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資治通鑑》手稿長什麼樣?

2021-02-07 中國書法網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此為司馬光親自書寫的原本。 這本作品約 29 行,460 多個字,記錄了西晉元帝永昌元年(公元 322 年)的事件。 卷背有陳謝狀5行,24字,亦是司馬光手筆。司馬光為人行事都很嚴謹,黃庭堅謂:「餘嘗觀溫公《資冶通鑑》草,雖數百卷,顛倒塗抹,迄無一字作草。」近人馬宗霍云:「司馬溫公性端重,《通鑑》書稿,作字方整,未嘗為縱逸之態,故十九年始克成書。」


司馬光(1019-1086) 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仁宗寶元初(1038)中進士甲科,除奉禮郎。仁宗末(1036),遷天章閣待制兼知諫院。英宗時(1046-1067),進龍圖閣直學士。治平三年,以所撰《通志》八卷進獻,英宗悅之,命置局秘閣續其書,神宗名之曰《資治通鑑》。王安石得政,行新法,以司馬光為代表的舊黨不斷反對新法,迫使王安石辭去宰相職務。哲宗即位,元佑初(1086)拜尚憶左樸射兼門下侍郎 ,遂廢新法,恢夏舊制,是為「元佑更化」。年六十八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

  光所著《資治通鑑》凡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外,尚有野史、文集諸書凡三百二十二家。光自雲編此書「遍閱舊史,旁及小說,簡牘盈積,浩如煙海。」全書年經事緯,史實系統宗整。此外尚著有《稽古錄》、《涑水紀聞》等,詩文有《司馬文正公集》。



司馬光《資治通鑑殘稿》(局部)

縱33.8釐米,橫130 釐米。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司馬光留存下來的書法作品不多,他的字瘦勁方正,一筆一畫都寫得十分規矩,即使是長篇大幅,也毫不馬虎。如此端勁的書風,與他忠直嚴謹的個性也是相似的。


  司馬光是以正書和隸書為主要書體的,且正多於隸。其正書的特點是:用筆提按分明,結體規整扁平,在橫劃的入筆出鋒處,時常帶有隸意蠶頭鳳尾的意圖和造型,明顯融入了隸書傳統。而隸書的特點則是:淳古不及漢隸,流美不及唐隸,但其用筆方折斬截,筆力力透毫端,筆畫沉澀剛勁,結體多取縱勢。字體雖小而意氣雄厚,轉折之處,鋒稜宛然,剛柔相濟。線條以直弧相參,於樸拙之中帶有十分秀美之態。其隸法之外兼帶楷意,無一般唐隸多見的肥滿之弊,有怒而不威的風致。(《中國文物報》唐冬冬文)

  司馬光之書法的成就,主要是由於他具有對書畫和金石的學識與鑑賞之能,並根據個人胸臆,博採眾家之長,融秦篆之圓勁、漢隸之凝重、晉人之蘊藉、唐楷之剛健於一爐,從而形成鮮明的個人面貌和風格,這在宋人書法中無疑是自成一家、獨樹一幟。

   黃庭堅《論書》就曾評價說:「溫公正書不甚善,而隸法極端勁,似其為人,所謂左準繩,右規矩,聲為律、身為度者,觀其書可想見其風採。」黃庭堅是一代大家,最重視作品的氣韻,能得到他的激賞,說明司馬光的書法成就的確過人。宋高宗也稱:「司馬光隸書字真似漢人,近時米芾輩所不可仿佛。朕有光隸書五卷,日夕展玩其字不已。」 
   


司馬光 隸書《王尚恭墓誌》 


司馬光 隸書《王尚恭墓誌》 開封博物館藏 
刊於《中國書法》1999年第2期

《王尚恭墓誌》於1936年在洛陽北陳莊出土,刻於宋元豐七年(1084)十月。志石呈正方形,長、寬均為77、厚15釐米。志文為隸書,分上下兩列,每列41行,滿行20字。《王尚恭墓誌》全稱為《宋故朝議大夫致仕王公墓志銘》,其志文由宋代名臣範仲淹之子範純仁撰文,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書丹,李稹鐫刻。《王尚恭墓誌》是一方宋代名志,具有較高的史料和書法藝術價值。 
  王尚恭,《宋史》無傳。《王尚恭墓誌》志文在《範純仁文集》中有記載。另外,在《宋史翼》和《宋元學案補遺》兩本書中,有關王尚恭的事跡皆來源於志文。可見,《王尚恭墓誌》是了解、研究王尚恭最翔實、最珍貴的第一手實物資料,可補史料記載之缺。 

