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通化——遊子思鄉的味道

2020-12-26 悠遊吉林

山中有城,城中有水

山城相融,山水相依

舌尖上的通化.mp3來自通化市旅遊服務中心00:0001:21

通化,一座森林覆蓋率67.15%,被稱為天然生態氧吧的康養之城,以其依山旁水的優勢地理位置,適宜人居的中溫帶溼潤氣候孕育了一座獨特的生態天堂,每年春天可供人們經常食用的野山菜就有二十餘種!山野菜的上市更是一場勾著記憶、裹著泥土,繪就出季節更迭裡一幅最生動的產業鏈條延伸、城鄉資源互動和旅遊農產品營銷的美好畫卷。一路春風野菜香,野山菜也成為了許多遊子魂牽夢縈的家鄉味道。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些野蔌山餚!

刺嫩芽,又名遼東楤木、刺龍芽、刺老芽等,小小的嫩芽長在多刺的喬木上,生長於深山之中,採摘非常不易。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鮮嫩的刺嫩芽過水一焯,配上一碗雞蛋醬,剛入口的時候有一絲苦味兒,但後來越嚼越清香,甚至有一絲甜甜的感覺,這種吃法能感受到刺嫩芽最自然的味道,同時也寓意著苦盡甘來,備受大家的喜愛。

刺嫩芽不僅美味,根皮還可作藥用,具有強筋壯骨、祛風除溼和補氣安神等功效,用於治療神經衰弱、風溼性關節炎、糖尿病、肝炎等疾病。具有抗炎、鎮靜、利尿、強心、免疫和防癌等作用。

山禽酣午夢,野菜健晨餐。山芹菜在眾多野菜中也擁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美味的山芹菜可涼拌、炒食、醃製鹹菜、包包子、做餃子、熬湯等等,其維C的含量是普通蔬菜的十幾倍乃至幾十倍。作為藥用還有治療毒蛇咬傷、感冒頭痛等功效。此外,市場中「熱賣」的野山菜還有貓爪子、猴腿兒、刺拐棒、蜇麻子菜等等,是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記憶裡的味道,故鄉的味道。

美食對於中國人,似乎總是凝結了精神和肉體上的二重享受,古樸的食材承載著血親之間的取捨關聯。它承載的不僅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更是靈魂深處的滌蕩和牽引。鄉音跟味覺,就代表了故鄉,總是熟悉而頑固。不管聚散和悲歡,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來源:通化市旅遊服務中心

