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子午谷計劃,成功的可能究竟有多大?

2021-02-13 狐言論史

魏延子午谷計劃本身細節,出自《魏延傳》裴松之注《魏略》: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這和【《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其實說的一碼事,這個計劃開始的兵力應該是一萬人。五千人應該是第一批攻克長安的先頭部隊,後邊五千人應該是第二批用來鞏固長安的部隊,而蜀軍先頭部隊拿下長安後略做休整應該立刻去奪取潼關據守險要,目地是從子午谷到長安。然後拿下潼關等諸葛亮的大軍來會和。

魏延的計劃被諸葛亮拒絕。最主要的是雙方第一階段的目地不同,魏延的戰略是全取關中地,複製韓信奇蹟,一戰而逆轉蜀魏強弱。諸葛亮是先取隴右,堵住隴山再取河西,然後跨有益涼向關中施壓,以開疆拓土為要穩紮穩打。即使全取隴右,蜀漢也不能改變自己的地緣和國力劣勢。

但是魏延和諸葛亮的戰略雖然野心不同,但是都涉及到關鍵一步,就是以偏師奇兵奪取地緣樞紐(隴山、潼關),據險防守堵截曹魏救兵。歷史諸葛亮是派馬謖去執行,結果是街亭戰敗。

要評價子午谷計劃,首先要認真看魏延基本的論點:

1、計劃本身目地就是賭魏軍想不到蜀軍會走這險要而難走的子午谷,正如鄧艾偷襲陰平賭的就是蜀軍想不到魏軍會走這險要難走的陰平道。漢尼拔偷襲新迦太基賭的是迦太基軍隊不設防。如果說魏軍一旦設防蜀軍必敗,這本身就是廢話。

2、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這裡說的很清楚,是蜀軍隨身攜帶糧食,而不是指望在路上搜集口糧。

3、魏延的計劃前提就是長安魏軍防衛能力不足,而且主將夏侯楙無能,然後面對神兵天降又不知道多少的蜀漢大軍被嚇跑。

如果說這前提錯誤,他的計劃當然不可能成功。

歷史任何重大的軍事冒險賭博的前提,都是對手的因為覺得不可能而不設防,從而獲得突然性利用對手的錯誤,

如果說對手有警惕採取正確對策,魏延必然失敗,魏延當然知道這一點,就好比劉秀鄧艾織田信長等人在發動奇襲前同樣都知道。

4、魏延說的很清楚,魏延指望利用自己拿下長安的繳獲,以及拿下長安後的聲勢當地大族主動上貢一些糧食來保證自己供應。其實這和拿破崙在耶拿之戰後的做法是一模一樣的。

至於說魏軍跑路的時候一定能破壞糧倉糧食,歷史守軍逃跑沒破壞糧食的情況多了,如果夏侯楙還能記得破壞糧食,他更合理的選擇是據守待援而不是跑路。所以如果他果真跑路,魏軍群龍無首之下,糧倉無人燒毀被蜀軍繳獲是大概率事件,而且長安周圍本來就是關中最富裕的地區,就是就地徵集,也很容易滿足糧食供應的問題。

5、在長安淪陷,後院起火的情況下,  魏軍得到的消息絕不可能是五千蜀軍奪取了長安,而是數目不知的蜀軍攻克長安,後續援軍不祥,因此魏軍斜谷堵截部隊必然會陣腳大亂,諸葛亮順利突破阻截進入關中是很合理的預期,

尤其是按歷史:【《諸葛亮傳》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既然可以聲東擊西讓曹真守斜谷,為什麼不可以揚聲取隴右誘使曹真去隴右或者其他通道防守呢?

6、長安周邊地區是關中最富裕的地區,認為魏軍有時間堅壁清野才是荒唐的。如果魏軍想到這一條,根本蜀軍就突破不了子午谷。而且長安周圍本來就是關中最富裕的地區,就是就地徵集,也很容易滿足糧食供應的問題。

7、如果魏延能攻克潼關等到蜀漢大軍會和,依託潼關擊退魏軍反攻有什麼難的?如果連這自信都沒有,諸葛亮北伐不就是送死?至於魏國騎兵的威脅,難道靠少量騎兵下馬來攻克潼關?

別忘了,就是魏軍,少數騎兵日夜兼程,和徵集大批攻城器械行軍速度,完全是兩碼事。魏軍難道能事先預料到潼關失守?準備好大量攻城器械?

8、基本常識,長安距離潼關比洛陽距離潼關要近的多,而且還有渭水水道可以利用,如果蜀軍真能如預期的出其不意的越過子午谷拿下長安,那肯定是在魏軍洛陽主力趕到潼關之前趕到潼關,考慮到魏軍整體的無防備,蜀軍攻克一個缺少兵力防守的潼關有什麼不可能的?真要說問題,也是魏軍走河東蒲坂或者龍門渡河和走武關反攻,但是這兩條更繞遠,等魏軍到了,蜀軍主力估計也到了。如果魏延能攻克潼關等到蜀漢大軍會和,依託潼關擊退魏軍反攻有什麼難的?如果連這自信都沒有,諸葛亮北伐不就是送死?

