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2021-02-08 米花米缸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理察•施特勞斯根據尼採同名著作創作的交響詩集,前奏曲《日出》描繪的是:太陽升起來,人走進世界,或世界融入了人的內心。

查拉圖斯特拉(Zarathustra),也稱作瑣羅亞斯德,他是公元前六世紀的一個波斯貴族,20歲時離家出走隱居山野修行十年,出山後創立了早期的一神教:瑣羅亞斯德教,也稱拜火教或祆教,在薩珊王朝期間曾被尊為波斯國教。尼採舊瓶裝新酒,借用此古老宗教創始人的名字和文學形象來宣揚他的哲學思想,主要集中在超人概念和權力意志上,詩歌般的文體,巧用古代神話、宗教中的典故來比喻或嘲諷。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裡(以下簡稱查拉)查拉三十歲離開舒適家園,進入荒山野嶺中進行所有聖人先知(耶穌、穆罕穆德、釋迦牟尼)都必經的標配式的獨處、冥想、潛修、悟道,十年之後悟出真經----上帝已死,超人將橫空出世,查拉欣喜若狂(喜大普奔),決定下山啟蒙大眾,傳播新福音。

查拉告訴人們要學會超越自我,不斷克服困難和突破局限而奔向成為超人的最終目標,人的精神要經歷三個變形過程:駱駝、獅子和小孩,駱駝象徵忍辱負重的擔當,獅子象徵控制欲和絕對的自由,小孩則象徵輪迴後的遺忘和重生。他還告訴人們戰爭和爭鬥是必然的,一個美德總是要妒忌另一個美德,而美德往往死於妒忌。

同其他宗教的創始人(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一樣,剛開始門徒們都不相信且充滿懷疑的對待他的教義。查拉也不例外,人們認為他瘋言瘋語,於是他改變策略,不再廣而告之的開公開課,而是對還有興趣的門徒開私課。他告訴他們人跟樹一樣,越是樹幹要向上生長得高大偉岸,樹根也越是要向下伸展深入黑暗,如同大忠似奸,大善似惡。可惜門徒們還是無法領悟他的訓導,查拉只得失落的獨自返回深山。

查拉在自己的洞穴中鬱悶著,在一次幻象經歷中他看見聽過他傳道的人們不但沒有正確的領悟其精髓,反而與舊有的基督教混為一談,相提並論,混搭誤解成他無法容忍的愚蠢思想,於是他發表言論攻擊基督教會,順帶也斥責宗教化的詩人撰寫的描繪完美天堂的詩篇,推波助瀾的將人們引入自欺欺人的歧途,從而慘遭愚弄。

他指出人是處於動物和超人之間的位置的,有胸懷有文化有追求的人應該既能愛自己的敵人又能恨自己的朋友。應學會利用一切能激發向上的動力,如善惡、貧富、高低等的刺激,讓生命時刻更新版本,不斷超越自己,而這也是推動自然和社會發展的根本意志。

人們固有的觀念和習俗阻礙了他們接受查拉的新思想,他又一次失望的回歸山野,在翻山越嶺的孤獨徵途中,查拉也反省自身的思想變化,以及每一次與人們的對話交流中遭遇的挫折,以及如何減少溝通中的誤解與障礙,當他意識到即便高聳挺拔的山脊也曾經淹沒在深不見底的海洋中時,心中頓感釋然,同時也萬分沮喪。

思念著被他拋棄的冥頑不靈的人們,為這種自相矛盾的心態而惱怒痛哭,他知道自己敗於對人類的同情與憐憫,而此種被慣常定義為美德的東西,卻又是消磨前進勇氣的阻力,與強人文化相左,同時還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因此也同試圖徵服一切的權力意志相違背,不幸的是,世人皆如此,包括他自己。

