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Dactylia sp.nov海綿的提取物中分離出7種新的芳基吡咯生物鹼(1-7)以及4種已知化合物,並通過NMR和MS光譜數據闡明了它們的結構。Denigrins D–G(1–4)在其核心結構中具有高度取代的吡咯或吡咯酮環,而dactylpyrroles A–C(5–7)具有三環菲核。由於這些骨架具有質子缺陷性質,1H-15N HMBC和LR-HSQMBC NMR實驗的關鍵雜核相關性被用於脫氮菌素D(1)的結構分配。Dictyodendrin F(8),一種共代謝物,能夠抑制由致癌PAX3-FOXO1融合基因驅動的轉錄,IC50值為13μM。
得到Denigrin D(1),為黃色無定形固體,(+)-HRESIMS光譜在m/z600.2395處顯示質子化分子[M+H]+,對應於分子式為C38H33NO6,不飽和度為23。紅外光譜顯示出對羥基(3311cm-1)和羰基(1671cm-1)基團的強吸收。1HNMR光譜最初是在CD3OD中獲得的,但在芳香區δH6.00–7.50中有明顯的信號重疊。吡啶-d5(表1)中的1HNMR數據更分散,並且它們顯示四個亞甲基(δH2.64,3.12,3.46(2H),3.67,3.89,4.17,4.26)和五對2H雙峰的信號,由五個對位取代的苯基團(δH6.79,7.03,7.09,7.13,7.15,7.27,7.31,7.35,7.41,7.73)。組合的13CNMR和HSQC數據(表2)證實存在38個碳,包括一個羰基(δC181.7),12個非質子化的sp2碳(δC123.4,126.4,128.0,128.5,130.3,132.6,138.3,158.1,158.33,158.5,158.8),10個簡併sp2次甲基(δC116.3,116.8,117.2,117.4,129.3,130.2,130.3,131.1,132.8)分別反映了兩個芳香碳,一個非質子化sp3碳(δC61.8),和四個亞甲基碳(δC31.3,35.3,38.8,44.1)。根據特徵性的13C化學位移,COSY耦合和HMBC相關性推導出構成環A–E的五個對苯酚基團(圖1)。H-6(δH3.46,3.89)和C-6(δC44.1)的去屏蔽化學位移,從H-6到H-7的COSY相關性以及H-9/C-7的HMBC相關性表明A環是酪胺部分的一部分。H-6/C-2和H-6/C-5的HBMC相關性表明三個C–N鍵將C-2,C-5和C-6與N-1連接在一起。H-16/C-14與H-14/C-15和C-16之間的HMBC相關性有助於建立對羥基苄基,其基於H-14/C-5之間的HMBC相關性連接在C-5上。H-14/N-1(δN148.0)的1H-15N HMBC為該分配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持。H-14在HMBC譜中顯示出與C-4的額外相關性,揭示了C-4和C-5之間的聯繫。H-22/C-4之間的HMBC相關性確定了環C的位置。根據H-35/C-33和H-33/C-34和C-35的HMBC相關性,環E是另一個對羥基苄基取代基的一部分。C-35。H-33/C-2,C-3和C-4的HMBC相關性有助於定義C-2,C-3和C-4之間的聯繫以及C-33與C-3的聯繫。最後,環D通過H-28/C-3的HMBC相關性在C-3處連接。儘管這些條件可以提出1的結構,但中心吡咯酮環周圍的大多數芳基取代的位置基於單個HMBC相關性。因此,作者進行了最近報導的LR-HSQMBCNMR實驗,以檢測另外的四鍵和五鍵長程C-H偶聯。H-14/C-21和27,H-22/C-5,H-28/C-2和C-4以及H-35/C-3的LR-HSQMBC相關性(針對nJC,H=2Hz優化)為芳基取代基的位置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圖1)。
