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市人民醫院送醫上門,七旬老人術後無憂

2020-12-18 瀏陽網

羅建管(右)和醫護人員來到趙可愛家開展家庭回訪。市人民醫院供圖

「出院不到20天,已經重了近10斤!」7月3日,看到前來例行家庭回訪的市人民醫院大外科主任羅建管,北盛鎮馬戰村年近七旬的趙可愛老人聲音洪亮地說。

此前,趙可愛因病實施手術,切除了膽囊,直到6月中旬才回家。

「老爺子,恢復得不錯嘛!」見趙可愛面色紅潤,精神矍鑠,羅建管笑著說。家庭回訪活動也就在這樣融洽的氛圍中開始了。

文/王冷洋

七旬老人病情嚴重,醫院多科室聯合施救

穿著樸素的趙可愛老人,是羅建管特殊的回訪對象。11年前,一次意外讓趙可愛痛失兒子、兒媳、女兒三名親人。強忍巨大悲痛,老人捐獻親人器官,拯救了多條生命。當時,他的事跡廣為傳頌。2015年,厄運再次降臨,老人身患胃癌,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胃。

今年5月,趙可愛反覆腹痛了一個多月,在市人民醫院檢查確診為膽囊結腸內瘻,必須手術切除膽囊,修補結腸。

趙可愛老人患有多項基礎病,之前做過胃癌手術,此次手術有著難以預料的難度和風險。醫生檢查後發現,他感染嚴重、血象過高、腹腔積膿、膽囊化膿性壞疽、膽囊結腸內瘻,膽囊和結腸爛穿了洞,而且重度低白蛋白血症,嚴重營養不良。

以大外科主任羅建管為首的專家團隊,迅速召集醫院肝膽、胃腸、腫瘤、內分泌、營養等多學科醫生進行多次會診,最終給老人確定了手術方案。

5月27日,手術由羅建管主刀、尋權為助手,在多學科醫生支持下開展。手術時,醫生發現,老人腹腔粘連嚴重,整個右上腹成了一團,明顯充血水腫,輕輕觸碰就出血。由於沒有正常組織結構,無法充分顯露膽囊、膽總管和結腸。同時,殘餘胃與腸管重新接起來,膽囊內積聚大量膿液,膽囊黏膜及部分膽囊壁壞死,膽總管很難找到。

面對重重挑戰,羅建管團隊憑著精湛技術,抽絲剝繭找到手術關鍵部位。歷時6個小時,成功完成了手術。

老人複查不便,醫院暖心送醫到家

給趙可愛完成手術之後,醫護人員密切關注其術後情況。老人因腹腔感染,腸瘻、膽瘻、傷口感染風險大,為此,醫院多學科協作,為老人加強抗炎,予以護胃、止血、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營養支持等治療。

老人就餐不方便,醫院食堂便一日三餐給老人送去營養餐。病房護士長江麗還專門在老人的病床旁擺放了一束向日葵,希望老人保持積極心態。

經過半個月的治療,6月14日,趙可愛康復出院了。接下來,他需要定期進行複查。考慮到老人來院複查不方便,7月3日,醫院組織了家庭回訪。

現場,羅建管、尋權對趙可愛術後恢復情況進行了檢查,內分泌科教授陳勝、腫瘤內科副教授馮細文、營養師林輝對老人身體狀況做了全面評估,並從生活起居、飲食、日常用藥等方面制定了詳細的健康管理方案,叮囑老人聽從醫囑多休息,按時按量用藥。

趙可愛聽後,連連點頭。他說,生病時體重減了10多斤,如今恢復較好,體重也在慢慢增加,「非常謝謝你們!你們就是我的親人!」淳樸的趙可愛抓著羅建管的手,不停地說著謝謝。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