查拉回顧著自己想把平生的創作和追求傳授給人們,幫助他們改造過去,創造未來,並在創造中得到救贖,然而好人和正義者都不能理解他,思想禁錮在樂享其成的舒適安逸裡,這些所謂的好人也曾經把發明他們如今標榜的美德之人釘上十字架,這就是好人往往更傷人的真理,而這樣的事情很有可能重複發生,人類就是無法從歷史中汲取教訓。

話一出口,查拉便昏迷了過去,如死人般長睡不醒達七日,追隨他的動物們四處覓食回來,堆積在他的床邊,待他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各種彩色漿果中,另外還有老鷹叼來的兩隻小羊羔,據說是從牧羊人手中搶來的。動物們告知他昏迷期間,萬物都渴盼他的甦醒,查拉如麵團般發酵,靈魂得到了一次奇異的升華體驗。

就這樣不聞人間事,逍遙度過了多年無憂無慮的日子,已經滿頭白髮的查拉突然發現有好些人在研究他先前的教義思想,並尋找他的蹤跡和居住的洞穴,請他出山,盼望得到他更直接深入的教誨,這些人似乎都是社會精英,他們是國王、教皇、巫師、求知慾強的學者等,他們甚至開始供奉朝拜驢子,查拉鄙視的看著他們,認為這些人並不足夠優秀,不是他理想的門徒人選。

查拉心裡期盼的學徒應該是強健而樂觀的,樂於接受艱苦挑戰,無論是戰爭或慶典都能如赴宴般欣然前往。他轉而覺察出那些供奉驢子的人們思想是成熟長進的,他們是以此荒誕行為來嘲笑舊宗教,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人們是能夠突破思想局限的,於是查拉滿血復活的走出洞穴,充滿了信心、鬥志與希望,萬物臣服在他面前,兇猛的獅子萌寵般依偎在他腳邊,群山中升起一輪朝陽。



世界很深,

比白天想像的更深。

它的痛苦很深——,

快樂——比哀痛更深:

痛苦說:消失吧!

然而一切快樂都要求永恆——,

——要的是深而又深的永恆!---尼採


參考資料:尼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往期內容推薦欣賞:

中世紀歐洲之騎士

莎樂美

伯羅奔尼撒戰爭

猶太人與猶太教

英國文藝復興戲劇簡史

哲學的故事

波旁王朝的崛起

如何打造世界級博物館?

音樂簡史

《唐璜》與《唐·璜》

什麼是浪漫主義

託馬斯•傑斐遜與海盜




接受友情贊助,支付寶帳號:18011787045

Your donations make this we-media possible, thanks!




