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職業球員該不該降薪

2020-08-27 籃來北往

做為體育運動最具影響力的足球項目,無論是球員還是教練員,他們的薪水普遍都很高。


今天,中國足協官方倡議職業聯賽「降薪」,共克時艱,希望降30%-50%之間。倡議也只是見意,不是硬性政策,對於這樣的不痛不癢的倡議又會有什麼作用呢,這個大家也不得而知。

由於今年疫情影響的原因,中國各級足球聯賽都在歇賽期,也有的球隊人員還沒有到齊,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中國足球也處在一個動蕩期,中超球員降薪成為了中超最火熱的話題。

金元足球表面繁榮,實則加重了內傷

自廣州恆大進入足球以來,中國足球將金元足球展現得淋漓盡致,大牌有能力的外援相繼來到中超淘金,實力強大的外援確實讓中超聯賽更具觀賞性,也為中超聯賽在亞冠賽場揚眉吐氣。國內球員的薪水也是水漲船高,這樣一個看起來繁榮的中超聯賽,是不是「虛胖」,中國球員的競技水平是不是也隨著外援的帶動水漲船高呢?答案是不明顯,所以如果要降薪外援也要一視同仁。

2019年,中超聯賽的人均年薪排在世界第六,僅次於歐洲五大聯賽,中超球員的薪水年薪平均在720萬人民幣左右,當然外援也拉高了平均值。亞洲排在中國之後的是日本J聯賽,平均年薪在200萬人民幣左右,日本本土球員最高年薪也才700萬人民幣左右,也只相當於中超的平均值。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就是實力與薪水的對比。

中超球員只要是正常的一隊球員,年入百萬不在話下,而一些主力和國家隊球員,年薪大多以千萬為單位。這樣一個如此高薪的國內聯賽,年輕球員怎麼還有動力去國外吃苦,怎麼還願意去國外更高聯賽提升自己,這也許就是中國海外球員越來越少的原因。就算是有很早在國外訓練和鍛鍊的球員,但成人之後,只要有些能力和天賦他們就是搶手貨,在國外鍍金的經歷讓他們薪水也會是高於大部分球員。日韓球員只要去到國外聯賽薪水也就會成倍的翻,而中國的唯一海外球員武磊在西甲的薪水可能都不如在國內高,當然武磊的精神還是值得很多中國球員學習的。

進入金元足球以來,教練的薪水也像是坐火箭一樣竄升,前中國隊主教練裡皮,年薪高達2000萬歐元,折合成人民幣日薪達到40萬,他的前任本土主教練高洪波年薪才一百來萬,也就是說,裡皮2-3天的薪水高洪波要幹一整年。多麼離譜的高薪,花那麼多的人民幣也帶不動中國男足,結果如此高薪的教練帶著高薪的球員對成績卻沒有任何改觀。

金元足球下的球員真的比不了前輩們

中國足球在金元足球的侵蝕下,已經誰都敢輸,總是把上上籤踢成了死亡之組,每次大賽踢了幾場後就開始算小分,又想比淨勝球,這也成了中國男足的常態。我是從中國男足97年世界盃預選賽兵敗大連金州體育場開始關注足球,有幸2002年韓日世界盃預選賽我看了所有直播。當時球員個個生龍活虎,每個人在場上拼勁就像是猛虎下山。在亞洲賽場那也一檔實力的存在,小組賽兵不血刃,十強賽也是提前晉級韓日世界盃決賽圈,當時做為中國的球迷是多幸福呀!就算是2002世界盃後,中國男足也能在亞洲賽場所向披靡,2004年天津亞洲杯上,中國也在半決賽中點球戰勝了當時擁有阿里代伊的伊朗隊殺進決賽,只是最後決賽惜敗於日本隊獲得亞軍。從此中國男足在各種大賽真的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

現在球員的薪水如此之高,個個豪車豪宅,還有很多都有自己的公司,他們鈔票就算不踢球也花不完。擁有那麼奢侈的生活條件又有什麼動力讓他們刻苦訓練!

降薪是個不錯的嘗試

降薪也許不能對中國足球有太大的改觀,但可以把那麼多錢投入到青訓中,去發展青少年足球,去壯大足球人口基數!看看現在中國各級別青少年足球的成績慘不忍睹,就知道是中國功利足球的必然產物!想想女足姑娘們一年才幾十萬甚至幾萬的薪水,可她們至少也算是亞洲強隊,與弱隊比賽從不掉鏈子,與強隊過招也總會給人期待,說實話現在我更喜歡看中國女足的比賽。女足姑娘們也是男足學習的榜樣,拿低薪卻回報球迷們以驚喜!

