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統一後,南、北越關係波瀾未起,黎筍集團卻開啟內部傾軋模式

2021-02-07 歷來現實

二戰之後,同盟國取得了歷史性勝利,德意納粹和日本法西斯遭到慘敗,人民開始慶祝勝利。

可是大戰結束,硝煙並沒有散去,兩個陣營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冷戰剛剛拉開帷幕。

二戰之後,由於兩個陣營的角力,幾個國家被一分為二,民族長期分裂,它們是冷戰的產物,見證了歷史的風雲變幻。

比如東德西德,比如南北朝鮮,比如南越北越。

如今除了東北亞半島依舊對峙,德國和越南已經實現了民族統一。

其中越南跟我們是同志加兄弟的特殊關係,我國人民為了越南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懈努力,毫不誇張地說,越南是在我們的支持下實現的統一大業。

但也有一個因素不容忽視,那就是越南北方人民的堅強意志。

越南地理環境不同,地理環境對人的性格影響很大。比如窮山惡水的地方,人意志堅強;風景秀麗的地方,人更聰明智慧。

越南的地理環境是,北方丘陵多,山川多;南方水多,風景秀麗。

所以越南北方人性格彪悍,吃苦耐勞,更堅強;而南方人聰明睿智,志向高遠,但不能吃苦。

所以在越戰中,中蘇支持的北方軍隊,最終打垮了南越軍隊和美國軍隊,最終實現了祖國統一,笑到了最後。

那麼越南統一後,作為勝利者的北方人是如何對待南方人呢?

其實越南內戰並不是北方軍隊獨自在戰鬥,除了國際方面的援助,越南南方也有一支軍隊在進行武裝鬥爭。

越南南方人民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拿起武器開始反對法國殖民者和越南傀儡政權的鬥爭。

1961年,越南各支南方武裝在一起開會,經過討論他們決定團結在一起進行抗美鬥爭,各派同意組成民族解放陣線,為祖國解放而戰鬥。

1968年10月,美軍暫時宣布停戰,從1969年開始,美國軍隊逐步撤出越南。

1973年1月,被搞得精疲力竭的美國政府宣布結束越南戰爭,之後兩個月內從越南全部撤軍。

美國撤軍後,失去外國勢力支持的南越軍隊在戰場上處處被動挨打,節節敗退。

1975年4月21日,南越總統阮文紹發表電視講話宣布辭職,副總統陳文香接任總統。五天後,陳文香也宣布辭去總統職務。

這標誌著統治越南偽政權徹底垮塌,分裂了半個世紀之久的越南實現統一。

越南統一時,越南南方人民欣喜若狂、奔走相告,越南北方人民也熱淚盈眶、歡欣鼓舞。

越南政府並沒有把南方人民當失敗者看待,北方人也沒有盛氣凌人、高高在上。

由於越南當時是個比較落後的農業國家,南北又經歷了幾十年戰爭,千瘡百孔、百廢待興,大家把精力都用在建設家園上,南北人民之間也沒有多少交流,也沒有什麼根本矛盾。

但是越南完成統一後,越南隨即就按照蘇聯模式,開始了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建設,進行緊鑼密鼓的社會政治、經濟改造,把南方罪惡的資本主義制度埋葬到墳墓,對南方偽政權時期的軍隊和地方勢力進行徹底清算。

把曾經在偽政權機關工作過的官員和普通工作人員送進勞改營進行關押改造,有罪行的要進行鎮壓和逮捕。

除此之外,政府還不遺餘力清除美國人在南越的影響,把西貢市所有的雕像都推倒,矗立起高高的越南領導人胡志明的雕像。

既然搞社會主義革命,所有私營企業和商店就是罪惡的,企業主的財產被沒收,商人和企業主被投入監獄,一切資產都變成了人民的。

1976年4月25日越南全國進行普選,選出統一的越南國會,由國會選出了國家領導機關。

由此可見,統一後,南北雙方人民的政治權力是平等的。

倒是越南統一後,越共領導人內部爆發了激烈的派系鬥志,各方爭權奪利,勾心鬥角,鬥得不亦樂乎。

越共內部的鬥爭早在50年代就開始了,北越建立後,胡志明擔任了主席,長徵是總書記,范文同是總理,而南方的組織領導人叫黎筍,他是南方局第一書記,南北雙方鬥爭拉開帷幕。

