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樵陽經》,二卷,傅金銓彙輯。金銓既崇尚淨明孝道,復集淨明道丹經語錄,並校勘付梓。《樵陽經》全稱《三天金簡秘旨五陵升仙至寶真空寂鎮玉液大還丹樵陽經》,省稱《樵陽經》,分下手功夫、煉藥神功、女丹修煉三節,並附有周身關竅圖。其言丹法,專在清靜之功,於清靜丹道全盤功夫,言之甚詳,可作實修之指南。
樵陽經
濟一子珊城傅金銓 輯
西蜀 同塵子 點校
孚佑帝君純陽呂祖《樵陽經》序
《樵陽經》乃三天秘旨付與樵陽子。新建有樵陽市,即地為號,因以名經。帝命吾與都仙許祖授之樵陽,得其經,遵而修之,以成內外二丹,已造大覺地位。天詔未下,八百未齊,升期未及耳。因地得號,眾以「樵陽子」稱之,因自號焉。乃八百之魁首也,諸真多出其門。週遊遍度,功高諸弟,八百之徒未有能過之者,故以樵陽為首。然光天之下,夷夏足跡,豈能遍及,豈能人人指授、方方耳提?故仗是經,遞相傳授,即樵陽之授受同。吾承帝命,主教五陵,作選仙會長。其間有履歷未及者,吾命諸真各代指授,轉以授爾,爾其恭承帝命,仰副都仙,凡可度者,以《樵陽經》授之,如出於樵陽同。代吾度者,亦不下樵陽子,都皆授之《樵陽經》。我惓惓反覆,歷洪都,來松下(今西山萬壽宮有呂祖親筆題「偶來松下」四字),詳明宗旨,吐露丹沙,良有以也。爾當自勉,大奮剛刀一斷,為出頭好漢,成宗作祖,使此神此身,萬劫不壞,為萬代瞻仰,度無量邊眾生,不負此佳期,亦千載一奇遇也。
夫此經所載,乃玉液 金液、內外二大丹頭,此大道法,非是傍門小術,乃最上一乘之道,不二法門。火候詳的,藥物真正,池鼎爐灶精微,由下手以至了手,由內丹以及外丹。依此行持,一步步直抵金仙,與軒轅老君並駕,列聖齊肩。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萬劫長存,超乎三界。天地閉塞我獨全神,天地重開我獨原性。元會不能窮其算,宇宙不能及其年。化育天地而不為天地化育,主宰乾坤而乾坤直我豎立。是從此一點真金,虛無妙有,生天生地之真種子,成無量金剛,結不壞玉果。聚則成形,散則成氣,出有入無,升天達地,莫不從此經中來。
此經直指玄玄,無不詳盡,猶如口授。非為八百仙徒,上天不肯形之筆札;非膺帝命,不敢盡陳口吻。聖聖心心,真真實實,萬典千經,皆已囊盡。可澄心息念,細細窮研,自能融會宗旨,作他日傳度衍法主柄。內丹玉液工夫,自能貫串骨髓,金仙之地立達。
此道自垂始以來,傳度黃帝、孔子、老君、釋迦,最上一乘妙法,通儒、釋、道三教。外此皆二乘下品,易遇難成,非大有緣,不肯屢屢細陳。今之三教,忘其根宗,不達合一之旨,互相詆毀,各鼓簧其舌,以眩惑愚夫愚婦之聽聞,而賢智亦因而移之。儒流每藉口欲正人心之倫為首,不知釋迦羅瞻亦有室家之別、父子之恩,鳩摩羅什亦生二子,老子之子宗為魏相,黃帝四妃二十五子,天師張道陵子孫相傳,至今世世不絕,俱有家室,嗣續相傳。彼二氏者,何嘗棄人倫哉?
嗟乎,修道乃有程限之年,大丈夫孝弟人倫之後,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苟能內外兩忘,洗心泯念,則三年九載,可以立證金仙,何妨在市居朝。惟外丹一節,須擇仙山勝地(外金丹地元點化、人元服食、天元拔宅,雞吞化鳳,枯骨成形。)。倘心地未了,則窮年卒歲,猶是凡夫,豈能身外有身、粉碎虛空、白日羽翰耶?若必終身不婚不嗣,而後可成仙作佛,此末世不知道釋之宗,而徒尚道釋之末。道釋亦不知其宗,惟訛尚不婚不嗣者為高,不知儒與道釋共宗合一之旨,惟就道釋流傳之弊,以詆毀二氏,能不見嗤於老子、釋迦、孔子耶?
