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球員二次降薪是利是弊?四個切入點談二次降薪後的足球發展

2020-11-19 綠茵小萌新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國內球員二次降薪只不過是在出現問題之後"臨時抱佛腳"應對之策,或許只能解決表面上的短期問題,應對"表面之症",卻更容易隱藏"內裡之疾",甚至隱藏的愈來愈深,無法從根本上提升中國足球的水平,從基礎抓起,從"根"裡改變,方位治本之策。



國內球員二次降薪的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巨大的爭論,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當然了,支持者眾,其實支持與否,關鍵的問題在於不能因為薪水過高就要"嫉妒式"的以為不公平就要攔腰截斷,這不符合職業發展和市場運作的規律,我們需要考慮的是二次降薪到底能不能推動中國足球的發展。中國國內球員的薪水過高,薪水支出甚至高於日韓的聯賽,但是這是多年來市場化運作之後的結果,薪水高絕對不是制約中國足球發展的"頑疾",同樣的道理,限薪也絕對不是解決中國足球發展的"關鍵一環"。個人也支持一定程度的限薪,但是這種"一刀切"的方式不利於中國足球發展的生態。



首先一點需要達成共識的是,足協出臺國內球員的二次降薪絕對不是"憑空想像",一定是出現了問題之後,針對問題的解決之道,那麼出現了哪些問題呢?降薪真的可以一一解決嗎?下面從四個維度來解讀一下限薪之後的一系列影響。


切入點一:二次降薪真的可以擠掉泡沫改善中國足球大環境?


在《足球報》的報導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在2018年年底和2019年年底眾多俱樂部紛紛退出、2020賽季中超近半數俱樂部(包括多家大俱樂部)出現不同程度的欠薪、拖欠轉會費,以及疫情進一步衝擊了俱樂部生存環境的大背景下,保障俱樂部的生存成為中國足球的當務之急。"


從這裡我們可以窺探降薪政策出臺的初衷和目的,那就是從俱樂部的角度出發,首先就是保證俱樂部的生存。因為疫情的原因,各俱樂部的收入的確是有所減少,出現經濟問題或許也是在所難免,在上個賽季開始之前,足協就公布了準入機制,宣布了中超、中甲共計16支球隊退出職業聯賽,退出的大部分原因就是欠薪,欠薪退出的球隊包括廣東華南虎、四川FC、遼寧宏運、上海申鑫、銀川賀蘭山、大連千兆、福建天信、延邊北國、吉林百嘉、南京沙葉、保定容大。



同時中超俱樂部的狀況也不容樂觀,此前多家媒體爆出了俱樂部欠薪的消息,格德斯上訴國際足聯魯能欠薪,上海上港的財務狀況令人質疑,還被爆出了扣發了5月全額工資,蘇寧方面更是被爆出因欠薪集體罷訓,雖然之後進行了闢謠,但是還是引發了不小的爭論,除此之外,降級的北京人和和外援解約也是因為欠薪,河北華夏幸福、河南建業等俱樂部也都被爆出現了財政困難。


根據此前的統計數據,2018年中超聯賽球員平均年薪約合720萬元人民幣,之後儘管實行了限薪政策,但是大部分的合約都是在限薪之前籤訂的,這就意味著2019和2020中超球員的平均薪資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這的確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由於疫情的原因,俱樂部的收入銳減,出現財政狀況可以理解,疫情期間各俱樂部球員紛紛主動降薪的做法也足以說明俱樂部薪資支出的壓力。



從這一點來看,足協出臺降薪政策出發點是好的,那就是首先要讓各俱樂部存活,才能有接下來的一系列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講,足協出臺二次降薪的政策可以理解,也應該贏得支持。


切入點二:二次降薪真的可以提升國內球員的上進心?


但是關鍵問題在於,特殊時期的特殊政策誰都能夠理解,也可以支持,但是問題在於一旦特殊時期過去了呢?第二次降薪是不是會撤銷?如果二次降薪僅僅是為了俱樂部的生存,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如果降薪還有其他的目的和作用,又該如何解讀?



