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賀知章從小離開家鄉,到老了回到家鄉,雖然方言仍沒變,但頭髮已經白了。小時候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時,我就想,這個老爺爺一定很後悔年少離家吧,如今年已半百,回到這個生養的地方,心中應該有很多愧疚。想到這裡,小小年紀的我就決定,長大以後工作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詠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讀到這句詩時,我腦海中立即浮現了小學語文老師拿著課本站在講臺上的畫面,那時候老師翻譯這句話時說,這句詩寫得很妙,詩人把春風比做剪刀,春風來了,柳樹就被剪成了細細的葉子。通過老師怎麼一說,我理解了這句詩的意思,同時也心中暗暗讚嘆詩人這句寫的很好。
《回鄉偶書其二》: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只有這門前的湖水被春風吹起時的碧波還和幾十年前一樣。根據題目知道詩人的這首詩是回鄉後寫的,此時詩人的心裡百感交集,周圍的景色未變,而自己已經年老。
《相和歌辭·採蓮曲》:
莫言春度芳菲盡,別有中流採芰荷。
不要說春天過去群花凋零,還有人在中流採荷花呢。「芳菲」在人間四月芳菲盡中出現過,而「薺荷」在屈原寫的離騷中出現過,即「制芰荷以為衣兮」。
《踏莎行·楊柳回塘》:
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這句是寫荷花的詩,荷花當年不願在春天開放,但卻白白在秋天枯萎了。將荷花比喻成女子,將本來荷花夏天開放,秋天枯萎的自然現象以擬人的方式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