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從華盛頓輾轉飛到上海,我沒能吃到父母準備的歡迎蛋糕

2021-01-17 騰訊網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中國表示疫情逐漸受控,與此同時歐美多國正處於爆發之中。

航班驟減之下,仍有不少旅客排除萬難,跨越重洋。有大批中國留學生和華人「組團」返回中國避險,也有人從東方到西方,兩度經歷疫情爆發。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生活多年的上海人Rachel(受訪者英文名),因工作調動而搬回家鄉。由於疫情影響,她的旅程幾經波折。

Rachel說,從華盛頓到上海,她親歷了「從沒有防護到瘋狂防護」的層層防疫升級。她幸運地趕在美國疫情擴散之初離境,但又成為首批入境中國後被隔離的海歸旅客。因有咳嗽症狀,她在抵達上海後立即被送往醫院,經歷了「一言難盡」的住院隔離。

以下Rachel的經歷由她本人口述,BBC中文駐美記者馮兆音整理。

註:本文所有圖片版權為Rachel所有

疫情之下的跨洋旅程

回想從華盛頓到上海的旅程,我一路上體驗了從沒有防護到「瘋狂防護」的措施升級。我的心態從不敢戴口罩、怕嚇到旁人,到暗自擔心防護不足:「糟糕,我怎麼就把手套扔了呢。」

我早在年初就定好要回上海履新,由於中國爆發疫情而延遲了一個月。我當時寄望中國疫情4月左右受控,抱著賭一把的心情,買了3月13日飛往上海的機票。

從美國到中國的機票2月就已經很不好買了。我差點買了在首爾轉機的大韓航空,因為懶而拖延了一個周末,誰知懶癌救了我:周末一過,韓國的疫情就大爆發了。

我當下決定買東方航空紐約飛上海的機票,先從華盛頓坐美國達美航空到紐約,再轉機上海,總費用大概1000美元。後來一名同機的男生跟我說,他比我晚兩周買飛上海的機票,只剩下公務艙,要6萬多人民幣(約一萬美元)。

誰想到我離開美國時,當地疫情愈趨嚴重,真的變化太快了。

戴不戴口罩的糾結

13日,我出發到華盛頓杜勒斯機場,包裡帶了4個N95、2個醫用口罩。不過我猶豫再三,在Uber上還是不敢戴口罩,怕司機覺得我有病。

到了華盛頓機場的值機櫃檯,工作人員無一人戴口罩。一位空乘往手肘上打了個噴嚏,回頭跟我說:「不好意思,你不要擔心,我沒有生病。」我無奈地報以微笑。

在機場看到零星的人戴了口罩,我感覺壯了膽,也就戴上了醫用口罩。從華盛頓到紐約的一路,空乘人員完全沒有防護,絕大部分乘客也沒有戴口罩,如果我戴N95的話就顯得過分了。

到了紐約約翰甘迺迪機場,戴口罩的人比例明顯增多了,大概佔三成,華人幾乎全都戴著。我戴著口罩問路,一名安保人員似乎看到了我,但扭頭就走了,我想她可能害怕我生病了。

在飛機上頭套塑膠袋進食

在東航的值機櫃檯排隊的人,防護等級明顯再升一級。許多人全副武裝,戴著N95口罩、護目鏡、塑膠手套,甚至有人在頭上套了浴帽。

我在排隊登機時,在機場電視上看到川普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當時我身邊全是穿著各色防疫裝備的華人,但白宮新聞發布會裡的官員和記者幾乎毫無防護,這感覺太魔幻了。

約翰甘迺迪機場的電視屏上,美國總統川普正在發表講話。

上飛機前、航程中和下飛機時,乘客都需要測體溫,空乘人員都戴著帶呼吸閥的口罩與護目鏡,還有的穿著全套防護。機組廣播告示,乘客必須全程配戴口罩,全程只發一次餐食,衛生間每小時消毒。

我以為我有口罩就達標了,沒想到,坐我隔壁的乘客如臨大敵,都鑽到塑膠袋裡吃飯了。他先脫下醫用手套,用洗手液反覆消毒雙手,再往頭上套塑膠袋,在袋子裡取下了護目鏡和口罩才用餐。

