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海之間,在詩與畫之間,「米修與木心」來了場跨越時空的相遇

2020-12-18 新民晚報

1933年,法國青年畫家米修造訪上海,從此和中國書法結緣,將中國書法之美在歐洲傳播,87年後他的畫又來到這座城。1948年,青年木心盼望留法未如願,此後在詩中寫想像中的巴黎。

圖說:亨利·米修《無題》 官方圖

今天開始,木心和米修的一次合作展覽《米修與木心》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構建一場跨越時空的文藝偶遇。這次展覽將是亨利·米修畫作在中國的初次亮相展示, 自1983年在東京展出後時隔37年米修的作品再次來到亞洲,也是木心畫作展廳被妝點成法式莫蘭迪的三色,仿清水水泥的素色牆面環繞,開合成三個小型的「展廳中的展廳」。兩位藝術家的藝術語錄貼在兩側牆面,呼應著視覺作品,又讓觀眾回味。米修說:「你不帶著我就走了,我的生活」。木心說:「你再不來,我要下雪了。」展廳開頭的引題語定調了展覽裡的詩意氛圍。展覽將呈現兩位藝術家詩畫踐行的人生,不僅展出近50餘件畫作,還將展示各自的詩集,通過文學與繪畫兩個維度,帶領觀眾遨遊他們的心靈世界。

圖說:木心 網絡圖

巴黎市立現代藝術美術館的策展人弗朗索瓦·米肖和中國翻譯家、文學史家董強是本次展覽的兩位主策展人,他倆在趙無極展覽上相識,了解到米修與中國的親密關係,以及中國文人木心對法國藝術的嚮往。

圖說:木心《糾縵卿雲》 官方圖

亨利·米修既是法國詩人也是一名現代主義畫家。同時,米修與中國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創作盛年的他先後來到了印度、中國、日本,在他的作品中能察覺出他對中國文字文化的借鑑。他成名源於《野蠻人在亞洲》,大量地引用了中國古典作品,米修第一次將白人放在「野蠻人」角度來仰視東方美學,足見對中國書法、水墨畫、漢語和東方哲學的痴迷。本次展覽中,能發現他創作的一些具象的塗鴉符號,與中國的漢字相像的是,在米修的表達中每一個字都像詩,同時他是一個極具想像力的畫家,可以從他的畫中看出人在律動時形體的變化。米修的畫都是自由的、奔放的、靈活的,這也源於他生活在19世紀初,正處在歐洲藝術轉變的鼎盛時期,法國文化的急劇影響以及當現代主義的轉化時期。

圖說:亨利·米修 網絡圖

木心是文學家,也是一名全能的藝術家。在特殊時代背景的情況下,木心的傳世作品有限,但木心的作品是豐富的,他傳承著中華傳統繪畫又被迫遠離。木心能在具體的筆墨上有所突破。被文藝評論家們形容,「木心先生自身的氣質稟賦在任何時代都會出類拔萃。木心的畫具有超越時代的作用。」

木心則嚮往整個歐羅巴文化, 在詩中徜徉巴黎。 他早已預見自己的「藝術磁場在於西方」, 幾經動亂後終赴美國留學。 但木心一生卻沒能訪問心嚮往之的巴黎。 亨利·米修與華人畫家趙無極相交甚密, 為他晚年在巴黎市立現代藝術美術館的首次個展撰寫畫評; 木心也曾表露過對法國文人繪畫的欣賞, 比如克洛德·西蒙。

圖說:木心《歌劇》 官方圖

「現在他倆的畫出現在同一展廳。照中國的說法,這是緣分——在中法兩國之間,在巴黎與上海之間,在木心與米修之間,在詩與畫之間。甚至,今年席捲全球的疫情也無法阻止這緣分的實現。」展覽的另一篇前言裡寫道。展覽所展示的木心與米修之間的相交, 實則也是橫跨中法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深切的情感與交流訴求可以跨越地域,不為他事阻隔。

此展將於2020年9月9日至10月11日在PSA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並於10月14日至12月15日巡展至烏鎮木心美術館。(新民晚報記者樂夢融通訊員胡雨靜)

