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王國】締國之王-段思平

2021-02-23 段氏統譜

段思平(893—944年),大理喜瞼(今大理喜洲鎮)人,一說為劍川永旁人,大理國的締造者。

段思平的祖先是武威人,世代為南詔國蒙氏的將領。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及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唐朝大軍再次進攻雲南。雲南王蒙閣邏鳳命令兒子鳳伽異、大將軍段儉魏(段思平第六世先祖)在大理點蒼山及洱海迎擊唐軍,兩次全殲三十萬唐朝大軍,第一次唐軍主帥鮮于仲通單身逃脫,第二次唐軍主帥李宓掉入洱海淹死。段儉魏因為戰功升為清平官,賜名段忠國,封為宰相。

段思平家族世代為南詔武將,思平也因累積軍功而升任為大義寧通海節度使。楊幹貞奪趙善政之位,幹貞之弟楊詔譖思平有帝王之相,幹貞於是追殺他。趙善政令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友好,派人接思平,思平之弟思良和軍師董迦羅前來加以保護。思平向東方的黑爨三十七蠻部借兵,討伐楊幹貞。937年,滅大義寧,建立大理國,建元文德。仍都大理。天福三年封董迦羅為相國,封高方為嶽侯,死後諡號神聖文武帝,廟號太祖。

段思平是白族的傑出人物。他平定了南詔國滅亡後連續不斷的戰亂並免賦稅,使人民休養生息。他結束了奴隸制度進入封建制度,在社會發展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筆。他奉行友好的對外政策,一改南詔北邊侵犯大宋(攻打到四川成都)、南邊併吞緬甸(消滅驃國)的擴張政策,使雲南成為舉世聞名的南方絲綢之路。大理國傳了二十二個皇帝,歷時三百一十二年,被蒙古國的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元朝的開國皇帝)所滅。

據正史《二十四史》之《明史》、劍川段氏族譜認親詩、各支系族譜資料整理,目前知道的段思平後代的分布情況是(排名不分先後):段順支系居劍川(大理末代總管近支,被封為劍川土司)、段保支系居雲龍(大理末代總管近支,被封為雲龍土司)、段世支系居雲龍(大理末代總管段世)、段保長子段景榮支系居通海(雲龍分支,大理末代總管近支)、段保嫡次子段海支系居雲龍(按《四庫全書》等歷史資料整理。由於段海主要支系明代發生戰亂等原因,目前還未見到有明代和清代中期以前家譜的完整世系。需要挖掘!)、段苴義支系居朱田(朱田段氏中的一部分是大理第十一代總管段明次子段苴義後代)、段資支系居普寧有後代在明朝或清朝時遷貴州(第九代大理總管段功弟弟段資的後代)、段堅支系居宜良(第十一代大理總管段明弟弟段堅的後代)、雲南墨江支系(劍川支系分支,大理末代總管近支) 、段連勝支系居大理(大理總管後代)、段文支系居下關(大理總管後代)、段森支系居紅河(大理國王后代)、段賢支系(第九代大理總管段功與元朝皇帝長孫之女阿蓋公主所生的段賢的後代),另外有大理總段實支系居鄧川。大理總管近支段紀後代遷騰衝以南,現在屬於緬甸等。