相關焦點

  • 工地的味道,在舌尖舞蹈。
    工地的味道,在舌尖舞蹈。 吃飽了不想家這句話經常掛在外出工作的人嘴邊我們一起看看在四海為家中鐵二十局人的記憶中他們舌尖上
  • 端午節唯一不吃粽子的地方,一塊東方披薩,寄託著遊子思鄉之情
    此行正巧遇到篁嶺村的幾位阿姨在做汽糕,我就將製作過程拍攝了下來,並且嘗了汽糕,個人覺得非常有特色,味道也很贊。汽糕,顧名思義是用「汽」蒸出來的糕點。傳統的汽糕採用相對粗糙的早稻米作為原料,將米用水浸泡一晚後,再打成米漿,這米漿的濃稠根據天氣的不同來調整,主要是為了汽糕的鬆軟度。接下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發酵,這個時間把握全憑經驗,時間長了容易酸,時間短了汽糕會硬,影響口感。
  • 思鄉情濃、近鄉情怯!湯非動情演繹《思鄉情》,道出無數遊子的心聲!
    民歌中國 下期預告:王生寧 《思鄉情》是由福歌作詞,巫定定作曲,湯非演唱的一首歌曲。該作品歌詞富有詩意、滿含念想,從一個歸鄉遊子的角度出發,來詮釋對家鄉的濃厚情感。故鄉,是一個令遊子魂牽夢繞的地方,但久客他鄉地,卻又難免令人近鄉情怯。 湯非磁性的嗓音,在詮釋故鄉、遊子的作品時,總能令人產生共鳴。那份濃濃的愁緒,伴著舒緩的旋律層層遞進,經由他的低吟淺唱,顯得越發醇厚醉人。
  • 唐代宋之問筆下的這首思鄉詩,引發了多少遊子真情實感的共鳴?
    自古以來,寫思鄉的作品那麼多,但能引發遊子共鳴的作品,卻很少。對於常年在外的遊子們來說,故鄉是他們不敢碰的情,是他們心中最美好不過的地方。寫思鄉的詩歌千千萬,但也許,只有宋之問這一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最讓人想要落淚。
  • 《遊子吟》:成年後的我們,才能真正懂得思鄉的意義
    學生時代,大家都喜歡談概念、下定義,喜常用的手法是上推;畢業後,大家都喜歡講例子、聊感受,最常用的手法是下切。把大詞說得有意思,需要的是絕佳的語言技巧;把小詞說得有味道,需要的是深刻的生活經驗。我們都知道,這句話本質上是一種在限制自由意志的語境下,通過一種權威式的「真理」來擺弄你的人生,同時還表露出一種道德上的優越感。但後來我慢慢了解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你不到某個年紀,很多事情沒有辦法真正理解,就更別提做到了。讀再多書,見再多人,行再多路,當社會屬性沒有改變的時候,都不可能真正理解它們,哪怕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 第二屆「通化味道」美食節活動廣邀家鄉各路餐飲界英雄好漢
    在2019年首屆「通化味道」文化旅遊美食節成功舉辦的基礎上,為更好的策劃2020第二屆「通化味道」文化旅遊美食節,做好先期各項籌備工作
  • 刺龍苞,春天的味道留在舌尖
    刺龍苞,春天的味道留在舌尖文、圖&視頻:呂勝菊  春天,是一個挑戰詩意、挑戰詞彙的季節,各種花兒競賽著綻放,各種葉兒競賽著舒展,各種鳥兒競賽著歡唱,讓人目不暇接。原來,下得了廳堂的男人也能別有一番韻味,這也讓三河村的生態美食成為一種獨特的舌尖記憶。
  • 張正智 | 朗誦:原上草《思鄉》
    作者:張正智朗誦:原上草  對祖國的愛,是從故鄉生根的。故鄉像一隻小船載著我童年的歌謠,載著我少年的夢想,故鄉是我終生難以忘懷的地方。暮然回首,思念會陣陣地浮現在眼前。故鄉的地名,故鄉的老井,故鄉的溝溝坎坎,故鄉的一草一木,故鄉的父老鄉親……在我的心靈深處,凝結成不老的情結。
  • 山西美食 | 舌尖上的極致誘惑
    炸豆腐塊,小酥肉,粉條,白菜藏在牛肉下面,經過長時間的燉煮,把湯汁全部吸收進去,配上一把蔥花的香氣,讓人口水直流。在北方,火鍋的主食不是米飯,而是雪白的饅頭,在火鍋的頂上壓一塊饅頭,不一會便香氣飄出,烤饃就好了,底是酥脆的口感,上面還是鬆軟的,泡著火鍋的湯汁,味道一絕。推薦地址:平遙古城天元奎客棧在太原人的記憶中,這家店已經具有八年歷史。
  • 十首思鄉詩,送給身在遠方的你
