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牌坊街|細數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2020-12-22 澎湃新聞

來源:新華社

10月12日

潮州牌坊街一步一景刷爆大家的朋友圈

這條與這座古城共融共生的古街有何魅力

有哪些歷史典故值得銘記?

詳情後續

潮州古城太平路北端與上水門交界處,往來的遊客和本地居民打量著太平橋遺址,隔著透明玻璃,這座宋代的古橋在國慶假期前終於重見天光。宋元時期潮州府志《三陽志》記載,「自太平橋直抵三陽門,橋之四維,舊有四塔,外疏兩渠,中為官街。」太平橋南北朝向,北面靠著州治即當時的潮州府衙,南面則是作為古城中軸線的「官街」。官街,即後來的大街,現在的太平路,更通俗的名字是牌坊街。

潮州牌坊街上定期的文化巡遊活動,為古城的夜晚增加了活力。鄭堅 攝

旅遊的東風為許多古老的街區帶來了湧動的人群。在古城裡,每一條街、每一座城自有其故事與密碼。作為潮州府城政治、經濟、文化的中軸線,當我們談起牌坊街時,我們在談什麼?

牌坊街的牌坊

在取名這件事情上,民眾永遠能夠捕捉到最顯著的特徵——23座牌坊次第展開,「牌坊街」這個稱呼如此順理成章。

「坊之多而知風化之美,巷之多而知民居之密,坊與巷俱以多為貴,而巷多又不如坊多之可貴。」潮州有牌坊街,更是座牌坊城。潮州文史專家陳賢武考據了歷代的潮州地方志,寫就《潮州牌坊街》。書中記載昔日潮州府古牌坊共有570座,至多3.3公裡的府城範圍內有103座,平均每平方公裡內建有牌坊29座。昔日長僅1.6公裡的太平路上,有過43座牌坊,平均每35米就立有一座牌坊。

建牌坊不是潮州獨有的風氣,牌坊作為紀念性建築而存在的時間約從明清開始,此前,坊門是中國古代城市規劃中重要的功能性構築物。「匠人營國,方九裡,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周禮·考工記》中所記載的王城規則制度始於西周,但其以政治中心為軸心、其他建築設施對稱分布的中軸線布局思想延續至封建王朝的尾聲,經緯交錯形成方格網,坊門是分割也是關卡。唐代以後,坊市制度被打破。宋代以後,生產力發展,大規模建造石坊成為可能,坊門演變為具備旌表功能的牌坊。

根據乾隆年間的潮州古城地形圖手繪的地圖。

清末的潮州古城圖。一連串的牌坊在圖中非常顯眼。

三世尚書、狀元坊、理學儒宗、吳楚重鎮……從牌坊街上牌坊的坊名就可見牌坊所旌表的人物,四朝大老林熙春及其父親與祖父、「窮不奪志」的狀元林大欽、嶺海士大夫儀表唐伯元、任職吳楚軍務的林炳星……忠臣孝子、登科文人,一座座牌坊背後是崇文重教的古代潮州。史書記載,宋代潮州府屬縣有172人登進士榜廣東共528人,明代進士及第則有160人、舉人達162人,是廣東乃至全國第進士較多的州府之一。「老一代的潮州讀書人,都會去抱狀元坊的兩條大柱,長輩會帶著家裡的小孩到牌坊街告訴他們要好好讀書。」陳賢武說。

建築學上,牌坊劃分空間、強調空間序列,民居不得高於牌坊,營造莊嚴恢弘的氛圍。傳播學上,牌坊屬於易於長久保存但不易於遠距離運輸的時間型媒介,有利於規範的傳承和王朝的持久穩定。不論是空間上的牌坊或是具備媒介屬性的牌坊,其作為禮制與儒家思想像徵的意味是難以抹去的。