相關焦點

  • 跨越時空的「文化相遇」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和木心美術館聯合舉辦...
    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和木心美術館聯合舉辦的「米修與木心」展,於9月9日起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展品包括兩位作者近50件畫作,以及各自的詩集。據悉,此次展覽是亨利·米修畫作首次在中國展示,也是木心畫作在上海首次展示。該展策劃人是弗朗索瓦·米肖與董強,旨在呈現其米修與木心的內在關聯和迥異之處,構建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相遇。亨利·米修是20世紀重要的法國詩人及現代主義畫家,而木心則是死後聞名的中國畫家與詩人。
  • 87年後再次「來到」上海的米修,在黃浦江邊相遇中國詩畫
    1933年,年輕的法國詩人、畫家米修造訪中國,曾到過上海,並為漢字與書法所打動。八十七年後,他的詩與畫來到這座城市,並與一位中國畫家與詩人相遇。 9月9日至10月11日,展覽「米修與木心」在黃浦江畔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展品包括米修與木心的近50件畫作,以及兩人的詩集。
  • 米修與木心:語言無法達到之處
    在這樣的氛圍下,木心和亨利·米修的聯展——「米修與木心」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連接遙遠的中法兩國兩位同樣具有才情和個性的文學家藝術家,讓藝術家用作品說話,讓觀眾用心眼感受。    展覽於2020年9月9日至10月11日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 10月14日至12月15日巡展至烏鎮木心美術館。展品包括兩位作者近50幅畫作,以及各自的詩集。
  • 藝術探訪·第6期 | 「米修與木心」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在探訪完烏鎮木心美術館,深入了解了木心生平、家鄉及其作品之後,沿著既定的路線,韻薰堂團隊再次走近文化界傳奇大師木心,來到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探訪這裡正在進行的「米修與木心」展,感受木心先生與比利時藝術家米修的這場跨時空的藝術對話。
  • 《木心詩選》西安首發童明:木心的詩要淺唱低吟
    「莫倚偎我,我習於冷,志於成冰,莫倚偎我;別走近我, 我正升焰 ,萬木俱焚,別走近我;來擁抱我,我自溫馨,自全清涼,來擁抱我;請扶持我,我已衰老,已如病獸,請扶持我;你等待我,我逝彼臨,彼一如我,彼一如我。」
  • 木心的一首詩 木生手記
    木心的《西班牙三棵樹》一書共有三輯,前兩輯是自由體詩。而第三輯19節全用繁體無標點一排到底,大多節內含有一首自度的古體詩,為閱讀增加了不少難處,光是斷句就要費些思量。
  • 與木心先生在一起的時光
    對於許多通過其寫作和藝術作品來認識他的人來說,木心的影響力同樣強大。在創作生涯中,他始終與他的受眾保持著距離。他的一生踐行著福樓拜的信條:「呈現藝術,隱退藝術家」。 我們與木心先生的見面費了一番周折。2008年,我們開始策劃一部紀錄片,以在世中國藝術家肖像為主題。兩年的時間裡,我們為籌款擬定計劃書,會見潛在捐贈者,造訪不同文化機構,卻一直缺少運氣。
  • 木心:在自己身上,克服時代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孫甘露:木心去來關於木心先生的寫作,關於木心的一切,從我的角度來講,是因為丹青。記得那是2005年,天氣還有點冷,木心先生在上海逗留了一兩天,然後丹青安排我們一起吃了次飯,在一個上海藝術家的家裡。第二年四月,我寫了一篇短文來記述當時的見面,很短的一篇文章,叫《木心歸來》。
  • 木心:把生活過成藝術,就能成為藝術家
    西洋美食對他來說不是挑戰,麵包、奶酪、咖啡、漢堡這些快餐在他那裡也可吃出情趣,寫進詩裡。至於說到法式大菜,木心隨口就來:提波爾多紅酒原盅燜子雞、百合蒜泥焗蛤蜊、羊肉卷萊斯,還有鐵扒比目魚,起司煎小牛肉......用今天時髦的話說,木心妥妥的是個"吃貨"。不過他的"愛吃"不純粹為了口腹之慾,更是堅守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對生活的熱愛。
