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豁達,有一種平常心,自然比什麼都好!龍奔《色即是空》

2021-01-13 時光寄存

龍奔這首《色即是空》為什麼,明明是色即是空,卻有一股風塵之味,也許太快太急反而平淡不了,說著無所謂的話,卻未遁入空門,到底不過是說服自己而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來四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簡單地說色是指一切能見到或不能見到的事物現象,而這些現象是人們虛妄產生的幻覺。空,上面說到是產生現象的多種因素和緣由,是事物的本質。比如說,一篇文章要呈現在讀者面前,首先需要人的思想,紙筆及傳媒工具,不能單獨成立,說白了,文章這種表象就是「色」,而產生這種「色」的因緣,諸如人的思想、紙等便是「空」,人如不想寫文章,沒有紙筆等這種空,便不會產生文章這種「色」,而我們的每個人的個體也信賴於父母的因素,以及所看所想所食的種種關係而成立。所以,色非女色男色,空也非虛無縹緲。

我們要學彌勒佛的樂觀,大肚能容天下之事。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什麼事情不能包容和容忍? 想一想,我們年輕的時候,太多事情可以讓我們發愁、難過、想不通,現在想一想,年輕時候的那些事情像雲一樣飄過而散,像大海的浪一樣,一浪接一浪,慢慢地就消失了。

她喚他:「叔同——」 他回她:「請叫我弘一。」 她強忍著滿眶的淚:「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 他輕描談寫地回應:「愛,就是慈悲。」 眼睜睜看他漸行漸遠,她突然失控傷心地責問:「先生,你慈悲對世人,為何獨獨傷我?」 沒有回應……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近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永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佛系人生?正是因為結是緣,散也是緣,無非長些短些,命定既生結。 無人命定誰是誰的中心,愛情不過是場選擇。 你不選擇我,我也無話可說。 紅塵滾滾的世界,誰規定誰必須是自己的唯一?

個人所見,無論是信仰,亦或文化思想皆為修心,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未必能參透,更別談看破,拿起,放下,人之一生何其短暫,又因生計所累,精力有限,所參之數十之一二,古時宗教興盛,各教信徒多不勝數,真正高功大德卻屈指可數,如今社會燈紅酒綠迷人心智,想靜心參道,更是難上加難。

有一種豁達,有一種平常心,自然比什麼都好!

好的音樂都有著自己的靈魂屬性,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喜歡一首歌,也許不需要理由,但又似乎總要有著幾分認同,幾多了解,然而才能讓它漸漸走入內心。這樣的音樂,如果你非要單曲循環,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的感受!