當然,目前可能還有很多沒能找到的外遷支系,不過隨著全國統譜工作的深入,相信會找到更多散落的支系信息。


相關焦點

  • 段思平——大理國的締造者
    大理喜瞼(今喜洲)人,大理國的締造者。其家族世代為南詔武將.父為段寶龍。思平因為累積軍功而升任為大義寧通海節度使。楊幹貞奪趙善政之位,幹貞之弟楊詔譖思平有帝王之相,幹貞於是追殺思平。會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友好,派人接思平,思平之弟思良和軍師董迦羅前來加以保護.思平向東方的黑爨三十七蠻部借兵,討伐楊幹貞。937年,滅大義寧,建立大理國,建元文德。仍都大理。
  • 大理國開國皇帝段思平:從人臣到君臨天下
    如今大理一些村落的本主廟以及白王廟裡,都供奉著段思平像,白族群眾三天兩頭都會去磕頭燒香,請求保佑。(大理國)李以恆在《淮城夜語》中記載,段思平的母親阿垣是大理喜洲院塝村人,後嫁給南詔清平官段寶隆,但一直沒有身孕。後來,她有一次過江,水中忽然飄來枯木,觸渡船。
  • 憨語憨言之關於昆明我想知道更多,今天知道「段思平」始建大理國
    憨語憨言之關於昆明我想知道更多,今天知道「段思平」始建大理國,在昆明設置「鄯闡府」: 傳說大理國始祖段思平母親叫阿垣,是仙胎降世:說蒼山五臺峰下,一棵千年老梅樹,多年都沒有結果子了。
  • 大理國王為什麼出家和禪位為僧?
    大理國的建立者段思平的祖上是南詔國的大將軍段儉魏,在與唐朝的戰爭中立功,擔任南詔國的清平官(宰相),傳至六世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南詔政權沒落,902年,時任清平官鄭買嗣篡位殺死南詔王族人,建立的「大長和國」,大長和國清平官趙善政又篡位建立「大天興國」,楊幹貞又篡位建立「大義寧國」。
  • 大理段氏
    大理段氏的歷史始於公元937年,段思平在通海當上了通海節度使,後來開創了大理國,成為大理國的國王。叔段到共後又稱共叔段,後來他的子孫有的以他的名字為姓氏,就是段氏。段姓在雲南經歷的時間比較長,最早的時候就是漢代,以後他們自稱是共叔段的後裔。傳入雲南以後,段姓就發展起來了,後來發展到段思平在通海當上了通海節度使,公元937年段思平聯合滇東三十七部推翻了大義寧國楊幹貞的統治,建立大理國。段思平,就變成了大理國的開國皇帝。
  • 天龍八部中,創六脈神劍的段思平與鬥轉星移的慕容龍城,誰更強?
    在《天龍八部》裡,慕容家的鬥轉星移在江湖上並不是特別響,遠不如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只是這兩樣絕頂武功,很少現身江湖,因為都需要很高的內功門檻。關於鬥轉星移,金庸旁白提過,由五代時的慕容龍城所創,傳了幾代傳到慕容博。慕容博和慕容復父子曾經偷偷在參合莊修煉,慕容復已經得到真傳。
  • 段氏大理——享國三百年的傀儡政權
    順理成章,段思平宣布建立了大理(取「大治大理,富國興邦」之意)國,定都於羊苴咩(今雲南大理),設置了8府、4郡、37部。 早在起兵時,段思平就喊出了「減爾歲糧豐,寬爾徭役三年」、「赦免國中有罪無子孫者」、「免東方37部蠻徭役」等口號,因而贏得了萬民的擁戴。
  • 大理段氏到底有多厲害,統治大理四百年時間,皇帝都信佛
    很多人覺得這個國家是虛構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大理國是真正存在的,而大理段氏正是統治這裡的君主。而且大理段氏比電視上說的厲害多了,統治了大理四百多年。從五代十國統治到明朝建立。而且這裡的皇帝非常有個性,就是個個信佛。我們看一下大理段氏的具體狀況。大理段氏建立者叫段思平。段思平是後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家族世代為南詔武將,父段保隆為南詔布燮。
  • 大理段氏世家之《不戀龍袍戀青燈》
    其中,僅僅只有一位出家的國王是被迫,但也非不得已;其餘9位,都屬於自願禪位,而且禪位後,都能得以善終。這就很奇怪。在其他許多王朝,為了爭奪一個王位,父子相殘,兄弟仇殺,甚至臨死之人都不放過,要補上一刀。就如明朝的應文皇帝,皇位已經被奪取,人也到處逃亡,從南京逃到了雲南,但篡位的朱棣還是從來沒放鬆過對他的追殺。而在大理國長達315年的歷史上,從未發生過這種情況。
  • 大理段氏—雲南大理望族
    而後 段思平任通海節度使,後於五代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建國,稱太祖神聖文武帝,成為大理國王。十四傳而到段正明,已歷150餘年,而後大理國到段興智結束,共經歷24帝王,共318年。武威郡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武威郡這山高皇帝遠的地方,發家也是理想之地,況且大理段氏極其重視佛教,殊不知武威乃是古代佛教之聖地,從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鳩摩羅什在武威譯經十七年就知其在佛教界的無上尊貴之地位。大理政權比之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還早了廿三年。
  • 古代的大理國和現代雲南大理是一個地方嗎
    小時候在看《還珠格格》的時候,紫薇小燕子一直心心念念想去大理。在第三部時他們救了爾康後就到過大理,而且小燕子、晴兒他們選擇生活在大理,大理當時給小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編一直想去大理玩一趟。古代的大理國和現代的大理是一個地方嗎?位於我國西南部的雲南省,是我國擁有地級州數量最多的省,有8個州,大理就是其中之一。
