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至貴至美:中國古代女子鳳冠霞帔的由來與演變

2020-12-23 岐黃問答

這個春節假期有點長,適合學習一些新技能,多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小編就買了很多相關的專業書,做了很多讀書筆記(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也做了一些以前一直想做卻沒做的事情。

別被騙了,鳳冠霞帔不只是嫁衣!

很多人誤以為「鳳冠霞帔」就是中國古代女子的嫁衣,以為古代女子出嫁時,會頭戴鳳冠,身穿霞帔,腳踏紅繡鞋,滿身喜慶,以最美的姿態來迎接人生的重要時刻。其實不然,恭喜你被古裝劇誤導了。

事實上在古代,「鳳冠霞帔」是從隋唐,唐代至清代結束的古代貴族女子在儀典時和婚嫁時,所穿著的命婦裝束。按照地位等級的高低,在顏色、花紋、裝飾和用料上有所不同。後來才演變成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主要特徵是「奢侈」。

鳳冠霞帔

按照漢語合成複合詞的構詞原則,「鳳冠霞帔」可以被分成「鳳冠」與「霞帔」兩個詞。那麼它是從一開始就這麼組合在一起呢?還是有什麼歷史演變呢?這一期會根據「鳳冠」「霞帔」兩個拆分出來給大家講解一下。

首頁先來總結一下,「鳳冠霞帔」是兩種可以分別獨立穿戴的服飾,一是頭戴的鳳冠,而是身穿的霞帔。後面我們就分兩個板塊講解一下。

鳳冠霞帔

古代的鳳冠,奢華尊貴無人能比!

鳳冠,是以金屬絲網為胎,上綴點翠鳳凰,並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其造型極其華麗,鑲嵌有珍珠、寶石、翡翠等珍貴珠寶,唯美大氣,絢麗奪目,非一般尊貴。

「鳳冠」脫胎於先秦的禽鳥冠,經歷了漫長的歲月,逐步形成的禮冠。也有學者認為鳳冠的原型是漢代以花朵、枝葉為飾的步搖。

東漢劉熙《釋名.釋首飾》曰:「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劉熙所說的步搖,類似於懸掛有墜飾的簪釵。

打虎亭漢墓壁畫

歷史上真正出現今日這種形制的鳳冠,至早得等到北宋時期,甚至還被金人所繼承。在此之前,禮冠上的裝飾還是以花樹、鈿等為主。當時鳳冠的具體形制,可見《金史.輿服志》

「皇后冠服。花株冠,用盛子一,青羅表、青絹襯金紅羅託裡,用九龍、四鳳,前面大龍 銜穗球一朵,前後各有花株各十有二,及餾辦、孔雀、雲鶴、王母隊仙人、浮動插瓣等,後有納言,上有金蟬襻金兩博鬂,以上並用鋪翠滴粉縷金裝珍珠結制,下有金圈口,上用七寶鈿窠,後有金鈿窠二,穿紅羅鋪金款幔帶一。」

顏色濃鬱華貴,極盡奢華和工巧。

鳳冠霞帔,實物特寫

到了明成祖時期,隨著國力的日漸強盛,鳳冠變得更加精緻,不僅承襲了宋制的龍鳳和花樹造型,還規定了花兒要怎麼開:大珠花樹上的花朵「蕊頭二個,翠花九葉」,小珠花樹上的花朵「每枝花一朵,半開一朵,翠葉五葉。」

自此,鳳冠的形制基本固定。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鳳冠只有四件,都是明代定陵的陪葬物,分屬孝端顯皇后王氏和孝靖皇后王氏所有。分別是「十二龍九鳳冠」、「九龍九鳳冠」、「六龍三鳳冠」和「三龍二鳳冠」。

鳳霞霞帔,復原圖

想穿霞帔?你至少得有地位啊!