相關焦點

  • 尼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所謂勇敢,就是敢於超越
    這句耳熟能詳的名言,出自尼採《善惡的彼岸》,而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裡,尼採則用了一種更激烈的表達:用老鷹的雙眼去注視深淵,——用老鷹的利爪去牢牢抓住深淵:這才是我所謂的擁有勇氣。人生與憤怒尼採寫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時候,正遭遇人生重大變故,可謂事業、身體、友情、愛情,皆為不順。
  • 紀念尼採誕辰:《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前言》(節選)
    2020年8月25日,尼採逝世120周年整。在今天,尼採的誕辰紀念日,我們再次懷念「超人」尼採。文研青年將為大家簡析尼採的主要哲學思想,並編輯尼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前言》(節選) ,以供賞讀。從此反基督教、反理性、反道德、反叔本華的悲觀主義成為尼採的理論基礎。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一著作中,集中體現了尼採的「超人」哲學與反叛一切的決絕。查拉圖斯特拉三十歲時,離開他的家鄉和他家鄉的湖,到山裡去。他在那裡安享他的智慧和孤獨,十年不倦。可是最後,他的心情變了——某日清晨,他跟曙光一同起身,走到太陽面前,對它如是說道:「你偉大的天體啊!
  • 聽,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這本「荒島之書」,意味著一份獨特的閱讀體驗與感悟。意味著您與書的故事,您對書的理解,及書對您的影響,都是獨一無二的。此次推出「荒島之書」專欄,旨在回顧您閱讀史上最動人心弦的那一幕……「我從莊子的天地中,尋找到心靈的故鄉;我在尼採的思想中,尋找到精神的家園」,哲學家陳鼓應先生一句話,把我帶進了尼採瑰麗繁複豐饒的思想海洋。
  • 名篇素材摘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尼採 ~ 書目簡介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德國哲學家、思想家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創作的散文詩體哲學著作。
  • 從《波西米亞狂想曲》,到《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瑣羅亞斯德教遵從的大神叫做阿胡拉 馬自達(Ahura Mazda),意思是光明之神。當1920年在遙遠的東方-日本,馬自達汽車的創始人松田重次郎準備給自己公司起名時,選擇了MAZDA, 這個寓意深遠而又與自己的羅馬譯名有所接近的名字,作為公司名和車標。而瑣羅亞斯德的另一個譯名,叫做查拉圖斯特拉。
  • 古典音樂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之四
    歡迎關注 慕容清讀   Indulge in Voice上三周,我們介紹了理察·史特勞斯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第1-7段,今天
  • 戴暉:真理和靈魂的讚歌——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一、序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開卷即講述一種智慧在孤獨中成熟並壯大,它促使查拉圖斯特拉的心做出新的決定。查拉圖斯特拉的心起了變化,正如太陽在向大地贈送光時具備了世界的規定性,查拉圖斯特拉走出精神的孤獨,來到人世間,要奉送他的智慧的盈餘。
  • 讀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上帝已死,超人來也
    查拉圖斯特拉是一個隱士,但是本書一開始就寫他準備結束隱居生活,去山下塵世中指引人類,宣揚他的道。讀到這裡,喜歡國學文化的人就會聯想到中國的隱士文化。隱士一直是一個神秘的群體,一般印象中,他們都是追求無上大道之人,對世間財色名利沒什麼興趣。一般得道後還會下山傳播他領悟的大道。
  • 尼採名言警句45則
    ——尼採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13、世上有一條唯一的路,除你之外無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問,走便是了。當一個人不知道他的路還會把他引向何方的時候,他已經攀登得比任何時候更高了。14、你們一本正經,我萬事遊戲。
  •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查拉圖斯特拉說,我還是鍾愛獨行的日子,所以,現在,我要一個人走了。於是,送行的人跟他道別,臨別時,還送給他一根金色的拐杖,在拐杖的頂端雕刻著一輪太陽,太陽之上,有一條蛇盤繞一個太陽,知識之蛇纏繞著它。查拉圖斯特對這根拐杖愛不釋手、非常喜愛,於是,他拄著它,對送行的人說:    我想詢問你們一個問題,金子的價值為什麼如此昂貴?
  • 尼採誕辰|尼採在著作中如何談論女性