關於國內球員,不得不說的就是上進心的問題,中國足球一直發展緩慢,很多人都將原因歸咎於上進心的缺失,很多的國內球員拿著不菲的收入,可以開豪車,住豪宅,不得不說,這些球員的生活可以依靠踢足球獲得非常好的滿足,從而導致了上進心缺失,不思進取,更不願意去苦練提升球技。我們可以理解高收入之後的"懶惰",但是高收入真的是上進心缺失的核心和關鍵嗎?


其實根本沒有必要舉梅西和C羅的例子,我們可以看看其他的球星,萊萬的年薪稅後是1100萬歐,這樣的薪資空間對於萊萬來說更是衣食無憂,但是他依然保持著對足球的專注度和熱情,34歲的他依然處在職業生涯的巔峰期。姆巴佩在巴黎聖日耳曼踢風生水起,而且有報導稱巴黎為了留住他甚至願意開出5000萬-6000萬歐的年薪,不過姆巴佩似乎更加中意離開巴黎,去豪門球隊。放眼整個世界足壇,拿到的薪水比國內球員多的並不在少數,但是他們卻沒有丟失上進心,依然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而努力,他們依然在執著的追求更加好的平臺。



在足球領域,薪水和個人表現相輔相成,但是薪水絕對不是制約上進心的關鍵因素,只不過國內球員對足球的態度以及個人價值觀或許出現了偏差,所以如果想用薪水來"制衡"上進心,恐怕只是治標不治本,首先應該改變的是球員的價值觀,是對足球的熱愛,以及對足球的專注度。


切入點三:二次降薪真的可以推動國內球員的留洋?


關於留洋的問題,之前有過非常多的爭論,當然了,留洋與否的確是和薪水有著一定的關係,此前採訪過國內某年輕球員,他就坦言,在國內踢球就可以拿到比留洋還要高的薪水,那麼為什麼還要去留洋?於是很多人就想當然的以為,國內球員不去留洋,國內工資高是罪魁禍首,其實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武磊被稱為是"村裡人"的希望,在國內球員中水平算是佼佼者,但是到了歐洲賽場,武磊不得不跟隨西班牙人降級,徵戰西乙,即便是在西乙,武磊也無法保證主力位置,更何況是五大聯賽的其他球隊?所以對於國內球員來說,要不要留洋是一回事,能不能留洋是另外一回事,其中最關鍵的,或許是能不能留洋。


即便是足協採取了二次降薪,國內球員的薪水會有大幅度的下降,那麼就會刺激球員們留洋嗎?之前楊晨評價過,國內球員中能夠在德甲立足的只有楊立瑜。雖然楊晨的說法有些絕對,但是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五大聯賽能夠立足的國內球員的確是不多,即便是在國內沒有那麼高的工資了,這些球員或許也無法開啟留洋之路,畢竟自身的實力不足以在歐洲聯賽立足。為什麼日韓球員熱衷於留洋?那是因為他們的實力可以在五大聯賽立足,效力於五大聯賽的日本球員甚至都可以排出一套完整的陣容,韓國球員也有多達10人在五大聯賽效力,對比之下就知道國內球員的窘境。


"非不願也,是不能也"



另外就是除了五大聯賽之外,第二、第三甚至是第四級別的聯賽,大部分都是以自己的青訓為主,基本上不需要外援,所以國內球員在這些級別的聯賽中也很難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想用降薪刺激留洋,效果恐怕不會太明顯。


切入點四:二次降薪真的可以節約資源助推青訓的發展?


對於俱樂部而言,薪資支出和青訓的投入絕對不是反比的關係,畢竟一個賽季下來俱樂部的投入並不是一定的,國內球員二次降薪可以減少俱樂部的支出,不過減少的支出會拿出來做青訓嗎?這也不一定。


不得不承認,如果俱樂部其他方面的支出少了,或許會在青訓上加大投入,但是前提是要讓各個俱樂部形成共識,那就是要大力發展青訓,如果俱樂部沒有形成這樣的共識,即便是為俱樂部節約再多的錢,或許俱樂部都不會把它們用在青訓上。