猝不及防的住院隔離

抵達上海後,由於我有點咳嗽,立即送院隔離觀察,護照被貼上黃標籤。被評估為風險更高的人,護照上會被貼上紅標籤。在隔離醫院的發熱門診掛號時,看到有義大利回來、有紅標籤的人在掛號處吐了,我和幾個同機抵達的人都很害怕,站得很遠。

據說,我們是第一批從機場直接由救護車拉到醫院隔離的。中國開始嚴防海外輸入病例,而美國屬於重點國家。

從海外抵達中國的乘客中,出現病症或近日吃過感冒藥的人,都要留院觀察,接受新冠病毒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的話,就送去居家或酒店隔離14天;如果結果為陽性,就送到方艙醫院治療。

我其實很願意接受檢測,我之前咳嗽了兩周,沒有發熱和其他症狀,但也有些許擔心是中了新冠病毒。

回國前兩日(3月11日),由於有咳嗽,又看了大量疫情新聞自己嚇自己,我去了維吉尼亞州一家急診室看診。自費大約300美元查了甲型、乙型流感,拍了胸片。醫生診斷為上呼吸。

我早有回國隔離兩周的心理準備,但沒想到是如此嚴格的住院隔離。

不過,我和幾個同機抵達的人都覺得,雖然住院隔離條件艱苦,但至少能確定自己沒有感染新冠,回家之後家裡人安全,也就放心了。雖然住院隔離來得猝不及防,我們都很配合,常跟機場檢疫人員、醫務人員說「辛苦了」。

四菜一湯、「雲吃蛋糕」

我住的醫院房間原本是腸胃科的化驗室,臨時改造為隔離病房。玻璃窗下本來是病人伸手臂進來抽血的一個小窗口,現在用一塊木頭堵住了。但窗戶沒有配窗簾。

在這個非常時期,醫院挖空心思創造隔離病房。整個隔離病區的大門,是臨時用病床在內部擋著的,讓人沒法推門進來。

真的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我也不在乎隱私不隱私的了,大家需要互相理解。

當時身邊都是穿著嚴格防護的檢疫、醫務人員,把人帶到一個特殊「戰爭狀態」下,覺得環境艱苦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護士每兩個小時就來查房一次,測體溫、送餐和日用品,還不時提醒生活起居細節,讓我趁熱吃飯之類的。在外地野蠻生長了多年,我已經忘了這種「有人管」的感受了,感覺憂傷而甜蜜,又挺安心的。

在醫院裡吃的飯菜很豐盛,四菜一湯還有酸奶、果汁,而且我剛從美國回來,吃啥中餐都香。

爸爸、媽媽給我準備了一個「歡迎回家」的蛋糕,但是由於我突然被送進隔離醫院,只能通過照片「雲吃蛋糕」了。

在隔離病房上廁所「一言難盡」

隔離病房裡沒有獨立衛生間,沒法洗澡。最一言難盡的是上廁所,要在袋子裡解決。

我在塑膠馬桶上套上醫療廢物袋,再坐在上面如廁。解手完了往裡面扔消毒片,大號就扔20粒消毒片,小號就放10粒。之後把袋子打結,扔到紅色塑膠桶裡。紅桶滿了就放到走道上,等穿著防護服的清潔阿姨來清理。

由於房間沒有窗簾,上廁所也只能在房內視線死角偷偷進行。

我兩天半沒出過隔離病房,有什麼需要就在門口喊護士,要出院時,都對這個房間有點留戀了。

最終,我的新冠病毒檢驗結果為陰性,臨近病房的隔離者也全都沒有感染,我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

在醫院隔離期間,我的自付費用是900多人民幣。

「像難民一樣」

3月17日,住院隔離結束,衛生健康委員會派車送我回家,居委會在小區門口接應。

我三天沒洗頭,劉海油膩得打柳,帶著大包小包。

我爸戴著口罩來接我,他笑我像逃難回來似的,讓我在用中、英、日、韓四國語言寫的「少外出、勤洗手、戴口罩」抗疫橫幅下拍照。

我們倆都很激動,但是礙於疫情,不能擁抱。我剛想開啟侃大山模式,正興奮地拉著行李往家裡走,就被我爸訓了:「怎麼可以從這麼危險的隔離病房回來,就往家裡走呢?!」

他馬上拿出消毒液在我鞋底一頓噴灑,讓我脫了鞋才能進門。進了家門,他又讓我把外套放在門口,趕緊去洗澡,換掉全身衣服。他還向我多番宣導:到家要怎麼消毒,口罩要怎麼戴才規範,戴了不能摸臉……

