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
有些方面今人不比古人強,這真不是謙虛。
寫字,我們寫不過晉朝,那時有書聖王羲之;做詩,我們超不過唐朝,那時有李白和白居易。
每個時代,都有登峰造極的造化。《道德經》一出,照亮了華夏文明的天空。
《文始真經》思想與《道德經》一脈相承,又有自己獨特的感悟星空。
一、道法自然,有道之人向自然學習。
《文始真經》:聖人師蜂立君臣,師蜘蛛立網罟,師拱鼠制禮,師戰蟻置兵。
有道之人觀察田野中的蜜蜂,學習蜂王,工蜂,雄蜂的合作組織方式,確立了人類的君臣制度;
觀察蜘蛛結網,學會了編網羅捕獵和機構網狀管理模式;
觀察拱鼠的交流方式,確立了人間的禮儀;
觀察螞蟻的活動,學會建立保家衛國的軍隊。
中國人形象思維發達,很善於發明創造。如《道德經》所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伏羲根據萬物陰陽變化發明了八卦,倉頡觀鳥跡蟲文創造漢字。
王羲之看大鵝在水中遊動,悟出了書法的筆法奧妙;另一位草書大師懷素觀察夏雲變化悟出草書技法。
現在的仿生學就是研究自然生物特長,加以學習利用。由飛鳥到飛機,由鯨魚到潛艇,由大腦到人工智慧。
道法自然,向自然學習,方能造化萬千。
二、交流傳承學習,每個人都有潛力,共建華夏文明。
《文始真經》:眾人師賢人,賢人師聖人,聖人師萬物。惟聖人同物,所以無我。
老百姓向有才有德的人學習,有才有德的人向有道的聖人學習,有道之人向自然萬物學習。
有道的聖人能與自然萬通溝通無阻礙地交流,明白萬物一體的道理,知道無我與天地無私的真相。
世間的學習方式,這裡講的很清楚,向有才有德的老師學習,向有道之聖人學習,向自然學習。
從最根本上來說,是向自然學習。大凡是開宗立派的高人都有獨到之處,往往是從自然中找到靈感,開創了新局面,常被稱為天才。
每個時代,華夏文明都有自己登峰造極的造化,向天地交付一份合格的答卷,然後又進入更高層的造化殿堂。
春秋戰國,那是思想火山爆發的時期,諸子百家興起,講寓言說道理,教化百姓。
《易經》《道德經》都是從自然萬物、宇宙萬象本源出發,去解密天地的奧秘、解鎖陰陽密碼、揭示道的玄奇。它們都是最出色的代表作,引領我們感悟造化萬千。
三、靜觀萬物,最高的感悟學習就是洞察變化,明白道理。
《文始真經》:觀天地人物皆吾道,倡和之,始終之,青黃之,卵翼之,不愛道不棄物,不尊君子,不賤小人。
平心靜氣觀察天地萬物變化,都不離我的道。
有的主導有的追隨,有開始有終結,有的綠色萌動有的金黃結果,有孕育卵中有展翅飛騰在天,一切如一。
有道的人不偏愛道也不輕視外物,不特別恭敬君子,也不輕視低估小人。
自然造化是永遠的楷模,陽光照羊群也照豺狼猛虎,降雨給鮮花也滋潤野我。當狼都消滅了,生態平衡破壞了不是善。我們看的惡自然不以為惡。
反倒是有些人禍造成的危害比天災還大。冷靜下來細細聆聽自然的教誨,不再貪婪衝動才能入道。
道,是包羅萬象的。夫陶冶造化,莫靈於人。因為經歷黑夜,人們更懂得珍惜陽光。
道,讓人效法天地,制定公平公正的法度準則,也將為未來造化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