過去的十多年中,中超各俱樂部就像是在"軍備競賽"一樣加大投入,紛紛引進大牌外援,國內球員的薪資也是水漲船高,在最初的時候不進行限薪,任其發展,經過這些年之後,中超也逐漸的回歸理性,這時候再進行限薪,的確是有些多此一舉。畢竟各個俱樂部的發展,絕對不會超出本身的承受能力。在第一次降薪的時候就有過評論,已經逐漸回歸理性的中超,如果再進行限薪已經是多此一舉。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刀切"的限薪行為或許不利於國內球員的成長,日韓聯賽的薪資水平儘管比中超低很多,但是依然有千萬級別的球員,不同的薪資層次反應的是球員實力上的差別,如果國家隊成員全部採用500萬的一刀切,又如何區分這些球員的水平呢?



不過既然二次降薪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那麼就需要特別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監管,2004年的時候足協就曾經出臺過限薪令,但是限薪的背後生發的卻是陰陽合同,這反應的是監管的缺位,如今再次執行限薪,那麼就一定要在監管上下文章,真正做到監管到位,確保政策執行有力。

相關焦點

  • 解讀中超二次降薪:先讓投資人活下來 推動更多球員留洋
    為下賽季賽會製做鋪墊:降薪讓投資人先活下去在疫情到來導致本賽季聯賽被推遲後,降薪的話題就一直沒有停止過。當時球員代表一度表態自己正在跟隨球隊封閉式訓練,不應該降薪。各支球隊的收入明顯縮水,降薪是所有投資人必須做到的工作。為了讓中國足球的投資人「活下去」,中國足協不惜進一步犧牲球員的利益,這一點也是世界足壇的大趨勢。明年的中超,很可能繼續保持賽會制,意味著各支球隊的收入幾乎沒可能復原。不過好在中國足球的支出一貫高於收入,只要能夠將成本降下來,投資人的損失就會大大減少。
  • 足協將推二次降薪:外援頂薪僅剩稅前300萬歐
    ,從2019賽季起,「六個帽子」正式實施,包括支出帽、注資帽、虧損帽、薪酬帽、獎金帽和引援帽,其中薪酬帽,也就是降薪方面規定,國內球員年薪限額稅前1000萬人民幣,正式的國腳有20%的上浮。最新消息則顯示,第二次降薪即將實施,根據本報此前了解到的消息,大概率的方案是:
  • 大大方方談降薪,新疆天山雪豹成全國首個公開與球員談降薪俱樂部
    4月16日,新疆天山雪豹官方微信發布,俱樂部就疫情期間減薪降薪等問題與球員代表,教練員代表進行了座談,這也是全國首個公開與球員談降薪減薪的職業足球俱樂部。、中甲及中乙三級職業足球俱樂部代表召開座談會,就球員減薪問題進行座談,各俱樂部一致同意在充分協商的情況下實行全隊統一標準的合理減薪,在此前提下,新疆天山雪豹召集球員進行座談,就俱樂部關於適度減負、合理降薪的問題徵求意見,參會的教練員代表和球員代表均表示支持與理解,表達了與俱樂部共同度過難關決心。
  • 中超倉促降薪是利是弊?曲波:能力強就該多拿 保障球員積極性
    北京時間11月19日消息,有媒體報導稱,中國足協將在新賽季開始前實施更嚴苛的降薪方案,大概率標準是:國內球員年薪限額稅前500萬人民幣,外援年薪稅前300萬歐元。針對降薪傳聞,魯媒《濟南時報》採訪了《體壇周報》副總編輯馬德興、中國男足前國腳曲波,一起探討薪資影響下的足壇變局。
  • 中國足球職業球員該不該降薪
    國內球員的薪水也是水漲船高,這樣一個看起來繁榮的中超聯賽,是不是「虛胖」,中國球員的競技水平是不是也隨著外援的帶動水漲船高呢?答案是不明顯,所以如果要降薪外援也要一視同仁。2019年,中超聯賽的人均年薪排在世界第六,僅次於歐洲五大聯賽,中超球員的薪水年薪平均在720萬人民幣左右,當然外援也拉高了平均值。
  • 足球報:中超將實施第二次降薪,本土500萬外援300萬歐