  • 大理全稱為大理白族自治州,不僅山河壯麗,還擁有許多歷史古蹟
    大理全稱為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雲南省中部偏西,位於蒼山之麓、洱海之濱。大理歷史悠久,白族先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是雲南古代文明的發祥地。西漢時,這裡是葉榆縣;唐代時,洱海地區「六詔」中的蒙舍詔統一了六詔,建立了南詔國,當時大理地區為南詔都城,名「羊苴咩」;南詔國滅亡後,這裡又先後建立了大長和國、大天興國和大義寧國三個政權;後晉天福二年(937),段思平於羊首咩城定都建國,國號大理
  • 【悅讀九州】中國版圖變遷史之——蒼山洱海大理國
    凝望歷史,巍山古城記載下該地區的政權變動,從相對獨立政權——以滇池為中心的滇國、以洱海為中心的南詔國和大理國等到元朝時的大理國亡,雲南行省建立,自此成為中國版圖牢不可分的一部分,蒼茫的歷史留有雲南一個唯美的身影。段氏王國在唐朝滅亡前夕,南詔權臣奪位自立,更改國號,南詔滅亡。
  • 歷史上的大理段氏
    深得民心的段思平於937年發動起義,並得到了雲南地區37個部族的支持,率兵奪取羊苴咩城(今大理),正式建立大理國。作為大理國的開創者,段思平勵精圖治,發展生產,推動了大理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945年,段思平病死,他的兒子段思英即位。但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矛盾,一年後段思英被廢;段思平的弟弟段思良即位。
  • 1992年的雲南大理
    大理位於雲南省中部偏西,總面積 29459平方公裡,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山川秀麗,四季如春,是祖國大西南一塊待開發的寶地。 大理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文物古蹟,優美的民族風情為特色而聞名遐邇,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
  • 大理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天龍八部》中段譽的歷史原型!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地級行政區首府,地處雲南省西部,雲貴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蒼山之麓,洱海之濱,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作為古代雲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時間長達五百餘年。白王皮邏閣為白潔夫人的忠貞英勇所感動,下詔封白潔夫人為慈利夫人,並厚葬之。為了紀念白潔夫人,把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定為火把節,流傳至今。 段思平:大理太祖段思平,白族,大理喜瞼(今喜洲)人,一說為劍川永榜人,大理國的締造者、開國皇帝。
  • 背靠蒼山,面臨洱海,大理的喜洲古鎮:當地人把生活過成詩
    「大理風光好,白族巧築鮮。三坊一照壁,五井四合天。洱海蒼山秀,蝴蝶聖地緣。人間有勝景,最美在雲南。」這是現代作者黃山峰對雲南風光的讚美。雲南大理,估計大家都十分熟悉,就算沒去過,也聽說過大理的威名。這是一座有很高歷史研究價值和旅遊價值的城市,每年都吸引無數的 遊客前往。
  • 趙匡胤不佔領大理的原因?害怕師出無功,師出無名,師出無利爾
    估計就是那把趙光義砍死他時用的玉斧)劃界,不允許後世子孫侵犯大理的誓言。據說,大理國開國之君段思平是漢裔,趙匡胤拒絕進攻和佔領大理,原因肯定不會是考慮到段思平以及段氏皇族都是漢族後裔,政治家考慮問題不會感情用事,趙匡胤放棄對大理的覬覦是從北宋當時的政治、軍事和財政狀況來考慮的,主要原因有三點。
  • 歷史上的大理國:最佛系的王國,九位皇帝自動放棄江山,出家為僧
    在歷史上,大理國是由段氏在中國西南一帶建立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開國皇帝是後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937年,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高方、董伽羅滅大義寧國,建國大理,盛時疆域覆蓋今中國雲南、貴州西南部、四川西南部,及緬甸、寮國、越南北部部分地區。大理國在中國歷史上的存在感很低,若不是有金庸小說的宣傳,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曾經有大理這麼一個國家。
  • 金庸小說中「大理段氏」是真是假?後代在哪裡?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後來歷經時代變遷,段氏後人遷居雲南與當地的白族人通婚,所以由漢族變成了白族,大理段氏的先祖是五代十國時期南詔國的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後來段思平與滇東三十七部落聯合建國,推翻了大義寧國,創建了大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