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扶貧信訪工作現場會在南陽市召開,全省推廣借鑑南陽扶貧信訪工作經驗。南陽市作為一個1200萬人口的農業大市,建檔立卡初期,有6個國家級貧困縣,1個省級貧困縣,81.83萬貧困人口,基數多、因素雜,扶貧信訪量居高不下。通過近年來一系列舉措的相繼實施,2019年前五個月,全市扶貧信訪萬人比降至0.04%,除扶貧政策諮詢類信訪案件外,利益訴求類、幹部作風類等信訪件直線下降。主要做法是,堅持把扶貧信訪作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晴雨表」、黨員幹部聯繫貧困群眾的「連心橋」,樹牢「三點一線」工作理念,創新實施「三率三色」評價辦法和「四家」親情工作法,全力加強機制扶貧信訪、責任扶貧信訪、法治扶貧信訪、陽光扶貧信訪建設,有效解決了群眾的需求。
一
樹牢「三點一線」理念,提升群眾滿意度。
扶貧信訪與大信訪既有相關性,又有差異化,扶貧信訪既是貧困戶的投訴,又是非貧困戶的上訴,更是涉及政策落實、幫扶等與群眾利益相關的大事,南陽市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樹立「三點一線」工作理念,實施「四家」親情工作法,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提升群眾滿意度。
在信訪工作理念上,突出「三點一線」,即選準切入點、把準關鍵點、明確落腳點,實施「基層一線」工作法。一是利益相關,選準切入點。堅持圍繞群眾訴求,找準切入點,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南召縣馬市坪鄉南坪村貧困戶胡東良,多次上訪反映自己因多年鄰裡矛盾產生宅基地糾紛,無法蓋房,後經市、縣兩級調解,化解多年來鄰裡矛盾,並為其安排周轉房,目前房屋已蓋好,即將搬遷。二是有理推定,把準關鍵點。針對每個信訪件,均以有理推定,分類處理,創造性地提出相應的對策,多站在信訪人的角度去體驗、去考慮,力求解決信訪人的實際問題。三是事要解決,明確落腳點。對法律法規和政策有明確規定的,一次性解決到位;對要求過高、一時難以解決的,要講明政策、講清道理,做好思想穩控工作;對於一些「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案件,上訪訴求雖無理但生活確有困難的,要堅持以人為本,通過信訪專項救助、民政救濟等方式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力爭案結事了,力爭在一線解決群眾需求,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問題解決在基層。內鄉縣乍嶇鎮南莊村群眾呂繼鳳,30歲,離異,與其子共同生活,該戶屬於典型的有勞動能力愛哭窮戶,多次纏訪鬧訪,後經深入調查,考慮該戶系單親家庭的特殊情況,多次對其進行引導鼓勵,通過「智志雙扶」引導其自力更生,並介紹其務工,幫助協調解決宅基地與耕地糾紛,目前該戶在縣城長期穩定打工,不再上訪,生活狀態得到明顯改善。
在處理方法上,運用「四家」親情工作法。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和服務意識,堅持把上訪人當做家人,把信訪人的來信當做家信,把信訪人的電話當做家電,把信訪人的事當做家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扶貧信訪工作。特別是實行「四級書記」抓扶貧信訪工作負責制,示範帶動。市委書記、市長率先垂範,每月不定期暗訪扶貧任務重、信訪量較多的鄉鎮、村;市四大班子領導和各縣市區黨委書記對分包貧困縣、聯繫貧困村、幫扶貧困戶的扶貧信訪案件進行明察暗訪,包案排查、逐案化解;所有鄉鎮(街道)黨委書記、駐村第一書記和村支部書記遍訪轄區內的所有扶貧信訪苗頭戶,逐一入戶,交心談心,宣傳政策,聽民情、知民意,查矛盾、化民怨,在全市範圍內形成了「四級書記」抓扶貧信訪的大格局。
二
嚴格工作流程,創新問題解決機制。
一是建立暢通便捷接訪機制。將國務院扶貧辦12317監督舉報電話以及省、市、縣三級信訪接聽熱線和市縣鄉三級黨政主要領導手機號碼張貼到每家每戶,全市260萬農戶家家戶戶張貼政策宣傳畫、舉報電話,實現所有農戶全覆蓋。在全市所有縣市區、鄉鎮村設立了扶貧信訪窗口,全部達到「五有」(有固定辦公場所、有專人值班、有專門設備、有登記交辦、有制度)標準,使扶貧信訪工作規範化、制度化。二是建立受理處置機制。進一步規範扶貧信訪受理處置流程,建立「日交辦、按時結、領導包」機制,對各縣市區每天的信訪件進行登記並書面交辦,實行7天辦結制,嚴格辦結質量,實行市縣領導包案負責制,不僅要入戶核查問題、化解矛盾,而且要在結案報告上逐級籤字,一包到底。三是實行「大走訪、大排查」機制。定期組織縣鄉村幹部和幫扶責任人下沉一線,走村入戶,與群眾面對面訪談,心貼心交流,查找存在問題,傾聽群眾呼聲,建立臺帳,分類辦理,限期解決,變群眾上訪為幹部下訪,消除信訪隱患,提升了群眾滿意度。四是建立「回頭看」機制。針對疑難複雜案件,適時開展「回頭看」,由縣鄉包村領導作為召集人,組織村級責任組長、第一書記、群眾代表等不同層次人員,召開高規格高質量的民主評議會,對反映問題逐一進行研判,逐項評議,並做好會議記錄,形成結果決議。五是建立「公告公示」機制。製作永久性公示公告宣傳欄,公示公告貧困戶名單、退出戶名單、全村享受的普惠政策、扶貧資金使用清單等內容,在進村交通要道、村部、自然村等顯要位置懸掛全覆蓋,做到扶貧各項政策公開透明,確保群眾知情權,提高群眾對政策知曉度和滿意度。
三
實行「三率三色」考評,強化責任擔當意識。
把扶貧信訪工作納入全市脫貧攻堅重點工作考評體系,出臺《南陽市扶貧信訪工作「三率三色」評價辦法》,開展嚴格的專項核查和責任追究,突出越級上訪率、按期辦結率、反映問題屬實率和群眾滿意度,對各縣市區扶貧信訪工作進行量化,實行月通報、季排隊、年總評的評價制度和藍、黃、紅三色管理機制。對當月扶貧信訪工作最後一名的縣市區和後十名的鄉鎮(街道)通報批評,給予「藍色警示」;對連續兩個月排名靠後的鄉鎮(街道)書記、縣市區扶貧辦主任、分管扶貧工作的縣領導進行約談,並表態發言,給予「黃色警告」;對連續三個月處於全市落後位次的縣市區和鄉鎮(街道),給予「紅色問責」。扶貧信訪量較為集中的鄉鎮(街道)將作為市脫貧攻堅工作監控的重點,作為市級督查及暗訪調研的重點對象。2018年以來,已對縣鄉村幹部38人進行約談,對8起反映幹部作風問題和涉貧項目資金問題的信訪案件移交,6人受到黨政紀處理。
編輯校對:王健任 崔筱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