文章寫作使用部分圖片素材和背景來自網絡,僅供所發出之文章題材內容所描述輔助使用,不為其他用途。本文內容在百度百家原創首發,請勿進行抄襲和洗稿。

相關焦點

  • 「色即是空」到底是什麼意思?
    普通人讀佛經都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無論是佛經的原文,還是後人的釋文,都是非常晦澀難懂,感覺彎來繞去的,看得人云裡霧裡。所以常人很難對佛經產生興趣,普通人對佛經的了解,恐怕最熟悉的就是那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
  • 《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麼意思?
    這部經中有一句話被廣為流傳,很多不信佛的人也都很熟悉,那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但未必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甚至很多人把這裡的「空」誤解為消極,什麼都沒有,把這裡的「色」當成美色,經常拿「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當口頭禪,和別人開玩笑,諷刺佛教。
  • 「色即是空」什麼意思?不懂佛法的人,根本想不到!
    《心經》上有這樣一句話:「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一些影視劇當中,我們經常會從一些出家人口中聽到「色即是空」,很多人其實都誤解了這句話,尤其是不懂佛法的人,根本想不到,這句話與「美色」沒有任何關係。
  • 《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
    前幾天,有個朋友問我,《心經》中有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要想明白這句話,不僅要結合整部《心經》來看,還要結合自己的修行來看。缺少其中的某一部分,都不會使你真正明白這句話。《心經》裡面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關於「五蘊」的問題。什麼是五蘊呢?也就是「色、受、想、行、識」到底是什麼呢?
  • 一體不二即色即空,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佛教是不二法門,一切都不二,它是一而二,二而一,一切又是一,本來是一體,何處能分離?看不見的自性,和看得見的相,是圓融一體的。色(相)和空(性)也是這樣,沒有性是不能顯現萬物的,沒有一切相又如何見到無相的性?性的本體即空,色的本體又何異於空呢?
  • 《心經》到底在講什麼,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經句解之五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批註】:舍利子: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即舍利弗也。色:指身與宇宙間一切形形色色的萬物。不異:各異。空:究竟沒有實體,分二種解釋:一、物質方面:例如軀殼是水火風土四大假合而成,四大分散,當體即空。二、精神方面:六根塵(眼耳鼻舌身意)、五蘊(色受想行識)都是虛妄不實在,故曰空。色不異空:色雖然分明顯現,但是可以分明顯現萬有,故云空不異色。色即是空:一切形色皆因緣而生,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終歸空無,故說色即是空。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很玄乎?有三重境界,並非指色相皮囊
    到底是什麼動了?佛教裡面有很多不好理解的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是如此。不才淺析一下,說說自己的理解。色相都是空,只是說得通在平常,許多人喜歡從字面意思理解,特別是這個「色」字。色在漢語裡有很多意思,景色、顏色,也指好看的女子(好看的男子也算)。從字面的意思看,這「色即是空」,色不是指景色,也不是說的顏色,那就肯定說的是女色了。按照這個意思理解下去,「色即是空」說的是「色相都是假的,或暫時的,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 有一種智慧,叫做平常心,老子:「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人生在世,不可能都做到心如止水,尤其是我們百姓,誰沒有幾個佩服或是喜歡的人,可以是朋友、親人、明星,也可以是在某些方面比較出眾的人。我不認為這樣就一定不好,但是堅定認為必須要有度,世間萬物皆有度,一旦太過,那便不是什麼美事了。
  • 「色」僅僅指女色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傳達的佛家文化內涵
    小時候看過一部張衛健主演的電視劇叫《機靈小不懂》,當時有一段經典的對對聯橋段:臺主:色色空空,空空色色,無色無空,無空無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悟色悟空,悟空悟色。在小編看來,「色」,在佛家文化中,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指的是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或者可以說,色,即是指的是世間萬物。為何要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實是要告訴我們,世間萬物,皆如過眼雲煙,不過空空如也。我們赤裸裸而來,不帶任何事物來到這世間;我們又赤裸裸而去,又不帶任何而走。
  • 《心經》逐句解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究竟是什麼意思?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果找一個恰當的佛教用語來描述我們今天看到的物質,那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當中的「色」字。「色」也即物質。 我們能看見的物質的存在,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表述,一個是顏色,一個是形狀,除了顏色和形狀以外,不存在物質。 大家都認為,紅、綠、白等顏色存在,所以有些人對顏色非常執著。買衣服的時候,會挑三揀四,選取自己心儀的顏色。
  • 鹿奔:弓到自然 張弛有度
    仿效鹿奔的優美姿態,習練者的身形弓到自然,暢情悅志;張弛有度,調攝氣機。度是質和量的互相結合和相互規定。度的兩端是關節點,也就是一定的質所能容納的量的活動範圍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在這個範圍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突破關節點,事物的質就要發生變化。不言而喻,練功要有度,練弓更要掌握好幅度。小功法,大道理。學會把握分寸,掌握適度原則不僅習練鹿奔用得著,人類生活的諸多領域都需要!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與「三生萬物」,原來我們都想錯了,這才是正解
    最美女和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代表著佛家的哲學,出自佛教《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據說這是觀音菩薩和舍利佛的一段對話;色指的是萬物的形與質,一切萬物都有其產生的原因,不是本來就有的。而任何萬物都最終會消散,也就是空。教育人們放下執念,方得始終。意思就是不要執念於產生與消亡 ,而要樂觀的態度看待問題不要被問題束縛自身。就像我們常說的安靜,一種解釋是去到沒有嘈雜聲音的環境,一種是相對的安靜。而實際上,所謂的靜,是出自於內心。
  • 《心經》中的「色」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色即是空」?
    《心經》 是觀自在菩薩用般若智慧開悟眾生的一部經文,所謂「般若」智慧首先便是要證得「五蘊皆空」,只有有了這樣的覺悟才能如觀自在菩薩一般「行深般若波羅多」。從經文中可以看出,菩薩曾多次提出色與空的概念,其中有兩句經文都有「色」字的出現,但這兩個「色」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 什麼是色、什麼是空呢?
    秦跋陀來看生公,問他:「大師,你年紀這麼大了還講經,講的什麼經啊?」生公說:「我講《般若經》」。我們知道《大般若經》六百卷,是專門講色與空的,它的縮本是《金剛經》,《金剛經》的縮本是《心經》。《心經》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講色空之義。  秦跋陀禪師問:「哦!那麼請問什麼叫色呢?」(色是什麼東西?)生公答:「眾微聚集叫色」。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色即是空」,空是什麼?
    沒錯,就是《心經》,全稱是《波若波羅密多心經》(拼音讀音:Bo Re Bo Luo Mi Duo Xin Jing),這是心經的題目,什麼意思呢?大體就是登上彼岸,獲得智慧。具體每個字的意思大家可以百度查詢。
  • 活得自信,不在意別人的評價,是一種豁達、大度與寬容
    1、晨光中起伏的群巒,一抹素影如女子曼妙的身形,每一伏都是腰間一段驚心的收束,透出曲線的玲瓏。腰若流紈素,恍惚裡便是古人詩詞裡走出的纖纖女子,將每一段風情都變成清詞麗句,於筆墨間遺世獨立。風是她們細微而均勻的呼吸,清淺,恬靜。
  • 慢慢梳理新的未來,即是一種休息,也是一種修行
    慢慢梳理新的未來,即是一種休息,也是一種修行。1: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下,也會收起,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氣餒的,因為,我有著長長的一生。笑而不語是一種豁達,痛而不言是一種修養。過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負,如此安好。3: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4:心裡最崇拜誰,不必變成那個人,而是用那個人的精神和方法,去變成你自己。
  • 保持平常心,面對禍福無常,泰然處之
    所以兩者是相通的,是一體的,兩者是一種對比上升的關係。佛法說的「不二」是一個意思,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境界要用「平常心」對待,泰然處之,就是平常心。「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幸運者只是佔了天時、地利、人和諸多優勢,因此福禍的變數也居多,誰又能洞徹一切呢?唯有平常心以待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最好的態度。
  • 人格魅力中有一種成分叫「大氣「
    什麼是大氣?大氣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風範、態度、氣質、氣度,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外散發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大氣是一種納百川、懷日月的氣概,一種從容大方、自然天成、胸有成竹的氣量,一種成熟寬厚、寧靜和諧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