其中長徵是北方派系實力派,而黎筍則是南方的實權人物,而范文同是胡志明的親信,槍桿子則由武元甲等人操持。

長徵在1956年因"土改過左",殺人太多,受到攻擊,被迫下臺,胡志明兼任了這一職務。

但胡志明長期在國外,慢慢地被黎筍邊緣化,他這個主席成為擺設。

1960年,黎筍成為了總書記,因為他是親蘇的,所以最終倒向蘇聯懷抱。

黎筍是個集權者,從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黎筍發動了一場又一場運動製造動亂,清除異己。

在清洗活動中,先後有10多萬反對派和不聽話者被投入監獄,軍隊高級將領被撤職、被監控、被軟禁。

與之同時,黎筍在越南各條戰線到處安插自己的親信,對任何敢提出異議的反對者進行無情打擊。胡志明的親密戰友黃文歡、戰功顯赫的少數民族將領朱文晉與黎廣波、李班、吳明鴛等人,紛紛受到迫害或羈押。

在勃列日涅夫的配合下,黎筍集團逐漸展現出東南霸主的「雄心壯志」,把雙手伸向了柬埔寨、寮國甚至泰國邊境,同時也將越南繼續帶入戰爭的深淵。


相關焦點

  • 越南統一後,原北越是怎樣對待南越人民的?
    1975年4月30日11時10分,北越軍隊的坦克車撞破了南越總統府的大門,總統府陽臺上升起了越共的紅藍底金星旗,北越軍指揮官裴信大校率人進入橢圓形大廳,只見楊文明同30名閣員和政府顧問站在階上等待他們。
  • 黎筍圖謀建立印支聯邦,一年擴軍20萬,上演越南版「抓壯丁」
    ,這標誌著越南經過30年的漫長戰爭,終於實現了南方解放和國家統一。越南人民在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之後,都盼望著能夠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過上國泰民安的幸福生活。但是,無情的現實卻把他們的美好願望撕成了碎片。  抗美救國戰爭的勝利,衝昏了以黎筍為首的河內當局領導層的頭腦。印支三國(越南、寮國、柬埔寨)在戰爭時期結成的戰略聯盟關係,強烈地刺激了越南建立以其為主導的印支聯邦的欲望。
  • 越南統一以後,為何對華人比對南越還要狠
    1973年初,「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巴黎協定」籤署後,美國開始從越南撤軍,並停止了大規模軍事行動。北越於1975年3月4日發起了「春季攻勢」,經過55天戰,推翻了南越政權,實現了越南南北方的統一。1976年1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統一越南共和國,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西貢市被更名胡志明市。
  • 寮國和越南關係如此親密,是無奈的選擇嗎?
    寮國歷史上曾是真臘王國的一部分,約在14世紀建立瀾滄王國(中國稱「南掌」),寮國這才開始出現同一的國家。 但是在歷史上寮國並不強大。從關係上看,寮國與泰國比較接近,文化、語言等都沒什麼差別。然而歷史上,寮國相繼遭受了暹羅(今泰國)、緬甸以及越南的入侵。
  • 胡志明遺囑之謎:越南要成為主宰印支半島的強國,昭示黎筍野心
    在蘇聯和中國的幫助下,越南於五十年代初徹底的佔領了越南中北部。  而在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上,越南遭到分割成了南越和北越。南越由西方勢力所扶植,一直與北越為敵。胡志明也決心要統一全國,到了1964年,美國借北部灣事件擴大影響,決議幫助南越打敗北越,由此拉開了越南戰爭的序幕。
  • 越南戰爭,蘇聯向北越提供多少援助?
