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時患小兒麻痺症落下殘疾,如今他成了貧困戶學習的榜樣

2020-12-18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唐子晴

人物名片

黃雲華

四川第九批農民合作社省級示範社「攀枝花市雲華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創始人。

3歲時患小兒麻痺症落下殘疾,因敢想敢幹、自立自強,四處「取經」,不僅發展起自家的特色產業,還成了全村的致富帶頭人。

割草,把飼草、豆渣、玉米等攪拌均勻……8月23日,攀枝花市仁和區中壩鄉學房村51歲的黃雲華和妻子像往常一樣,一起床便扎進自家養殖場。給400多頭豬和30多頭牛餵完食,已到了晌午。「大年三十也要這樣按時按點,馬虎不得。」說話間,黃雲華又抬手指了指遠處滿山的芒果樹,他說搞好種養結合,也是給合作社其他村民做表率。

身體殘疾卻鬥志彌堅

「是窮怕了。」黃雲華說,自己和年少患病夭折的哥哥給家裡帶來沉重的負擔。直到1992年,23歲的黃雲華得到了免費兒麻康復手術機會。「當時我連200元住院時的生活費都拿不出。」他回憶道。

丟掉雙拐,黃雲華開始走南闖北。賣過小菜,開過餐館,修過鐘錶,還幹過屠夫。但走到哪他都覺得心裡不踏實,「家鄉有山有水有土地,為啥就不能幹出點事情來?」

2006年,黃雲華買回4頭母豬,第二年就賺了5萬元。加上對種植感興趣,他邊擴大養殖規模,邊盤算起發展種植業。

枇杷、石榴、李子、核桃,黃雲華大膽嘗試,沒想到吃了缺技術的虧。見周邊村子都種起芒果,他不顧村上海拔高冬天可能出現霜凍的現實,又前去考察,「因為我還是想種種看。」

2013年,聽說修建觀音巖水電站有大批芒果樹要移栽,黃雲華果斷買回120棵。剪枝、除草、套袋……他請來農技員指導,邊看邊學。隔年,芒果便帶來近萬元的收入。

給貧困村民脫貧「出招」

2011年,黃雲華成立「攀枝花市雲華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

為此,他去湖北學技術,去昆明和郫縣(現郫都區)學電商。眼看著攀枝花的芒果越種越多,黃雲華開始思考怎麼才能賣出好價錢。「我就學過壓花技術,可以使芒果晚熟。」他說,自己先做實驗,發現確實可行,就給合作社農戶傳授經驗。

「我是被黨和政府一路幫著扶著過來的,也想幫更多貧困戶和殘疾家庭。」有買不起果苗的貧困戶,黃雲華便自掏腰包,送苗上門,再開起技術培訓班。目前,全村在黃雲華帶動下已種植2000餘畝芒果,179戶農戶加入合作社。