Denigrin D(1)樣品在ECD光譜中未顯示任何cotton effect(考頓效應),但它的確在鈉D波長處提供了可測量的負旋光度(OR),因此可以嘗試分配C-3的絕對構型。然而,DFT計算的五種不同波長(365,405,436,546,589和633nm)的OR值與這些波長下的實驗OR測量值的相關性較差,因此無法得出關於立體中心構型的結論。實驗和DFT計算的VCD光譜的比較也是不確定的。無法將DFT計算出的物理性質(如OR和VCD)與實驗測量緊密關聯,這表明樣品可能不是純的對映體。因此,denigrin D在多個手性固定相中進行手性相超臨界流體色譜(SFC)篩選,顯示它由對映體混合物組成(圖2)。在Chiralpak IC-3手性固定相上實現了denigrin D對映體的手性拆分,該固定相基於峰面積(≈1:1)將其確定為外消旋混合物。
得到Denigrin E(2),為品紅色無定形固體,基於C38H33NO5的(+)-HRESIMS的分子式具有比1少一個氧原子。紅外光譜顯示羥基有很強的吸收帶(3343 cm-1),並且沒有羰基吸收。2的1H NMR(表1)和HSQC光譜僅顯示出數量有限的信號,包括亞甲基質子的三個信號(δH2.79,4.01,4.34)和六個芳族信號(δH7.07,7.13,7.16,7.17,7.40,7.63)。從最強屏蔽到不屏蔽的1H信號的仔細積分分別顯示出1:1:2:1:1:2:2:2:2的比率,表明2的對稱結構。COSY和HMBC相關性(圖3)證實了酪胺單元,為兩個對羥基苄基單元和兩個與吡咯核連接的對羥基苯基單元。H-16/C-5(H-35/C-2)的HMBC相關性顯示對羥基苄基在C-2和C-5處被取代,而H-22/C-4(H-28/C-3)在C-3和C-4處建立對羥基苯基。
將Denigrin F(3)純化為深黃色無定形固體,並在(+)-HRESIMS光譜中在m/z 494.1952處得到質子化分子[M+H]+,其建立了不飽和度為19的C31H27NO5分子式。IR分析證實存在羥基(3268 cm–1)和羰基(1655 cm–1)。NMR信號對應於八個芳族雙峰,每個芳族雙峰各自整合兩個質子(δH/δC6.57/115.5,6.60/131.5,6.68/116.2,6.68/117.0,6.73/116.4,6.86/131.8,6.94/131.5,6.94/131.5和6.68/117.0,6.73/116.4,6.73/116.4,6.86/131.8,6.94/131.5和6.02/131.5和7.02/130.8和7.02/130.8),一個去屏蔽的sp3次甲基(δH/δC4.52/63.63.5),三個亞甲基(δH/δc2.60和3.03/36.1,2.76和2.87/34.7,3.37和4.05/44.3),10種非質子化sp2碳(δC 124.0、124.4、127.1、131.1、131.5、153.7、157.3(2C)、158.5、161.5),在1H和13C光譜中觀察到羰基碳(δc173.6)(表1和表2)。在1D和2D NMR分析之後,建立N,N-二取代的酪胺部分,其中C-2羰基和C-5次甲基連接到N原子,兩個另外的對羥基苯基和對羥基苄基取代基(圖3)。從H-5到C-2、C-3和C-4的HMBC相關性揭示了吡咯酮結構,而H-5/H-14和H-5/C-15、H-22/C-4和H-28/C-3的HMBC相關性的關鍵COSY相關性確定了芳基取代基的位置。Denigrin F(3)具有光學活性,但在ECD光譜中未顯示考頓效應。其DFT計算的五種不同波長的OR值與實驗OR測量值沒有很好的相關性,這表明它也由對映體混合物組成。
Denigrin G(4)被分離為橙色無定形固體,其分子式為C31H27NO6,通過(+)-HRESIMS測量確定。4的1H和13C NMR光譜(表1和2)顯示出與3相似的信號,除了3中N-取代的次甲基的消失和未質子化但氧取代的碳(δC94.7)在4出現。根據NMR分析及其分子式,提出denigrin G(4)與3具有相同的結構,但在C-5位具有羥基取代基(圖3)。Denigrin G(4)是外消旋的,因為它是光學無活性的,並且在ECD光譜中沒有測量出考頓效應。
