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生活·快樂健康
12月21日18時02分
將迎來「冬至」節氣,
從這一天起,
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
民間俗稱「進九」。
天文專家介紹,
作為本年度重磅天象之一,
「冬至日」這天,
「土木相合」這一罕見天象將現身天宇,
屆時,土星和木星這兩顆大行星
幾乎「挨」在一起,
上演「星星相吸」的精彩好戲。
「土木相合」
平均每19.6年會發生一次,
但像這次角距離如此之近的「同框」現象,
實屬罕見,堪稱一次「大合」。
這次「大合」是自1623年7月17日以來
最接近的一次,
下次再這麼近的「大合」
就要等到2080年3月15日了。
民間認為,氣始於「冬至」,
所以此時為養生最佳時機。
『冬至』補一補,一年精氣足。
我們把冬至養生歸納為四點,
即「躲、養、補、防」。
1
第一個字:躲
01
躲寒冷
冬至後天氣漸冷,人體陽氣也弱,抵抗力差易患風寒感冒,外出時要做好防寒,以免受涼。
02
躲是非
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躲去是非,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中老年人要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
2
第二個字:養
冬天人體陽氣本就不足,因此要減少陽氣的消耗,養精蓄銳,保養精氣,養生以「靜」為主,避免劇烈運動過量出汗。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養陰可以常按足底湧泉穴,有很好的滋陰補腎作用。
這個穴位在人體腎經的起始部位,是腎經第一個穴位,腎氣生發之源。
3
第三個字:補
01
補陽氣
萬物生長靠太陽,冬天補充陽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曬太陽,尤其是曬後背。
因為背部是人體督脈所在,中醫認為督脈是人體的陽經,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
大家可以在陽光充足的日子,找一個向陽的窗邊曬曬後背,全身都會暖和。
02
補營養
藥補不如食補,冬至後也是進補的好時機,飲食調養自然是最好的方式。
進補又分為溫補、平補和滋補,冬季最佳的選擇是溫補,比如雞肉,羊肉,牛肉,鯽魚等,可配枸杞、馬蹄、甘蔗等同煮,具有一定的養陰功效。但不宜過量進食,以免上火,可以搭配蘿蔔、白菜等清熱的食材同食。
冬季養生的重點是健脾補腎,驅除外寒,因此可以多吃一些有助於補脾胃養腎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黑豆、黑米等黑色養腎食材,山藥、板慄、紅棗、土豆、海參等食材也非常適合。
4
第四個字:防
冬至前後氣溫驟降,要迎來最冷的時候,是感冒、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
01
防感冒
一是要注意氣溫變化,及時增添衣物,防止受涼;
二是少去人流量密集的地方,避免感染流感病毒,有條件的提前注射疫苗;
三是適當鍛鍊,補充維生素C,提高身體免疫力,可以多吃蘋果、橘子、山楂、紅薯等富含維C的食材,尤其是柑橘類水果。
02
防心腦血管疾病
寒冷的刺激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要注意保暖,按時服藥,加強鍛鍊,保持樂觀的心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宜晨練,最好10點之後再運動。
5
數九進補堅持「十個一」
01
一個好肉:
雞肉,禦寒補身
在我國部分地區素來有「一九一隻雞」的說法,也有「進九吃雞」的說法。雞肉性微溫,偏向於性平,身體比較健康,既不體虛又沒有燥火的人,冬季可以多吃雞肉。
雞湯的營養非常豐富,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質,可以提高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強筋健骨,預防寒涼。一定要湯肉一起吃。
02
一道好菜:
蘿蔔燉牛腩,滋養脾胃
在北方,號稱冬季吃賽過小人參的白蘿蔔是必不可少的進補美食,而白蘿蔔的絕佳搭檔是滋養脾胃的牛肉,兩種食材一個性溫一個性寒,兩者一起正好寒熱中和,「香」得益彰!