我覺得,上海能防護得好,跟老百姓自己很謹慎有關係。我爸說:「這毛病這麼結棍(上海話,意為厲害),我們能混到現在,全靠自己當心啊。」

籤字配合防疫

居委會工作人員、民警、醫務人員三人一起上門,要求我在隔離期內配合防疫,承諾14天不出門,每天在微信群裡全家報告兩次體溫。

民警很嚴肅地說,我和爸媽要分開房間,在家也得戴口罩。

現在,我和爸媽在家儘量少接觸,吃飯也分開坐、用公筷。我雖然已在醫院隔離三天了,回到家還要重頭開始隔離14天,父母也不能出門。

我們如果需要取快遞和外賣,居委會送上門,連倒垃圾,居委會也會代勞。

如果把新冠病毒全球疫情分上下半場,前半場我在美國遠程關注中國疫情,聽美國各路專家的講座答疑,整理資料分享給中國的朋友;後半場我親歷了中國的防疫措施,可以說是,把全球防疫都綜合體驗了一把,真是意想不到的人生經歷。

ref: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1955645

相關焦點

  • 我在阿姆斯特丹廣場吃著大麻蛋糕
    去年去歐洲行前,我的bucket list裡就有一項:去荷蘭嘗試迷幻蘑菇!<圖片取自網上>後來做了一些研究發現現在在荷蘭已經禁賣迷幻蘑菇了,賣的都是迷幻松菇Magic Truffle,原因是有一次一位法國女生在吃了蘑菇後,出現了自己會飛的幻覺,從高樓跳了下來,從此迷幻蘑菇就被禁了。
  • 夜讀丨一個人真正的成功,就是能陪父母吃很多很多頓飯
    作者:怡然來源:碧讀好書指南疫情當前,我有一位朋友,主動辭去上海大公司的工作,決定從此留在老家。他的理由很簡單:我想每天都能按時回家,陪父母吃飯。原來,疫情宅家的這些天,他才真正了解到父母的日常生活。我以為他會說「看到自己女兒出嫁特別開心」之類的,沒想到,這位父親卻說了這樣一段話:「今天看到女兒出嫁,作為父親我自然替她高興。但是,更令我高興的,是我自己的父母也來到婚禮現場。雖然他們已經80多歲了,但看到他們精神矍鑠,而且能夠見證我女兒的婚禮,還有什麼比這更幸福呢?剛剛上臺之前,我有點緊張,這時媽媽竟然把一塊喜糖遞給我,告訴我吃點糖,不緊張。
  • 「不是父母勝似父母」的老師,輾轉10城調查蘋果枯枝病的技術人員...
    圖片來源:東方IC「不是父母勝似父母」的老師「不是父母勝似父母」是不少育才中學內高班學生和家長對李元老師的稱讚。舉辦內高班是黨中央的一項重要戰略,關係到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國家長治久安。育才中學2013年開始辦內地新疆高中班,目前在校學生247人,含維吾爾、哈薩克、漢、回等10個民族。李元作為副校長和新疆部主任,成為了內高班的「大管家」。
  • 沈瓊:我估計婚禮要到明年了
    今天(2日中午),當「我愛女排」記者聯繫到上海男排主帥沈瓊時,他介紹說,「因為不知道會不會打第三場,所以我們不敢提前訂票。今天再訂秦皇島回上海的直達高鐵時,已經訂不到了,只能輾轉從北京走。」這個賽季,上海男排的這個冠軍也格外來之不易。義大利接應朱利奧和斯洛維尼亞主攻烏爾諾特先後回國,隊長、主力二傳詹國俊因為膝關節的傷病,並沒有來秦皇島。這次複賽前,在談到目標時,沈瓊低調地宣稱「先打進八強再說」,還說每一場都是生死戰。
  • 娃幾歲能吃巧克力?沒到這個年紀,再饞也別給他準備
    如果你要問10個孩子喜不喜歡吃巧克力,估計有八個都會堅定地回答「喜歡」。但巧克力雖然好吃,卻也是爭議性比較大的一樣食物。對於父母來說,巧克力帶來的健康隱患實在是太大了,例如齲齒、肥胖等等。所以,雖然90%的娃都愛吃巧克力,但99%的父母都會限制他吃。甚至在這99%中,有將近40%的父母,會直接禁止孩子吃巧克力。實際上,巧克力並不是什麼洪水猛獸。