惟求道者不知先天之真精、真炁、真神,而求之凡精、凡氣、凡神;不知先天之真銀鉛汞砂,而求之凡銀鉛汞砂。五金八石,以陰補陰,猶以死起死,萬無事理。大抵惟採無形,可以化有形之體;惟煉無始,可以存有始之真。若非真砂鉛銀汞,安能化凡砂鉛銀汞,望五金歸真、八石聽令乎?自非真神、真炁、真精,性命同出於身內者,安能合形軀、長壽命、出有入無耶?點化尚不能,延形尚不及,焉能望身外有身、刀圭入口白日羽翰乎?
噫,樵陽之名,豈徒地名人號歟?抑樵之為言,採也,取也;陽之為言,水金也。一點陽精,真種子也,生天地人物之父母也。採此一點真陽一畫乾金,修合成內外大丹也。俾八百仙徒,尋文悟旨,依經遵炬,照此尋常之典而行,直透金仙大覺地位,飛升天外,直超三界,方無負於樵陽子之授、《樵陽經》之名實,故敘其事,爾其領之。
下手功夫
夫功夫下手,不在作為,作為都是後天,今之道門,多流此弊,故世罕全真;不可著於無為,無為又落頑空,今之釋門,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不明也。初功在寂滅情緣,掃除一切雜念,方可下功。除雜念乃是第一著築基煉己之功也。至功完撒手,亦要克去人慾之私,澄心習靜,此心便是天心。每日先靜一時,待身心都安定,氣息都和平了,再將雙目微閉,垂簾觀照心下腎上一寸二分之中,不即不離,勿忘勿助,微微著一些念,凝照於中,耳目都收於中,萬念俱泯,一靈獨存。此無念之念,謂之正念,乃先天之真念發露處,雜念未萌之始,即真意也,是為真土,又名黃婆。於此念中,若有若無,不可太執著,又不可太放了,滾滾轆轆,活潑潑地。再將氣微微呼上,上不衝心,微微吸下,下不衝腎,悠悠揚揚,一往一來,若亡若存,一照一用。念收緊了些,恐火太炎,有水幹之虞。當舒舒閒閒,少放一些。念放縱了,恐水太濫,有火寒之弊,當照顧於中,少收入些。行之一七、二七,自然漸漸兩腎火蒸腰俞,暖氣日盛,息不用調,自然於上中下不出不入,是為胎息,是為神息,是為真人之息以踵。踵者,深深之義,是為真息,是為歸根復命。自然一闔一闢,無形而有機,是為真橐籥、真鼎爐,是為玄牝之門、天地之根。氣處到此時,如花方蕊,如胎方胞,自然真氣薰蒸營衛,由尾閭,升夾脊,至泥丸,下鵲橋,過重樓,至繹宮,而落於中丹田,是為河車動,但氣至而神未全,非真動也,不可理他,我只微微凝照,守於中宮,一步步自有無限關節,無窮景象,無盡生機,所謂「養鄞鄂」者,此也。見此一番光景,陰陽方有門戶,真氣方有升降,乾坤方有往來。行之一月、二月,我神益靜,靜則無為而神益生,此為煉精化炁之功也(百日立基之功)。溫溫火候,既已行之一月、兩月,或百日,精神益長,真炁漸盈,血水有餘,自然坎離交媾,乾坤會合,神融氣暢,一霎時間,真炁混合,自有一陣百脈上衝,是真河車動。中間若有一點靈光,覺在下丹田,是為結就黍米玄珠,是為種一粒玄珠於泥底,是為「地雷震動山頭雨,洗濯黃芽出土來」。此時便是一陽生了,如秋潭夜月,沉沉湛湛,映於碧波之中;如紅日初升,隱隱淪淪,照於滄海之內。似露非露,若隱若顯。如神龍引水,雲騰水湧,雲中之電光,地下之海潮。如明月,如朱橘,如金蠶,如流星。種種景象,不可枚舉。
方坎離未交,虛無寂靜,將神凝照於中,行之百日,功無間斷,方得成胎。是為五行配合,水火相交。坎離合一,是之謂二候採取,謂之小周天,謂之前行短;乾坤坎離既交,是謂四候得藥,玄珠呈象,神居鼎內,丹光不離,河車逆轉,是謂行大周天,謂之行九轉大還,謂之後行長。鼎內丹光不明,須要行配結火。直待鼎內丹光明,方可行大周天火。若早行之,是謂煮空鐺,反致爍散將凝之真精氣。虛無寂靜之中,見此一點性理真機,聽他自然上升為妙。才著意採取,便有阻化機。故時至陽生,採取配合,純是先天自然運用,無中生有,故云:「有作有為皆是幻,無相無形始是玄。」靜裡天機,心知神運,自然真氣漸著,是名元始祖炁,又名受氣生身,一點真陽精也。是為坎離精,是為真種子,是謂水中乾金,是為玄牝。性命未交,神炁未合,此一點真陽尚屬兩家,隱埋於情識嗜欲之中,無形無朕;性命既交,神炁既合,此一點真炁混而為一,迥露於欲盡情寂之時而有象有精。