要注意的是,白蘿蔔要切厚片,以便充分吸收牛肉的湯汁,最後,一定不能忘了加入風味鮮美的冬菜。
03
一個好果:
桂圓,暖心助眠
桂圓又稱龍眼,能養心安神,有助緩解健忘、失眠,比如素食的人冬天常喝白菜湯,體質偏寒性容易手腳冰冷、晚上難入眠,這時把龍眼乾、紅棗加姜煮水喝,通常能幫助入睡。
另外,比較勞心的人也容易耗損心脾氣血,吃點桂圓更能有效達到補益功能。但要提醒的是虛火旺或有熱性體質的人,不能吃桂圓。
04
一碗好湯:
當歸牛肉湯,溫補腎陽
中醫理論認為,冬季在五臟六腑中對應腎臟,而腎臟又主封藏,是收納陽氣的關鍵,因此,在陽氣最弱的冬至前後,補腎陽是養生的主旋律。
對一般人來說,溫補腎陽主要通過藥膳方式即可,最著名的「當歸生薑羊肉湯」就能很好地補氣補血助陽。
05
一碗好粥:
紅棗芝麻粥,擅補腎氣
在一年中最冷的時期,有些腎氣不足的人就會感覺手腳冰冷。推薦喝紅棗黑芝麻粥,能迅速溫暖身體,也助於體內微循環,尤其適合手腳冰涼或便秘者。
06
一杯好茶:
烏龍茶,防止乾燥
冬至以後,如果進補過多,容易引起內火乾燥。而發嘴唇乾燥脫皮是最為明顯的身體反應之一,而烏龍茶不寒不熱,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的作用。所以,多喝點烏龍茶可以緩解由於維生素缺乏而出現的肌膚乾裂的情況。
07
一種好調料:
生薑,驅寒暖胃
俗話說:「冬有生薑,不怕風霜。」姜味辛辣,可以在體內產生熱氣,祛除冬季的寒氣,所以受凍的病人,就可以常喝薑湯來驅寒,預防感冒等常見疾病。注意,一是冬季吃薑要去皮,二是不要在晚上吃薑。
此外,天氣越來越寒冷,如果我們早晨起來上班,走得急,有時候會吸一肚子的冷氣,有的人甚至會覺得胃開始難受。
《本草綱目》裡面的記載:「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溼之氣及山嵐瘴氣。」 意思是,我們可以在早晨出門的時候,切片生薑,在嘴裡含著,讓唾液慢慢地和薑汁混合,然後咽下,快到地方了,把薑片慢慢地嚼碎,吐掉或者咽下,這樣就可使前胸保持一股暖氣,不受外面風寒的影響。
08
一把好豆:
大豆,補充蛋白
天氣驟冷,免疫力容易下降。稍有不慎,感冒病菌就會趁機侵襲。「飲食方」裡第一個強調的就是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是抗體的物質基礎,而抗體可以幫助人體與外界「異物」作鬥爭,維持正常免疫力。
針對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特別值得推薦的是每天吃一把大豆,即30~50克黃豆、黑豆或青豆等,輕輕鬆鬆就能攝入豐富的蛋白質,且不會額外攝入膽固醇。
09
一個好穴:
陽池穴,促進血液循環
陽池,意味著囤聚太陽的熱量。陽池穴支配全身血液循環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刺激這一穴位,可暢通血液循環,溫和身體。手腳發冷的女性,一般只要堅持刺激陽池穴,便可不為冬天手冷發愁。
10
一個好運動:
走路,趕走疾病
俗話說:「冬天走一走,疾病全沒有;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走路是一種很好的運動,使氣血運行,經絡疏通。堅持冬季走路鍛鍊的人,可大大減少貧血、感冒、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等疾病的發生率。
這份冬至養生指南,
專為中老年朋友量身定製,
很全面,很珍貴,很重要!
一定要保存好,送給家人朋友!
祝大家健康快樂地迎接冬至!
編輯|尚美玉
審核 | 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