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互助短期無法替代商保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經理人雜誌

作為一種新型健康風險分散機制,網絡互助具有門檻低、成本低等特點,在「事前無須預存+事後分攤」等模式下,加入的成員患病時可獲得其他成員分攤形成的一筆比較大額的醫療金。不過,無論是從保額還是保障年齡等因素上看,網絡互助只能是商保的補充。

來源| 經理人傳媒旗下《中國保險家》

文/王一峰*

網絡互助是由網絡互助平臺組織的,利用網際網路的信息撮合功能實現會員之間承擔彼此風險損失的創新型互助模式。網絡互助平臺的設立不需要保險經營牌照,準入門檻低,且商業模式也與相互保險組織有區別,居民通過網絡互助可以獲得醫療健康支出方面的保障。

網絡互助不受銀保監會監管,給付沒有強制性。網絡互助不同於商業保險,在經營模式、運營角色、費用構成、爭議解決等方面兩者存在差異(見表1)。網絡互助與相互保險字面上均有「互助」,但雙方在發起方、資金管理和風險防範等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見表2)。

行業格局:兩大巨頭領跑2011年「互保公社」成立,2014年10月獲得第一筆天使輪融資後擴大團隊並正式改名為「康愛公社」,標誌著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互助平臺誕生。

目前,中國現存的主流網絡互助平臺主要有相互寶、水滴互助、輕鬆互助、康愛公社、e互助、壁虎互助、誇客聯盟、眾託幫、點滴守護、360互助、燈火互助、美團互助、寧互保等10餘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水滴互助為代表一直深耕網絡互助行業的第三方中介平臺,另一類是以相互寶為代表新加入行業的網際網路巨頭平臺。

總體而言,目前網絡互助計劃產品在內容上具有明顯的同質性,絕大部分互助計劃均指向受助人人身,尤以大病醫療互助、人身意外互助最為常見。「事前無須預存+事後分攤」模式佔據主流,「事前預存+事後分攤」模式也有一定市場。兩種模式的差異在於會員加入某項互助計劃是否需要預繳一定數量的金錢作為參與事後分攤的保障。

在賠付模式上,相護寶和e互助是給付型,水滴互助和輕鬆互助是報銷型。

從融資角度看,水滴互助最受投資人青睞,目前已獲D輪融資,估值達數幾十億美元,遠超同業。

從獲客數上,水滴互助和相互寶兩大巨頭處於第一梯隊,目前獲客數量均超過1億(水滴互助分攤用戶數遠遠小於會員數),2019年客戶數市場佔有率分別為31%與34.49%,領跑網絡互助平臺。輕鬆互助、美團互助、眾託幫跟隨其後處於第二梯隊,會員數達千萬級別,市佔率合計29.89%;其餘網絡互助平臺體量較小,競爭實力不強。

新入局的網際網路公司美團互助憑藉自身場景優勢迎頭趕上,未來很有可能超過水滴互助和輕鬆互助。由於互助賽道擁擠、部分互助平臺與發起人的商業基因不匹配和加入門檻過高,比如加入會員程序過於繁瑣等,導致部分互助平臺的會員人數未達規定下限而關閉,例如百度燈火互助。

無法取代商業保險只能作為補充與傳統的保險公司相比,網絡互助平臺具有門檻低、成本低等特點,具有四大優勢。

一是加入門檻低,惠及更多低收入人群,從而更好地滿足大數法則要求,實現風險分散、穩健經營。傳統保險模式需要用戶現行繳納一定數額的保費,再根據用戶情況動用資金池中資金理賠。而網絡互助計劃更多採取「事前無須預存+事後分攤」模式,會員在加入互助計劃時無須繳納任何費用,待互助公示後再進行分攤,大大降低了進入門檻。

二是在一定時間內將出資、賠付、理賠等信息及時告知,實現公開透明、流量轉化。傳統保險模式用戶與保險公司間的理賠情況無需公開,用戶無法得知他人理賠情況,信息不對稱致使對保險公司信任度降低。網絡互助計劃則將每期互助情況進行公示,大大減少了固有的信息不對稱難題,提昇平臺的信任度和健康度。每月數期的分攤公示一定程度上對參與用戶形成教育警示,高頻互動促使流量轉化至其他保險產品,增加用戶粘性。