相關焦點

  • 「瀏陽市人民醫院」新人醫:讓10S落地生根!
    7月13日,瀏陽市人民醫院推行10S精益管理模式第一期選出全科醫學科、肝膽外科、兒一科超聲科、結算中心入出院辦理處、呼吸二科6個樣板科室,邀請專家指導、醫院分管領導帶隊督查、10S辦全程助推,讓10S在新人醫落地生根!
  • 遵義七旬老人突發疾病!醫院用直升機成功救援!
    市一醫專家空中急救湄潭老人4月22日,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專家利用120空中「救護車」前往湄潭縣茶城廣場,成功救治一名突發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的老人,救治時間僅為22分鐘。「叮鈴鈴~叮鈴鈴~!」電話響起,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120急救中心接到4009120999金匯通航指揮中心空中救援電話,位於我市湄潭縣的一名七旬老人在家中突發胸痛胸悶、呼吸困難,急需醫療救援!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120急救中心緊急聯動,立即派出航空救援資質醫護人員,搭乘AW119-B704C醫療直升機趕赴前往。
  • 穿著雨衣戴著泳鏡,上門抬老人送醫,這位社區書記是個「拼命女郎」
    穿雨衣戴泳鏡 上門抬癱瘓老人送醫三陽社區是老舊社區,3000多戶,1萬多人,其中老年人佔比40%,僅8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近700人。而社區工作人員只有15人。春節前,武漢「封城」,三陽社區書記喻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那段時間,每天要排查發熱病人、小區消毒、測量體溫,但防護用品還未跟上。
  • 七旬老人乘車途中突發中風
    揚子晚報網12月12日訊(記者 郭一鵬 通訊員 易善偉 ) 12月10日下午2時許,南京交警高速四大隊民警在繞城高速橫梁收費站執勤時,突然接到收費站工作人員和群眾報警求助,稱一輛蘇G牌轎車上有一名七旬老人突發中風。
  • 瀏陽七旬老人住養老院大半年,子女從未探望,無奈拉二胡排遣孤獨
    現實生活中很多子女忙於工作無法照顧老人只能把他們送到養老院。近日,據報導,瀏陽一七旬老人住敬老院大半年,二胡相伴不見子女探望。視頻中可以看到瀏陽市荷花街道敬老院老人曾某拉二胡消遣時光,他說院裡朋友都喜歡到這兒坐聽二胡,熱鬧一點,沒那麼孤單清淨。
  • 七旬老人掉落深溝 公安民警火速救援
    「有個老人掉到溝裡了,你們快來救救他!」一位村民在電話裡大聲呼救。7月16日7時許,急促的報警電話劃破了清晨的寧靜,西澤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群眾求助:「宣威市西澤鄉戈平村委會何家村一位七旬老人不慎失足掉進了路旁的溝裡,傷情不明,急需救援。」西澤派出所民警快速反應,一邊撥打120急救電話,一邊火速趕到現場。
  • 天津基層醫院上線「網際網路+護理服務」 手機點一點 護理送上門...
    ■符合三類門特病、七個「門大」科室就診條件的參保人,通過手機可享受在線複診、醫保支付、送藥到家服務  ■需要傷口護理、靜脈採血等專業護理的老人,本人或者子女通過手機就能預約附近的醫護人員上門服務  天津北方網訊:
  • 百年名院踐初心 送醫上門暖人心 洛陽正骨醫院聯合商丘市第一人民...
    自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以來,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聯合我省多地市級醫院,已陸續開展大型公益送醫活動十餘場,把省級公立三甲專科醫院的專業優勢、專家優勢帶到基層,輻射周邊。
  • 瀏陽市人民醫院新院已進入設備聯合調試階段,即將投入使用!
    4月9日 瀏陽市人民醫院新院 已進入設備聯合調試階段 即將投入使用瀏陽市人民醫院新院項目按照三級甲等醫院建設標準規劃設計,定位為湘贛邊區域性醫療中心。
  • 家庭醫生陳朝豔:送醫送藥 送去溫暖和希望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打響武漢保衛戰的必勝戰役中,湧現出一個個英雄的武漢人民,特別是奮戰在戰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用逆行者的血肉之軀鑄就民眾安全的防線,醫者仁心的厚德換來人民的幸福,用無所畏懼的信念映照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近來,本網記者重回英雄的城市武漢,重訪英雄的武漢人民,講述戰疫一線「逆行者」的感人事跡。陳朝豔為轄區居民測血壓。
  • 手機點一點 護理送上門
