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讀木心的詩,《雲雀叫了一整天》

2020-12-11 騰訊網

《雲雀叫了一整天》

作者:木心

好書推薦人:浙江省現代旅遊產業研究院研鄉村規劃中心副主任張琦

木心先生

「一夜透雨,寒意沁胸,我秋天了」

時至今日,又到秋天,又想起他,那個「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的人生狀態」的木心先生。

木心是音樂家、作家、畫家,雖然「畫家和作家合謀把這個音樂家謀殺了」。他在一個未被大眾認可的年代,活出了自己的人生風格——文雅體面,虔誠的對待生活,專注於個人的藝術創作。

《雲雀》是第一本讓我認識他的書,由甲輯(詩歌)與乙輯(短句)組成,收錄了《火車中的情詩》《女優的肖像》《伏爾加》《從前慢》等一百餘首詩篇,逾百行木心式的精彩箴言。

"甲輯的詩歌,不像《素履之往》那般晦澀難懂,而是用最溫柔的語言闡述最深刻的道理,意味深遠。"

他這樣寫道:

《我》

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哪

《知與愛》

我願他人活在我身上

我願自己活在他人身上

這是「知」

我曾經活在他人身上

他人曾經活在我身上

這是「愛」

《從前慢》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乙輯的短句(雪句),更像是那個時代文藝界的段子手,每一句都像一首詩,字字珠璣,針針見血,極有趣。"

他說:

·冰是睡熟了的水

·愛情是天才行為,早已失傳了

·藝術的意思是教你做藝術家

·生活最佳狀態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

·在「桃園三結義」中你演什麼角色 我演桃花

·有的書,讀了便成文盲

我喜歡讀木心的詩,就那樣慢慢的讀著,感受著一字一字的滲入心扉。

木心先生很可愛,最初是被詩集的名字所吸引才來讀,讀完至今仍不明白為何詩集的名字叫做雲雀叫了一整天,雲雀在哪兒?而後卻想開了,正如書中所說「好像紅樓夢是那些紅學者所著」,讀了就讀了,想了就想了,何必執著,你覺得是為什麼就是為什麼。

如今最幸運的是,還有烏鎮的木心美術館,還有陳丹青先生做我們的「粉頭」,還有《文學回憶錄》《素履之往》《即興判斷》等作品,供我們更加接近他、熟悉他、感受他。

希望藉由此文,獻給在人世中漂泊的人,不如意之時不如讀一讀木心,看一下笑一下,而後再次投入到生活那「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之中,也是快哉。