    落日黃昏,百鳥歸巢,群鴉返林,遠在異鄉的遊子,觸景生情,難免生發鄉思之愁。這首詩所表現的,正是遊子在落日黃昏時所滋生的濃鬱鄉思。隱娘說:作者在欣賞風景、吟詠詩歌的時候,突然發現眼前村莊裡的小橋和原野上的樹木,與自己故鄉的十分相似,因而產生了思鄉的愁緒。有多少人有這樣的經歷,一點與家鄉相似的景物,都會引起深深的鄉愁。
  • 舌尖上的隨州:泡泡青、拐子飯、奎面,不知道勾起多少遊子的心
    舌尖上的隨州:泡泡青、拐子飯、奎面,不知道勾起多少遊子的心哈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喵星萌看世界,一個喜歡待在廚房裡研究美食的姑娘。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了,泡泡青、拐子飯、奎面……不知道勾起多少遊子的心呢?
  • 十首思鄉詩,濃濃故鄉情
    落日黃昏,百鳥歸巢,群鴉返林,遠在異鄉的遊子,觸景生情,難免生發鄉思之愁。這首詩所表現的,正是遊子在落日黃昏時所滋生的濃鬱鄉思。作者在欣賞風景、吟詠詩歌的時候,突然發現眼前村莊裡的小橋和原野上的樹木,與自己故鄉的十分相似,因而產生了思鄉的愁緒。
  • 舌尖上的福清丨回憶小時候的味道,吃完這些就夠了!
    這些專屬於福清的味道這些,是「福清土特產」卻也是福清的伴手禮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了一些帶有福清味道的「土特產」。點了菜乾飯,當然要配上一份酸辣甜香的雜燴湯才算完美。剛一出爐,撲面而來的就是一股濃濃的香味。果然,雜燴湯正是真正的福清口味。
  • 鄉情· 小吃 | 舊時好味道,從舌尖到心頭
    當你走在寧波的尋常巷陌,打量沿街招牌,會發現「面」算得上是這個城市的「本命食物」。它藏於街頭小館之中,是城市生活裡日常而普通,卻無可代替的味道。要問最能代表甬城的本土麵館,則當屬「倉橋面結面」。這個有著甬城味道的小吃,因其特別的鮮嫩口感廣泛流傳。後來為了飽腹,拿面結配上燙麵、油豆腐和青菜,隨著氤氳的香氣上到桌來,在清晨以軟嫩的唇齒享受,為你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 每日詩詞:孟郊《遊子吟》寫出天下遊子們共同的心聲,千古之絕唱
    遊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換句話說為什麼古代詩詞那麼多思鄉的詩詞。如果按那些文史知識貧乏到極點人的理由,好好不呆家出去晃什麼?這裡面可是牽扯到很多歷史規例了。
  • 來一場舌尖上的遵義之旅……
    來一場舌尖上的遵義之旅…… 2020-10-06 20:0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十首思鄉詩,濃得化不開的故鄉情
    落日黃昏,百鳥歸巢,群鴉返林,遠在異鄉的遊子,觸景生情,難免生發鄉思之愁。這首詩所表現的,正是遊子在落日黃昏時所滋生的濃鬱鄉思。鑑賞:作者在欣賞風景、吟詠詩歌的時候,突然發現眼前村莊裡的小橋和原野上的樹木,與自己故鄉的十分相似,因而產生了思鄉的愁緒。
  • 海外遊子「下南洋」,全靠它來解鄉愁……
    「離鄉背井去過番,無可奈何舂甜粿……」家鄉美食寄託了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
  • 舌尖上的諸暨味道
    那個味道確實很贊。糖樣是一種夏季清涼食品,主要是由大米,蔗糖,紅豆三種原料經過多道工序製作而成,其味道清涼,甜美,是有名的夏季地方特色美食小吃。    於是,鄉鎮潮人休假從幾十裡外駕車來城裡尋打麵館者有之;城市白領平時呼朋喚友相約打麵館的有之;諸暨人去外地後日思夢想,在網上大談家鄉打面美味,回諸後特別作一番品嘗,聊以慰藉思鄉之心者有之;到外地開個打麵店,紅紅火火經營,後來名聞遐邇的有之……
  • 松滋魚糕,舌尖上的味道傳奇
    剁勻的調料,點醒所有的味道。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無需計量,所有度的把握全在這雙手。順時針攪打,不斷調和水與油的比例……直到滿意的融合度。豐富的閱歷和敏銳的味覺,才能準確地把握魚糕的風味精髓。沒有秘訣,只是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