司馬光《天聖帖》

楷書,紙本,縱30·3釐米,橫48·6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凡十七行,每行字數不一,共一百五十一字。司馬光此件為陳省華手書詩稿所作跋語一則,亦稱《天聖帖》。文中所稱「先太尉」,乃司馬光之父池,「故相國龐公」,乃龐籍,「故省副陳公」乃省華。 
  司馬光這幅跋語以工整的小楷書寫。通幅結體端正、嚴謹,橫平豎直的筆畫中,隱隱可見些許隸書的波磔之美。而在起筆收筆或勾挑處的用筆與唐代大書家顏真卿相似。事實上,北宋士大夫書家的書風,大多受顏真卿影響。司馬光的這件作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釋文 :天聖中先太尉與故相國龐公,同為群牧判官、故省副陳公與龐公善,光以孺子得拜陳公於榻下。元豐二年,八月乙丑晦。陳公之孫法曹過洛,以公手書詩稿相示,追計五十年矣。烏呼!人生如寄,其才志之美,所以能不配於後者,賴遺文耳。苟無賢子孫,其湮沒不顯於世,可勝道哉!光竊自悲,侍公之久,今日乃得睹公之文,又喜法曹君之賢,能顯融其先烈,是敢嗣書於群賢之末。涑水司馬光。


北宋 司馬光 神採帖頁 上海道明2010秋拍


此帖應為司馬光壯年時所書,其時司馬光雖已步入仕途,然官階尚未很高,其以極謙卑之措辭,問「太師」之身體狀況。此太師或為文彥博(1006-1097)。文彥博加檢校太師的制詞,即由司馬光起草。  

信札所反映的,應該是司馬光壯年仕履生涯的狀況。該信起首「昨與同列俯伏門下,未獲奉望顏色」云云,乃指司馬光和同僚一起去拜訪一位政界前輩,在不獲接見之後,又以如此謙卑的措辭向該前輩致函,可見當時司馬光本人雖然已經進入仕途,但官階資歷尚未很高,當在其壯年時期。

這位收信人,司馬光稱他為「太師」。檢司馬光文集,在司馬光可能接觸到的前輩官僚中,可以被稱為太師的人,有杜衍、文彥博、富弼、王拱辰、曾公亮等人。杜衍致仕很早,嘉佑二年就去世了。司馬光和王拱辰的交誼,可見於司馬光《傳家集》第十五卷所保留的兩首輓詞。但王拱辰加檢校太師,是在哲宗登基以後,那個時候,司馬光已經是名滿天下的重臣了,與信札內容不符。其它幾人,根據時代背景和政治立場來判斷,文彥博或富弼的可能性更大。富弼加檢校太師,可能是熙寧初致仕時。文彥博加檢校太師的制詞,是由司馬光起草的,保存在司馬光文集內。本帖應該寫於司馬光擔任翰林學士這段時期內,也就是治平末熙寧初這段時間。熙寧二年以後,司馬光離開了開封。此後在洛陽閒居時期,司馬光和文彥博、富弼都有很多交往,與文彥博交往尤其多。這封信的收訖者,為文彥博的可能性較大。

信中有「親近良醫藥物」一語,並說「前歲秋間……曾以此言進」,看來這是司馬光較常用的句式。今檢司馬光《傳家集》卷六十《別劉孝叔雜端手啟》,有「唯冀親近藥物,益自愛重」云云。「親近藥物」雖不是特別詞句,但在北宋人的文集中,僅見於司馬光給劉孝叔的這封信中。

將這封信與傳世的司馬光墨跡對比,如國家圖書館所藏《資治通鑑》殘存手稿,可以發現,這封信的筆跡,不如晚年修《通鑑》時老辣、緊湊,這與第一條所說可以相互印證,即所體現的是司馬光早年事跡。

釋文:光再拜,太師臺座, 昨與同列俯伏門下,未獲奉望顏色,私心縣縣,左右既知臺體達和,故不及接見賓客。伏計即日復舊,神採勝常,但須親近良醫藥物,善自將息,以補益□□□鼎重,回憶前歲秋間,太師下□□,曾以此言進□,尋即差愈幸。保愛不僕。光啟。十□月□謹□。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投稿及廣告推廣合作請聯繫: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直接點擊標題可進入瀏覽)


書畫高清資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傾仰情深——趙孟頫手札高清大圖全集

起居佳勝——蘇軾手札大全

雖遠為慰——王羲之傳本手札墨跡十三帖

極感遠意——黃庭堅手札大全


名家訪談

【對話名家】補硯齋訪談錄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上)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下)


經典專題

《石渠寶笈》特展布重量級展品搶先看!