9、 魏延定計劃的時候,孟達還沒造反呢,就算司馬懿在魏延發動的時候能預知未來,沒回襄樊坐鎮對抗東吳,而呆在東三郡,看看從武關到藍田一路的地形,也難以阻止。  

魏延計劃失敗,不過是損失萬人,成功則是關中到手,蜀漢重現漢高帝劉邦之勢,而且不按魏延計劃走,按諸葛亮計劃走,真有收復長安的可能嗎?我想諸葛亮自己都清楚。

如果劉備還在,一定會採用魏延計劃,諸葛亮不是不知道魏延計劃很好,但是他難以接受這種不是大勝即大敗的冒險,不然他北伐就不該是去隴右,而是如最後一次北伐出祁山才對。

魏延的計劃是一個冒險性投機性很大的計劃,但是確實是一個好計劃,至於能否成功,盡人事而聽天命,自古的軍事冒險,那一次不是如此?歷史不能復盤重演, 以小博大以弱勝強還指望不冒風險,結果我們都看到了。 

總之,諸葛亮拒絕拿國運孤注一擲搏一把,只能留給後人見仁見智了。

相關焦點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諸葛亮為何棄之不用,看似完美的計劃漏洞不少
    導語: 三國時期有眾多的名將,但到後期的時候將領稀少,而魏延脫穎而出成為了蜀漢的第一個猛將,作為將領他對蜀漢周邊的形勢非常熟悉,在他的心中早就形成了一套北伐的方案,這個方案就是歷史上一直有爭議性的子午谷奇謀計劃,有人認為魏延的計劃是可行的,而諸葛亮不採取著實是喪失了大好的機會,也有一部分人支持諸葛亮的做法
  • 魏延子午谷奇謀要成功全靠兩個字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有沒有可能成功呢?總感覺魏延的這番奇謀有點兒過多地依恃於兩個字——僥倖,而卻忽視了魏國一個重要的人物——雍州刺史郭淮。從魏延這方面來說,則是太過依恃於僥倖,而這番僥倖存在於四個方面:一是兵走子午谷道,並沒有十足的把握,而走不通的概率非常高,走得通則全靠僥倖。冷兵器時代,幾乎沒有軍隊能夠走得通,尤其是此後不幾年的曹真,就因為大雨把棧道衝毀而只好撤兵。所以說,無論是大雨、大雪或者是一把火都可能阻止魏延的進兵。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為何得不到諸葛亮的認可?
    子午谷奇謀得不到諸葛亮的認可,分析有四,具體如下: 第一,問題背景介紹。 諸葛亮北伐,更多是在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顯示一種永不言敗的態度,誓死興復漢室的決心。
  • 諸葛亮如果採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北伐能成功嗎,成功比登天還難
    諸葛亮主政蜀漢北伐曹魏的時候,魏延曾提出了一個謀略。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魏延自己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這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謀。當然,諸葛亮最後沒有採用這條奇謀,北伐也一直沒有成功。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可行嗎?只用精兵五千,諸葛亮卻不同意
    三國時期,魏延想到一個計劃,親自率領5000軍隊,以最快的速度通過子午谷,偷襲長安城,再由諸葛亮帶領軍隊出斜谷,在長安會師。倘若這個計劃成功,蜀漢大軍將會一併拿下雍州和涼州。 不料這個計劃卻遭到了諸葛亮的否決。諸葛亮為什麼不肯同意呢?背後又有什麼緣由呢?
  • 子午谷奇謀的前世今生
    子午谷是秦嶺六條連接西南的大道中最險峻的一條,歷史上多次有兵家企圖偷渡,但卻從來沒有人成功。在古代,穿越秦嶺去往西南及周邊地區的道路主要有六條,從西到東依次為: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庫谷道、武關道。
  • 子午谷奇謀?雞肋,棄之可惜 食之無味
    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我們後世熟知的子午谷奇謀,主要的就是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由魏延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
  • 魏延「子午谷奇謀」只需要向諸葛亮要幾千兵馬,他為什麼不敢一試?
    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大將魏延曾提出率精兵5000,經子午道突襲長安。諸葛亮則率大軍出祁山,兩軍會師於潼關,將關中地區一舉拿下。這就是史上有名的「子午道奇謀」。《三國志》對魏延的這個計謀有如下詳細的記載。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 三國志戰略版:悲情人物魏延登場,子午奇謀在遊戲中有什麼神威
    奇兵間道:這個戰法名字起源明顯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想要通過子午谷偷襲長安,成功後據守長安等待諸葛亮支援將整個西部收入囊中