將Dactylpyrrole A(5)純化為黃色無定形固體,並且其分子式在(+)-HRESIMS光譜中以m/z 508.1763從質子化分子[M+H]+推導出為C31H25NO6。在340 nm(MeOH)處的最大紫外吸收顯示5的延長共軛,在3311和1680 cm-1處的IR譜表明存在羥基和羰基。與denigrins D-G(1-4)不同,dactylpyrrole A(5)顯示兩個ABX芳族體系的信號[δH7.12(dd,J=8.8,2.4Hz),7.34(dd,J=8.8,2.4Hz),7.92(d,J=2.4 Hz),8.02(d,J=2.4 Hz),8.50(d,J=8.8 Hz),8.84(d,J=8.8 Hz)](表1),除了兩個對位取代的苯基[δH6.21,6.25,6.78,7.22(各2H)]和三個亞甲基(δH2.93,3.08,3.51,3.62(2H),3.85)。5的13C NMR數據(表2)與4的差不多,表明它們的結構顯著相似。H-6/C-2和C-5,H-14/C-5,H-22/C-4和H-32/C-3的HMBC相關性說明5與4相關(圖4)。從H-25到C-28以及H-29到C-26的其他HMBC相關性揭示了C-26和C-28之間的聯繫,從而形成了由環C-E組成的菲體系。Dactylpyrrole A(5)具有光學活性但在ECD光譜中沒有顯示出棉花效應,其實驗OR值與DFT計算的ORs值沒有很好的相關性,因此它最有可能是對映體的混合物。
得到Dactylpyrrole B(6),為無定形黃色固體。通過(+)-HRESIMS與[M+H]+質子化分子在m/z 522.1917處建立分子式C32H27NO6。1H NMR譜(表1)實際上與5相同,但在δH2.97處存在甲氧基。6的13C數據也與5的13C數據密切相關。甲氧基的位置根據其與C-5的HMBC相關性而放在C-5(圖4)。Dactylpyrrole B(6)是光學無活性的,它可能是通過化合物5與甲醇的酸催化反應在提取物分餾過程中形成的偽影。
分離出Dactylpyrrole C(7),為黃色無定形固體,通過(+)-HRESIMS分析推導出其分子式C31H23NO5。根據其1H和13C NMR數據(表1和2),Dactylpyrrole C(7)在結構上與5和6相關,但7在C-5以及C-14亞甲基上缺少羥基或甲氧基取代。它們被δC136.7(C-5)的非質子化烯烴碳和δH/δC7.53/116.6(C-14)的sp2次甲基取代。這表明存在Δ5,14雙鍵,這可通過從H-14到C-16和C-4以及從H-6到C-5的HMBC相關性進一步證實(圖4)。雖然由於7的不穩定性,雙鍵的構型不能直接確定,根據denigrin B中E烯烴的類似1H和13C NMR化學位移,提出為B。denigrin B的環C和D之間假設的芳基-芳基分子內偶聯可導致C-26和C-28之間的連接,從而提供dactylpyrrole C(7)。
還從Dactylia sp提取物中分離出已知化合物dictyodendrin F(8),denigrin A, denigrin B,和spirodactylone,並通過光譜數據比較(NMR,MS,和旋光率)與文獻值匹配。化合物1-8以及denigrins A和B以及螺十二烷酮在螢光素酶報告基因測定中進行了測試,該測定用於鑑定PAX3-FOXO1易位誘導的基因轉錄的抑制劑。只有dictyodendrin F(8)表現出對PAX3-FOXO1驅動的螢光素酶表達的中度且具有選擇性抑制,IC50值為13(±3)μM(圖5)。它在濃度≥20μM時表現出非特異性細胞毒活性。放線菌素D是該測定中的陽性對照,IC50為1.0nM。在這種類型的PAX3-FOXO1測定系統中顯示出活性的其他天然產物包括環狀四肽1-丙氨酸衣原體和毒胡蘿蔔內酯,一種高度官能化的倍半萜內酯。雖然8的效力和選擇性適中,但這些初步的SAR結果表明,進一步探索芳基吡咯作為潛在的PAX3-FOX1抑制劑應該集中於製備dictyodendrin F的取代吲哚-2,6-二酮核心。
本文於2020年11月5日在線發表於:《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第一作者為Unwoo Kang,通訊作者為:Kirk R. Gustafson,通訊單位是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癌症研究中心。
原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natprod.0c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