「霞帔"又稱之「霞披",是中國古代婦女禮服的一部分,類似現代的披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因其色彩豔麗,燦若彩虹而得名。

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就曾在他的《霓裳羽衣舞歌》中詠道:「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可見,最晚在唐代的時候,霞帔已成為女子喜歡穿戴的飾物。但直到宋代,霞帔才正式成為華夏輿服志中命婦禮服的一種重要配飾。

鳳冠霞帔,劇照

到了明代,霞帔的使用走向制度化、規範化,帶著崇高威嚴的色彩。無論是后妃內命婦,還是由官員妻、母所構成的外命婦,在霞帔的顏色、紋飾上,乃至霞帔墜子的質地與紋飾都有著嚴格的規定。譬如:

皇后:深青色,並列兩條,繡有五彩雲龍的霞帔,前端掛有金鑲玉墜子,瑑龍紋。皇妃:深青色,繡有織金雲霞鳳紋的霞帔,飾以珠。前端掛有玉墜子,瑑鳳紋。

《明會典》中也多處提到「大衫霞帔」為明代貴族女性的禮服 。

大明衣冠之皇后冠服

一品夫人:公侯伯及一品二品用深青色,繡有蹙金繡雲霞翟紋的霞帔。前端掛有鈒花金墜子。三品淑人:五品用深青色,繡有雲霞鴛鴦紋的霞帔,用鍍金鈒花銀墜子;六品七品用深青色雲霞練鵲紋的霞帔;八品九品用深青色,繡纏枝花紋的霞帔,都用鈒花銀墜子。

極高的顏值和極盡奢華的用料,無不彰顯衣冠在古人心目中的非凡的地位。

大明衣冠之命婦冠服

鳳冠霞帔是如何變成嫁衣行頭的?

要說中國服飾金字塔上最頂端的衣冠,男性是一套冕服,而女性則是一套「鳳冠霞帔」,可是在我們熟悉的傳統戲劇古典文化裡面,「鳳冠霞帔"又是指,女子出嫁時的嫁衣行頭,這就讓人心生疑惑了?

依照古代傳統服飾制的等級規定,如果平民百姓穿官服,那是僭越是要被重罪的,歷史上的「鳳冠霞帔"流傳演變,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鳳冠霞帔

我們還是在民間傳說中尋找答案吧。

相傳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康王趙構落荒而逃,在這危機時刻,忽遇一座破廟,廟前坐著一位姑娘,趙構向她尋求幫助。

康王趙構,劇照

姑娘靈機一動,讓趙構藏到谷籮裡,自己坐在谷籮上面。金兵趕來,問姑娘前面的人逃往何處,她淡定地指了一個錯誤的方向。

就這樣,趙構躲過了殺身之禍。後來趙構稱帝,但他始終忘不了那位救他於水火之際的姑娘。於是他特意派遣使者前往當地尋找。

宋高宗趙構,劇照

奈何江南的女子實在是都很漂亮,很難分辨出哪個才是當初救過趙構的那位女子。無奈之下,趙構下了一道聖旨,「浙江女子盡封王。」

隨行的禮官諫言:「全部封王怎麼得了?」趙構又言:「這不簡單,讓她們出嫁時都穿「鳳冠霞帔」不就得了。」

宋高宗趙構,劇照

自此,當地的妙齡女子在出嫁時,都會穿戴起「鳳冠霞帔"。這種風俗後來遍及浙江各地,這就是人們所美譽的「浙江女子盡封王」的故事,此習俗流傳了800多年。直到解放後才逐漸廢止。

發展如今,「鳳冠霞帔」象徵了祥瑞、希望和幸福,承載了人們喜結良緣,百年好合的美好願望,是許多女子的一生期待。

「全文完」

十裡紅妝女兒夢,劇照

參考文獻:

孫機所著的《華夏衣冠.中國古代服飾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

擷芳主人所繪的《Q版大明衣冠圖志》,北京郵電出版社

喻翔所撰的《鳳冠.貴婦衣冠的絕響》,雜誌《中華遺產》

鳳冠霞帔

今日互動:你覺得女星穿鳳冠霞帔,誰最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答案。

相關焦點

  • 一日命婦:古代婚禮中鳳冠霞帔從禮服變成婚服的演變
    自古以來,婚禮上的新娘都是衣裝隆重、極盡奢華,但平民女子和后妃的身份、地位差距豈止是「九品十八級」,難道真的能夠在婚禮上穿著和命婦禮服一模一樣的的「鳳冠霞帔」嗎?而且,鳳冠、霞帔絕對算古代女性的奢侈品,無論其制式、工藝還是價值都非同小可,普通百姓有怎麼可以負擔得起呢?
  • 古代貴族女性「鳳冠」的演變 九龍四鳳
    鳳冠已經成為了標誌性象徵。但很多朋友也許不清楚,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模擬自然的「花樹」才是中國女性禮服冠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那麼鳳又是怎樣登上冠頂,最終獨領風騷的呢?   2013年,隋煬帝楊廣和蕭後墓在揚州被發現,成為當年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蕭後墓中最吸引人的,便是一具腐蝕嚴重但保存完整的冠飾,被搬回實驗室由陝西文物保護研究院開始進行清理修復。
  • 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明朝婚服裡的兒女情長
    明代是中國服飾演變史上重要的一環,它基本確定了由宋朝轉型而來的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而婚嫁服飾方面明代的成就更是功不可沒,它雖仍承襲歷朝歷代傳統習慣,但在色彩考究上,《明史·輿服制》記載,明代的婚服"取法周、漢、唐、宋,服色所尚,以赤為宜"。開創了以緋紅為嫁娶衣的經典婚嫁形式,並一直延續,成為我們現在公認的經典婚禮形式。
  • 形美如彩霞·霞帔 |「禪衣漢裳」
    一種是舞女穿戴的霞帔,這種霞帔一般為直帔,樣式承襲了唐朝的披帛,可以隨著舞者的身姿而動。另一種霞帔,則是后妃常服及命婦禮服的配飾。這種霞帔是由兩套錦緞組成,分別自身後披掛在兩肩上,下端垂至身前,末端相連再掛一枚金玉墜子以保持錦緞的平整。
  • 清平樂:揭秘宋朝女子妝飾,張貴妃的頭冠為何如此搶鏡?
    宋代女子的花苞冠造型 三、至尊至貴屬鳳冠 「虹裳霞帔步搖冠宋代冠飾中等級最高的,還是鳳冠。張貴妃的頭冠再誇張多樣,紛繁複雜,也無法喧賓奪主,曹皇后的鳳冠才是至尊。早在漢代,皇后與貴婦們就將鳳凰作為頭飾的裝扮,宋代時將鳳冠霞帔確定為皇后妃嬪、大夫妻女的正式禮服。此時鳳冠上常有龍鳳、花樹鳥雀、王母仙子形象,受道教中羽化登仙思想的影響,冠沿上還常有寬衣博袖的仙人像。
  • 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立體呈現「衣冠裡的中國」
    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亮相的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都能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隋唐五代服飾」「宋遼金西夏元服飾」「明代服飾」「清代服飾」六個部分,展出文物近130件(套),類型涵蓋玉石器、骨器、陶俑、服裝、金銀配飾和書畫作品等,配以40餘件(套)輔助展品、約170幅圖片和多媒體設施,系統性、學術性、知識性都很強,不僅生動描繪中國古代服飾審美取向和穿著場景,而且系統展示中國古代服飾的衍變歷程,深入闡釋了服飾所承載的社會文化內涵。
  • 明代女子鳳冠:綴龍鳳以耀軀,雍容華貴背後的時代取向
    引言位於國家博物館的明朝出土文物——萬曆孝端皇后鳳冠,以其雍容華貴之美在展館之中格外顯眼奪目。孝端皇后作為萬曆唯一冊封的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位皇后,這個精美鳳冠作為其高貴身份的象徵承載著她的輝煌過去,向世人展現明代皇后的奢華典雅。
  • 中國古代服飾演變,五分鐘帶你了解各個時期的服飾
    商:服飾的基本形式為上衣下裳,右衽交領,呈現出中國古代服飾的基本特點。周:宗法制的產生決定了服飾的尊卑,如冕服、弁服等,出現深衣(衣裳相連)。民間深衣流行,女子服飾以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為主。冕冠,簡稱為冕,是指古代大夫以上的王侯所戴的禮帽。也是古代帝王最高等級的首服,冕冠由冕板、冕旒、筍、紘、充耳等組成。按規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
  • 都說鳳冠美,到底是古代的鳳冠實物美,還是古裝劇裡的更美