  • 木心,一個人類的好情人.
    木心的一生,都是一個多情之人。歸根結底,人生不過是一場長途跋涉後的返璞歸真。木心部分畫作木心是很早便知道自己是要成為一個藝術家的。他穿最體面時髦的衣衫,將自己打扮成一個藝術的紳士;他用最浪漫的詩來記錄最平淡的生活。
  • 木心 | 一出聲就俗了.
    看畫,看山水、看水墨,也看西洋油畫。十六七歲前,木心幾乎看完了所有能得到的書。「少小的我已感知傳統的文化,在都市在鄉村,在我家男僕的白壁題詩中緩緩地流,外婆精通《周易》,祖母為我講《大乘五蘊論》」,他說。這樣的經歷為後來的木心鋪墊了極其深厚的中國文化基礎。
  • 原來,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其實都是命運饋贈的禮物
    人與人之間,只有恰如其分的遇見,才會有好的緣分。相遇太早,在不懂愛的年紀,是一種悲傷。在彼此恰好成熟和溫柔的時候相遇,才是真正的,可以走下去的感情。相遇太早,註定錯過,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太早相遇,並不是一件好事。可惜命運的安排,從來不是由我們自己來控制的。誰會先來你的生命,誰會後來,都有他的命中注定,都有他的早早安排。
  • ​關於木心的這場論爭讓人看得大呼過癮
    因此,對畫鋼琴彈,我的第二個疑問是:木心蹲的是那所監獄?木心還說他在獄中寫了66頁十餘萬字的《獄中手稿》。中將、空軍司令、政治局委員吳法憲回憶說,每日寫交代材料,給了多少張紙是有數的,寫完上交,紙張數要對得上才行,絕無可能偷偷存下紙來寫別的東西。因此,我不知木心蹲的是哪家監獄,是以什麼身份蹲的監獄。我高度懷疑他蹲的是外國監獄。
  • 木心「大師」論戰續:姜文「辣」評,陳丹青、郭文景再論木心
    木心(1927.2.14-2011.12.21),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烏鎮東柵。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著有散文集《瓊美卡隨想錄》《散文一集》等;詩集《西班牙三棵樹》《巴瓏》等;小說集《溫莎墓園日記》等 ;畫集《木心畫集》 等。
  • 【開卷有益】讀木心的詩,《雲雀叫了一整天》
    木心是音樂家、作家、畫家,雖然「畫家和作家合謀把這個音樂家謀殺了」。他在一個未被大眾認可的年代,活出了自己的人生風格——文雅體面,虔誠的對待生活,專注於個人的藝術創作。>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乙輯的短句(雪句),更像是那個時代文藝界的段子手,每一句都像一首詩,
  • 中年婚姻:夫妻之間除了柴米油鹽,還有詩和遠方
    夫妻之間過日子,磕磕碰碰,都是小事,但是小事往往會迸發出怒火,進行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夫妻之間的婚姻磨合需要時間,人到中年,就是中年婚姻,所修的姻緣 ,彼此珍惜,但是卻為了柴米油鹽,磨破嘴皮。相信生活的美好,過日子,就是在相互包容中,理解對方,尋找中年婚姻裡,應該屬於你們的詩和遠方。
  • 高科技助力「跨越時空」,傳遞「更多的愛」,義大利安東尼亞諾小...
    義大利安東尼亞諾小合唱團跨時空新年音樂會即將舉行央廣網上海12月10日消息(記者楊靜)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日前對外宣布,已經連續舉辦了5年的義大利安東尼亞諾小合唱團(簡稱「安團」)新年合唱音樂會,將在2021年元旦期間「跨時空」開演。
  • 李白和杜甫之間為何如此相惜,這首詩來告訴你
    #李白#的詩,李白在小編的眼中,是最灑脫豪放的詩人,就連豪放派鼻祖蘇軾得讓其三分,李白被人們稱為詩仙,他的身上真有一種仙俠劍客之氣,他的詩更是狂放。從『』君不見黃河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奔騰之勢到『』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氣勢,無一不透漏著他狂放不羈的個性。這樣的人不乏有狂熱的粉絲,在眾多鐵粉中有一位非常鐵的粉絲那便是詩聖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