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統一後,原北越是怎樣對待南越人民的?

2020-12-22 海浮人

1975年4月30日11時10分,北越軍隊的坦克車撞破了南越總統府的大門,總統府陽臺上升起了越共的紅藍底金星旗,北越軍指揮官裴信大校率人進入橢圓形大廳,只見楊文明同30名閣員和政府顧問站在階上等待他們。就在裴信接受楊文明投降的過程中,楊文明說:「我從今早就等在這,準備交權給你們」,但裴信只是冷淡地回答:「不存在你移交權力的問題,你的權力早就瓦解了,你也無法讓出你不再擁有的東西。」在不久之後的當日下午,楊文明被送至廣播電臺,宣告越南共和國政府「各級部門均完全解散」,自此在正式上結束了越南戰爭。而這一日發生的事件被稱為430事件。

越南在統一之後,以西貢為例,越共掌管西貢治權不久後,推行了新的城鄉政策,試圖降低西貢的人口,因為該城在戰亂期間因外省居民的湧入而人口膨脹,在陳文茶上任時已經充斥著過多的失業人口。此外越南政府也實施「再教育營"的制度,要求前南越軍的官兵參與勞動改造或進行苦差,並以糧食的發放作為交換條件,鼓勵貧民離開西貢前往鄉村。根據越南官方統計,1975年430事件及後續的兩年內,西貢/胡志明市的人口在這系列的政令推行之下減少了100萬人,而當局立定的目標是再進一步移出50萬。

之後又開始對全國進行了改造,包括經濟改造(統一為社會主義經濟)、社會改造、思想改造,為此越南專門建立了一個「再教育集中營」對南越的一些政府官員以及南越其他人員進行思想改造。迅速將南越的資本主義抹除,私營企業被查封,大量的資本商人被逮捕,統一為國有制企業。在此高壓之下,越南出現了大量的移民現象。

越南除了對自己國民進行打壓,還對中國華僑進行打壓。中越兩國山河毗連,自古邦交關係良好。中國華僑早於宋元即僑居越南,據統計在越南南北統一前,在越華僑有一百多萬。廣大華僑與越南人民友好相處,為越南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法國學者認為,華僑於越南的銀行、國內外貿易以及基本服務設施方面奠定了經濟基礎。華僑在越南國內運輸、捕魚、碾米、經濟作物的批發與零售以及加工方面均佔據重要地位。

在舉世矚目的越南人民九軍抗法和十二軍抗美鬥爭中,包括晉江華僑在內的不少華僑參加了這一反殖反帝鬥爭。華僑為抗法抗美的鬥爭募集基金,運送醫療藥物器材,輸送食糧,更有不少華僑參加當地地下鬥爭與遊擊隊,與越南人民同仇敵愾,並肩作戰,狠狠打擊法、美侵略者。從抗法的高平戰役、瓊山戰役,直至奠邊府戰役以及長期的抗美鬥爭,都有華僑參加,有的獻身犧牲,有的受傷殘廢,建立了功勳,受到了越南政府的彰揚。然而越南政府當局對華僑卻是恩將仇報。

1960年,越共黎筍當局,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在北越開始掀起反華濁浪。1976年,越南南北方統一後,強迫華僑進行國籍登記,藉機進行種種迫害。1977年公然驅逐華僑出境。1978年更以所謂「社會主義改造」為名,強行「財產登記」,乘機對華僑抄家洗劫。許多華僑畢生累積,一切財物被掠奪一空,被掃地出門,家破人亡。數以百萬計華人被驅逐出境,流離失所,或漂流海上,或葬身魚腹,慘絕人寰。越南當局製造了震驚世界的「越南難民」慘劇。北越統一南越後實施的政策完全是不得民心的,雖然北越在戰爭上贏得了勝利,但在國家治理,對待人民的態度上就已經輸了,隨著南越人民的奮發進取,慢慢的越南南方發展比北方要好了,越南政壇上也越來越多的南越人了。

