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老房有喜,才知道90年代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偏見原來那麼深!

2020-12-26 吹風扇的吃瓜少女

6月12號,四大名著入駐B站,而彈幕也讓整個觀影過程變得更加有趣,讓我們直觀感受到了大家對經典老電視劇的喜愛。

紅樓夢彈幕

其實不止四大名著,回想90 年代的經典電視劇,每一部都給人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仿佛重溫一遍就能回到自己的那匆匆的青春年華,趁著回顧經典,小編也想著看一些自己沒有看過的老劇,於是在別人的推薦下,回顧了這部豆瓣評分7.3分的經典電視劇《老房有喜》。

《老房有喜》豆瓣評分

《老房有喜》的男女主角是大家都熟悉的演員趙薇和蘇有朋,這也是二人在合作完《還珠格格1》之後的第一部現代偶像劇。在觀看這部電視劇之前,小編首先翻了一下該部劇的簡介:蘇有朋飾演男主角蘇小鵬,趙薇飾演女主角吉祥。蘇小鵬是一位從臺北到上海接收祖產老房子的臺商孫子,吉祥則是蘇家祖產老房子的住戶之一,二人之間發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最終兜兜轉轉走到了一起。

老房有喜拍攝劇照

在了解完大概的劇情之後,小編懷著激動地心情看完了第一集。果不其然,經典就是經典,短短幾分鐘就能吸引到你。其實,小編一直相信無論是文學創作還是電視劇、電影拍攝,如果不取材於百姓生活,那麼創作就會失去靈魂。這部劇的很多場面,很多臺詞都反映了90年代人們對於某些地區以及該地區文化的偏見。比如,剛開局5分鐘,女主吉祥和男朋友劉海兒便開始了「地圖炮」。

吉祥和男朋友對話

「上海人太精了,我們外地人鬥不過他們啦!」就反映了當時大陸對於上海的一些偏見,還有吉祥和劉海告別的時候,彼此相互相互提醒小心上海人和廈門人,無一不顯示出當時受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地域偏見較大。