各位朋友們覺得降薪對中國足球有什麼影響?該不該降薪?降多少?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足球降薪就是飲鴆止渴
    中國足協最近又再瞎指揮了,降薪成了拯救中國足球的靈丹妙藥一樣。一大群無知球迷瞎起鬨支持降薪,可以說支持降薪的人都是中國足球的歷史罪人!為什麼要降薪?是這些球員能力不行嗎?過去球員能力就好嘛?那些支持降薪的球迷就是崽賣爺的田不心疼,反正降薪不是扣我的錢。這就是一群紅眼病看不得球員高收入,中國足球不是人才濟濟時候而是人才凋零的時候。
  • 中超該不該降薪?如何降?
    這段時間關於中超的降薪討論愈演愈烈,中國足協於4月9日在官網上表示與三級職業俱樂部代表對疫情期間降薪達成一致。中國各行各業都遭受巨大衝擊,多家俱樂部的母公司都面臨巨大壓力。特殊時期最重要的就是要活下去,作為領取高薪的職業運動員自然應該做出表率,僵持下去將是雙輸的局面。如足協公告所言,中國職業足球的參與者在困難時期團結一致、共渡難關,共同維護健康穩定發展大局。 足壇降薪自然是極具正能量的一件事,但是在具體執行層面,需要再仔細斟酌,具體主要涉及以下兩個方面:哪些人需要降薪?
  • 觀點:中超降薪不該一刀切,外援是重頭,貧富差距的問題成關鍵
    中國足球是否降薪,4月9日有了官方態度。中國足協官方發布通告,直言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召開研討會,合理降薪成為共識。在現階段聯賽尚未開賽的情況下,降薪是大勢所趨,但到底如何降,這考驗足協和中超各隊的執行力和協調力。尤其是針對外援的降薪,這才是關鍵所在。
  • 中國足球"高薪低能",為什麼降薪卻這麼難?
    球迷們突然發現,離開了足球,日子也能過下去。無球可看的球迷肯定有些鬱悶,但無球可踢的球員們則更煩躁一些。沒有比賽,俱樂部的收入必然下滑,比賽獎金連想都不敢想,還要面臨著來自俱樂部&34;的壓力。前段時間,中國足協召開中超公司股東會議和中超聯賽研討會,&34;成為會議主要議題,雖然達成了降薪共識,但如何實施分歧較大,最終也沒有形成具體的指導意見。那麼中國足球該不該降薪呢?如何降薪呢?
  • 歐洲足壇掀起降薪潮,中國足球該追隨與否?
    據BBC的報導,英超聯賽、英格蘭足球聯賽和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協會準備在本周晚些時候舉行會議。球員在停擺期間降薪已經無法避免了。《太陽報》稱,英超球員損失的薪金總額會達到1億英鎊。英超球員目前的工資總額超過20億英鎊。對各家俱樂部來說的確實是非常沉重的負擔。英超的減薪模式和尤文圖斯是一樣的——等到英超重啟後,各俱樂部會將工資再補發給球員,有俱樂部老闆提出用12個月的時間來完成工資補發。
  • 降薪是否該以疫情為理由?中國足協先要回答這六個問題
    4月9日中國足協在與俱樂部代表召開視頻會議後,通過官方網站發表了題為《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召開研討會 合理降薪成為共識》(以下簡稱《共識》)的文章,其中提到「經過充分討論,中超、中甲及中乙三級職業足球俱樂部代表表示,尊重國際足聯關於疫情影響下處理球員合同及轉會的相關指導意見,原則上一致同意俱樂部和球員在充分協商的情況下實行全隊統一標準的合理減薪」。看起來以疫情為由的降薪計劃鐵板釘釘了?
  • 中超球員也該降薪?廣東名嘴反對:贊成的人是仇富心理+不看聯賽
    北京時間4月6日晚,在廣東電視臺體育頻道知名欄目《足球星視界》節目中,節目主持人周偉嘉和嘉賓、足球評論員陳寧也就「中超球員是否應該降薪」這一最近國內足壇的熱點事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廣東名嘴們認為贊成中超降薪的人,可能因為仇富以及不看中超聯賽。
  • 中超倉促降薪是利是弊?曲波:能力強就該多拿 保障球員積極性
    北京時間11月19日消息,有媒體報導稱,中國足協將在新賽季開始前實施更嚴苛的降薪方案,大概率標準是:國內球員年薪限額稅前500萬人民幣,外援年薪稅前300萬歐元。針對降薪傳聞,魯媒《濟南時報》採訪了《體壇周報》副總編輯馬德興、中國男足前國腳曲波,一起探討薪資影響下的足壇變局。
  • 中國足球運動員反對降薪,你們怎麼看?
    所以體育圈內掀起一波降薪大潮,歐洲足球開始對球員實行降薪政策最大的降幅達到70%,我國也照葫蘆畫瓢準備實行降薪政策,但是很多足球運動員卻公開反對降薪,其中武漢卓爾老將艾志波更是在微博上發表千字長文論述為何反對,一時之間該不該降薪,如何降薪成了大眾討論的焦點話題。小編作為一個旁觀者來發表一下自己的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不要動不動就拿球員降薪說事,他們已經為中國足球背過一次鍋了!
    上海媒體《新聞晨報》表態,中超降薪暫時沒可能,因為俱樂部沒有這個壓力。原因是中超球隊背後的母公司都是航母級別,抗風險能力相對來說要強很多。不像歐洲球隊,靠著門票、轉播、廣告,這是三大收入的來源。更何況,足協年初剛剛對外援和本土球員實行過大幅度降薪
  • 國內球員二次降薪是利是弊?四個切入點談二次降薪後的足球發展
    ,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當然了,支持者眾,其實支持與否,關鍵的問題在於不能因為薪水過高就要"嫉妒式"的以為不公平就要攔腰截斷,這不符合職業發展和市場運作的規律,我們需要考慮的是二次降薪到底能不能推動中國足球的發展。