太平路的牌坊分布之密集,在全國範圍內都為罕見。在唐代都還是官員流放之所的潮州遠在嶺南,中原遺民南渡後遷移至此。對於傳統禮制的尊崇在這裡卻更加嚴格,牌坊次第重疊,與遙遠的政治中心有力地呼應著。

牌坊外的「牌坊街」

許多時候人們談起牌坊街,並非僅僅指那條不足2公裡的大街,更包含了整個古城區。

讓我們暫時從牌坊林立的太平路上離開,到牌坊外的古城區看看。

向右拐進衛星一路,58歲的李炳炎健步如飛,指著路盡頭的堤壩,「這裡以前有斜坡,是貨運碼頭,貨物就是從這裡運輸。」李炳炎是潮州府城人,在打銀街長大,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研究潮州窯,認為「要研究潮州的陶瓷就一定要研究潮州的文化」。

潮州古城東臨韓江,韓江發源武夷山,匯合梅江和汀江,下遊分流為北溪、東溪和西溪出海,流域面積廣,聯通閩粵。明清時期,潮州憑藉韓江水上交通的地理優勢,形成了以府城為中心的商業貿易地位,成為韓江流域經濟中心。

如果說潮州古城以太平路為中軸線布局的思想,體現了對於傳統秩序的尊重,那麼東平路的商業則是潮人重商務實的體現。東平路原為東堤,屬堤外江岸,淤泥堆積後改築為磚石堤,城牆外移,東堤成為東街。《古城概覽》中描述歷史上的東平路「多酒樓茶室、旅舍戲院、賭場妓館,官吏宴會,商賈迎賓,多聚於此」。

潮州古城在煥發著新的魅力。林文強 攝

潮客共飲一江水,潮州古城的上水門、竹木門、東門、下水門等韓江碼頭一帶,曾是潮客商品的集散地,有不少來自韓江上遊地區的客家人,在潮州城經營紙業、瓷業、銀莊、批局……民國時期,潮州的工商得到極大發展,蔗糖、陶瓷、繡品遠銷南洋,商貿發達。至1934年,府城初具規模的座商已有146個行業、2418家,其中太平路座商有372家。

潮州從來不缺商業傳奇。19世紀初的吳雪薰從在開元街頭張元昌染布坊門口擺賣扇子做起,1919年開創「吳祥記」店售賣日用小商品。之後擴建為樓上經營批發,樓下經營零售的大型「吳祥記百貨商店」,全店佔地面積679.25平方米,還在上海、廣州設店批發。

時過境遷,如今的牌坊街上已經見不到佔載陽巷到柳衙巷一個街區的吳祥記百貨。即便是老一輩的潮州人,提起牌坊街的百貨說得更多的是曾經的國營百貨大樓。

現在的潮商老字號文化館的櫥窗裡懸掛著一個鈴鐺。1958年,潮州市百貨大樓正式投入使用,計劃經濟時代,古城四郊的消費者一早到門口排隊。早上8時鈴聲敲響,十多扇大門一齊拉開,顧客湧向櫃檯。李炳炎是潮商老字號文化館的策展人,他在百貨大樓從銷售員做到副總經理,賺到第一桶金。當統購統銷成為歷史,他開始回望國營百貨大樓時代之前的牌坊街,策劃《至誠至信——近代潮州城老字號》展覽。

展覽的結語李炳炎寫了一個禮拜:每天一早,太平路沿街的商鋪陸續開店,準備著迎接四方來客。大街就逐漸熱鬧起來,這種人來人往的繁華景象,會一直持續到深夜,而這種濃鬱的商業氣息,也已經延續了數百年。

活的歷史古城

牌坊街是近年開始的稱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太平路被稱為「大街」。在近代的半個世紀裡,大街上沒有牌坊。

