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中肩胯勁的秘密

2020-10-03 身心性

練習傳統武術中肩與胯是兩個相互作用的大關節,離開了它們的相互作用,身體的螺旋勁,擰勁,也就無從談起。從肩胯的功能來講,可以擰轉,可以裹肩裹胯,也可以上下摺疊。

肩扣了,就能夠帶動背,胯曲了(尾閭前翻)可以拉起脊椎,兩者合起,就形成了一張大弓。所以,胯肩除了形成擰勁以外,更主要的,也是背弓勁力的來源。

胯,我們可以分為「橫胯與縱胯」,橫胯:我們在走路時,如果用胯帶動雙腿向前移動,則是用了胯的橫向擰轉的勁力。


練過拔胯的人應該知道,胯練好了,是可以連續不斷反彈的,且動作的速度非常靈動,以前有句話講「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步的奧妙,不在於腳,而在於胯,胯練好了,一驚一詫之間,胯連續彈出勁力,帶動腿換步進攻,那種速度,是令人驚訝的。一旦我們用胯帶步的方式進行攻擊,不需要蹬地發勁,力從地起,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就是把雙腿解放了出來,可以邊走邊打擊。

所謂「縱胯」我們在上樓梯時,如果膝蓋儘量不彎,或者少許彎,用胯儘量上提,拉開間隙,走步上樓,你會發現,走完幾層以後,膝蓋不累,胯會很酸,這就是運動了縱向胯的勁力,在拳中,這種「縱胯」往往是你起腿發勁的源泉所在,且這樣的腿踢上去,合著「內臟」起落,形成了具大的整體「提墜」勁,可以傷人於無形,吃上一腿,有直透骨髓的感覺,骨頭都會被踢麻,甚至踢斷。

在肩,則要合肋,折肋才能壓肩,所以肩也跟胯一樣,既有平轉,也有縱向的轉,同是折肋的幅度夠,則可以帶動內臟的翻滾,形成「翻江倒海」般的整體翻浪勁。

所以,你的被一個起手,落手,動的不是手,而是你的肩,是你的肋,是你的內臟。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整體勁。

當你的肩與胯,聯合起來運動,就形成了翻浪勁,後浪推前浪,源源不斷。傳統武術給人的感覺總是不那麼直接,老是在擺造型,其實這都只是假像,真正的傳統實戰拳法,打人是非常直接的,沒有任何的拖泥帶水,用上了身體所有的勁力,包括人體自身的重量。

出手速度的快慢,直接影響了打擊的效果,所以,我們要讓自己出手如箭,每一手都像用彈弓打出去一般,手到瞬間,身體速度跟進,打到對方如同山一般。只有這樣的拳,才可以做到「打人如拔草」的效果。