相關焦點

  • 越南戰爭後,北越人竟這樣對待南越人,南越總統的妻子下場最慘!
    南越政權雖然在越南的歷史上僅僅存在了20多年的時間,但南北兩端的分裂卻是越南歷史上永遠都無法割捨的痛楚所在,因為南北兩越對立的背後充斥著延續了14年的「越南戰爭」。直至越南戰爭結束,越南才得以重歸統一,這原本只是越南國內的一場內戰,但實際上確實美蘇冷戰格局之下局部熱戰的體現。運用「體現」二字是因為越戰涉及了其他國家的參與。
  • 越南統一以後,為何對華人比對南越還要狠
    1973年初,「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巴黎協定」籤署後,美國開始從越南撤軍,並停止了大規模軍事行動。北越於1975年3月4日發起了「春季攻勢」,經過55天戰,推翻了南越政權,實現了越南南北方的統一。1976年1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統一越南共和國,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西貢市被更名胡志明市。
  • 越南統一後,南、北越關係波瀾未起,黎筍集團卻開啟內部傾軋模式
    比如東德西德,比如南北朝鮮,比如南越北越。如今除了東北亞半島依舊對峙,德國和越南已經實現了民族統一。其中越南跟我們是同志加兄弟的特殊關係,我國人民為了越南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懈努力,毫不誇張地說,越南是在我們的支持下實現的統一大業。但也有一個因素不容忽視,那就是越南北方人民的堅強意志。
  • 越南戰爭最後一次大型戰役,裝備精良的南越軍隊最終走向滅亡
    後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法西斯的侵略勢力又蔓延到了世界各地,給各國人民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二戰後,被殖民、被侵略的國家紛紛掀起了爭取自由和獨立的運動,越南就是其中之一。為了爭取民族獨立,越南進行了艱苦的抗爭,在越南戰爭中,裝備精良的南越軍隊被北越軍隊打敗,最終走向滅亡,越南才得以建立起統一的民主共和國。
  • 大逃離;失敗者的結局,倉皇逃離的南越軍民
    越南戰爭後期,美國國內爆發大規模反戰運動,承諾結束越戰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在上臺幾年後被迫兌現承諾,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直至1973年3月29日,美軍基本從南越撤出。但在美軍幫助下都無法取得戰爭決定性勝利的南越軍隊,在沒有了美國朋友的幫助後失敗似乎已經是註定的了。
  • 從祖先到入侵者:越南人眼中的南越
    後來秦末大亂,南海郡尉趙佗手握重兵而不救秦廷,派兵把守北部關隘,斷絕通路,逐漸控制嶺南全境,於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國,趙佗也自稱「南越武王」。此後南越國長期割據嶺南,直到公元前112年,被漢武帝滅亡。 在中國歷史上,南越屬於形成於亂世之中的割據政權,漢武帝滅南越是完成了國家的統一。而越南長期將「趙朝」視作正統,將南越視作越南的起源。
  • 越南為何定都河內,而不是定都經濟實力強大的胡志明市
    而越南是北越從高棉手裡搶來的,高棉就是現在的柬埔寨。而在制度上,北越是越南共黨的大本營,而南越則重資本經濟。北方氣候更宜人,地勢更高更安全,湄公河洪水更加泛濫,更加悶熱,首都政策優勢更強,吸引力也會越來越強!另外,首都設置在北方有守住國門防中國之意,也有靠近大國,方便兩國經貿交往和發展經濟的便利。
  • 越南1975年統一時報紙爭相報導,見證南越滅亡,西貢更名胡志明市
    1974年4月30日越南南北統一,是越南全國歡慶的一天。雖然45年過去了,但是當時熱情越南人慶祝國家統一的景象仍然被各種報刊資料記載著,其中除了越南國內人民報和新河內報等紙質媒體外,還有許多西方媒體報刊。
  • 越南想改名「南越」,嘉慶把名字首尾顛倒,斷了越南對兩廣的野心
    在古代,越南有多個國號,而古代的中國、朝鮮、日本、琉球四國,在史書中一般都將越南稱之為「安南」或「交趾」。在近代,越南阮氏統一越南後,請求清朝賜名,當時他們希望能得到「南越」這個國號。所以請求被拒後,越南仍多次上書請求,最終嘉慶帝賜給了他們「越南」的國號,之後這個國號一直沿用至今。「越南」和「南越」這兩個名字,不過是一個「越」字在前頭,另一個是「南」字在前頭,看上去似乎只是首尾顛倒了一下。為何嘉慶帝就是不肯賜名「南越」呢?其中又有何玄機呢?
  • 南越王趙陀
    今天來到廣州,想起2400年前的南越王趙佗。 趙陀是恆山郡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遇秦末大亂,趙佗割據嶺南,在番禺(今廣州)建立南越國。        趙佗是南越國第一代王和皇帝,號稱「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
  • 20年援助上百億,越南統一後就和中國翻臉,誰給了「白眼狼」底氣