「還原大師——何紹基的書法世界」展覽作品欣賞

不愛江山愛丹青——宋徽宗 趙佶 書法專輯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國展學術論壇實況報導


推薦展覽

事茗——東一書畫雅集

陳忠康精品書法展在國家博物館舉辦(最全記錄)

"守正——全國百家楷書邀請展」

"望嶽——南嶽紀遊書畫展

傅志偉篆刻展

風雅在斯——廖偉夫書法作品選刊





相關焦點

  • 司馬光《資治通鑑》手稿曝光
    司馬光《資治通鑑》手書殘稿。這是司馬光《資治通鑑》全世界唯一手稿。手稿為一長卷形狀,共計29行465餘字,記東晉永昌元年事,殘稿改動塗抹處頗多。
  • 司馬光《資治通鑑》手稿長啥樣?
    司馬光《資治通鑑殘稿》,縱33.8釐米,橫130 釐米。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 《資治通鑑》| 司馬光打造史學超級IP
    原創 愛思特拉岡 中華書局1912 《資治通鑑》手稿(局部),國家圖書館藏北宋司馬光(1019—1086)《資治通鑑》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是「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清代學者王鳴盛語),與紀傳體通史《史記》並稱
  • 司馬光與《資治通鑑》
    【司馬光與《資治通鑑》】在運城歷史上,有兩大史學天才。一位是司馬遷,一位是司馬光,他們屬於同一家族,司馬光是司馬遷的後人。相比之下,司馬光嘔心瀝血19年完成的《資治通鑑》,有數千萬字,毛澤東一生閱讀17遍,可謂受益無窮。
  • 司馬光《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殘稿以中間空白為界,前一部分被稱為「幅紙三絕」。其中,前29行共465個字是司馬光親筆手書,記錄了東晉元帝公元322年(永昌元年)的事件;中間部分被毛筆劃掉的四行是範仲淹次子範純仁寫給司馬光的書信;最後一小部分是司馬光手書的謝人惠物狀(感謝信)。空白之後均為歷代名家的提拔。
  • 智庫解析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鑑》
    司馬光從小勤奮好學,愛讀史書,7歲時聽老師講《春秋左氏傳》就很感興趣,回家後能頭頭是道地講給家裡人聽,這部歷史名著對他影響很大,他能寫出《資治通鑑》,是和這部書對他的影響分不開的。司馬光從小聰明伶俐,有一次,他和一群小夥伴捉迷藏,一個孩子不小心掉進水缸裡,其他孩子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急中生智,搬起一塊大石頭,砸破水缸,水流出來後,那個孩子得救了。司馬光的機智勇敢一直被後世傳為佳話。
  • 司馬光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資治通鑑有什麼魅力,吸引很多名人閱讀
    曾因為司馬光反對變法,讓我一直遠離《資治通鑑》本人正在閱讀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故事》,讀的過程中對司馬光的印象有所改變,為什麼這麼說呢,對司馬光的的認識最先來源於趙麗蓉的小品《光榮母親的一天》裡的司馬光砸光的故事,又引起我再次回爐讀了課文《司馬光砸缸》。
  • 如何讀懂《資治通鑑》?|紀念司馬光誕辰1001周年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也就意味著杜甫事實上在《資治通鑑》中也沒有出現過,只不過被別人提到了一次,因為他的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頗受不得志的政治家們的青睞。深入核查後,讀者們會發現,在《資治通鑑》裡失蹤的,不僅僅是李白、杜甫,還有很多跟他們同樣大腕的中國歷史名人。其他歷史小名人,被《資治通鑑》「遺忘」的更是不計其數。這當然不是以司馬光為首的《資治通鑑》編纂團隊的疏忽。
  • 歷時19年,編寫出一套大型編年體通史,司馬光和《資治通鑑》
    喜歡歷史的朋友們一定聽說過千秋兩司馬,這說的是兩位歷史學家,前一位指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後一位指宋仁宗時期的司馬光。司馬光可以和司馬遷比肩是因為他編寫了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編年體是以時間順序為軸線的記錄方法,通史是連貫記錄各個時期的史實。
  • 《資治通鑑》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第一次聽說《資治通鑑》是在中學上老師講的歷史課上,老師說這是北宋年間宰相司馬光編寫的一部史書,它是我國繼西漢司馬遷編寫的《史記》後又一部重要歷史巨作,在我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們最早知道司馬光是小學時學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故事裡的小司馬光聰明機靈,勇敢堅強,在一個同伴不小心跌落裝滿水的缸裡時,司馬光沒有像其它小朋友那樣因擔驚受怕而逃跑,他穩重沉著,拿起缸邊的石塊,將缸邊砸了一個洞,水從洞中流出,小朋友得救了。從這個故事不難看出,小小的司馬光具有超常的智慧,所以一提起他的名字,人人都佩服不已。