相關焦點

  • 內家拳發勁-胯勁 脊柱 內臟如何訓練?
    引言:內家拳的發勁練習,中國武術種類繁多,不完全統計有完整訓練體系的流派有兩百多個。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空有一擊必殺的能力,打不到人家身上也是白搭。胯要能彈,不是單純的擰轉盤拳之初,以拔胯,開胯為主,胯是人體中節的中節。胯跟脊柱合稱為龍虎之勁,動物之奔跑捕物,而物不能逃,皆在於此!在內家拳中的地位非同小可,是內家拳發勁的核心部位。
  • 我眼中的傳統武術之尺寸勁的秘密
    我眼中的傳統武術之尺寸勁的秘密尺寸勁,也叫寸勁,要接觸後發力,才可以體會到尺寸勁。接觸到物體後,感覺到物體的勁路,接實了,把自己的發力點和物體的勁路聯通,瞬間發力,在外表看來沒有移動什麼距離,全靠身體內部的撐筋拔骨聯通地面發力。
  • ​傳統武術勁的生理機制研究
    本論文是筆者訓練出「勁」,並通過教學驗證,在此基礎上運用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學、運動生物力學對「勁」進行科學化分析的文章。「勁」是傳統武術最有攻擊力的核心技術,將此技術科學化對認識、發展傳統武術有著裡程牌式的意義。
  • 形意拳︱腰胯驅動 勁上脊背
    除了腰胯之外還有個重點,就是脊背。形意門裡有句話叫「勁上脊背」,就是把腰胯練出來了,大龍也出來了,這個時候從後天轉了先天,從四肢用力轉化成腰胯脊椎帶動全身的整力,此方為換勁。老虎豹子走路屁股高高聳起,一撅一撅的,身體是個S形,整體就像個彈簧,隨時竄出去。人在後天只會用胳臂腿,不知道用腰胯,那裡的骨頭也長死了。
  • 傳統武術「發力」秘訣:整勁、寸勁、螺旋勁
    傳統武術拳法的勁力有整勁、寸勁、崩勁、合勁、螺旋勁、沉勁等幾十種之多。通過練習,要將這些勁力恰當而巧妙地與拳法的風格、結構、實戰意識緊密結合在一起。這些勁力在練習和應用方法上,是根據拳術的不同實戰特點以及戰機的轉化組成的。為便於讀者理解和掌握,下面就幾種主要勁力的特點作些介紹。
  • 傳統武術「發力」秘訣:整勁、寸勁、螺旋勁
    傳統武術拳法的勁力有整勁、寸勁、崩勁、合勁、螺旋勁、沉勁等幾十種之多。通過練習,要將這些勁力恰當而巧妙地與拳法的風格、結構、實戰意識緊密結合在一起。這些勁力在練習和應用方法上,是根據拳術的不同實戰特點以及戰機的轉化組成的。為便於讀者理解和掌握,下面就幾種主要勁力的特點作些介紹。
  • 腰胯與周身之力
    形正、氣順、力圓,松肩、沉肘、活肋,做到腰背帶手,整條臂膀就活了。下盤則是以胯帶腿,腰活胯松,稍有異動,重心調整極快。所以,練傳統武術的人都非常重視腰胯訓練。我們站樁時,對腰胯都有明確的要求,只有動作都做規範了,才能充分強化腰胯的功能,發揮他們的中樞作用,自然功夫上身。
  • 搏擊術中「勁」是怎樣發出來的?
    拳訣「腿腰肩臂力要聚,出手不凡力自整」。說明正確的發力離不開全身各有關器官(骨骼、肌肉、肌腱、韌帶、關節等的配合)。而這些活動都是由中樞神經系統(大腦皮層)來統一支配的。可概括為「蓄之則松,發之則緊,不拘不僵、松而不懈、力源膝足、主於腰胯、運之肩臂,發之梢末、起隨催順,節節貫通、意氣勁通,勁力通靈,發之無形,碰之崩塌」。
  • 武術之松肩
    我在前面文章中屢次談到胯的作用和胯的放鬆,之所以先講胯,是因為胯實在是第一重要的,無論是承重、運動、發力------,只要我們在用自己的身體,首當其衝的就是胯。前面講了許多,這裡不再重複。那麼,第二重要的就是肩了。從我們人體生理結構來看,軀幹是我們最主要的部分,四肢儘管缺失不得,但畢竟缺了還不至於危及整體,軀幹就不同,幹之不存,枝將焉附?
  • 傳統武術「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如何體現
    傳統武術傳統拳的魅力就是這樣的,練到這個程度,訓練也變得非常簡單,因為骨節都開了,大筋都連了,內臟與神經反射銜接了,即使看似不起眼的散步,同樣可以是練功的過程,走走路就可以起到效果,一圈走下來,渾身通透,拳譜中說,「把人練沒了」估計就是這種感覺,人跟大自然融為一體,每一下呼吸都變得格外清晰。
  • 練拳發力如何使用整體勁?整體勁是什麼