蔡瀾祖籍潮州,在《府城》一文中寫道,「老家府城,舊時相等於日本的京都,到處是古蹟。看過照片,一條街上有數十個牌坊。從望遠鏡的角度,重疊又重疊,煞是優美。」

從宋代潮州古城圖可以看出,自宋代起,太平路北端就與州治相連,直到民國時期洪兆麟建百花臺。潮州歷史風起雲湧之時,其暴風眼必經過這條從南到北的太平路。「80後」的丁銓從2009年開始收集潮州老照片,出版了《舊影潮州》一書。

潮州古城牌坊街。資料圖片

2004年4月,潮州市委、市政府開始動工修復潮州牌坊街,登出「尋寶」啟示,不斷有熱心群眾向文管部門提供遺存構件的線索。當時拆坊主事人請清末秀才劉逸少,將牌坊坊主的生平、功勳和官職詳細抄成錄《潮安縣城關鎮亭坊簡略史》,為多年後的重修提供寶貴資料。2009年10月1日,牌坊街竣工正式對外開放,共修復古牌坊22座,其中太平路20座、東門街2座。此外,昌黎路上還有一座「昌黎舊治」坊。

丁銓思考過太平路名稱上的變化,「老一輩人覺得這是很大的路,以前潮州人叫牌坊為『亭』,沒有叫『亭街』,因為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重點在街。當本地年輕人見過更大的路,和遊客與以普通話稱呼的習慣一致去稱呼它,它或許就變成一個遊人的視角。」

潮州自然資源局主任科員陳夏陽,是潮州市歷史建築與傳統村落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研究潮州古城已多年的他認為,古城保護的實質並不是要回到哪個年代,而是各個年代的精品都拼貼。「只要古城不要走向衰敗,業態都會置換,要讓古城呈現出歷史的堆疊感,成為活的歷史古城。」他說。

當我們談起牌坊街時,我們在談什麼?

距離潮州建成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距離第一座牌坊「柱史」坊在太平路建起已經過去了503年。現在,牌坊重新豎立在太平路上,重疊又重疊。

沒有了封建的規制,人們觀賞坊上的書法遠甚於瞻仰先賢,在旅遊強市的背景下,新興的業態在街巷裡出現。失落的秩序與重構的空間依然以牌坊街為南北軸在東西縱橫的街巷裡展開,重疊又重疊。

• end •

來源:南方+(策劃/達海軍 撰文/肖燕菁 蘇仕日)