到此地位,息住於胎,八脈俱停,陽升陰降,時刻無差,千種光華,萬般景象。我只微微凝照於中,不出不入,無去無來,任他龍爭虎鬥,河車運轉,天地反覆一番。須臾動極而靜,他自然上升,入於開合之中。「溫溫鉛鼎,光透簾幃」,到此時,我只時時照應,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迴光返照,以意溫溫。穩把元神凝照,守住他於丹田,少頃一念不生,他亦止於胞中,惺惺不沒,終年不出,是謂封固火候,此安神入鼎工夫。若徒知採取而不知此功,終久行之,總沒下落,故有「見龍不識龍,見虎不識虎」之譏。
安神入鼎,一點真機自然長存,到此便是二陽生了。百脈周流,一點惺惺,止在胞中,燦然不沒,無去無來,無間無雜,如嬰兒之在母腹,無有一念。一路工夫,不可間斷,神自為之,自然白雪漫天,黃芽滿鼎。自一陽、二陽、三陽,真意灌注,日復一日。一日一周天,從微至著,漸漸盛大。如夜深月正明,天地一輪鏡,萬籟無聲,乾坤寂靜景象。直至四陽、五陽、六陽,十月功足,表裡虛明,遍體金光,方成純乾。皆此一點杳冥恍惚真精,凝結積累而成。可以神睹,不可以想像求,一步步自然功成,不可逾越助長。故自一陽生後,神居鼎內,丹光不離,須要真友調護。飲食寒暑,備用一切,不關於心。終日如愚,如雞抱卵,如龍養珠,念茲在茲,金鼎常暖,玉爐不寒。默守此一點靈光,所謂家家月也。我無為而神自有為,使之漸凝漸結,是為鍊氣化神。此時名為得丹,仙經謂「一點落黃庭」是也。
神入炁成胎,炁歸神結丹。但人雜念少者得丹早,雜念多者得丹遲。在人一刀兩斷,坐下掃刷之勇猛不勇猛耳。此法易簡,迴風混合,百日功靈,工夫迅速,捷如影響。得丹之後,只有十月之功耳。三百日火,十個月胎,到此神光返照,內鏡朗然。此時百魔俱出,引入他宗,必平常時積功累行,而天神自祐。
結丹之後,有許多景象,皆是平生夙習雜念,至此盡出,皆非正物,非真景象,不可被他引誘,被他驚恐。我只將工夫行之,無有間斷,十個月不可使一毫雜念入於中宮,否則恐有喪失,大丹不固矣。
行住坐臥不離這個,大抵只迴光返照,凝神入於氣穴,一神內守,真息綿綿,用之不勤,不出不入,虛極靜篤,靈臺寂寂,絳宮惺惺,雜念泯而覺照存,是謂真空。溫溫火候,自然天機發動,真炁朝元,乾坤反覆。進退有度,動靜不逾,時行而行,不得遏止,自然而行也;雲收霧卷,皓月孤明,時止而止,不得強行,自然而止也。此乃自然天機,生成造化,非人力所能為也。一著有為,便是後天。內丹火候,自首至尾,只是溫溫為主,但安神息,一任天然真火。
真火者,真神炁也;候者,無間斷也。無間斷,無絕續,不出不入,勿忘勿助,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用之不勤,即溫溫矣。非如外丹有加減之功、運用之法也。
此一點惺惺真機即佛之圓陀陀,見此性即成佛也。仙雲「無油燈照十方」,即金丹也。故曰:「得其一,萬事畢。」《參同契》曰:「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是坎中一點真陽上升,與元神混合於中宮,故曰「性命雙修」也。
心火下降,腎水上升。若火不下降,即水不上升。此一點真精,輝輝然,由下田而上中田,由中田而至上田,皆自然造化,不容著一毫智力。
真陰之氣,神也,性也,中有之真無也;真陽之氣,命也,一點靈光也,無中之真有也。有無相合,神氣混融,即丹也,是謂「太乙含真炁」也。
如此行持一路,無有間斷,自然百脈俱住,紅血化為白膏,河車大定,真氣洋溢不動,到此自然金光罩體。此真景象也。漸漸自覺能出入之時,計此十月功足,或飛舞於三關,或身飛於峭壁,或衝升於上院。此身外有身,再不可行前功夫,是謂「天地靈,造化慳,火候足,莫傷丹」者,此也(十月胎圓之功)。
到此只是真空靜坐,或一年、二年,三、五年至十年,二、三十年、百年。打破虛空,與太虛等,是謂虛空粉碎。此為煉神還虛之功也。
前功十月既滿,須時時照顧嬰兒,十步百步,千裡萬裡,以漸而出。倘或放縱,不禁風雪矣。久久行持到壯,透金貫石,入水蹈火,通天達地,去來無礙,隱顯莫測,欲一則一,欲百則百,是千萬億化身也。