    2020年10月15日是尼採誕辰176周年。作為十九世紀德國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文風深刻而又極具顛覆性,也往往發常人所不能發之語,「上帝死了」、「重估一切價值」等著名論斷影響深遠。其中,他關於女性的諸多論述也極富爭議性,許多表述都讓人覺得,尼採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厭女者。那麼,從尼採的哲學著作中看,他如何理解女性?
  • 尼採的「仇女論」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就是尼採和薩樂美緣斷情別後的產物。書中的主角查拉圖斯特拉記述他與一位老婦人的交談。老婦人說:「你要去找女人嗎?不要忘了帶上你的鞭子。」 這是老婦人對查拉圖斯特拉說的,也是對天下所有情絲未斬的男人們說的。這是老婦人的話,倒不如說,是尼採「仇女論」的核心要旨。 尼採揚言,在所有賤如糞土的「舊人類」中,女人最下賤。
  • 尼採名言警句55則
    46、 愚昧無知是一切痛苦之源。 47、男人骨子裡壞,女人骨子裡賤。 ——尼採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48、要真正體驗生命,你必須站在生命之上。——尼採 《初期遺稿》54、如果你想走到高處,就要使用自己的兩條腿!不要讓別人把你抬到高處;不要坐在別人的背上和頭上。 ——尼採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55、誰若孜孜於尋找,就越容易迷失自己。一切孤獨皆是罪過。56、無需時刻保持敏感,遲鈍有時即為美德。
  • 駱駝、獅子、兒童——尼採超人精神之三種變形
    正如尼採自己所說:        大家都在說我,卻沒有人在思索我。(1)   其實,尼採所謂的「超人」,並非是一種「精神貴族」的自詡。尼採所謂的「超人」,建立在他對人類及其個體之無限潛力的信念基礎之上。    尼採深信:人類之所以偉大,正在於他是一座橋梁而非目的;人類之所以可愛,正在於他是一個跨越的過程與完成。
  • 魯迅曾對尼採特別狂熱,還將他作品長置枕邊,卻為何說他發了瘋?
    現代人大多在生活壓力迷失了自己,而面對於這個危機,尼採給出的答案就是:成為你自己!作為20世紀裡最當紅的哲學家,尼採在死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尼採的偉大。因為尼採關注的重心問題,不在於政治,而是人生,他的哲學是人生的哲學。再加上尼採的表達格外具有衝擊力,很尖銳。
  • 「用錘子思考」:德國哲學大師尼採
    1844年,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出生於薩克森-安哈特州洛肯小鎮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他曾進入波恩大學攻讀神學,但不久後便改為研究古典語言學。在萊比錫停留數年後,未滿25歲的尼採前往瑞士巴塞爾擔任古典語言學教授。但礙於健康問題,他在1875年放棄了教職。此後尼採成為自由作家和哲學家。
  • 對尼採來說,生命的終極問題是:你會跳舞嗎?
    尤其是當他與一位女性伴侶共舞時,後者的身體和動作緊緊相伴,毫不費力地回應了尼採的肢體動作所傳達的每條微妙的線索。01,舞蹈貫穿在尼採的整個哲學思想中尼採的著作是出了名的難駕馭。他的寫作風格多種多樣,包括散文、格言、詩歌和小說等。
  • 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尼採也常常遭到誤解,有人說「尼採的生平和著作是近代文學史和思想史上受到最嚴重曲解的現象」。作為思想家的尼採是充滿矛盾的複雜人物,要真正理解他是很不容易的。 1844年,尼採生於德國東部呂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個寫有神學著作的虞誠信徒,父親和外祖父都是牧師。未滿5歲時父親病死,此後他便在母親和姑母的撫育下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
  • 有人說如今的京東像查拉圖斯特拉,可誰知道2008年時她曾瀕臨絕境
    有人說如今的京東像查拉圖斯特拉,可誰知道2008年她曾瀕臨絕境 137年前,尼採創作了散文詩體哲學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否定舊價值體系的尼採,肯定了一種以生命和人的意志為準則的新價值體系。猶如序言中尼採宣告的一樣:上帝已死。 137年後,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讓世人重新認識了一家企業,甚至有人說,看到了京東,就仿佛看到了查拉圖斯特拉。 疫情中的她,好似查拉圖斯特拉下山般金光閃閃。 然而,卻鮮有認知,2003年「非典」成功轉型的京東,短短五年後,就面臨「瀕臨死亡」的境地。
  • 思想巨人——尼採,邁向有意義人生的三部曲
    然而尼採遠非一個虛無主義者,這位哲學家對人類的可能性有著深刻的信念。他試圖寫一部類似福音書的小說,為那些和他一樣鄙視傳統價值觀、禁忌和聖牛的人提供指導。尼採在1882年正處於人生低谷,身體和精神疾病日趨嚴重,在義大利拉帕洛處於隔離中,被他深愛的盧·薩洛梅拋棄,尼採開始寫一本哲學典範上最非凡的著作:查拉圖斯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