    一個超級大國死磕一個小國,勝負是沒有懸念的,如果超級大國最終沒有拿下小國,那肯定超級大國內部出現了問題,或者小國獲得了其他國家的輸血。韓戰、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莫不如此。以越南戰爭為例,戰爭表面上是兩個國家在戰鬥,背後其實是兩大集團在較量。
  • 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中國和柬埔寨,到底存在什麼樣的地緣關係
    1977年2月,越南在蘇聯人的支持下佔領了寮國,緊接著,越南就打算對柬埔寨動手,柬埔寨是傳統的親中國家,在後來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的前17小時,鄧小平還會見了在中國的西哈努克親王。而後,越南領導人黎筍開始了大規模的驅逐壓迫華人運動。
  • 對越反擊戰爆發時,越南「親華派」在幹什麼?
    在70年代中葉,越南作為社會主義陣營一方的成員國在中國的幫助下成功抵禦了法國和美國、正式實現了國家的統一。越南本應該對中國的大力幫助表達感謝之際,但是隨之而來的事情使雙方的關係不僅沒有進一步變好,反而變著異常糟糕起來。這就導致了著名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發生。
  • 「最強窩裡橫」:越南警察上前線腿軟,處置同胞時手段卻層出不窮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變局,自胡志明先生離世後,開啟了。變局:親蘇時值1969年,胡志明在河內逝世,黎筍上臺,徹底掌握話語權與領導權,並在1975年擊垮南越殘餘政權統一越南,再加上1973年美國確認從越南撤軍。就此越南戰爭宣告結束,1976年,南越併入北越時,黎筍集團更是將第一書記改稱總書記。
  • 黎筍突然病逝後,誰接任越南一把手?一位親華元首,只幹半年
    然而我國與鄰國之間的關係卻因為他國的挑撥或者鄰國領導人的思想產生一波三折的危機。這個鄰國就是越南。黎筍逝世1986年7月10日,越南的領導人黎筍因病去世,享年79歲。黎筍對越南的統治時間長達十幾年,但他在位期間卻沒能帶著越南走向一個復興的的道路,站在越南人民的角度看,他並不能算是一個好的領導人。越南與中國一直是鄰居的關係,古代時期中國國力強大,越南等周邊小國都受中國庇護,時常給中國獻禮。對於這個鄰國,中國一直採取友好的政策,越南遭遇戰爭時中國也不遺餘力對越南施以援手。
  • 對越自衛反擊戰:許世友「撤軍」時做了什麼?讓黎筍看後有苦難言
    對越自衛反擊戰:許世友「撤軍」時做了什麼?讓黎筍看後有苦難言 時長聽老一輩的人們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年代,衣食無憂,沒有饑寒交迫。個人覺得這句話的分量過於沉重,非現在的年輕人能理解和體會。
  • 20年援助上百億,越南統一後就和中國翻臉,誰給了「白眼狼」底氣
    歡迎來到十點解讀,在談到越南和我國「反目」之前,我們照例得先簡單的談一談越南戰爭。越南戰爭,是1955年到1975年在美蘇冷戰時期的東南亞的一場大規模戰爭。 越南戰爭最開始的時候,美國並未直接參與,而是選擇了給南越提供軍事、資金幫助。但眼看著北越政府在中國和蘇聯的幫扶下將南越打得落花流水,自己投入的錢財和物力一場空,美國徹底坐不住了。
  • 在越南高層中,有五位跟中國友好的將軍,最後都是什麼結局?
    近代以來,中國與越南的關係其實是很深的,不少越南方面的重要人物都曾來中國學習過,就連越南靈魂人物胡志明也曾在中國進行革命活動,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但是這一切都被黎筍集團破壞了,自他掌權後,就開始慢慢倒向蘇聯,對中國實行不友好政策,以至於最終兩國兵戎相見。那麼在越軍之中與中國關係很深的幾位重要人物的處境如何呢?