    虎撲11月18日訊 據《足球》報報導,最新消息則顯示,第二次降薪即將實施,根據此前了解到的消息,大概率的方案是:國內球員的年薪限額稅前500萬人民幣,外援年薪限額稅前300萬歐元。這仍舊是一個醞釀已久的動作,足協方面的思路非常簡單和清晰:在2018年年底和2019年年底眾多俱樂部紛紛退出、2020賽季中超近半數俱樂部(包括多家大俱樂部)出現不同程度的欠薪、拖欠轉會費,以及疫情進一步衝擊了俱樂部生存環境的大背景下,保障俱樂部的生存成為中國足球的當務之急。
  • 歐洲足壇掀起降薪潮,中國足球該追隨與否?
    而現在,整個事件終於發展到了球員減薪這一步了。其中尤文圖斯率先爆出減薪。尤文圖斯表示將減少今年3月、4月、5月以及6月的工資支出。未來幾周內將按照現行條例的要求,與球隊成員達成個人協議。此舉將為尤文節省9000萬歐元的資金。尤文將會在比賽重新恢復後,補償球員和教練的薪酬。而對於減薪這件事情,尤文上下的態度還是比較統一。
  • 足球報:降薪促留洋言過其實,中國球員留洋是足協一廂情願
    虎撲12月17日訊 此前,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將「降薪」政策解讀為促進球員「留洋」。對此,《足球》報撰文稱,以目前中國球員的現狀,即便中國足協出面向德甲、西甲力推,都僅僅是一廂情願。且不說薪資高低與中國球員留洋意識之間基本並無因果邏輯關係,以目前中國球員的現狀,即便中國足協出面向德甲、西甲力推,都僅僅是一廂情願,根本無助於中國足球留洋向日韓那樣,由點及面,量變成質變的發展。中國足協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已意識到了中國聯賽的經濟危機和向真正職業化推進的緊迫。
  • 足球報:降薪促留洋言過其實,中國球員留洋是足協一廂情願
    虎撲12月17日訊 此前,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將「降薪」政策解讀為促進球員「留洋」。對此,《足球》報撰文稱,以目前中國球員的現狀,即便中國足協出面向德甲、西甲力推,都僅僅是一廂情願。且不說薪資高低與中國球員留洋意識之間基本並無因果邏輯關係,以目前中國球員的現狀,即便中國足協出面向德甲、西甲力推,都僅僅是一廂情願,根本無助於中國足球留洋向日韓那樣,由點及面,量變成質變的發展。中國足協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已意識到了中國聯賽的經濟危機和向真正職業化推進的緊迫。
  • 降薪!降薪!降薪!好事多磨還是阻力重重?恐怕又是一紙空文!
    4月20日,足協發放意見徵求函,建議中超、中甲、中乙俱樂部,對教練、球員降薪至少30%以上。據悉,在意見徵求函正式發放以前,足協已經與國內主要俱樂部探討過類似話題,雙方基本上形成了默契。解讀足協向中乙俱樂部發出的表態信息,那就是「降薪」一事,足協只是建議。至於最終需不需降薪,由各俱樂部、球員、教練員在平等、坦誠的基礎上,友好協商確定。
  • 降薪刺激中國球員留洋?足協的如意算盤,這次又要落空
    第二個原因,是足協一直期望通過降薪,來刺激更多中國球員「留洋」。在中國足壇長期存在一種說法,那就是高薪消磨了中國球員留洋的熱情,只有降薪,才能重新激發球員走出國門的動力。
  • 足協降薪正式落地!恆大終究是最大贏家,中超再無亞冠冠軍資格!
    北京時間12月14日,足協醞釀了許久的再度降薪政策終究落地。本次降薪對於中超球隊在本土的發展可謂利大於弊的,而在未來幾年面向亞洲的發展中可能是弊大於利。而廣州恆大顯然又是此次降薪的最大贏家。對於廣州恆大來說,由於此前的合同不受此次降薪的約束,為此未來幾年,恆大依舊是中超最強的球隊,並且沒有之一。恆大是再度降薪的受益者。一方面,恆大雲集了太多當打之年的本土球員,儘管人們常常譏諷國內球員的水平都一個樣,不管是中超、中甲、中乙都差不了多少,而同為中超效力的本土球員能力更是不相上下。
  • 降薪達成共識,千字文反對降薪球員慘遭打臉,球迷:這臉打的真疼
