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張黑女》367個字,歷經1400年流傳,一般書法家寫不出來!

2020-12-16 有文化的小哥

說到魏碑很多人都會想到古拙大氣,其實真正的魏碑不僅僅有古拙之氣,還有著流暢之風。這其中《張黑女》碑是魏碑的巔峰之作,整幅書法367個字,一共20行,歷經坎坷才被世人熟知。

《張黑女》局部

這幅書法全稱是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誌,此碑刻於公元531年10月左右,原來的碑已經無從可尋,只留此拓本得以流傳。後來陳介祺根據拓本斷定是宋代的拓本,到了清代末年的時候被何紹基收藏,後來又影印多次原拓遺失,如今看到的作品只是在拓本之上又影印的,仍然可以感受到古人的筆力。

《張黑女》局部

拓本之中可以看出這幅書法剛柔兼濟樸茂古拙,收放自如,有圓潤又如有穩健,有飄逸又有內斂。在我們熟知的魏碑之中,屬於清秀典雅之風,與在北魏時期的作品有著不同之處。

《張黑女》局部

因為這幅書法在魏碑之中有著獨特的一特點,所以研究這幅書法的人也是越來越多。我們熟知的魏碑點畫似乎剛勁有力古拙大氣,但是這幅書法在點畫之間有著連帶之感,說明魏碑發展到張玄墓誌的時候已經注重了藝術美感,和南北書風的統一。

《張黑女》局部

這幅書法的靈動之感,絲毫不遜色於行書和草書。有很多人在臨寫的時候也注重了這種線條的剛柔對比和點畫之間的連帶關係,尤其要讀懂線條之中的柔美和整個結構的剛勁挺拔,保持線條秀潤的同時又能夠做到樸茂之氣,寫出顧盼生姿的特點,這才是張玄墓誌的精髓之處。

《張黑女》局部

提到魏碑很多人會想到方起方收。忽略了之間的連帶關係。包世臣也曾評價這幅書法,疏朗如張猛龍,左右相得之妙並非一般人所能相比。在平時的魏碑之中點畫似乎有著相似之處,但是這幅書法在相似之中又尋求不同的特點,做到豐富多變,實屬大家手筆。

《張黑女》局部

張玄墓誌在北碑的基礎之上,吸取了清秀之感,又融入古意盎然的書風,使這幅書法在整體上更加的高古大氣,把篆書隸書入楷,達到了古意盎然的特點。

《張黑女》局部

學習過張玄墓誌這幅書法的人曾經說過,如果只注重其外表,那麼寫出來的書法並沒有連帶感,和拓本相比,在氣韻上要遜色很多。如果你也是追求碑帖融合,那麼這幅書法是一幅很好的學習範本,它的風格特點和風格形成對我們學習書法有參考借鑑的意義。

《張黑女》局部

這幅書法改變了我們對魏碑的認識,雖然屬於正書,但是用筆不拘一格自然高雅,在筆法上把中鋒和側鋒聯合使用,方圓兼施,主要是飄逸之氣深深地吸引著我們。

《張黑女》局部

很多學習書法的人都臨摹過《張玄墓誌》,因為這幅書法是練習魏碑最好的範本,這幅書法經歷了1400多年的風月洗禮,仍然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在如今的書壇這幅書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的筆法結構和氣韻,沒有幾十年的功底達不到這樣的境界,因此包世臣、何紹基等書法家說這幅書法在魏碑之中沒有比肩者。