三是線上+線下風險控制機制。傳統保險公司網際網路平臺利用自身大數據與區塊鏈等科技優勢,可以消除信息不對稱,提升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能力,從而降低賠付率。在線上,以相互寶為例,其加入條件為螞蟻信用650分以上,相較傳統險企,螞蟻集團擁有大量用戶信用行為數據,數據優勢明顯,能夠實現從入口端篩除逆向選擇。在理賠端,各家互助平臺均結合專業第三方調查平臺進行線下實地調查。相較傳統保險完全線下的模式,線上線下結合更能控制風險。

四是管理費用與營銷費用低,產品更具價格優勢。傳統保險公司銷售方式多為線下主動推介,代理人成本較高,而網絡互助為用戶主動參與,管理費用基本來源於線下理賠調查費用,節省了網點成本與代理人成本。目前各互助平臺管理費在8%左右,相較高於12%的保險行業管理費率有一定下降,可以降低平臺產品價格,提升獲客優勢。

不過,網絡互助產品聚焦於大病互助和意外互助,產品類型單一。大病保險(重疾險)和意外傷害保險都屬於定額給付型險種(即發生保險責任約定的保險事故後,保險人按照規定保額給付保險金),此類險種的保險責任單一,保險事故是否符合保險責任容易被鑑定,相比於複雜的報銷型醫療險容易被普通用戶所理解,產品設計較為簡單,運營難度較低。

截至目前,大病互助和意外互助計劃適合目前尚處於探索階段的網絡互助平臺。例如:相互寶主要運營大病互助計劃和老年防癌計劃,2020年5月新增慢性病人群防癌互助計劃,2020年8月新增公共運輸意外互助計劃;水滴互助計劃主要為健康人群大病互助計劃、綜合意外互助計劃。

基於目前互助產品的特點,其對商業重疾險替代有限。首先從保額看,相互寶對於40歲以上的惡性腫瘤高發人群最高互助金額僅為10萬元,以2020年6月最新一期相互寶公示數據為例,發病率最高的肺癌治療費用平均為50萬元,保額覆蓋程度低,而重疾險的保障額度在50-80萬元不等,較相互寶保障更有力。

其次在保障時間方面,相互寶大病互助計劃用戶60歲自動退出相互寶,而據保監會發布的《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顯示,55歲居民重疾經驗發生率男女分別為1.28%、0.81%,65歲居民重疾經驗發生率男女分別為2.53%、1.70%,重疾發病率提升近2倍。相互寶用戶60歲後風險概率極大提升。

第三,在不確定性方面,相互寶每期人均分攤金額高度不確定,用戶在公示前無法得知扣除金額,尤其是2020年老年防癌計劃無分攤上限,未來費率存在進一步走高可能。同時相互寶的保障規則可以不斷改變,用戶權益存在受損可能,而重疾險保險條款一經籤訂無法更改,用戶權益有保障。

總而言之,相互寶並不能替代重疾險在長期保險保障上的作用,二者存在較大差異,由於網絡互助平臺的保障周期和保險責任並不明確,其對傳統保險公司影響有限,網絡互助平臺更多作用於保險體系外的保障補充。