原標題:《潮州牌坊街|細數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回訪潮州牌坊街:活化古城牌坊 延續城市文脈
    10月12日,潮州牌坊街上,遊客往來,尋味古城。  當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沿街步行,了解潮州市修復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打造優秀傳統文化集結地等情況。  這條位於潮州古城的牌坊街,迅速刷爆潮汕人的朋友圈。
  • 潮州的一座古城,被稱為「牌坊之城」,卻很少有人知道!
    潮州文化以潮州方言、潮劇、潮州菜、潮繡,潮州瓷器,潮州木雕等為代表。形成了獨特的旅遊文化,被譽為「海濱鄒魯」、「嶺海名邦」。然而,大多數遊客對這座古城的印象來自「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廣濟橋、古韻悠長的牌坊街和潮州牛肉火鍋。牌坊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而修建的建築。
  • 守好潮州牌坊街 讓後人了解歷史
    走在潮州古城的牌坊街上,肖湘源能清楚說出每一座牌坊的來歷,還能回憶起復建牌坊時尋得每一塊構件的欣喜。 作為基層文保工作者,肖湘源從上世紀80年代起參與文物保護工作,就和這條古街結下了不解之緣。 「牌坊街是世世代代潮州人的情感寄託,更是潮州文化的根脈。」
  • Vlog丨潮州牌坊街:神仙味道與稅韻文化
    Vlog丨潮州牌坊街:神仙味道與稅韻文化 2020-12-11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訪潮州牌坊街:「潮州菜都是寶,要更好發揚出去」
    潮州牌坊街上,店鋪林立。10月12日下午,這條遊客如雲的街道一下子沸騰了。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沿街步行,走進街邊商鋪,同店員、顧客熱情交談,向他們詢問復商復市怎麼樣、生產生活還有什麼困難等。  總書記的到來,令大家精神振奮。「總書記的關心,對我們來說是巨大的鼓舞。」
  • 來潮州牌坊街北段看太平橋和非遺雕塑
    9月29日,在潮州古城,牌坊街與上水門街交界處,不少市民遊客圍聚在一個偌大的展示櫃前,好奇地欣賞著一座剛剛從地下露面的古橋梁。當天早上,深埋地下多年的千年古橋——太平橋終於重光。不遠處,8組展示潮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銅製雕塑也正式亮相。
  • 中國牌坊最多的街道,位於廣東潮州,中西混搭成為網紅景點
    潮州牌坊群集中在太平路和東門街一帶,是中國唯一融合風情的牌坊街,也是中國最長的牌坊商店街,基本上到潮州旅遊的遊客都來到這個街區玩耍,感受老府城的文化氛圍,潮州歷史上有多少牌坊?據記錄,光太平路有39條,其他胡同共有44條, 因為鳥居多,潮州曾經被稱為「鳥居城」,潮州牌坊街的形成是很自然的事情,從唐代漢越降級到潮州,開放潮州民智後,傳統文化在潮州紮根發芽。
  • 潮州,你為什麼這麼「潮」?
    南瀕南海,背倚鳳凰山脈韓江水穿城而過「在潮之洲,潮水往復」是她過往的記憶「海濱鄒魯」「嶺海名邦」是她昔日的舊稱這就是潮州新華社記者 孟宜霏 攝還有潮劇、潮州剪紙、潮州鐵枝木偶戲、潮州嵌瓷潮州楓溪瓷燒制技藝、潮州彩瓷燒制技藝、潮州工夫茶藝……15個非遺項目被列為國家級非遺項目
  • 從永慶坊到牌坊街、小公園,這樣的嶺南範兒,愛了愛了!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潮州: 歷史文化名城,古韻悠悠 12日下午,正在廣東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潮州古城,考察了廣濟橋、廣濟樓、牌坊街,察看文物修復保護、非遺文化傳承、文旅資源開發等情況。
  • 遊潮州,你去過哪些景點
    潮州城歷史上是粵東的政治中心,州、路、府治所在,達官明吏多集於此,潮州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特別是廣濟橋、韓文公祠、牌坊街等一批全國著名景區景點和特色旅遊休閒街區。地圖僅展示一部分(以廣濟橋為中心左邊是開元寺,右邊韓愈紀念館,上邊是濱江長廊,下邊是牌坊街,牌坊街過橋後是鳳凰洲公園)廣濟橋
  • 話說松江倉城的前世今生
    序言 :松江有倉城,悠悠一水間。跨過橋,穿過街,曾領風騷數百年。如今歲月變遷,老屋斑駁,卻獨有一番古情韻味可以訴說。話說松江倉城的前世今生▼倉城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城樓佇立,城牆高聳,城內倉廒成片、巷道縱橫,城外四濠環繞、舟楫如梭,另有甕城相拱衛,大有固若金湯之勢,成為松江府城西部的一座子城。