相關焦點

  • 想寫好魏碑,千萬別誤入歧途
    著名書法藝術家孫伯翔先生曾說:「從古入手是強調以名碑、名帖來作為法則來學,不是任何一種都可作為法源,比如無名的或以刀代筆的小墓誌、小造像、刑徒磚以及竹簡、木簡、一般的寫經等等,只能取其意、悟其天趣,不能作法。學魏碑的只把重點放在以刀代筆的小石刻,而不以《張猛龍》、《始平公》、《張黑女》、《鄭文公》、《論經書詩》為宗,雖是學古,卻是歧途。」
  • 30年前硬筆書法比賽一等獎作品,造詣深厚,一般書法家寫不出來!
    硬筆書法大家不陌生,但是30年前的硬筆書法比賽,一等獎作品讓我們感受到了老一輩的書法魅力,所以有人說這些書法功底沒有幾十年練不出來。所以這些書法有著一種古雅的氣息,並不是隨便書寫就能寫出來的。其次,在筆法上有著獨到之處,說到硬筆書法的筆法有可能感到陌生,但是一幅好的硬筆書法精湛的筆法是最基礎的元素。我們通過這些筆畫可以看出每一個筆畫與前後的筆畫有著連帶之感,順暢靈動成為硬筆書法的一個特點。
  • 魏振皆和他的魏碑書體
    魏碑是由漢隸到唐楷發展的過渡性書體。先生在研習漢隸、魏碑中,擺脫了一般習書者片面追求整齊劃一的弊端,從魏徑直上溯六個碑版,以至兩漢、魏晉的各種金石文字。他雖然極少寫金文,但他卻從金文中取其章法,水乳交融於魏體,結合自己潛心研究和實踐的結晶,借鑑金文交叉筆畫處重,單行筆畫處輕;結體繁難者大,結體簡單者小;上下重疊者長,左右橫託者扁等特點,真正寫出了金石的古拙奇趣。
  • 魏碑書法特等獎是評委評錯了,還是網友看不懂書法藝術?
    山西省2020年舉辦了一期「魏碑書法雙年展」,面向全國書法專業工作者和書法愛好者徵集作品,由書法界的著名書法家組成高水平的專業評審委員會,將首屆雙年展打造成為中國書法界的一次最具影響力的魏碑書法藝術雙年展,可謂是弘揚魏碑書法的一屆盛事。
  • 【書理畫論】魏碑——人與自然的和諧體現(2018年第1期)
    魏碑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493年),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餘年,共有2800餘塊碑刻題記的石窟遺存。這些碑刻題記,雖然朝代變了,但工匠精神和造像、文字品質並沒有變。歷經幾百年,集中反映在《龍門二十品》中。這些造像記中的功德主多是北魏的王公貴族、高級官吏和有道高僧。他們或為孝文帝歌功頌德或為祈富禳災而開龕造像。
  • 最「醜」的字獲特等獎,網友:一個敢頒,一個敢領!
    2020年都快翻篇了,有一幅字突然火起來了。就是這幅由山西省委宣傳部、大同市委市政府、書畫頻道共同主辦的「雲岡杯首屆全國魏碑書法雙年展」的特等獎作品。這場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等全國知名書法家擔當評委的比賽,引發了對作品,對評委的普遍質疑。2020這場比往年來的稍晚些的瓜——魏碑故地辦的展,評的獎,現在已然遭到全網的口伐筆誅。各有各的道理,理解有理解的道理,不理解有不理解的道理。
  • 最「醜」字獲特等獎丨網友:一個敢頒,一個敢領!
    2020年都快翻篇了,有一幅字突然火起來了。 就是這幅由山西省委宣傳部、大同市委市政府、書畫頻道共同主辦的「雲岡杯 首屆全國魏碑書法雙年展」的特等獎作品。
  • 劉洪彪說魏碑大展
    劉主席,能否給觀眾朋友分享或簡單地解答一下關於魏碑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怎樣的情況呢?魏碑是楷書裡面的一種形態,是一種特殊的書寫方式,距今大概一千七八百年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魏碑,比如說龍門二十品,都是從龍門石窟裡拓出來的,魏碑的書法跟唐楷相比特點鮮明,它形成的原因,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看。
  • 為什麼很多人不學晉唐書法而學魏碑,是因為魏碑可以掩蓋寫不好嗎
    有網友問小編,如今書法家為什麼願去學魏碑,是因為魏碑可以掩蓋他們寫不好嗎?小編不能妄下結論。還是先對魏碑作一個簡單的了解吧。2、魏碑一度銷聲匿跡魏碑在唐朝楷書就被唐楷取代了,到清朝初期一直被打入冷宮,無人問津。他們都認為魏碑是「醜書」,是不入流的書法。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 魏碑珍品非它莫屬,問題就在於書法家為自己的父親所寫所刻
    文/一者《鄭文公碑》摩崖刻石,魏碑名品,在北碑書法史上有重要地位,該碑的地位之高表現在幾方面。首先該碑的書寫者是北魏著名書法家鄭昭道(公元455—516年),鄭昭道出身於名門望族,其家族是中原地區四大望族之一,並與與當時皇室有著姻親關係。
  •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01孫伯翔:魏碑第一高手