  • 足球報:降薪促留洋言過其實,中國球員留洋是足協一廂情願
    虎撲12月17日訊 此前,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將「降薪」政策解讀為促進球員「留洋」。對此,《足球》報撰文稱,以目前中國球員的現狀,即便中國足協出面向德甲、西甲力推,都僅僅是一廂情願。但在留洋問題上,足協還沒有認清殘酷的現實:歐洲主流聯賽對中國球員能力的認可度,與中國足球在國際大賽上的表現幾乎是同步的。想要強行向五大聯賽「推銷」球員,大概率會像沙特和卡達人一樣,落得自取其辱的下場。
  • 足球報:降薪促留洋言過其實,中國球員留洋是足協一廂情願
    虎撲12月17日訊 此前,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將「降薪」政策解讀為促進球員「留洋」。對此,《足球》報撰文稱,以目前中國球員的現狀,即便中國足協出面向德甲、西甲力推,都僅僅是一廂情願。相關文章寫道,中國足協剛剛推出更嚴厲的俱樂部緊縮財政、限薪和俱樂部名稱去企業化政策,擠掉中超虛假繁榮泡沫和推動真正職業化方向上的確有所進步,但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將「降薪」解讀為促進球員「留洋」,就有些言過其實,甚至不合邏輯了。
  • 觀點:即便眼下疫情不會讓中國球員降薪,長遠看降薪也難避免
    市場化程度極高的歐洲足球職業聯賽,在疫情期間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事:俱樂部讓球員臨時降薪。北京時間3月29日,尤文圖斯俱樂部發布官方公告稱,經過協商,俱樂部已經與一線隊的球員和教練達成了關於本賽季剩餘部分的薪酬縮減協議,後者同意降低3月至6月的薪水,幫助球隊渡過難關。具體降薪多少,需要俱樂部和球員進一步溝通。
  • 與其降薪不如進行中國足球的轉移支付
    其實每一位投資足球的投資人都心知肚明:在中國投資足球俱樂部是不賺錢的,就圖一個名,以便他用。從該報告中的人均薪水錶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上海上港、廣州恆大、河北華夏的球員人均收入200多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500多萬),排名最末的俱樂部球員人均收入也接近5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300多萬),平均下來人均1000萬元人民幣的數據和前面的那位老總的爆料一致。
  • 解讀中國足球降薪:聯賽啟動才是關鍵,實際降薪幅度或比想像中低
    4月9日,中國足協中國足協召集各級職業聯賽俱樂部代表召開視頻研討會,中超、中甲及中乙三級職業足球俱樂部代表表示:「尊重國際足聯關於疫情影響下處理球員合同及轉會的相關指導意見,原則上一致同意俱樂部和球員在充分協商的情況下實行全隊統一標準的合理減薪,減薪周期從2020年3月1日至2020賽季聯賽開賽日,具體的減薪方案指導意見將由中國足協組織職業俱樂部、球員、教練員代表及法律專業人士在內的工作組制訂並公布
  • 限薪、降薪,中國球員就能「走出去」了嗎?
    【文/觀察者網 鄧睿侃】近日,中國足協發布一系列針對中超、中甲等聯賽新政。本土球員、外援降薪限薪,球隊改中性名都是熱議的對象。對於本土球員降薪,大多數體育人士表示,這是合情合理的。但足協相關人士對於該政策目的的解讀,卻不能讓人信服。
  • 從J聯賽的發展看中國足球到底該不該限薪
    近日有媒體報導中國足協將出臺更嚴厲的限薪令,本土球員頂薪將不得超過500萬人民幣。一時間,關於降薪的爭議再度甚囂塵上。一方面支持者認為限薪有利於消除泡沫,保證聯賽健康運營;而另一方面反對者認為限薪會降低聯賽的精彩程度,並且還會嚴重影響國內的足球熱情。
  • 新媒:中國足協主席怒斥球員「高薪」 稱減費降薪勢在必行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15日報導稱,12月14日,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在上海召開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稱,中國足球聯賽的「減費降薪」勢在必行。陳戌源在會議上稱:「我們俱樂部的投入,是J聯賽俱樂部的3倍多,是K聯賽的10倍多,球員薪酬是J聯賽的5.8倍,是K聯賽的11.7倍,這些數字觸目驚心。金元足球吞噬健康的足球肌體,現在有些人還不覺醒,難道良心已死嗎?」他表示,減費降薪對於中國足球的健康發展十分必要。
  • CBA最該降薪的球員是周琦
    最近CBA球員轉會市場很是熱鬧,但真正重磅的球員轉會大多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畢竟CBA在轉會市場剛剛熱起來,而且優秀球員畢竟稀缺,再加上工資額度限制,讓很多籃球經理無所適從。此時此刻,隊內的大牌球員主動降薪,常常被譽為CBA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