除了大陸人之間存在的一些偏見,這部劇還反映出了90年代臺商大陸人的一些偏見。在男女主第一次相遇的時候,因為一些誤會,蘇小鵬的秘書就一直警告他小心上海人。

相關焦點

  • 臺灣民眾為何老對大陸抱有偏見?
    作為駐臺記者,在臺灣經常聽到人說大陸吃不起茶葉蛋,上廁所不關門,偏見重重,氣的冒泡,但是這些誤會是怎麼來的?有辦法改正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偏見嗎?還是必須得等統一後才可以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傲慢與偏見的話題。
  • 城事志:老房有喜
    CHRONICLE◆城事志老房有喜The Charming Old Houses in Qingdao◆撰文/崔燕 ◆圖片編輯/王凱青島以歐洲格調為特色的老建築,經歷了百年風雨飄搖和城市變遷的痕跡
  • 從喜歡到更喜歡——臺灣民眾愛遊大陸
    新華社臺北1月22日電  題:從喜歡到更喜歡——臺灣民眾愛遊大陸  新華社記者喻菲 李凱  「這一輩子可以不去歐洲、美國,但一定要到大陸走走看看。」臺灣逸歡旅遊公司副總經理駱簡豪說,這是許多臺灣民眾去大陸旅遊後的感觸。
  • 「臺灣人這麼看我們的」,你怎麼看?
    天涯一篇題為《發現一個好玩的帖,原來臺灣人是這麼看我們的!》   「陸盲」顯現偏見與無知 臺灣網友都覺得丟臉 相比底層民眾,臺灣的政商界人士,更有機會看到一個全面的大陸。來了之後才發現,什麼「言論自由下的媒體第四權」終歸是想像,「一百個頻道競爭八百萬戶收視」才是現實。一派和氣的臺灣人到了電視上就是各種出位與猙獰,謙和包容的精神在鏡頭前也變得一驚一乍又狹隘偏頗。 【詳細】     媒體人——臺灣綜藝節目 沒內容沒思想不改進    論壇上一則《發現一個好玩的帖,原來臺灣人是這麼看我們的!》
  • 劇情好顏值高,臺灣90後瘋迷大陸電視劇?
    所謂風水輪流轉,當年我們看港劇、臺劇和韓劇,而現在,臺灣人最喜歡看的,就是大陸劇。臺灣影視產業不景氣,戲劇、綜藝、電影、音樂的製作能力大減,無法滿足民眾對戲劇、綜藝節目的需求,好萊塢、日、韓作品相繼被引進臺灣市場。但是,最被看好的卻是大陸電視劇。
  • 臺灣"打房"記將房價與民眾收入相比 都會區房價高
    臺灣"打房"記將房價與民眾收入相比 都會區房價高 第一財經日報   2014-07-08 06:53 [摘要]
  • 真實的臺灣,大陸人大跌眼鏡!
    原來,臺灣不僅隨地扔垃圾被人鄙夷,每個人也必須是垃圾的第一個處理環節,臺北規定市民須用專用垃圾袋把垃圾自行分類,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廚餘垃圾」……在指定地點、時間直接交給垃圾車收運,連馬英九都親自上陣示範。由於垃圾袋需付費,更由於民眾已建立減少垃圾製造的自覺意識,僅臺北就由上世紀90年代中期每日掩埋2501噸減少到現在的每日掩埋55噸。垃圾焚燒量大大減少,空氣品質大為好轉。
  • 閩南人和臺灣人有很多親戚關係,那麼閩南人是怎麼看臺灣人的?
    閩南人和臺灣人有很多親戚關係,那麼閩南人是怎麼看臺灣人的?其實我本人對臺灣人印象不太好!我1983年出生,老家是漳州東山縣。我講幾個例子你們就知道臺灣人咋樣了。海上亂抓人東山別的不多就是漁船多,而且不像很多地方的漁船就是那種三四米的小船,東山的漁船大多是遠洋漁船。80年代我爸所在那艘船(東山縣第六漁業公司下屬的)船員配置是55人,出海時甲板上還帶著5艘小艇,我每年暑假都跟我爸出海。
  • 大陸遊客遊臺灣,心中很疑惑,原來真實的臺灣是這樣的
    ,以前中國和臺灣是不相通的,所以人們都想知道這裡只能通過電視或媒體的報導來實現,現在兩岸人民可以自由往來,很多人都想親自體驗一下這裡到底是什麼樣子。中國遊客到臺灣旅遊心裡感到疑惑,原來臺灣就是這樣不同,那麼,實際在臺灣生活如何呢?去臺灣旅行的一位遊客這樣說,他認為臺灣的生活與內陸大不相同,臺灣的現代化發展比中國大陸早幾年,所以這裡現在已經發展得很成熟,經濟、科技、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都是可能的,上世紀90年代,臺灣在全世界被稱為亞洲的四小龍。
  • 臺灣民眾開始意識到,臺灣註定無法與大陸「脫鉤」
    但根據臺灣地區內部媒體的報導,可以知道民進黨的這一計劃面臨接連的失敗,今年臺灣對東協的出口處於負增長的狀態,甚至創下了三年以來的最低紀錄。研究臺灣地區問題的專家也表示,民進黨當局這一政策完全就是緣木求魚,想要通過這種手段跟大陸實現經濟「脫鉤」是完全行不通的。
  • 90.4%的民眾希望和平:臺灣當局該主動投誠,這就是最好的出路
    作者:政委工作室 小吳同學據媒體報導,臺灣《中國時報》日前發表社論,文章指出,臺灣戰略學會公布的民調顯示,高達90.4%的民眾認為「和平相處」才是最適合描述兩岸關係願景的關鍵字,而「停止交流」與「對抗衝撞」分別僅4.4%和2.6%。