  • 《神話之城》一個神話故事、一段歷史、講述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2、探尋20座西方神話之城說到古希臘神話中的城市我們最先想到的應該是雅典,這裡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地。然而近期低音聯合出版了一本《神話之城》讓我大開眼界,作者席路德介紹二十個古代城市相關的神話,跨越五大洲15個國度,這本書不僅僅講古城中發生的神話故事,更像是講這些城市的前世今生。
  • 潮州為什麼這麼「潮」?中秋國慶長假期間 接待遊客近200萬人次
    在廣東省東部,有這樣一座城市南瀕南海,背倚鳳凰山脈韓江水穿城而過「在潮之洲,潮水往復」是她過往的記憶「海濱鄒魯」「嶺海名邦」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廣濟橋又稱湘子橋立於韓江之上全長518米是一座用梭船組成、能隨時開合的浮橋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
  • 70年前的今天,潮州群眾夾道歡迎解放軍進駐潮州城!
    今天是10月23日,70年前的今天,對潮州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22日,潮安解放。第二天,也就是1949年10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第四支隊舉行入城儀式。這一幕被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隊員羅國璋、盧修平等用相機記錄下來,成為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
  • 潮汕雙城美食2日遊 | ¥299起遊覽潮州古城「一江兩岸」夢幻燈光秀、古城牌坊街、湘子橋、汕頭地標小公園、騎樓建築群!
    深圳-潮汕雙城美食2日遊參團即送牛肉丸遊覽潮州古城「一江兩岸」夢幻燈光秀、古城牌坊街、湘子橋、汕頭地標小公園晚上/遊覽:前往參觀【潮州古城夢幻燈光秀】為提升潮州一江兩岸夜景,展示潮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市委、市政府實施潮州一江兩岸夜景提升項目。
  • 另一種旅行的方式,歷史文化「小城」潮州的美食之旅!
    高鐵潮汕站位於潮州沙溪鎮許多慕名而到潮州旅遊的客人,基本都是因為「潮州是古城」「歷史文化名城」,有四大名橋的「廣濟橋」,「開元寺」,「牌坊街」等等歷史遺蹟而來的。來到這裡的遊客,逛了「廣濟橋」,走了「古城牆」來到了「牌坊街」,看到一座座標誌著古代潮州出類拔萃的官員牌坊,仿佛穿越到了盛極一時的千年之前。雖說潮州古城的歷史建築確實引領風騷,讓人驚嘆不已。但是相比於潮州的小食來說,還是欠缺了一些「火候」。許多人第一次到潮州,只是為了看看古城,來到之後,就變成了品嘗古城的美食。
  • 穿越一座城,在時空裡與你相遇
    選擇不是旅遊旺季的某一天,閒蕩在潮州市區的某個角落裡,隨時光安靜地走著,尋找自己喜歡的那一片天地。我最喜歡古城區,因為那一片讓人有穿越感,而且相對閒逸不繁雜。漫步在牌坊街,沿途是騎樓和數之不盡的牌坊,老街的味道需要細品體會。
  • 大名古城出土的牌坊構建和牌坊的故事!
    ②此處的兩座轅門橫跨縣前街上,無論形制和規格都已和牌坊沒有區別,因此也可視作牌坊。因此大名府署前牌坊數量為八座。根據《鹹豐大名府志》和《民國大名府志》的記載統計,大名城衙署、寺廟的牌坊數量為19座。南大街楊貞節牌坊南50米屏翰關南保釐河石坊為陝西參政張孔修立。在今城內南大街道前街泰和裡坊為榮祿大夫上柱國贈太子太保泰和伯陳萬言立道前街「五女師」西10米南關紫誥重光坊為陝西按察使張應鳳立。
  • 了解一座城,先從城市地名的前世今生開始
    其實,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歷史,從其名稱的漸變可知一般。很少有城市名稱歷經千年而不變的。歷史在前進,過程中隨著朝代的更替,社會事情的突發,或者為了紀念每一傑出人物,都有可能改變城市的名稱。如現在的西安,在古代就喚作長安、鎬京、西京等,除了像西安這樣的大城市之外,其他的一些小地方也或多或少的更換過名字。
  • 習近平廣東行丨千年古城 以文鑄魂——首站來到潮州古城
    ▲視頻丨千年古城 以文鑄魂2020年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廣東考察調研。當天下午,他首先考察了潮州市廣濟橋、廣濟樓、牌坊街,察看文物修復保護、非遺文化傳承、文旅資源開發等情況。     ▲牌坊街牌坊街全長1948米,有古牌坊23座,連接51條古街巷,是潮州市地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