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我們使用的天然氣是從哪裡來的?
1月14日,記者從輸氣「中樞」西寧中油燃氣城南門站了解到,天然氣從澀北氣田而來,通過城東、城西、城南三個門站,輸送到千家萬戶!
值班負責人、調度員、巡檢員……這些人默默奉獻著,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他們全力以赴,守護著老百姓的用氣安全。
清晨7時許,天剛蒙蒙亮。
此刻,人們家中的暖氣開始集中供熱,早餐店和居民家中的燃氣爐也開始做飯……全天用氣的尖峰時間來臨。
城南門站作為燃氣輸送大動脈的「中樞」,每天承擔著西寧城的供氣調配,為城中老城區、南川片區等地10萬餘戶用戶輸送天然氣。供熱期,每天從這裡將200萬立方米天然氣送往千家萬戶和眾多企業。除了這一處門站外,西寧市還有城東門站、城西門站,保障了全市燃氣用戶的日常用氣。
24小時守護百姓的用氣安全
城南門站,位於城中區南川東路水磨南巷,距離市區中心廣場10多公裡。中油燃氣城南門站,一頭連著澀寧蘭管(澀北氣田輸西寧、蘭州管線),一頭連著西寧老城區和城南、南川片區,責任重大。
城南門站建於2000年,除了負責周邊片區的供氣外,還承擔著整個西寧供氣調度、指揮的職責。通過監控室主屏記者看到,一張分布全市的燃氣輸送線網清晰地呈現著。除了各個分支的流向外,每個輸送站的數字也在時時更新中。
上午8時許,場站的監控室內,大屏幕上跳動著密密的數字:壓力、溫度、流量……
調度員孫有奎和史曉萍,正在仔細地核對過去24小時裡西寧市供氣的數據。此時,他們已經滿負荷工作了12個小時。
每日調度員的工作很重要,他們不僅要在交接班前匯總過去一天的用氣總量,而且要根據當前數量申請後一天的用氣數量。除此之外,還要做好數據分析和對比,為每月、每季、每年的天然氣供輸提供數字依據。
連續超負荷工作了12個小時後,孫有奎掛著一臉的疲憊。他告訴記者,每天最辛苦的是夜班,不但要時刻盯著監控平臺,抄錄每一個小時的供輸數據,還要隨時查看每條輸送管線是否正常運行,要對每一輛(位)巡檢車輛(人),每一條管線的輸送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在調度室內,是不容許帶入個人手機的。因為調度員的工作不只是對對數據、抄抄表那麼簡單,天然氣的安全使用更是一個巨大的難關,這就要求每一個調度員都要有高度的警惕感和責任感。「雖然辛苦,但是我們從來不敢大意。因為我們這個活是關係百姓生活,影響百姓安全的。」講到工作時,孫有奎略帶自豪地說。
「智慧大腦」輻射全市每個角落
記者看到,監控大廳裡,除了主屏外,工作區域內9臺電腦也在隨時工作著。這些電腦數據,都是調度員每天需要掌握的。
「你看,這個系統可以看到全市所有用戶的點位和線路;這個地圖上隨時更新的是我們巡檢人員和車輛的動態;這個系統顯示了每個站點的供氣壓力情況;這個圖標是每日供氣量的曲線圖……目前,我們的監測點已鋪設了84個點位,基本覆蓋了全市每個角落,這些數據為更加精準、快速、安全地處理各類燃氣問題奠定了基礎。」電腦前,調度主管朱玉蓉一邊不斷更換著系統平臺,一邊為記者詳細地介紹著。
佔地50餘畝的城南門站裡,除了這個「智慧大腦」外,供氣場站還建設有一套輸氣管道。每隔一小時,場站巡檢員就要對管道進行檢查。零下13攝氏度的天氣,巡檢員要觸摸到每一條管線的每一個接口。
經過一系列採訪,此刻天已大亮。黃色的管道以曲線狀鋪設開來,身穿紅色制服的工作人員,穿梭其間,顯得格外鮮亮。
臨近春節,今年場站裡至少有5名工作人員不能回家過節。在場站過節,成為燃氣工作人員最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