    起無形落無蹤,手似毒箭,身如弩弓,消息全憑後足蹬,進退旋轉靈活妙,五行一動如雷聲,風吹浮雲散,雨打塵灰淨,五行合一處,放膽必成功」傳統武術整體勁是太極拳實戰中表現其超強功力的主要形式,練拳之人,有誰不在孜孜以求太極的整體勁呢?
  • 傳統武術的「功法」,到底是個啥?這篇文章講透徹了
    學傳統武術,有兩個繞不過去東西:「功法」和「心法」。「心法」,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談到過,這裡單把「功法」拿出來,掰開揉碎來看看功法到底是個啥。「功法」在一些傳統武術習練者那裡,被視為本門的秘密,從不輕易示人,或者語焉不詳。
  • 陳氏太極拳小架李樹才大師淺論傳統武術的勁力氣
    陳氏太極拳小架李樹才大師淺論傳統武術的勁力氣,中國傳統武術的勁、力、氣雖然練法不同,但武者追求的目的卻是三者結合,練勁、發勁,速度是首位,力量可以用器械輔助增加身體的耐受度。氣的練習法門就更多了,吐納、呼吸、吞津、咽沫、靜動轉換等等。
  • 論傳統武術的技擊功能 ( 吳維叔)
    中華傳統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幾千年的發展,使它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娛樂、審美等多種社會功能,它屬於體育但又高於體育。查拳中有鉤、刀、劍、槍等。近代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武術家,如形意門的韓慕俠,查拳門的王子平,靈令門的劉百川,他們都以精湛的武技擊敗外國力士,為國爭光。由於近代熱兵器出現,武術技擊由軍事範圍退出,除在軍、警、特和民間自衛防身中還保留部分外,其活動天地進入體育範圍。在散打、摔跤,推手中保留部分。
  • 怎樣練好傳統武術
    武術難練,傳統武術更難練。怎樣練好傳統武術一直是困擾廣大武術愛好者的一大難題。現結合本人多年習練傳統武術的經歷來談一談體會。練好傳統武術定要有一個引路人 武術是是一門學問,不單是是形體動作,還有很強的技術性,有很深的文化內涵。要想深入學習研究有所成就,初學乍練者很難找到頭緒。
  • 太極拳松胯、開胯,鬆開胯
    「開胯」一詞很難有人能說清楚,也無標準可以評判,既然無法言明,盤拳之初,以拔胯,開胯為主,胯是人體中節的中節。平時多做抻筋壓腿訓練,對「松胯」會有幫助。何為開胯,胯跟脊柱合稱為龍虎之勁,在內家拳中的地位非同小可,是內家拳發勁的核心部位
  • 形意拳中塌腰、垂肩、扣胸、頂、提指的是什麼?
    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辛苦和練法。
  • 肩胯相合、以脊椎為軸的身體轉動
    因為孫存周老師教我的練習方法中,基本上沒有腰的事。「肩胯相合」這一說法是被廣泛接受的。什麼是「相合」呢?「相合」可以理解為關聯著、呼應著。對於肩與胯來講,是應當左肩與左胯在一條垂線上,右肩與右胯也在一條垂線上。這樣一來,我們的軀幹像一塊長方形木板一樣被固定下來了。
  • 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打?
    生死對戰不講究公平文明,所以中國傳統武術並不重視對等性,真動起手來,什麼體重大小、器械長短、年齡長幼都完全忽略不計。破槍未必用槍,破棍未必用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可攻防,踢打摔拿俱可使用,甚至連戳眼、鎖喉、搜襠、反關節等極易致傷致殘的招數都是被允許的。
  • 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實戰對抗的「發勁」有何異同
    傳統武術的發展和現代搏擊不相同,現代搏擊的發展體制充分體現了體育精神,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範,而傳統武術拳種眾多,無法制定統一的規則。傳武在實戰對抗中,講的是最短時間結束戰鬥,當然不排除偷襲、甚至暗器,介於不同的目標,要求發動要快,「身體竄進,手腳齊到,打擊要害」等。以前講傳武為「走鏢」的功夫,就是以「死」相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