*作者系光大證券分析師

相關焦點

  • 加入網絡互助的人,必須要了解互助平臺的五個方面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網絡互助計劃,據不完全統計網絡互助用戶已超過2億!網絡互助的出現,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有效的健康保障,緩解了因不幸遭遇大病和意外的家庭的經濟壓力,有效降低了整個社會的因病致貧率。所以說,這一正面的、積極向上的事物,已經越來越成為社會發展、人民健康保障水平提高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 網絡互助的末路到了?美團互助關停!相互寶怎麼辦?
    網絡互助的末路到了?在過去,這些網際網路公司的金融嘗試,往往被看作是業務上的創新,如網絡互助,就被當作是保險業的一種補充,彌補了很多商業保險無法覆蓋的群體獲得保障的困難。但是,人們往往忘記了,這些公司也是商業公司,本質上,是需要賺錢的。而他們曾經的一些所謂創新,從根本上來說,或許在法律上就無據可循。
  • 相互寶、水滴互助這類網絡互助平臺該監管麼?
    該文章引起諸多保險、金融類媒體關注,畢竟相互寶是上了螞蟻招股書的業務,水滴互助是水滴公司最早的業務之一,網絡互助行業內幾位玩家目前的會員數超過3億多。互助最早是17世紀起源于于英國,是保險的最初期的形式。勞工們日常工作中面臨巨大勞動風險卻無法得到補償,於是他們自發組織起來形成了互助社。現代社會中,互助作為一個很好的保險保障教育場景,可以有效地成為保障模式之一,加入門檻低、費用偏低等優點,可以快速獲得用戶認可。這對於保險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保險教育場景。而大家也都知道,保險是市場規模和利潤情況。
  • 相互寶等網絡互助產品是保險嗎?
    此外,李女士提出,相互寶此類高度類似電子保單的網絡互助項目在主頁面沒有明顯退出提醒,「主頁面都是廣告,我是通過百度才找到退出出口的」。 網絡互助,是基於網際網路平臺形成的互助社區。加入成員事先約定,如果有會員發生約定的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等風險事件,其他會員就需分攤互助金。由於加入費用和準入門檻均遠低於傳統重疾險和商業保險,各類網絡互助計劃吸引了大量的用戶。
  • 把網絡互助當保險經營:談談網絡互助中的保險邏輯
    相互保險和網絡互助的區別在於:一是法律法規方面,相互保險是執照經營的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網絡互助是科技公司運營的具有保障性質的互助計劃;二是運營和風控方面,相互保險更嚴格更保守、缺乏活力,而網絡互助更網際網路化、注重效率;三是產品與社會價值方面,相互保險重公平,而網絡互助兼顧公平與公益。
  • 網絡互助應納入銀行保險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監管
    網絡互助是現代保險的最初形式,起源於17世紀的歐洲,面臨巨大勞動風險卻無法得到補償的工人們自發組織起來形成了互助社。國內金融體制的改革、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以及保險保障需求的擴張共同催生了網絡互助。不同於傳統保險,網絡互助是一種互助性經濟模式,相較其他大病保障模式,其進入門檻、中間成本更低,且具備正向價值觀,能夠聚集會員,自發傳播。
  • 博覽天下 | 疫情期間網絡互助計劃的法律性質
    幾乎所有的平臺都標註了「領取 XX 萬元抗疫保障」的宣傳用語,並對可申兌的最高互助金額進行大寫加粗和反覆提示。三是術語使用混亂。「互助金」「保障金」「關愛金」「撫恤金」「權益」等多種表述方式混用,使用戶無法準確辨別各類資金的性質差異。
  • 2000多家P2P公司灰飛煙滅,網絡互助為何行穩致遠?
    保觀察注意到,曹宇曾在2017年3月就網際網路金融提出了「三個有利於」監管原則。 三年時間過去了,P2P行業從高峰期的2000多家企業到現在完全出清,這體現了監管部門的監管決心和監管定力。 如今曹宇副主席重提「三個有利於」監管原則,這對網絡互助從業者有何啟示意義呢?
  • 網絡互助爭奪保險牌照!水滴「夢斷」安心?
    況且,水滴集團中的互助業務,原本就游離在監管邊緣。對於網絡互助的規範,將來也是監管的一大工作重點。縱觀水滴的保險變遷作為一家擁有數億流量的網際網路平臺,水滴集團已摘得保險中介牌照,建起了自己的保險商城,希望擁有一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是水滴集團的更大「野心」。
  • 相互寶、水滴互助回應"非持牌經營"風險:期待互助納入監管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打非局發文指出,網絡互助平臺監管缺乏制度依據,處於無主管、無監管、無標準、無規範的"四無"狀態,並提示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  打非局的文章再次讓網絡互助成為熱點。
  • 相互寶這不「保」那不「保」?存在這些風險