  • 司馬光《資治通鑑》16:無視魏文侯兒子的田子方
    司馬光《資治通鑑》15:說服韓魏反水智瑤的張孟談的下場司馬光《資治通鑑》14:中國變法興國的鼻祖——李悝司馬光《資治通鑑》13:法家先驅李悝何許人也?司馬光《資治通鑑》12:司馬光為何寫通鑑?為何從三家分晉開始?
  • 《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
    司馬光,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其所著寫的我國的《資治通鑑》與《史記》並稱為我國的「史學雙璧」,作為我國現存最大的編年體通史的《資治通鑑》也是給後人帶來了無限的精神財富。《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司馬光,自小就被稱為「神童」,七歲的時候,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砸缸救人被世人所知。司馬光砸缸在《宋史》中記載的:「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
  • 千年回望司馬光—國圖公開課帶你回到「天才的時代」
    中國搜索宋家儒攝活動特別邀請到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遊彪,結合相關史料對司馬光的一生進行了客觀評述,並著重就《資治通鑑》所記載的1362年間歷代盛衰得失的評價、「資於治道」的治國理政思想、《資治通鑑》在傳統文化方面以及史學研究方面的價值進行深入分析,為我們勾勒出這位北宋文人一生光明正直的形象。
  • 司馬光《資治通鑑》21:滅中山國的樂羊是如何發跡的?
    司馬光《資治通鑑》19:魏文侯力排眾議相信樂羊司馬光《資治通鑑》18:一代賢君魏文侯也曾被一句話激怒……司馬光《資治通鑑》17:魏文侯拜訪孔子這位得意弟子司馬光《資治通鑑》16:無視魏文侯兒子的田子方司馬光《資治通鑑》15:說服韓魏反水智瑤的張孟談的下場
  • 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為什麼不稱呼武則天為皇帝,而稱為皇后
    眾所周知,北宋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鑑》中《唐紀》這一卷寫的最多,達到了八十一卷,其中寫武則天的部分,基本上對武則天的稱呼都是皇后、皇太后或天后,從未稱呼武則天為「皇帝」。歷史上都已經蓋棺定論認為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那麼,為什麼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不大大方方地稱呼武則天為「皇帝」呢?對於這件事,小編發表一下自己的拙見。司馬光在這本「官版」的史書中不稱呼武則天為後補,但不代表司馬光反對武則天當皇帝。
  • 司馬光目光如炬:這一年,何以成為《資治通鑑》的歷史起點?
    到了北宋,大學問家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鑑》,甚至直接開啟了參考書模式,書中不斷出現的「臣光曰」,擺明了就是寫給皇帝學習研究用的。 這部「皇帝的參考書」一共寫了1362年的歷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往事越千年,浩繁如煙海。
  • 以著書為職業的司馬光,官至宰相,最大的成就是編成《資治通鑑》
    世人皆知,司馬光一生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反對王安石和編纂《資治通鑑》。在仁宗年間,他和王安石,還有韓維及呂公著相得甚歡,被稱為「嘉祐四友」。不過後來,到了神宗時代,兩個人就成了死對頭。王安石在政治上是屬於改革派,司馬光是自信不疑的保守派。王安石說祖宗不足法,司馬光說先王之法不可變。王安石掌權之後推行新法,司馬光極力反對,王安石就把他趕到洛陽去了。
  • 《資治通鑑》裡為什麼沒有李白
    深入核查後,讀者們會發現,在《資治通鑑》裡失蹤的,不僅僅是李白、杜甫,還有很多跟他們同樣大腕的中國歷史名人,比如屈原。其他歷史小名人,被《資治通鑑》「遺忘」的更是不計其數。這當然不是以司馬光為首的《資治通鑑》編纂團隊的疏忽。
  • 《資治通鑑》問世之謎
    那麼,司馬光為何要耗盡後半生的心血編修《資治通鑑》?修史,是否為了藉助歷史打擊主張變法的王安石?這部書又為何會得到宋英宗和宋神宗兩位皇帝的鼎力支持? 從1061年一直到1065年,在長達5年的諫官生涯中,司馬光直諫敢言,針對當時許多現實問題包括朝廷重要的人事任命進行批評,所以歐陽修在《薦司馬光札子》中說他「久司諫諍,讜言嘉話,著在兩朝」。 例如,英宗要任命皇太后曹氏的胞弟,也就是傳說中八仙之一的曹國舅的原型曹佾,擔任宰相,司馬光就公開上疏表示反對。
  • 司馬光《資治通鑑》22:滅中山國,樂羊現冷血一面——吃親生兒子
    司馬光《資治通鑑》20:一代名將樂羊的成長秘史司馬光《資治通鑑》19:魏文侯力排眾議相信樂羊司馬光《資治通鑑》18:一代賢君魏文侯也曾被一句話激怒……司馬光《資治通鑑》17:魏文侯拜訪孔子這位得意弟子司馬光《資治通鑑》16:無視魏文侯兒子的田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