投稿 | 集團人力資源部

責編 | 李雪絮

相關焦點

  • 文案|經典的木心語錄
    --木心 2.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皆可原諒。--木心《傑克遜的高地》 3.你再不來,我要下雪了。--木心《雲雀叫了一整天》 4.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木心《雲雀叫了一整天》 5.生活最好的狀態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
  • 木心的詩歌《哪有你這樣你》賞析
    陰涼的晨恍恍惚惚/清晰的訣別每夜,夢中的你/夢中是你與枕俱醒/覺得不是你另一些人/扮演你入我夢中哪有你,你這樣好哪有你這樣你木心是一個行走在舊時光的人讀木心的《從前慢》《哪有你這樣你》,都能感到詩人在悼傷往昔。《哪有你這樣你》是一首思念、懷人之作,詩人敘述十五前那場讓人「恍惚」卻又清晰如刀痕的訣別,十五來,詩人對詩中的「你」思念深極,夜夜夢及,卻從噩夢中驚醒,驀然之間,詩人又覺得惡夢中的「你」不是「你」,是「另一些人扮演你入我夢中」,反映詩人的悲痛,因為曾經的你是「這樣好」。
  • 罵木心或者誇木心之前需要做些什麼
    有人在罵木心,在貌似客觀地給木心熱減溫度。罵木心的人有兩種,一種人很小聰明,就是蹭熱度。這種人沒什麼好說的,他知道自己不行,很沒出息,沒水平,就是來蹭個熱度露個臉,生存之道嘛,可以理解,不予理會就好了。還有一種是有點成就的人。
  • 《木心詩選》西安首發童明:木心的詩要淺唱低吟
    「莫倚偎我,我習於冷,志於成冰,莫倚偎我;別走近我, 我正升焰 ,萬木俱焚,別走近我;來擁抱我,我自溫馨,自全清涼,來擁抱我;請扶持我,我已衰老,已如病獸,請扶持我;你等待我,我逝彼臨,彼一如我,彼一如我。」
  • 讀解木心: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大家好,今天我看到木心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繞歲月」。什麼意思呢?我理解為:歲月匆匆,時不待人,我也從沒有虛度過光陰。時間流逝人都會慢慢變老,但是我過的充實,從來沒有白費光陰。一生豐富多彩,沒有什麼遺憾。
  • 木心 | 一出聲就俗了.
    他一頭扎進伯伯茅盾的書屋,一看就是一整天。他讀孔孟、讀詩詞,也讀外國翻譯小說。看畫,看山水、看水墨,也看西洋油畫。十六七歲前,木心幾乎看完了所有能得到的書。「少小的我已感知傳統的文化,在都市在鄉村,在我家男僕的白壁題詩中緩緩地流,外婆精通《周易》,祖母為我講《大乘五蘊論》」,他說。這樣的經歷為後來的木心鋪墊了極其深厚的中國文化基礎。
  • 木心:在自己身上,克服時代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特別害怕一坐下就進入到這樣一個模式中,我覺得這恰恰是對木心先生的一種誤解,木心不是這樣的。我必須承認,作為一個「膚淺」的人,作為一個「膚淺」的讀者,吸引我打開他的這本《雲雀叫了一整天》,其實是因為他的照片——一個老紳士穿了一件黑色的呢子大衣,一個手杖,一個帽子。我相信很多讀者看到這張照片都願意看看他說了什麼。
  • 芥川龍之介:有時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木心接下半句,成為經典
    去年小編在看過他的一系列作品(只是部分)之後,覺得這個作家很特別,他對人性的了解是那樣的透徹,小編看完不禁震驚,不知道要有怎樣的經歷怎樣的人生才會有如此頓悟。芥川龍之介身上有著濃厚的憂鬱敏感氣質,他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有時人生還不如一行波德萊爾。」這句話被很多人喜歡,並摘抄在筆記本裡。
  • 陳丹青推崇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聽說木心的時候,他已名滿天下,很多人推薦他的詩歌文章,稱讚他的為人。那時候年紀小,讀過幾本書,知識沒學到多少,偏添了些文人的傲氣。粗略瞥幾眼他的詩,覺得是些只留表面的文字,不值一提。時隔多年,偶然見到一本詩集,名為《雲雀叫了一整天》。驚訝於作者才情,卻發現,正是因我的無知的偏見而錯過數年的作家——木心。
  • 木心的一首詩 木生手記
    木心的《西班牙三棵樹》一書共有三輯,前兩輯是自由體詩。而第三輯19節全用繁體無標點一排到底,大多節內含有一首自度的古體詩,為閱讀增加了不少難處,光是斷句就要費些思量。
  • 精選木心10部作品,10句經典語錄,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中國當代文學大師、畫家木心先生,因病逝世於故鄉烏鎮,享年84歲。「木心」是他的筆名,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著名畫家陳丹青解釋木心的名字起源於「木鐸之心」,是佛語說法。這84年來,木心先生始終孑然一身,唯有文學與藝術相伴。
  • 趣讀美文 | 傑克遜高地 - 木心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因為一曲《從前慢》而認識了木心先生。2011年底,木心先生去世。《從前慢》開始被人傳頌,從貼吧、微博到微信朋友圈,這首詩被當成了情詩,廣為流傳。
  • 讀陳丹青的《張岪與木心》,走進烏鎮的孩子,其中情感,一言難盡
    《張岪與木心》,知道陳丹青寫了這麼一本書時,我就一直在想,張岪是誰啊?等我一讀,我就知道了。原來張岪是木心送給陳丹青的筆名。張,是陳丹青的母姓。岪,指山。因為陳丹青喜歡山。張岪,真好聽。陳丹青一直沒公開使用,給的理由也確實合理。張岪與木心,這五個字,讓人挺感動的。
  • 陳丹青:我難以得知,木心對自己失去的歲月如何抱憾
    2011 年,木心去世,陳丹青開始書寫木心,八年過去,集結為《張岪與木心》一書。張岪是木心為陳丹青起的筆名,但陳丹青從未啟用過,直到木心逝世之後,陳丹青提筆寫他,才用這個名字做了書名。是紀念,也仿佛一個隱秘的約定:「我忽然明白:要和這難弄的傢伙不分離,只剩一條路,就是,持續寫他。」
  • ...與上海之間,在詩與畫之間,「米修與木心」來了場跨越時空的相遇
    1948年,青年木心盼望留法未如願,此後在詩中寫想像中的巴黎。圖說:亨利·米修《無題》 官方圖今天開始,木心和米修的一次合作展覽《米修與木心》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構建一場跨越時空的文藝偶遇。展覽將呈現兩位藝術家詩畫踐行的人生,不僅展出近50餘件畫作,還將展示各自的詩集,通過文學與繪畫兩個維度,帶領觀眾遨遊他們的心靈世界。
  • 木心被禁22年,66頁紙寫65萬字,沒有一字抱怨人生
    1927年2月14日,木心出生於美麗烏鎮,一個書香世家。父親為他取名孫璞,寓意美好。而他確實得到上天恩寵,自幼聰穎。父母教他識字斷句,讀詩誦詞,發現他尤其喜歡讀詩,就有意讓他學寫詩。木心整天浸泡沉醉在詩歌繪畫音樂裡,對藝術的嚮往越來越深切,即使家人為他定了從商從政的未來宏圖,他也不管不顧,憧憬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邁進藝術的殿堂。木心15歲時離開烏鎮,前往上海和杭州學畫。他先後師從劉海粟先生和林風眠先生,潛心鑽研畫畫。
  • 從前慢-木心
    超喜歡木心先生寫的這首詩《從前慢》:賣著豆漿的小店、誠誠懇懇的少年、傳遞著愛的車信、精美樣子的鑰匙。與一個「越來越快的世界」相比,「從前的慢」直接轉化成一種美、一種好、一種樸素的精緻、一種生命的哲學,每次讀來,總感覺有一股暖流湧上心頭,令人動情。
  • 中音老師怒懟木心VS陳丹青的回應:誰更有漢語的風度,一目了然
    文/水無香在網上看到中國音樂學院的有個叫郭文景的教授,寫了一篇怒懟木心的文字,很驚訝。懟人沒啥奇怪,奇怪的是他使用的文字,如果不說他是大學教授,我還以為他是街頭的混混呢。陳丹青這句話,一語中的。每個人使用的語言,都代表著自己的素養和風度,郭文景和陳丹青的文字中,誰更尊重語言,誰更具有漢語的風度,在這裡一目了然。陳丹青是木心的學生,他的風度,也是木心先生的風度。陳丹青曾說過:「跟木心比,我們沒有尊嚴,沒有潔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