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最後的進補時機!記好10個一,來年無病痛!

2021-02-12 納米知識微課堂

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小節,共分為九九八十一天 。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白天慢慢變長,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所以古時冬至也喻意為新生命的開始。

北方冬至宰羊、吃餃子;南方在這一天則會吃米糰、長線面。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冬至後進補吃點啥好?給你推薦點身邊最普通的食物和最簡單的養生法。

天氣驟冷,免疫力容易下降。稍有不慎,感冒病菌就會趁機侵襲。「飲食方」裡第一個強調的就是蛋白質的攝入。

針對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特別值得推薦的是每天吃一把大豆,即30~50克黃豆、黑豆或青豆等,輕輕鬆鬆就能攝入豐富的蛋白質,且不會額外攝入膽固醇。

羊肉性熱,味甘,中醫多用於治療腎陽不足、腰膝酸軟、虛勞不足、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等症。

慄子可用於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是不錯的冬季進補佳餚。

中醫認為蘿蔔能下氣,消食,除疾潤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也就是說,它具有清潔腸胃的作用。每個月吃上幾次,既能增強腸胃之氣,又能將體內淤積的毒素、濁氣通過大小便排出去。

冬季喝粥是一個溫暖胃部又助消化的簡單而有效的食療方法,推薦茯苓薏仁粥,特別適合在冬季食用。

因為茯苓和薏仁具有健脾利溼、溫胃功效,而薑片則可以散寒。

姜味辛辣,可以在體內產生熱氣,祛除冬季的寒氣,所以受凍的病人,就可以常喝薑湯來驅寒,預防感冒等常見疾病。

冬季皮膚乾燥,老人易皮膚瘙癢,進食松子仁,能養液息風,滋潤肌膚,預防和輔助治療皮膚乾燥症。

同時,松子仁每百克含熱量681千卡,常食之能給機體提供較高的熱量,尤其在寒冷冬季,對老年體衰、體虛者補充機體的能量,更是頗有裨益。

陽池穴支配全身血液循環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刺激這一穴位,可暢通血液循環,溫和身體。

冬季午睡能緩解疲勞,補充陽氣。午睡時,正值心經當令,能夠保護心臟,休養心血。

冬季要重視足部的保暖,在睡前用熱水浸泡中藥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耐寒能力,讓睡眠更安穩。

冬季宜收,不適合做劇烈的活動,可適當做些舒緩的運動,如慢跑、登山、體操等。

冬藏要藏陽氣!冬天陽氣藏得好,春陽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而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節,要學會「躲」才能保護好體內微弱的陽氣。

       。

冬至正值歲末年初,很快就會迎來元旦,此節氣期間多有聚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因為此時,陽氣最弱,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的食物。

冬至時節人體的陽氣太弱,所以身體的抵抗力也較差,這時要躲著寒涼,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才能不感冒生病。

中醫認為,大量排汗同時也會耗費大量精氣。冬季應順應天時,注意養藏,安靜休養,不宜劇烈運動,大量出汗。

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天下第一補陽品是——太陽!

   

萬物生長靠太陽,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補充人體的陽氣,最簡單的方法是——曬太陽!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補陽的方式是曬背部。

因為背部是人體督脈所在,中醫認為督脈是人體的陽經,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

方法:可以在中午找一個向陽的窗邊曬曬後背,全身都會很溫暖。

腰眼為經外奇穴,位於人體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處。

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閭,不僅可以疏通經脈、強壯腰骨,還能起到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且男女都適用。

方法:雙手搓熱後,緊按於腰眼處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閭部,每日反覆50-100遍。

此外,飲食上還要注意不可過食辛辣刺激之物。冬季進補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溫熱的食物防「三九寒冷」。但不可過食,過食易上火。

此外,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乾燥,導致鼻咽乾燥、皮膚缺水,易上火,別忘補充津液,可食用荸薺、藕、蘿蔔、白菜、獼猴桃、柚子、桔子等滋陰去燥的食物。

冬至艾灸:大椎、腎俞、脾俞。


冬至艾灸:太溪、關元、神闕、中脘。


冬至是陰陽二氣自然轉化的時候,在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肚臍(神闕穴)最能激發身體陽氣!

方法: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鐘。

功效:調整陰陽平衡,調和氣血,增強免疫力,益壽延年。

冬至來臨,微信送上關心:

愛心暖你,熱心敷你,

痴心想你,關心對你,

衷心祝你,幸福如昔,

溫暖似火,祝冬至快樂!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收穫更多內容

相關焦點

  • 明日冬至,最後的進補時機!記好10個一,來年無病痛!
    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白天慢慢變長,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所以古時冬至也喻意為新生命的開始。
  • 今日冬至,最後的進補時機!記好十個一,來年無病痛!
    擊上方 " 長春女性 " 關注↑↑↑↑來源:央視新聞、教你穴一招12 月 21 日 18 時 02 分,迎冬至節氣今日冬至。冬至,是最古老的節氣,也曾經是最隆重的節日,甚至 " 冬至大如年 "。對於冬至節的規格,各個朝代、各個地區,說法各有不同。唐宋時期,公共假期多與節氣相關,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各放假一天,夏至放假三天。而冬至的節日氛圍最濃厚,放假七天(過年也是七天),也算是一個 " 黃金周 " 了。冬至有三層含義,一是陰極之至,陰氣最盛的時候;二是陽氣始至,陽氣萌生的時候;三是日行南至,陽光直射點最南的時候。
  • 冬至進補最關鍵!身體恢復來年少病痛~
    由於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節,所以不像其它的農曆節日有固定的日子,冬至就跟清明一樣隨二十四節氣的流轉而改變,所以冬至和清明都被稱為「活節」,也是祭祖的日子。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與夏至一樣是陰陽轉折時期,陰極而生陽。古有:「鬥指戊,斯時陰氣始至明,陽氣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也。」
  • 今日立冬|不可不知的立冬養生攻略,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今日立冬|不可不知的立冬養生攻略,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立冬乃24節氣之一,為冬季之始,萬物收藏,意味著即將進入寒冷的季節。01補冬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意指從冬季的農曆開始,一九、二九、三九,就是說要進補是最好的時機,來年就沒有病痛
  • 【盛星醫藥】冬至進補最關鍵!身體恢復來年少病痛~
    之說,這段經文從陰陽學觀點闡述了冬至的到來是陰氣盛極而衰,陽氣開始萌芽的時候.。冬至時,「冰益壯,地始坼」,天寒地凍。自此「數(shǔ)九」,進入隆冬時節。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
  • 今日冬至,一年中最佳的進補時機!全家這樣吃,來年少病痛!
    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白天慢慢變長,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所以古時冬至也喻意為新生命的開始。古語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可見冬至吃餃子已經是必不可少的風俗。"
  • 輕鬆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在家就能做!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立冬將至,下面這碗湯,一定要喝~冬季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保護和改善好胃腸道功能,促進消化吸收了,如此一來,身體底子好了,血氣自然補得進。
  •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丨這份冬至養生秘笈請收藏
    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過了冬至就是新年了。冬至除了是二十四節氣之首,還是一個儲藏健康的養生好季節!那冬至該如何養生呢?不懂這些規矩可是要吃虧的!防寒保暖冬至最重要的養生即是保暖,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降低抗病能力,導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至時節,腳部保暖也應加強。
  • 冬至,進補溫潤滋補湯,來年打虎!
    .→ 點選「設為星標 ★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廣東民間更有冬至大過年之說,但在不同的區域,過節習俗也多有不同,南方和北方有明顯的差別。冬至到,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俗語有說「冬至進補,來年打虎」的諺語,因為冬至過後,就會進入數九寒天,這時候,飲食上是要多吃一些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來增加營養,以備抵禦嚴寒。
  • 2018冬至吃什麼養生 冬至適合吃什麼進補 南方北方冬至吃什麼習俗
    冬至養生吃什麼:蘿蔔民間有言:「冬至蘿蔔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又說:「冬季蘿蔔賽過小人參。」所以冬至吃蘿蔔最滋補,在冬至夜,正適合燉上一鍋熱乎乎的蘿蔔排骨湯,補充營養,滋補身體,又能增強抗寒能力。蘿蔔中含有蛋白質、糖、維生素A、維生素C、尼克酸,以及無素鈣、磷、鐵等。蘿蔔內含有的糖化酵素和芥子油成分,對人體消化功能大有裨益。
  • 立冬,進補好時機
  • 今年冬至竟這麼特殊!堅持「十個一」,來年無病痛!千萬別...
    民間認為,氣始於「冬至」, 所以此時為養生最佳時機。 『冬至』補一補,一年精氣足。 我們把冬至養生歸納為四點, 即「躲、養、補、防」。
  • 今日冬至|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冬至吃餃子風俗 冬至...
    2020年12月21日,今天是今年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之一,也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白天慢慢變長。因此,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你知道冬至這天有哪些習俗嗎?
  • 冬至吃貨地圖來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冬至吃餃子風俗...
    2020年12月21日,今天是今年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之一,也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白天慢慢變長。因此,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你知道冬至這天有哪些習俗嗎?
  • 冬至到「數九寒天」正式開啟 宜早睡晚起合理進補
    12月21日進入冬至節氣,這一天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也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來臨,「數九寒天」正式開啟。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大不同,北方地區多流傳這樣的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久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冬至起人們常說的「三九天」是個啥?
    原標題:冬至起人們常說的「三九天」是個啥?民間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所以此時也是養生的最佳時機。今天,小編給大家總結了幾條防病進補的養生手段,希望能幫助詩友們過好數九寒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迎接來年春暖花開!
  • 今日大寒,最後一次進補機會,做好這些事,開春無病痛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離春天最近的一個節日,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詩云"蠟樹銀山炫皎光,朔風獨嘯靜三江。老農猶喜高天雪,況有來年麥果香。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大寒的意思為天氣寒冷到極點,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日後天氣漸暖。「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
  • 點開有驚喜,助你來年無病痛
    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進九時間表一九時間:2020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9日二九時間:2020俗話說「學會過一冬,來年無病痛」如何健康度過寒冬,為來年儲備能量?送你一份「九九」冬季健康指南溫暖你的冬天一九一隻雞,最該防寒冷一九最好喝一點雞湯或者吃一些雞肉,預防寒冷。雞肉是優質蛋白的來源,屬於「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白肉。
  • 「督督微課堂」冬至,一年中的進補好時機
    中國傳統節氣冬農曆冬月初七至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進入冬至後,人體生理活動處於抑制狀態,新陳代謝減慢。根據「冬主藏閉」「冬藏精」的自然規律,冬令進補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於體內,滋養五臟。一說到進補有些人立刻想到了人參、鹿茸這些名貴的藥材其實,藥補不如食物最普通的食物也是最好的「藥」冬至後進補吃點啥好?
  • 冬至後,共團圓
    冬至。是24節氣中第22個節氣 。古人云:冬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矣。冬至,意味著天氣更加寒冷了,下雪的可能性更大,次數也逐漸增多。冬至時節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其他水果,隨著冬天的乾燥會變得乾癟、縮水,而柑橘反之,每一瓣中都有較多的囊泡,充滿著汁液,貯藏水分,相比其他水果柑橘的水分極強。冬季吃南豐蜜桔、柚子、臍橙這些當季水果,甘甜亦補水。常聞「冬至陽來復,草木漸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