    導讀:中國足協今天召集了中國各級別足球聯賽俱樂部代表,協商降薪問題,經過各方溝通,俱樂部和球員協商一致下,將全部統一標準實行降薪。終於中國足協還是對中超聯賽球員降薪動刀了,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點決定降薪方案呢?
  • 國足第二次降薪即將實施,你支持嗎
    根據足球報報導,國足第二次降薪即將實施,根據記者了解到的消息,大的方向是:國內球員年薪稅前不能超過五百萬,請的外援年薪稅前不能超過三百萬歐元。在沒有這個限薪令之前,中超隊的一個小將都能拿到年薪七百萬,非常的奢侈。
  • 中超降薪難產,日本J聯賽球員主動要求降薪
    中超也因為疫情受到波及,足協也就球員降薪開始討論可行性,但一切都還在醞釀之中,可坊間就有執行力上面的擔憂,就算有統一降薪要求,到了球員層面還是會事態百出,最後或許不了了之。降薪看似和球員有著直接的利益關聯,其實這一切都是受益於整個社會,只有在穩定的環境下,才能有體育賽事的發展,J聯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得益於當今日本社會
  • 繼續降薪?頂級球員1天只拿1萬4,球迷:限制中國足球發展
    近些年,中國足協不斷地進行改革,甚至提出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分為近期、中期、遠期發展目標。除此之外,中國足協另外實施降薪政策。按照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的說法,中國足球必須要擠掉多餘泡沫,中國足球不擠掉泡沫沒有未來。國內球迷最常說中國男足的1句話:「拿著最高的年薪,踢著最差的足球,拿著踢足球的錢,發展民生不好嗎」。
  • 中國球員深夜反對降薪,艾志波:國內球員在疫情期間都保持訓練
    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體育賽事都停止了,足球籃球,連奧運會都往後延期了,停擺的結果就是球隊的入不敷出,沒有任何收入,還要支付球員昂貴的薪資,所以最近很多球員都提出了自我減薪,但是我們的國足球員卻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引來了熱議!
  • 體壇找茬王:趁疫情實行中超降薪是胡鬧 馬德興到底想幹什麼?
    一文,並在北京體育廣播節目中說道,雖然疫情對於中國俱樂部影響不大,但對俱樂部背後的母公司影響大,目前借著疫情機會是球員降薪的好時機。看到這個消息,高壓君實在是頭大,作為多年奮戰在一線、並且敢於多次直言的足球記者,馬德興的確讓人尊敬,但是,資深並不代表可以胡說,趁著疫情來實行中超的降薪改革,說句不中聽的話——腦子讓驢踢了。
  • 降薪是要逼著年輕人留洋:彌補上一個錯誤,期待下一個楊晨
    現在足協及時調整,用降薪、限薪的方式,鼓勵和推動球員留洋。亡羊補牢的同時,期待著會有下一個楊晨的出現。足協秘書長道出降薪背後的目的:鼓勵球員留洋,期待下一個楊晨在此次的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後,中國足協秘書長說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出臺工資帽的目的是為了鼓勵球員留洋,年輕球員在國內拿高薪,他們就不願意走出去。」
  • 中國足球新希望!首支降薪球隊出爐,雖小本經營,卻擊敗過國青隊
    中國足球各級別聯賽也不例外,處於全面停擺的狀態,據悉各級聯賽中的不少俱樂部收入幾乎為零,特別是一些中小俱樂部可以說是舉步維艱。為此,北京時間4月20日中國足協就下發了關於疫情期間中國足壇各隊降薪指導意見。中超停擺至今已經長達四個月有餘,而近一段時間有關降薪的話題一直不斷。中國足協也向職業俱樂部下發了「疫情期間俱樂部球員和教練員薪酬調整」聯合聲明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