  • 全球只有3家的「枕頭蛋糕」,終於能在廣州吃到了!
    前幾天和朋友在體育西吃完飯她一直拉著我去天河城對面這家蛋糕店
  • 美國親子遊 | 從華盛頓到里奇蒙,我和女兒走了條博物館扎堆的「文化苦旅」
    也是運氣不好,遇到了航班取消的奇葩事件,我和女兒陰差陽錯地多了半天時間,藉機賺到了遊覽觀光多倫多市區風貌的機會。(這個有趣離奇的過程,參見幾天前的推送《二寶爸帶女兒去美國親子遊,居然被「滯留」在了隔壁加拿大 | 人在囧途》)因為匆匆半天打卡遊,我只是帶女兒在多倫多塔和安大略湖的downtown附近逛了逛,景點推薦就沒啥發言權了。
  • 北京首例肺炎疫情患者離世,人生充滿了無奈
    肺炎疫情依然在肆虐,最新病例報告,確診病例17330,疑似病例21558,累計死亡病例361,治癒483,在各種新聞中,我們看到了治癒患者的希望,也看到了逝者的悲傷。早在1月27日,北京市出現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如果稍微了解他感染前的生活,你會發現,人生的無常與無奈。
  • 穆伊:沒預計到能上場,但我還是做好了一切準備
    虎撲9月15日訊 今晚,上海上港2-1戰勝武漢卓爾。賽後,首秀就為上港破門的穆伊表示,自己並沒有預計到今天就能上場比賽,但他還是做好了準備。談自己在生日後取得首秀進球+勝利對我來說勝利是最重要的,很高興能上場比賽。談在身體情況不在最佳的情況下,自己是否是主動提出上場上場是教練的安排,我只和球隊會合了沒幾天,並沒有預計自己能上場,但為了萬一教練問我能否上場,我還是做好了準備。能夠上場幫助球隊我很高興。
  • 海賊王875:大媽終於吃到婚禮蛋糕,62年前真相浮出水面
    海賊王動畫第875集更新,大媽的追逐到鬆軟島終於停下了腳步,開始享用她的專屬美味,婚禮蛋糕。另一方面,路飛等人雖然得到太陽海賊團的志願,但仍舊難逃大媽海賊團的圍追堵截。集合了山治、布玲和戚風三人之力製作而成的婚禮蛋糕,在貝基的火焰坦克海賊團的運送下,成功把大媽引到了鬆軟島,這也正是鬆軟大臣戚風治下的島嶼。島上的國民對戚風引火上身的行為表示不解,以佩洛斯佩羅為首的幹部更是篤定山治在蛋糕裡下了毒,但戚風卻知道山治是真正的廚師,對這個蛋糕的味道有絕對的自信。
  • 吃蛋糕吃出石頭,店家卻說吃到到石頭就是「國王」
    (圖片來源網絡)這讓他十分後怕,要是他當時用力咬,可能會將牙齒崩掉,如果藏有石頭的蛋糕是被他4歲的兒子拿到,後果更是難以想像,「這顆石頭很有可能會卡在我4歲兒子的喉嚨!」(圖片來源網絡)兩天後,男子向麵包店提出投訴,但麵包店職員告訴他,男子購買的這款蛋糕名叫「國王的蛋糕」(The King Cake),在蛋糕內藏石頭是「法國的傳統」。
  • 我為什麼能保研到山東大學
    文/閆利超學弟說要好好採訪我一下,然後寫一篇推文,告訴那些學弟學妹們,其實也不需要多勵志多努力,天天在宿舍刷刷宮鬥劇、吃吃零食,每天開開心心的玩兒,也能被保研。對於這一點,我不犟,確實如此。然後廣州飛合肥轉機飛山東,在合肥住了一晚,不是很喜歡,到了山東,感覺孔孟之鄉學風濃鬱鄉風淳樸,正如山東大學校訓學無止境,氣有浩然一樣,感覺一股浩然正氣。
  • 紅寶石真的是上海蛋糕界一姐嗎?
    ,老上海人講:「蛋糕要吃這個才是真懂經的」。 每個到上海的外地人,可能都不懂,這個看上去普普通通不咋上檔次的老式蛋糕,怎麼就成了上海人的白月光? 然而對於上海的80後90後,奶油小方才是他們的舌尖第一課。 那個年代,上海有些食品店裡也賣奶油蛋糕,但用的都是「麥淇淋」(人造植物奶油),吃起來特別硬,膩乎乎的,兩三口就敗了興致。
