陳丹青這麼推崇的木心到底是誰?有什麼來頭?木心是誰?當時,木心算的上是老大哥,他比陳丹青大了26歲,也比這群年輕人大上不少,青年們折服於他的學問之深厚,大家開始邀請木心開講《世界文學史》課程,輪流在各人家裡,寒暑假上課,歷時五年。陳丹青在這堂課上,做了滿滿的聽課筆記。在2013年的時候,他將木心《世界文學史》的聽課筆記,整理成了厚厚的兩冊書,起名《文學回憶錄》。
  • 罵木心或者誇木心之前需要做些什麼
    有人在罵木心,在貌似客觀地給木心熱減溫度。罵木心的人有兩種,一種人很小聰明,就是蹭熱度。這種人沒什麼好說的,他知道自己不行,很沒出息,沒水平,就是來蹭個熱度露個臉,生存之道嘛,可以理解,不予理會就好了。還有一種是有點成就的人。
  • 木心,讓高曉松自慚形穢的大師?餘華:他的東西矯揉造作沒有人味
    木心,死後封神被包裝出來的大師?餘華:其作品矯揉造作沒有人味 大多數優秀的作品是因為他存在,成為多數需要,並不是因為多數需要,他因之存在,人也是如此。 關於木心這個人,在大多數的眼裡還不甚熟悉。
  • 木心「大師」論戰續:姜文「辣」評,陳丹青、郭文景再論木心
    染在音樂上:三線譜不是五線譜,他師傅不是他師傅什麼的……我放心了。只要不是病毒,愛怎麼染就怎麼染吧。我聽說:今年最大的任務是活著!有不少文字介紹說,木心在獄中時,曾在白紙上畫鋼琴鍵盤,無聲彈奏莫扎特和巴赫。對此傳說我有兩個疑問。我見過木心留下的所謂音樂作品手稿的照片,是十幾頁不成調的簡譜,這說明木心不認識五線譜,那麼他彈的應該是簡譜版的莫扎特和巴赫了。我的第一個疑問是:哪兒有簡譜版的莫扎特和巴赫賣?
  • 木心 | 一出聲就俗了.
    你問他世界上什麼最偉大,他說藝術最偉大。常有年輕人問,木心的筆名是什麼意思,陳丹青替他回答:「木鐸有心」,源自佛教。木心自己解釋說,其實沒有那麼深奧,不過是一個木一個心,一個收斂一個發散。一面是深沉辯士,一面是俏皮情郎。他說,倪瓚的「不可出聲,一出聲便俗」,是他一生的美學綱領。他是木心。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從自己想到屈原,勢不可擋,一氣呵成
    李白是個狂人,他的筆下誕生過許多狂妄至極的詩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李白的狂不是自稱的,而是公認的,賀知章第一次見他,說他是「謫仙人」,杜甫形容他「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 「木心大師說」持續升級,陳丹青、郭文景再論木心,姜文「勸架」又...
    他認為,郭文景的評論「就事論事,直截了當」,他在其中看見了「一位藝術家的坦蕩與豪放,即使是在文中爆粗口,那也是針對木心偏頗的見解與自負酸腐的自我評價」,「不足為過」。他認為,陳丹青發「雅檄」的根本原因,在於郭文景的批評「動搖了陳丹青和某些文青粉絲們心中木心的大師地位。」
  • 陳丹青:我難以得知,木心對自己失去的歲月如何抱憾
    很快,臺灣文壇知道了他。1984 年之所以對他很重要,是因為詩人瘂弦在首期《聯合文學》為他推出了他的散文專題展。1986 年,由紐約中報副刊主編曹又芳主持為木心散文開了座談會,那是老頭子唯一一次聽取別人談論他的文學。現在,曹女士,還有與會的臺灣作家郭松棻夫婦,都已逝世了。
  • 秋天深了,王在寫詩
    ——木心《雲雀叫了一整天》 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葉青,人與海棠俱醉。 ——林清玄 秋天該很好 你若尚在場。 ——王小波《三十而立》 秋天除草,讓果樹知道秋天來了,否則蘋果不變紅。
  • 郭文景懟木心,陳丹青又沉不住氣了,到底孰是孰非?
    ……相信只要經常上網的人,肯定就會接觸到這些木心的詩句。甚至可以說,這個年代,如果還不知道木心,那你就out了。木心本名孫璞,1927年2月14日出生,浙江烏鎮人。早年畢業於上海美專科。文革時遭受迫害,出獄後輾轉到了美國。2011年12月21日逝世於故鄉烏鎮,享年84歲。作為民國出身的文科知識分子,木心文化底蘊豐厚,知識結構全面。
  • 江南拾遺丨木心與杭州的往事②「走我自以為是的『路』」
    杭州,是木心邁出藝術人生之路的第一步。正是在這裡,他全面打開了自己的世界,融入了時代的洪流裡。他還欣遇夏承燾、林風眠等師友,文藝觀念得到了淬鍊。也是在風光旖旎的西湖畔,初步圓了他童年以來縈心不釋的畫家夢。特開小專欄,寫寫木心與杭州的往事。
  • 木心用12個字便總結出來了,警醒世人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木心的一段,就道出了現代人類文化的悲哀是什麼?木心用12個字便總結出來了,警醒世人,文字如下:現代人類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傳,高雅的失傳。——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