    ■符合三類門特病、七個「門大」科室就診條件的參保人,通過手機可享受在線複診、醫保支付、送藥到家服務■需要傷口護理、靜脈採血等專業護理的老人,本人或者子女通過手機就能預約附近的醫護人員上門服務天津市民今後通過手機就能解決醫保複診、居家護理預約難題了。
  • 七旬老人遺失銀行卡且忘了密碼 中信銀行兩次上門服務解難題
    臥床在家的七旬老人拉住中信銀行貴陽烏當支行工作人員的手,連聲道謝。近日,中信銀行貴陽烏當支行一名70多歲客戶因腦出血導致半身不遂,無法行走。客戶急需將中信銀行卡上的餘額用於支付後續醫療費、生活費等。可銀行卡遺失,密碼也忘記了,本人又無法前往銀行網點辦理相關業務,一時間不知所措。
  • 上海:七旬老人的「毛絨娃娃醫院」
    72歲的上海老人朱伯明是一家「毛絨娃娃醫院」的「院長」,迄今已修復了幾百隻毛絨娃娃。  朱伯明年輕時就是個「手工達人」,裁剪縫紉、無線電製作、音響改裝都是他的業餘愛好。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人慕名拿著破損的毛絨娃娃求助上門,朱伯明在認真傾聽了主人與娃娃的故事、了解了修理需求後,開始整理、配料、縫製……此後經過口口相傳,漸漸有了「毛絨娃娃醫院」,朱伯明也被越來越多有需要的人找到。  在修復毛絨娃娃的過程中,朱伯明不斷鑽研修復技術,還開發了專門的工具和配件。
  • 普陀「助浴」服務送上門!這些老人的洗澡難題終於解決了!
    在很多人看來洗澡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但是對常年臥床的失能老人來說,受家中洗浴條件有限、搬不動老人、缺乏專業護理能力……種種因素的限制,「洗個舒服澡」成了他們心中最大的願望。目前,長徵鎮申請長護險服務被評為重度失能的老人就有近1500名,相當一部分老人的洗澡只是擦身。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解決失能老人的洗澡難問題,讓他們享有更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在繼「助餐」「助醫」「助學」「助潔」服務之後,長徵鎮老齡辦再次直擊居家養老難點,根據社區老人的實際需求,對轄區內60歲以上、長期臥床的失能老人推出了上門「助浴」服務。
  • 獨居老人突發意外誰來救?海南社科專家獻策:鄰裡守望相助 物業建立...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王康景  新世界花園  七旬獨居老人如廁暈厥  11月12日17時許,海口新埠島新世界花園小區一住戶唐先生意識到,已經有2天沒看到對門鄰居出入,懷疑可能出了狀況,便趕緊聯繫物業上門查看。
  • 七旬老人摔倒,他們選擇這樣做!
    七旬老人摔倒,他們選擇這樣做!通過視頻我們可以看到,事發時,一位乘坐電動輪椅的老人正在通過鐵道口。這時,電動輪椅在通過凹凸不平的鐵軌時狠狠地震了一下,老人來不及反應,身體向前傾跌出輪椅的坐凳,整個人癱坐在了鐵路中間。就在老人孤立無援、尋求幫助之時,一名背著雙肩包路過的女子快步向老人走去。
  • 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黨員抗疫小分隊為企業送診上門助力復工復產
    3月3日下午,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新南門診、五官、外三黨支部的10餘位醫護人員組成的黨員抗疫小分隊,在新南門診支部書記陳莉萍的帶領下,佩戴著鮮紅的黨徽和志願者袖套,迎著暖陽來到了保利天悅建築工地現場,為返崗民工朋友們提供上門診療服務。
  • 濱醫義診下沉基層「常態化」 送醫送藥把脈百姓「健康門」
    今年80歲高齡的高大爺聲音洪亮、面色紅潤,他手裡拿著醫生送的藥品激動地向記者說,「太感謝了,年齡大了去醫院不方便,今天能在家門口遇見專家,我和老伴真是省心省事。」  一邊診療,一邊建立健康檔案。醫路先鋒志願服務隊是第二臨床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黨建文化品牌「醫路先鋒 紅色領航」社會服務載體。志願服務是一項長期性工程,必須在常態化上下功夫。
  • 七旬老人「治病」不成反「致癱」,醫患糾紛該如何化解?
    七旬老人「治病」不成反「致癱」,醫患糾紛該如何化解?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淮北市烈山區宋疃鎮七旬老人朱某因醫療過失癱瘓在床
  • 七旬老人市場昏倒 男子背起跑步送醫
    原來,1月11日上午9點15分左右,循例到鎮內各大市場對冷庫冷鏈食品店開展檢查的李玲鋒,在三角市場看到一名60多歲的老奶奶一邊大哭,一邊為已經躺在地上的一名70多歲的老奶奶按壓人中,「我立刻和同事上前查看,先對老人進行了簡單的檢查。」老人脈搏正常,圍觀群眾此時已經撥打了120急救電話,「但是當時市場是買菜高峰期,車流量大,救護車過來會耗時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