    最欣賞李可染大師之語: 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 ——題記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01孫伯翔:魏碑第一高手 【李金河評】 天津孫伯翔先生乃當代碑書第一高手。
  • 中書協副主席:魏碑,不是漢人寫的,是鮮卑人寫的
    ,什麼人在寫這種字?大概因此,劉先生就認為這是鮮卑人在學習漢文化時,在隸書的基礎上創造出了這麼一種書體,或者說,鮮卑人在學習漢字的時候,寫著寫著變樣了,變成了魏碑這樣的模樣,無意中就創造了魏碑這種樣式。
  • 他寫了8個字,獲得全國書法大賽一等獎.網友:寫的真好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當代書法好壞的標準是書法大賽來檢驗出來的
  • 魏碑流行為何未過半個世紀?
    但可惜曇花一現不過三四十年,到北齊、北周末基本銷聲匿跡而被「二王」書系和隋楷取代。艱難孕育和漫長滋養成的一種獨特書體,如日中天卻隨即香消玉殞,箇中緣由,值得探討分析。鄭文公下碑(局部)傳統哲學和藝術都強調為文為藝必須表情達意。
  • 天下魏碑出大同!首屆全國大展在大同舉行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呂巖松,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出席活動,並與原國家文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楊志今,中國文聯原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夏潮,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等,一道為「雲岡杯」首屆全國魏碑書法雙年展和「魏碑故裡 天下大同」字碑揭幕,為獲獎選手頒獎。
  • 魏碑奇珍《鄭文公碑》欣賞
    刻面稍經加工,高3.3米,寬1.50米,碑文20行,每行40至50字不等,共計883字。碑文歷1400餘年至今仍清晰可辨。該碑是北魏永平四年(511)光州刺史鄭道昭所書鐫,碑文記述了其父兗州刺史南陽公鄭羲的生平事跡和著述。因鄭羲的諡號為鄭文公,故此碑的全稱為:《鄭文公碑》。
  • 魏碑為何不適合初學?
    ✔魏碑,是指北魏這一時期所流傳下來的石刻書法作品。但「魏碑」作為一個書法風格的概念又比較寬泛,類似風格的作品包括了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甚至之前東晉的石刻書法。魏碑作為碑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前有以隸書為主的漢碑,後有以楷書為主的唐碑。夾在中間的魏碑並不像它們一樣一臉嚴肅,而是生動活潑、大膽出挑,還有些難以捉摸。
  • 日本初一女生書法真厲害:魏碑書法收放自如,勝過國內很多專家
    但專業的書法家卻形容她這是寫的魏碑書法,已經完勝國內的一些專業書法家。 近些年中國傳統的書法越來越受國外人喜歡,尤其是一些亞洲的國家開始在中國傳統的筆墨上面搞創新,比如這一位日本的初一女學生,說是寫的魏碑書法,但真的看不懂她寫的是什麼,完全顛覆了大家對書法的理解
  • 展覽| 劉元永魏碑書法展在杭開展
    開幕當天,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鮑賢倫、夫人王挺來到展廳指導,紹興文理學院校友總會副會長、原副校長楊大明,浙江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高校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池長慶,現任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黨委副書記、蘭亭書會會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王旭初,紹興文理學院校友總會秘書長許孟飛、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張東華等嘉賓,及不少書法圈內人士和書法愛好者也齊聚一堂
  • 「中國銀行」4字是郭沫若所寫,其他銀行的題寫者更有來頭!
    郭沫若先生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匾額,大多數過了幾十年還都在使用,這也說明他的匾額銘文也是深入人心的。尤其是他題字的「中國銀行」四字,字更顯的自由、易開和易寫,整體上書法顯現的鏗鏘、積極一些,邊緣性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