再行功滿,濟世拔貧,服煉神丹大藥,形神俱妙,白晝飛升,全家拔宅,又在功德之淺深何如耳。如或不服神丹,只是陽神衝舉,萬劫長存,回視舊骸,一堆糞土。如再修服大丹,刀圭入口,白日羽翰,萬劫長存,與宇宙同泰矣。
煉藥神功
夫靜功在一刻,亦有一刻之有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功夫在內,不但十月然也。一時即一日,一日即一月皆然。坐下閉目存神,大放下身心一場,使心靜息調,即是煉精化氣之功也。然後微開雙目,迴光返照,疑神入於氣穴,使真息自來自往,內中靜極而動,動極而靜,無窮景象,無限天機,乃是鍊氣化神之功也。如此真炁朝元,陰陽反覆,交媾一番,自然風恬浪靜。我於此時將念止於丹田,即是封固火候。此封固功夫,平常時亦行之,非但於一點落黃庭時為然。凡後面行功,靜極而動,動極而靜之時,皆宜大休歇一場。臨坐完時、起身時,亦少行之。坐而起略止,少頃又大放下身心。閉目大定,大休歇一回方起,即是煉神還虛之功也。即刻、即時、即日、即月、即年,皆有此三部功夫,不但入圜十月。故曰:「運之一刻一刻之周天,運之一時、一日、一月一年,即有一時、一日、一月、一年之周天也。然一刻中,上半刻為溫,為進火,為陽,為望,為上弦,為朝屯,為春夏;下半刻為涼,為退陰符,為陰,為晦,為下弦,為暮蒙,為秋冬。一時則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一日、一月、一年皆同也。此之謂「攢簇陰陽五行,一刻之工夫奪一年之氣候也」。
白玉蟾祖師《樵陽經》後序
嗟夫,人稟一以生,一存而存,一亡而亡。守一不離,乃可長生。此一非頑空之一,不落有,不落無,不落上下四旁,不偏不倚,乃「性命」二字,真陰真陽而成。分之則為兩儀,合之則為太極,太極從無極中來。此一點靈光,生在無極之中,如黍米玄珠,故曰:「一粒黍中藏世界。」實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之父母,故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聖人制為金液還丹,名曰「外丹」。採元始祖炁,虛無妙有。真山澤之中,而取日月之精華,乃天地之一,亦吾人之一。採而煉之,制為玉液還丹,名曰「內丹」。此丹採於吾人四大之中、生身受炁之初,摶而混合,乃性命之真精。
聖人知一之源,而從此一點修來,先內後外,以神馭氣而成道,即是以性合命而成丹也。寂靜虛無,覺照圓滿,真空寂鎮於中。中者,即玄牝之門,一之安身定命處。故使一點性火下降,而一點靈光真命之水上升,混合於中宮而為一,是為得一之一。得一復忘其一,故曰「得丹」,亦曰「一點落黃庭」,此為內外雙修之大旨。
學者惟貴二六時中,六欲不生,萬緣頓息,靈臺寂寂,絳宮惺惺。從此一點靈機上,刻刻不離照顧。真定,則行住坐臥,無往而非道。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者此也;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者此也;終日醺醺如醉漢,悠悠只守洞中春者此也;觀自在菩薩者此也。
今天地大劫,八百升騰之日,聖道大明之時,故此一著盡性致命之功,上天為八百開闢,洩三天之秘密,著作丹經,指明內外,命吾呂祖帝君、許祖都仙,授之樵陽。
九年學就大還丹,三年煉成外金液。闡揚正道,盡露真傳,以授八百,故目三個經曰《樵陽經》。傳是經者,皆在有緣,累劫修來。如幸逢之,即樵陽之授受也。故經之首,以玉液內丹為冠。「內丹成,外丹就」,必也。有聖人之體,然後可以行聖人之用。以性招命,以神馭氣,以炁歸神,性命雙修,名曰「玉液還丹」。
養性而不墮於空,命在其中;守母而復歸於樸,性在其中。斯性命兩全。然雖身外有身,猶未盡其妙,從此三年九載,一朝粉碎虛空,直超三界,斯為了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