    歡迎來到十點解讀,在談到越南和我國「反目」之前,我們照例得先簡單的談一談越南戰爭。越南戰爭,是1955年到1975年在美蘇冷戰時期的東南亞的一場大規模戰爭。 越南戰爭最開始的時候,美國並未直接參與,而是選擇了給南越提供軍事、資金幫助。但眼看著北越政府在中國和蘇聯的幫扶下將南越打得落花流水,自己投入的錢財和物力一場空,美國徹底坐不住了。
  • 越南(下):北越迅速統一全國,美國來不及救援退出東南亞
    前面我們講到,北越通過九號公路戰役,改變了越南戰爭的局勢,獲得了戰爭主動權。而在九號公路戰役結束後,北越就準備趁勝追擊,對南越發動「復活節攻勢」,意圖消滅南越部隊的有生力量,並讓美國在和平談判中做出讓步。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些目的,北越便出動了20~30萬部隊,以及數百輛蘇制坦克,幾乎將所有的家當給投了進去。
  • 當年美國為什麼要跑那麼遠,去打一場越南戰爭?
    當時越南這一個小小的國家內部一直爭鬥不休,被分為了南越與北越,北越是中國與蘇聯等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支持的越南共和國,而南越則是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越南民主共和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加入了社會主義陣營中。
  • 南越是怎麼把自己作死的?美國:我太難了
    樸正熙冷笑一聲:協議上規定了美國撤軍,卻沒有規定滲透到南越的北越軍隊撤軍,要是締結這種協議,南越一年也挺不住。從1973年1月《巴黎協定》籤訂,到1975年4月西貢陷落,南越挺了兩年,但統一戰爭是從1974年下半年打響的,此前北越為了備戰,以及顧及美國的面子,一直在克制,戰爭打響後,南越在北越的凌厲攻勢下,確實一年也沒挺住。
  • 越南曾靠中國幫助完成統一,1978年卻為何與我國交惡?原因竟這樣
    今天我們給大家提到的就是越南國家,曾經在中國的幫助下完成了統一,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1978年卻與中國交惡。提到越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它與中國的廣西省和雲南省接壤,和中國一樣,也曾受到國帝國主義的侵略,比之中國,越南的獨立歷程更加的艱辛,在1945年的時候,越南分裂為南越和北越。南越依附於西方國家,北越則是倚靠中國與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
  • 越南情報史上的神話人物,在敵軍中手握重兵,至死都沒暴露身份
    在越南人民以及北越政府的共同努力之下,1954年5月法國結束了在越南長達71年的殖民統治。可是法國人走了,美國人卻扶植起了以吳庭豔為代表的南越政府。作為長期潛伏在南越的情工人員,範玉草不僅巧妙地將自己的身份隱藏得很好,同時在南越還手握著足以隨時推翻南越政府的重兵。  作為北越潛伏在南越的情工人員,範玉草一生衷於越南人民的獨立事業,從未背棄信仰。
  • 朝鮮半島的38線和越南曾經的17度線,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越南曾經在二戰後很長時間裡也有一條17度線,這條線也就是當時南越和北越的臨時軍事分界線。只不過這條線隨著北越統一全國而結束了。朝鮮半島的38線和越南曾經的17度線,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說起這個三八線,其實歷史還挺久遠的。
  • 在歷史上,越南與中國的關係是怎樣的?
    始於秦朝的北屬時期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佔領百越,越南北部就是百越之中的一個地區,所以越南與中國的歸屬關係可以追溯到秦朝。到了秦朝末年,國內混亂不堪,趙佗趁機分裂掉了嶺南地區,建立了南越國,於是當時的越南北部又成為了南越國的一部分。就這樣一直到了公元前111年,西漢武帝滅南越國,越南中北部地區再次歸於中原王朝直接管轄。
  • 南越軍官效仿韓國樸正熙發動政變,最終殺害首位總統,各方很錯愕
    政變時守衛嘉隆宮的衛兵被解除武裝此外另一個原因是,吳廷琰的政府與美國人意見不同。吳廷琰希望按照南越自己意願來處理內部事務,美國只要提供保障就行,吳廷琰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他之前也是這樣對待法國。而美國希望將南越置於美國人的全面控制之下,南越軍隊也要聽從美國指揮。最終準備政變的南越軍人尋求美國支持,推翻吳廷琰,最終甘迺迪政府表示同意,楊文明在1963年11月1日至11月2日發動政變,攻佔總統府嘉隆宮。
  • 臺灣在越戰中援助南越秘史
    不過,蔣最終還是想法設法地介入到了越戰之中,其基本方式,就是向南越秘密派遣軍官團。1954年,越南一分為二,北部為越南共產黨佔領,南部則建立越南共和國,由吳庭豔出任總統。1960年,吳廷豔訪問臺灣,「目睹官兵戰術精良,士氣高昂,且獲悉國軍官兵待遇不及越軍一半,感到十分高興與驚異」。吳廷豔請臺灣派遣一名將軍到南越,協助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