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圖斯特拉(Zarathustra),也稱作瑣羅亞斯德,他是公元前六世紀的一個波斯貴族,20歲時離家出走隱居山野修行十年,出山後創立了早期的一神教:瑣羅亞斯德教,也稱拜火教或祆教,在薩珊王朝期間曾被尊為波斯國教。尼採舊瓶裝新酒,借用此古老宗教創始人的名字和文學形象來宣揚他的哲學思想,主要集中在超人概念和權力意志上,詩歌般的文體,巧用古代神話、宗教中的典故來比喻或嘲諷。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裡(以下簡稱查拉)查拉三十歲離開舒適家園,進入荒山野嶺中進行所有聖人先知(耶穌、穆罕穆德、釋迦牟尼)都必經的標配式的獨處、冥想、潛修、悟道,十年之後悟出真經----上帝已死,超人將橫空出世,查拉欣喜若狂(喜大普奔),決定下山啟蒙大眾,傳播新福音。
查拉告訴人們要學會超越自我,不斷克服困難和突破局限而奔向成為超人的最終目標,人的精神要經歷三個變形過程:駱駝、獅子和小孩,駱駝象徵忍辱負重的擔當,獅子象徵控制欲和絕對的自由,小孩則象徵輪迴後的遺忘和重生。他還告訴人們戰爭和爭鬥是必然的,一個美德總是要妒忌另一個美德,而美德往往死於妒忌。
同其他宗教的創始人(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一樣,剛開始門徒們都不相信且充滿懷疑的對待他的教義。查拉也不例外,人們認為他瘋言瘋語,於是他改變策略,不再廣而告之的開公開課,而是對還有興趣的門徒開私課。他告訴他們人跟樹一樣,越是樹幹要向上生長得高大偉岸,樹根也越是要向下伸展深入黑暗,如同大忠似奸,大善似惡。可惜門徒們還是無法領悟他的訓導,查拉只得失落的獨自返回深山。
查拉在自己的洞穴中鬱悶著,在一次幻象經歷中他看見聽過他傳道的人們不但沒有正確的領悟其精髓,反而與舊有的基督教混為一談,相提並論,混搭誤解成他無法容忍的愚蠢思想,於是他發表言論攻擊基督教會,順帶也斥責宗教化的詩人撰寫的描繪完美天堂的詩篇,推波助瀾的將人們引入自欺欺人的歧途,從而慘遭愚弄。
他指出人是處於動物和超人之間的位置的,有胸懷有文化有追求的人應該既能愛自己的敵人又能恨自己的朋友。應學會利用一切能激發向上的動力,如善惡、貧富、高低等的刺激,讓生命時刻更新版本,不斷超越自己,而這也是推動自然和社會發展的根本意志。
人們固有的觀念和習俗阻礙了他們接受查拉的新思想,他又一次失望的回歸山野,在翻山越嶺的孤獨徵途中,查拉也反省自身的思想變化,以及每一次與人們的對話交流中遭遇的挫折,以及如何減少溝通中的誤解與障礙,當他意識到即便高聳挺拔的山脊也曾經淹沒在深不見底的海洋中時,心中頓感釋然,同時也萬分沮喪。
思念著被他拋棄的冥頑不靈的人們,為這種自相矛盾的心態而惱怒痛哭,他知道自己敗於對人類的同情與憐憫,而此種被慣常定義為美德的東西,卻又是消磨前進勇氣的阻力,與強人文化相左,同時還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因此也同試圖徵服一切的權力意志相違背,不幸的是,世人皆如此,包括他自己。
查拉回顧著自己想把平生的創作和追求傳授給人們,幫助他們改造過去,創造未來,並在創造中得到救贖,然而好人和正義者都不能理解他,思想禁錮在樂享其成的舒適安逸裡,這些所謂的好人也曾經把發明他們如今標榜的美德之人釘上十字架,這就是好人往往更傷人的真理,而這樣的事情很有可能重複發生,人類就是無法從歷史中汲取教訓。
話一出口,查拉便昏迷了過去,如死人般長睡不醒達七日,追隨他的動物們四處覓食回來,堆積在他的床邊,待他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各種彩色漿果中,另外還有老鷹叼來的兩隻小羊羔,據說是從牧羊人手中搶來的。動物們告知他昏迷期間,萬物都渴盼他的甦醒,查拉如麵團般發酵,靈魂得到了一次奇異的升華體驗。
就這樣不聞人間事,逍遙度過了多年無憂無慮的日子,已經滿頭白髮的查拉突然發現有好些人在研究他先前的教義思想,並尋找他的蹤跡和居住的洞穴,請他出山,盼望得到他更直接深入的教誨,這些人似乎都是社會精英,他們是國王、教皇、巫師、求知慾強的學者等,他們甚至開始供奉朝拜驢子,查拉鄙視的看著他們,認為這些人並不足夠優秀,不是他理想的門徒人選。
查拉心裡期盼的學徒應該是強健而樂觀的,樂於接受艱苦挑戰,無論是戰爭或慶典都能如赴宴般欣然前往。他轉而覺察出那些供奉驢子的人們思想是成熟長進的,他們是以此荒誕行為來嘲笑舊宗教,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人們是能夠突破思想局限的,於是查拉滿血復活的走出洞穴,充滿了信心、鬥志與希望,萬物臣服在他面前,兇猛的獅子萌寵般依偎在他腳邊,群山中升起一輪朝陽。
世界很深,
比白天想像的更深。
它的痛苦很深——,
快樂——比哀痛更深:
痛苦說:消失吧!
然而一切快樂都要求永恆——,
——要的是深而又深的永恆!---尼採
參考資料:尼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往期內容推薦欣賞:
中世紀歐洲之騎士
莎樂美
伯羅奔尼撒戰爭
猶太人與猶太教
英國文藝復興戲劇簡史
哲學的故事
波旁王朝的崛起
如何打造世界級博物館?
音樂簡史
《唐璜》與《唐·璜》
什麼是浪漫主義
託馬斯•傑斐遜與海盜
接受友情贊助,支付寶帳號:18011787045
Your donations make this we-media possible,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