    當然,今天我們不是為了討論婚禮,而是要說一說古代婚禮上會出現的鳳冠。很多人都在古裝劇裡見過鳳冠,那現實中,古代的鳳冠實物到底美不美呢?要說到鳳冠,那孝端皇后這頂鳳冠是必須要放出來的。我想,喜歡古飾物的朋友一定都對它不是太陌生,因為它太有名了,就是圖中這頂九龍九鳳鳳冠。當時一起出土的有四件鳳冠,分別是孝端皇后的九龍九鳳冠和六龍三鳳冠以及孝靖太后所有的三龍兩鳳冠和十二龍九鳳冠。
  • 鳳冠:雍容華貴的極致之美
    鳳冠共嵌未經加工的天然紅寶石百餘粒,珍珠5000餘顆,造型莊重,製作精美,採用的工藝有花絲、點翠、鑲嵌等。可謂雍容華貴的極致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鳳冠。(來源於網絡)▲南燻殿帝後畫像「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鳳冠是古代婦女高貴的禮冠,祥瑞、希望、權力和身份的象徵。鳳凰成為皇后冠上的主要飾物當始於宋代。
  • 中國古代到現代服裝史———明代服飾
    大明王朝,是中國市民氣息最濃厚的一個朝代。從現今流傳的明代文學作品和歷史記載中,可以看到明代的服飾文化也達到了一個比較發達的水平。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染下,中國古代女子的美容,十分強調含蓄,重視內在修養,「濃纖得衷,修短合度」一直成為美容的典範。明代雖然審美觀已較為寬泛,但中和、適度的美還是最受推崇。在體型上,「豐肉微骨」再次受到重視。
  • 古代鳳冠玉人,猶如龍獸各種動物組合在一起的複合體古樸美
    收藏家們收藏的不僅是古玉物件,更是古代歷史與文化的見證。每件古玉藏品背後都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甚至是一個驚天秘密!而收藏的最大樂趣、最大的意義正是要發現這些故事與破譯這些秘密。猶如龍是中國古人組合了各種動物特徵的複合體。在例如下圖片鳳冠玉人·商代晚期·國家博物館藏品。這件玉人又像人又好像動物體型,古代鳳冠玉人,袁珂認為:「玄鳥再經神話化,又為鳳凰。
  • 古代女子髮髻圖解:個個都很漂亮!
    形似螺殼的髮髻,這種髮式在初唐時盛行於宮廷,後在士庶女子中也流行。當時崑崙奴亦是梳這種髻式,至宋、明時期,仍有這種髮式。 鳳冠 ,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飾,其上飾有鳳凰樣珠寶。明朝鳳冠是皇后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發展和完善,因之更顯雍容華貴之美。 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
  • 古代女子「萬福禮」的起源和演變淺探
    古代女子萬福禮的起源和演變淺探文:枯木現代人流行握手禮,這個禮節源自歐洲,辛亥革命時期傳入國內,據說是孫中山先生引進的,早在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組織同盟會,規定入盟「同志相見之握手暗號」,並親自教導會員如何行握手禮。辛亥革命成功後,廢除了跪拜,崇尚自由平等理念,於是握手禮從此流行。
  • 盤點中國古代髮型【第十一期:手繪古代女子經典髮式一】
    極為豐富且具有悠久傳統的中國歷代髮式,在整個中國文化發展史上,佔據著閃光的一頁。暢翔於我國浩瀚的史籍、文物之中,有關髮式及其裝飾品的記載,浩如煙海。這一切為我們今天研究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髮式造型及演變,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
  • 中國古代姓氏的由來以及演變的過程
    由圖騰演變為姓的傳說很多。據考證,夜郎國的國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為圖騰,姓竹。又據史書記載,晉國有狐毛、蛇平,漢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國有豹皮公等人。(郭氏圖騰)透過這些古怪的姓名和駱、虎、蟻、牛、羊、鳥、龍、竹、梧、茶、菊等與動物、植物名稱相同的姓氏,隱約可見圖騰崇拜對姓氏起源的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跡。
  • 每個朝代皇后鳳冠都不同,有的皇后戴的「鳳冠」上還有龍呢!
    如今的鳳冠霞帔都用於中式婚禮上,尤其這幾年特別盛行中式婚禮,戴上「鳳冠」,穿上嫁衣,每個女孩子在這一刻都是幸福的。而在古代,鳳冠可不是普通人家女兒能戴的,是皇家專屬。我國古代一直等級森嚴,不同等級的人群他們的吃穿用度都是有規矩和定數的,如若不按照等級定數來那就是對制度的無視。尤其是皇族宗親的服飾,更是要求嚴格,什麼樣的人衣服上繡什麼樣的花紋都是有講究的,絲毫不能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