  • 沒有居住證的保姆、外地籍父母、來看病坐飛機,能進上海嗎?
    因疫情防控需要,上海各高速道口正在對「無居住地、無明確工作的」的「雙無」人員進行勸返,要求其暫緩入滬。近期,很多市民群眾提出相關問題:沒有居住證的保姆、外地戶籍父母、外地人到上海看醫生坐飛機,這些情況能從道口進上海嗎?需要哪些證明?出示電子版或者照片可以嗎?
  • 從明尼阿波利斯到紐約、華盛頓,在這三座城市感受美國宵禁
    在還沒來到這座城市之前,我就聽說這個地方的人們友善溫和,它還被評為美國「十大安全城市」。但正是在這裡,發生了一名非洲裔男子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的事件,進而觸發席捲全美的示威抗議,讓我深刻體會到種族歧視這根刺植根美國社會之深。從那名黑人去世到現在,已過去了一周多,這些天我經歷了在當地留學以來聞所未聞的事。
  • 這樣做出來的蛋糕好吃到無法自拔,教你如何在家也能自制小蛋糕!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吃、穿、用、上面也是相當的講究,特別是吃,小編也不例外,其中對蛋糕更是愛不釋手,大概是因為小編吃不胖吧,哈哈~有喜歡吃蛋糕的朋友有福啦,因為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一個甜點,那就是蛋糕,因為現在的蛋糕不僅僅是只有過生日的時候吃,平常在家休息時,我們也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哦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製作方式
  • 想吃蛋糕不用買烤箱,教你做電飯鍋蛋糕,做法簡單易學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章魚小丸仔吖和我一起聊美食,俗話說沒人生下來就是好廚師,當你認識到廚房的魅力時,你會覺得下廚是開心快樂的事,和天賦沒有關係,那麼就和我一起探索廚房的魅力吧!想吃蛋糕不用買烤箱,教你做電飯鍋蛋糕,做法簡單易學。
  • 我從崑山跳槽到上海的經歷,分享下面試和談工資全程!
    我留了個心眼,先請事假一周「回老家」,過去「試工」,實際上就是參加一醉大酒店的培訓。培訓一開始學的液壓原理,我大學裡就是滿分,精通這些理論知識。這個過程每一步,我都告訴父母了。培訓第三天,我手機沒電了,就一直到晚上回到租的房子裡才充電。
  • 只需微波爐加熱90秒就吃到口感濃鬱的布朗尼蛋糕,你還不來試一試
    歡迎大家來到甜食日記,我是任小廚,喜歡記得關注哦。最近小廚超級迷戀上了布朗尼蛋糕,所以就做了各種的嘗試,上一篇寫了一款口感偏硬的布朗尼蛋糕,這次小廚為大家帶來了一款超級鬆軟口感濃鬱的杯子布朗尼蛋糕。這個蛋糕沒有加入全蛋,而是用了蛋黃,所以會讓蛋糕吃起來更加的細膩。而且做法超級簡單,讓你實現美味布朗尼只需90秒就能完成的夢想,反而加熱過多會造成失敗喲,小夥伴一定要注意。如果你也想嘗試一下,我們現在就開始吧!
  • 電飯煲蛋糕硬核科學指南:從入門到放棄
    最近已經有不少地方的中小學陸陸續續開學了,我嘴上說著羨慕……其實心裡真的也很羨慕,家裡蹲從冬天蹲到了春天腳都要麻了。之前現在家裡太無聊,把小夥伴們都要逼瘋了,新冠病毒沒完蛋,自家電飯煲先完蛋 。早期人們缺乏烹飪的器具,可能偶然之下發現了把穀物磨成粉以後和水混合成一個麵糊,用火烤了以後居然能饞哭隔壁家的小朋友。自己吃一口,忍不住說一句: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