  • 堅持親華的越南高官,對越自我反擊戰之後,他們分別的結局如何
    除了歷史原因之外,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政治,胡志明去世後黎筍上臺,越南在中國和蘇聯之間選擇了蘇聯,而親華派也因此受到了十分嚴重的排擠。▲中國與越南而在那時在隨著蘇越關係的增進,中國停止對越南的幫助,中越關係的僵化這一切使得那些親華派最終的結局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其中五個親華派代表。
  • 對越反擊後,越南五大「親華派」結局如何?其中一人在中國逝世
    一九五○年,黃文歡被正式任命為越南駐中國大使,為促進中越友好做出了很大貢獻,更值得一提的是,他還能像中國通一樣,流利地說中國話。在越南統一後,他於1976年當選為國務委員會副主席,但遺憾的是,由於黎筍的排華政策,導致黃文歡遭到排斥,後來又因為他繼續無視越南當局的政令而被判死刑。
  • 1979年,中國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給越南帶來怎樣的影響?
    而南越的背後有西方國家撐腰,所以總是想方設法的打擊北越。雙方從1955年開始,就摩擦不斷,終於在1961年全面爆發了戰爭。雖然北越軍隊的戰鬥力十分頑強,但終究是不敵裝備精良的美軍。無奈之下,胡志明多次派黎筍前往北京,向中國求援。 越南與中國唇亡齒寒,而且都是社會主義國家,都緊密的圍繞在蘇聯的周圍,而且美軍還製造了北部灣事件損害了中國的利益,出於各種原因1965年中國從廣西增兵越南。
  • 中越戰爭後越南經濟崩潰,軍官養不起家,士兵津貼買4碗米粉
    1975年,是越南現代史上裡程碑式的一年。在這一年裡,越軍通過組織三大戰役(西原戰役、順化-峴港戰役、胡志明戰役),連續奮戰55個晝夜,徹底打垮了南越武裝力量,取得了春季大捷的輝煌勝利,解放了整個南方。次年年中,以越南統一國會第一次會議的召開為標誌,南北分裂數十年的越南,終於實現了國家統一。
  • 中越戰爭爆發後,美國給蘇聯打了一通電話,蘇聯放棄出兵援助越南
    另一方面,越南領導人胡志明於1969年去世後,黎筍上臺,取得了北越的領導權。1975年,北越擊敗南越,統一了越南。兩任領導人,有著不同的外交態度。胡志明親中,而黎筍則主張親蘇。1976年,在蘇聯的支持下,黎筍開始推行「印度支那聯邦」計劃,企圖吞併整個支那半島,嚴重威脅到了中國的安全。加上中國和美國的關係解凍,讓蘇聯更加著急,戰略壓力更大。 1979年初,我國副總理訪問美國時指出:「蘇聯在世界各地擴張,這對全世界來說非常危險。」我國領導人訪問美國後不久,中越戰爭就爆發了。
  • 越南兩字源於歷史國名大越、大南的組合,大南的本意是中國之南
    越南兩字源於歷史國名大越、大南的組合,大越、大南同為越南的古代的名稱,大南的本意是中國之南,而非「越地之南」。「南」在「越南」一詞中並非一個方位,而是一個名詞。因此「南」這個字,本身也是越南的古代的國名,語言發音一直如此,與使用漢字、拼音文字並無關係。
  • 依靠中國才實現獨立,十年蜜月期,越南為何說翻臉就翻臉?
    而抗美援越同樣如此,在南越無力抵抗北越後,美國直接參戰,逐漸向我國東南邊界推進。期間,還將炮彈有意打進中國領土,卻還趾高氣昂地稱是誤射,看著美國一臉在朝鮮沒打夠的樣子。這回我國繼續奉陪,抗美援越戰爭爆發,這回打得他們兩眼懵逼,再也不敢隨意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