  • 臺灣民眾怎麼也沒想到,國際社會反對的不是大陸,而是臺灣!
    據報導,這份協議經過8年的談判才正式籤署,在國際政治層面有著重大意義。對於 RCEP的籤署,臺灣地區表示十分驚訝,一方面由於近年來中美貿易戰導致中美關係十分緊張,西方也有」反華」的勢力在暗中操控,臺灣地區在「臺獨」的影響下,有很多臺灣地區的群眾認為:國際社會似乎都在反對大陸、遏制大陸發展。
  • 你知道臺灣有家「中國電視公司」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你知道臺灣有家「中國電視公司」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在大陸,央視無人不知;在臺灣,也有一家電視臺簡稱ctv,和cctv只差一個字。  臺灣的「老三臺」指的是:臺灣電視公司(創立於1962年)、中國電視公司(創立於1969年)和中華電視公司(創立於1971年)。雖然現今臺灣的電視臺數量早已增加,對於很多出生在1960-1980年代的臺灣人來說,他們從小就看「老三臺」的節目長大,對「老三臺」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而1994年之後開播的電視臺(例如民視)也因此被統稱為「第四臺」。
  • 臺灣的科技水平如何?跟大陸比怎麼樣?
    也許很多人也是因為華為的晶片事件才了解到臺積電這家企業,實際上不管認識它的人多不多,臺積電一直牛逼著。臺灣電子產業騰飛於上個世紀的90年代,誕生了龐大的電子零部件集成產業鏈,通俗點來講就是代工。好處是通過電子代工,臺灣的崛起非常迅速,壞處是核心技術和器件始終都是掌握在國外大廠手中。
  • 90年代的臺灣歌手有多厲害
    就像是在劇集中聽伍佰歌的男女主一樣,在那個年代,伍佰的歌影響到了很多年輕人。他那獨特的臺客搖滾,極其有感染力的演唱現場甚至成為了臺灣地區樂隊史上的一個奇蹟。 上世紀90年代,那時候的年輕人聽伍佰的歌、看他的現場,作為將地下樂團唱到臺上的伍佰,創造的洗腦神曲不勝枚舉。
  • 臺灣最新民調:有接近半數的臺灣民眾不願與大陸戰場相見
    此前在大陸和臺灣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曾經十分友好,但是自民進黨當局上任以來,兩岸關係就開始一再下跌。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民進黨當局就企圖借疫情為題,大肆地破壞兩岸關係。之前就同大陸斷絕了醫療物資的來往以及人員聯繫,稱之所謂「防止病毒傳播」,卻向美國積極地贈送醫療物資,可以說,民進黨當局已經把美國看作了可以幫助自己實現「臺獨」的一個大哥。此外,民進黨當局還向美國購買了大量的軍事設備,聲稱要「以武拒統」。然而,民進黨當局沒有看到的是兩岸人民有著同樣的文化血脈。
  • 九十年代初臺灣記者來大陸的感受是怎樣的?
    報導續稱,江素惠持有美國護照,曾多次進出中國大陸。在李永得與徐璐返回臺灣後不到一周,新華社也報導又一臺灣記者人間雜誌鍾俊升違反臺灣政府禁令,到大陸採訪;這也顯示當時臺灣的媒體已相繼挑戰要得許可才可入大陸採訪的法律限制。   隨著90年亞銀年會在北京開會,在各國協調下,臺灣重返亞銀,臺灣方面首派「財政部長」郭婉容與會,這也是歷史性的突破。
  • 90年代中期,臺灣GDP約為中國大陸的45%,那現在大概是多少呢?
    但由於海外疫情主要是從3月份才出現大規模擴散趨勢,因此一季度的商品出口受損情況相對較低。因此,一季度經濟增長的「基礎較好」,但二季度堪憂。因為,臺灣經濟非常依賴進出口,而四月、五月份才是海外疫情的高峰期,全球貿易幾乎「腰斬」。
  • 大陸劇這麼好看,可千萬別讓臺灣民眾看到……
    臺灣民眾看幾集大陸劇,就會導致臺灣被「吞併」?蘇貞昌們究竟是「芒果乾(民進黨所謂的「亡國感」)」破表燒毀了腦迴路,還是戲精上身滿口胡柴?顯然,後者的可能性較大,因為蘇貞昌本人似乎不怕「被洗腦」,也是看大陸劇的,還曾把他的選舉對手比作《延禧攻略》裡的角色爾晴,說乍看爾晴漂亮可愛,看到70集卻發現「心機怎麼那麼重,壞點子怎麼那麼多?」
  • 奉勸民進黨當局一句:早日開放大陸疫苗入臺,別再折騰臺灣民眾了!
    奉勸民進黨當局一句:早日開放大陸疫苗入臺,別再折騰臺灣民眾了!  反觀臺灣島內,牙醫出身的「衛生福利部門」負責人陳時中,在多個場合聲稱「絕不引進大陸疫苗」,但對於從哪裡採購疫苗、什麼時候可以獲得疫苗卻始終含糊其詞,並以「保密」為由搪塞民眾質疑。這位張口閉口「武漢肺炎」的陳先生,在最需要醫生專業精神的時候,枉顧事實,妄稱大陸疫苗「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