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白菜價格暴漲,受超長梅雨季和多個颱風的影響,韓國農作物收成大減,特別是辣椒、白菜等蔬菜價格暴漲。根據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昨日發布的報告,受氣候環境影響,今年韓國辣椒的收穫量較往年減少50%,導致價格暴漲一倍,大蔥價格也同比翻了一番。特別是,韓國市場需求量較大的白菜較去年同期減產約11.4%,價格同比大幅增長97.5%。首爾市部分超市裡,一棵白菜賣到1萬韓元左右,約合人民幣58元,有的農貿市場甚至出現白菜斷貨的情況。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中國蔬菜行業供需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分析:
原本因為疫情人們就增加了對容易存放的泡菜產品的購買,帶動兩大公司7月泡菜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20%,尤其線上銷售額更是增長約五成,部分5公斤以下的袋裝泡菜產品已嚴重缺貨。為確保泡菜供應,韓國正積極擴大從中國進口泡菜。由於相關的需求看漲,目前中國泡菜的進口價格也同比上漲33.4%。
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受梅雨影響,上個月韓國新鮮蔬菜價格已整體上漲約三成,再加上本月初兩次颱風導致韓國農作物受災面積超過2萬公頃。專家分析,價格繼續上漲的可能性非常大,會進一步推高中秋節期間韓國民眾菜籃子成本。
為穩定蔬菜價格,韓國政府準備中秋節前向市場投放儲備蔬菜,韓國大型超市也積極拓展蔬菜供應產地,增加供應量。一些超市已不再對產品進行篩選分級,將採購的蔬菜直接上架銷售。
還有一些超市近日開闢外觀稍有瑕疵,但不影響食用的蔬菜專區。由於便宜至少三成,很受韓國民眾的歡迎。韓國政府還表示,必要時將增加蔬菜進口規模。
2020年中國蔬菜市場價格現狀分析
7月份,農業農村部監測的28種蔬菜全國平均批發價每公斤4.28元,環比漲6.2%,同比漲4.9%。分品種看,環比價格20種上漲,8種下跌,其中漲幅超過20%的有白蘿蔔(28.7%)、洋白菜(28.2%)和芹菜(20.5%)。菜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不利天氣影響。一是長江中下遊地區持續強降雨過程,使部分主產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和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許多農作物受淹,設施損毀較嚴重,部分蔬菜基地生產恢復較困難,夏秋速生菜不能及時播種定植,導致個別地區葉類菜和果類菜短期供應偏緊,價格上漲。二是北方主汛期到來,各北方產區降雨頻繁,蔬菜生長、運輸、存儲、銷售等各環節成本居高不下。
6月份蔬菜進口量3.62萬噸,環比減24.9%,同比增1.7%,進口額0.88億美元,環比減19.3%,同比增17.3%;出口蔬菜106.47萬噸,環比減4.9%,同比減2.1%,出口額11.31億美元,環比減18.9%,同比減22.9%;貿易順差10.43億美元,環比減18.9%,同比減25.1%。上半年累計,進口量26.72萬噸,同比減9.5%%,進口額5.28億美元,同比增11.4%,出口量548.58萬噸,同比增3.8%,出口額71.51億美元,同比減1.0%;貿易順差66.23億美元,同比減1.9%。
從生產看,大中城市郊區夏菜進入生產旺季尾期,高山高原高緯度地區夏秋蔬菜逐步進入採收旺季,長江中下遊強降雨天氣趨於結束,受災地區蔬菜生產將逐步恢復,預計後期整體蔬菜供應有保障。據中央氣象臺預報,8月份主雨帶將北抬到華北、黃淮一帶,將階段性抬高蔬菜採收成本,北方夏秋蔬菜換茬期個別品種價格上漲幅度或偏大,但整體菜價上漲空間有限。
欲了解中國蔬菜行業發展分析具體信息,可點擊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中國蔬菜行業供需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