    對此,客服人員堅稱材料不齊,無法通過審核,沒有辦法進行賠償。 這段視頻在某社交平臺上閱讀量突破數萬,引發網友熱議,更有網友調侃,相互寶只有「兩保」:這不保,那不保。 根據相互寶頁面宣傳,其是專為支付寶用戶及家人提供的一份大病互助計劃,最高30萬元,一人生病眾人分攤。
  • 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 攜手濟南打造「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保障」項目
    水滴集團2016年創立時,提出以「保障億萬家庭」為使命,旗下的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相互依託,憑藉微信生態、場景轉化和AI風控科技在大健康領域取得飛速發展。目前水滴集團獨立付費用戶已突破1.6億人。
  • 相互寶等網絡大病互助計劃怎麼「病」了?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網絡大病互助計劃怎麼「病」了? 來源:證券時報電子報近日,以相互寶為代表的網絡大病互助計劃遭遇用戶規模負增長,引發業界廣泛關注。網絡大病互助計劃大熱之後集體陷入增長困境,主要有四點原因:一是用戶的絕對數量有限,用戶規模在發展初期迅猛上漲後必然會進入調整周期;二是互助計劃是事後分攤機制,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滯後效應導致整體出險率增加、分攤金額上升,進而導致更多健康人群選擇退出計劃;三是網絡互助計劃本身的吸引力下降;四是市場上各類互助計劃數量眾多,「藍海市場」已漸成「紅海市場」。
  • 發展網絡互助計劃,有賴良好的市場監管
    「一人得病、眾人均攤」「0元加入、保障金額最高30萬」……近年來,在風險資本和網際網路企業的推動下,喊著此類宣傳的網絡互助計劃迎來了推出高峰期。然而,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網絡互助計劃產品大多在成員準入、條款解釋、互助金賠付等方面存在管理缺陷,全面監管亟鬚髮力。
  •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教授張琳:網絡互助監管的頂層設計缺失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網絡互助發展方興未艾。5月19日,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教授張琳分享了自己對網絡互助的思考。而我國14億人口中有著眾多的中等或中低收入人群,他們的保險意識不是很高,也無法承受較高金額的保費,這些人群成為了商業保險的盲區。螞蟻金服集團研究院發布的《網絡互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網絡互助平臺的實際參與人數為1.5億,預計2025年將達到4.5億人,覆蓋中國14億人口的32%左右。
  • 「相互寶」等網絡互助產品誰來管
    條款任性修改、患病不能理賠,網絡互助很霸道網絡互助,是基於網際網路平臺形成的互助社區。加入成員事先約定,如果有會員發生約定的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等風險事件,其他會員就需分攤互助金。由於加入費用和準入門檻均遠低於傳統重疾險和商業保險,各類網絡互助計劃吸引了大量的用戶。
  • 相互寶的圈套:你保了別人,別人不保你
    此外,相互寶等網絡互助平臺也一直存在監管問題。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所有的網絡互助平臺,目前都沒有牌照,都是以科技公司運營,有不合規、不合法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相互寶設立的審核及監督機制是在用戶需要去申請互助的時候發揮效用的,在「加入籤約」這一步驟中並沒有相應的審核機制。也就是說,即使一個人在相互寶分攤了兩年的金額,如果在前期沒有對健康告知所列出的條款進行確認,後期也無法提交相關證明,按照規則也無法滿足申請互助條件。
  • 一毛錢換不來30萬,互助保險不再是小打小鬧,相互保的春天在哪
    10月16日剛剛上線的「相互保」,意味著互助保險在中國不再是「小打小鬧」了。相互保:我只是個孩子進入「相互保」頁面即可看到,相互保目前有超過1000萬人投保,遠遠超過了規則中產品中止的下限330萬人。考慮到相互保上線僅僅一周,其轟動效應在中國網際網路保險圈子,可謂空前。
  • 優米熊操作模式 社區分享互助
    一.分享經濟的類型:人際間分享為主: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種類也很多;點對點分享互助:時間碎片化,節約成本。2.個體分享互助:生產者通過分享個人經驗,實現資源共享;3.公共分享互助:公共平臺相繼提供公益分享功能,如滴滴打車、美團點評上面的分享分時交易平臺。
  • 我是怎麼被套路到網絡互助的?
    美團互助官方微博的評論(圖片來源:微博截圖)從互助寶、水滴互助、360互助到美團互助,網絡互助究竟有何「魅力」讓網際網路巨頭爭相入局?「一人得病,大家幫忙」,互助對保險業和個人又意味著什麼?網絡互助的「跑馬圈地」「網絡互助目前還處於跑馬圈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