  • 「子午谷奇謀」 — 能夠逆轉三國爭霸的遺憾之策
    子午谷是由秦朝開闢而出,沉寂了百餘年之後,首次被漢高祖劉邦所採用,在劉邦退守蜀地的後撤中,選用的就是子午谷這條險道。也正是這次退守蜀地,為劉邦奠定漢室江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子午谷被多次謀劃用於偷襲,但是卻沒有任何一次成功過,所以歷史學家不得不無奈的說「秦嶺六道,子午為王」。
  • 子午谷奇謀可行嗎,毛主席用五個字概括
    子午谷奇謀是一個爭論了1700多年的公案。關於「此計」,以《魏略》最為詳盡。但該書是按司馬氏集團旨意著述的,因此諸葛亮受到了嚴重歪曲。《魏略》稱,諸葛亮北伐,本來就是螳臂當車,取勝的唯一可能就是「子午谷奇謀」,可是諸葛亮不敢採納,結果以失敗告終。平心而論,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實在是低估計了魏國的軍事力量。
  • 諸葛亮為何阻止魏延奇襲子午谷?其實他根本就沒想過要興復漢室!
    在影響三國歷史的問題上,有一件事一直被後世之人爭論不休,甚至有傳言說,這件事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後漢三國的興亡交替!早在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時,大將魏延就曾獻計出奇兵從子午谷出發,就可直搗洛陽,進而威脅曹魏政治重心。
  • 「子午谷奇謀」之爭,諸葛亮錯了嗎?1408年後明朝人告知答案
    此後,「武廟十哲」多有更改,如宋朝時將白起、吳起等移除;諸葛亮地位穩如泰山,都是位列「十哲」,很不簡單。 對此,許多網友都說,因為唐玄宗李隆基看了《三國演義》才捧諸葛亮,都是歷史小說惹的禍。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唐玄宗絕對沒有看過三國,他也不知道羅貫中是何許人,因為他不可能穿越去明朝。
  • 諸葛亮為何不用「子午谷之計」,若用了,蜀漢能一統中原嗎?
    第五次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不過在五丈原諸葛亮就打不進去了,眼看復國無望,仰天垂淚說了一句「悠悠蒼天,和薄於我」。在這一次北伐當中損失了不僅是諸葛亮,還有蜀漢大將魏延,他同樣也是一個悲劇人物,而他提出的「子午谷奇謀」成了最具爭議復國之策,有人認為若是用了魏延的計,蜀漢或許有可能統一天下。那麼「子午谷之計」真的有可能呢?
  • 湖說三國-魏延究竟是個良將,還是個「天生反骨」的逆賊?
    2、諸葛亮北伐之際,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究竟是否可行? 3、魏延最後被馬岱斬殺,他是否天生反骨?註定是個反賊之命? 1、魏延為何沒有進入「五虎將」之列?
  • 魏延向諸葛亮獻子午谷奇謀,明末用上了,坑死「闖王」高迎祥
    編者按:喜歡三國的朋友們,肯定知道諸葛亮北伐時,魏延所獻上的子午谷奇謀。這條沒被諸葛亮採用的計謀一直飽受爭議,有的認為如果諸葛亮採用了這個計謀,北伐就成功了。也有人認為魏延這條計策就是扯淡,而且後世明末真正的「闖王」高迎祥就死在這條計策上,那麼明末的子午谷之謀到底是怎麼回事?崇禎九年六月,清軍突然派兵從喜峰口攻入,崇禎下旨正在與農民軍作戰的盧象升「勤王」。
  • 子午道 秦嶺六道,子午為王
    在古代,穿越秦嶺去往西南及周邊地區的道路主要有六條,從西到東依次為: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庫谷道、武關道。秦嶺地區山高谷深,儘管這六條大道全都佔據險要地段,但在古往今來的戰爭中,它們仍然許多次或被攻破,或被偷渡。這其中,位於子午谷之中的子午道,卻是這六條古道中唯一一座雖多次被人謀劃偷渡,卻從來沒有成功過的險峻要塞。
  • 諸葛亮為何一見面,就說魏延腦後長「反骨」?二人關係究竟如何?
    一個是蜀軍大將——魏延,另一個是蜀國大臣楊儀,二人都聲稱自己是諸葛亮指定的繼承人,難道諸葛亮生前的安排出現了錯誤嗎?但是隨後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我們大家的意料,馬岱趁魏延不注意,將其殺死,並且拿出諸葛亮的遺詔,宣布魏延謀反,隨後收集魏延的殘兵歸順了楊儀,蜀軍全軍重新回到益州。那麼這三人究竟誰手裡拿的才是諸葛亮的遺詔呢?
  • 秦嶺六大道 為什么子午谷為王?
    子午谷是秦嶺六條連接西南的大道中最險峻的一條,歷史上多次有兵家企圖偷渡,但卻從來沒有人成功。
  • 諸葛亮火燒幾十萬藤甲兵都不皺眉頭,為什么子午谷奇謀卻讓其難受
    魏延在向諸葛亮踢出子午谷奇謀的時候,諸葛亮還是對魏延大肆讚賞的,但是諸葛亮萬萬不會執行這一決策。因為諸葛亮當時已經看出了劉禪的昏庸無道。那麼如果聽信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為劉禪爭奪了天下之後,劉禪能治理好整個天下嗎?絕對不可能的。諸葛亮的一生中有兩位知己,一位是周瑜,一位是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