「以前問有多少低保的人多,現在問技術的人越來越多,打心眼兒裡高興。」黃雲華希望明年合作社能實現統購統銷,再給鄉親們多掙份收入。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榜樣力量 | 身殘志更堅,他讓貧困戶有榜樣有希望
    脫貧攻堅榜樣力量 | 身殘志更堅,他讓貧困戶有榜樣有希望 2020-08-25 2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深度聚焦:小兒麻痺症在奈及利亞
    小兒麻痺症已將殘缺的腳印留在了奈及利亞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因其致殘的兒童的身影。圖中的男孩兒正拖著殘疾的雙腿爬過街道。  脊髓灰質炎又名小兒麻痺症,傳播極其廣泛,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兒童患病後易造成肢體肌肉弛緩性麻痺,留下終身殘疾。
  • 又一位名人去世,他消滅了中國的小兒麻痺症!值得我們送他一程
    他們的貢獻滋養著後世,如今他們到了該離開的時候了,值得大家去送他們一程。大家小時候想必經常打預防針吧,我們小時候都怕痛,不愛打針,一打針就哭。但當時為了防止我們哭,醫生每打完針就說給我們一個糖豆吃。醫生真的給了,但你認為那只是簡簡單單的糖豆麼?小居告訴你吧,那是預防小兒麻痺症的糖丸。當時,只記得甜甜的,很好吃。就是那樣一個不起眼的,甚至被你認為是糖豆的小糖丸,使得多少兒童免於殘疾。
  • 預防小兒麻痺症的糖丸 卻讓我兒子得了小兒麻痺症
    2010年底,機率只有百萬分之一的不幸,降臨到了只有兩個多月大的他身上。  口服糖丸後  小墨墨出現了異常反應  2010年情人節,22歲的方芸和27歲的朱國走進了婚姻殿堂,同年10月17日,可愛的小墨墨降臨了。
  • 顧方舟:深山中研究出小兒麻痺症疫苗,還拿剛滿月兒子做親測實驗
    到目前為止,已經沒有因這個病終身殘疾,行動不便的孩子了,顧方舟為我們開創了一個美好的未來。同時,更讓人覺得偉大的是,他甚至為了研究這個病的疫苗用自己的孩子做實驗。那麼,顧方舟到底是誰?這個病,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兒麻痺症小兒麻痺症又叫脊髓灰質炎,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它是上個世紀威脅一到六歲兒童的,通過口鼻傳播的疾病。
  • 北京同安骨科:趙憲光實力解決小兒麻痺症後遺症
    小兒麻痺症這種疾病,我們大家都應該是熟悉的,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而且還可能造成併發症,一定要重視治療才行。但是家長們都不知道選什麼樣的醫院,專家就建議大家去正規專業的專科醫院,這樣孩子的疾病才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治療。
  • 因患小兒麻痺症一度自卑如今年入60萬回報社會,延壽縣邊延輝:站...
    周末來臨,哈爾濱市延壽縣47歲的邊延輝趕到延壽縣星輝有機優質稻米專業合作社工作,手捧著顆粒飽滿、色澤青白的大米,回想自己一路走來的艱辛,他思緒萬千。邊延輝自小患有小兒麻痺症,不滿周歲,家人就帶著他四處求醫,長大些,頑強的他仍堅持上學。
  • 患小兒麻痺症的他 成了最會賣房子的人_揚州網
    手捧榮譽,傾聽著臺下如潮的掌聲,生活中一直堅強的他,再也藏不住眼角的一抹溼潤……他,就是揚州選手湯育軍。兩歲患上小兒麻痺症的他,一舉奪得本屆技能大賽一等獎,獲評「最佳房地產經紀人」「十佳經紀人標兵」稱號,他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的?昨天,記者對湯育軍進行了專訪,傾聽他的勵志故事。
  • 戰勝小兒麻痺症!德國圍棋聯盟將舉辦公益賽事
    這種可怕的病毒性疾病曾經很常見,主要影響兒童,破壞神經中樞,常導致伴隨一生的嚴重殘疾甚至死亡。經過數十年來的充分研究,目前接種疫苗能夠有效預防小兒麻痺症。也因此,每年全球新增的病例數從1988年的35萬例下降到2019年的不足100例。而現在小兒麻痺症僅存在於世界上兩個國家,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直以來,為使疫苗在世界各地普及並將其交付給有需要的人,各方力量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 雙腿殘疾,只能靠板凳走路,「板凳哥」不認命走向致富路
    一張板凳,挪一下走一步,他就是「板凳哥 」葉國華。這天,駐村扶貧工作隊來到葉國華家裡,幫他察看蓮子剝殼機。去年,葉國華用申領的5萬元「小額扶貧貸款」,購置了這臺機器,代理了全村的蓮子剝殼。6月底,蓮子又要豐收了,剝殼機得提前做好準備。葉國華早早地就將機器保養好,他說加工蓮子的三個月裡,自己大概可以收益1萬元左右。
  • 日本國際協力機構和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合作根除小兒麻痺症
    作為這一正式合作的第一步,緒方貞子女士和蓋茨先生還公布了一項創新的融資協議來支持巴基斯坦的小兒麻痺症計劃。 此次公布對巴基斯坦根除小兒麻痺症的目標做出了重大貢獻。 蓋茨表示:「此次合作恰逢巴基斯坦的關鍵時刻,將幫助我們達成世界根除小兒麻痺症的共同目標。日本的重大貢獻將使數代巴基斯坦和全球兒童受益。」 儘管過去20年全球小兒麻痺症已經減少了99%,但巴基斯坦仍然是該疾病傳播從未消停的四個國家之一。全球根除小兒麻痺症計劃獨立監督理事會近期的一份報告稱讚了巴基斯坦對小兒麻痺症疫苗接種的更高承諾。
  • 高齡、小兒麻痺、又遭遇骨折的他,還能站起來嗎?
    說起小兒麻痺症, 大家肯定都不陌生, 但又並不是那麼地熟悉。 小兒麻痺70年 他是否還能行走 72歲的劉大爺(化名),2歲的時候被脊髓灰質炎病毒侵害,不幸患小兒麻痺後遺症
  • 最不可思議的利物浦傳奇球星,小兒麻痺症患者成為獵鷹足球鞋之父
    而且他小時候患有小兒麻痺症,6歲時,他幾乎因為小兒麻痺症一條腿殘疾。澳洲的醫生其實就是這樣下的結論,但人生中,總有那麼幾個命中注定的貴人。一位來澳大利亞度假的美國神醫和他不期而遇,並且治好了他的小兒麻痺症。
  • 「歌壇戰士」鄭智化:幼年殘疾,31歲唱《水手》成名,今為愛隱退
    取名"智化"也是因為他的童年太過不幸,父母希望他以後能用智慧化解苦難,堅強成長。他出生的第2年,還不會走路只會爬行,嘴裡咿咿呀呀的小智化不幸患上小兒麻痺症。所以,即便是患上小兒麻痺症,他還能每天樂樂呵呵的,就好像後來鄭智化唱的那句歌詞"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我想這句歌詞也許就是鄭智化在與童年的自己對話。
  • 貴港市港北區:殘疾貧困戶勤勞奮鬥 成為脫貧攻堅好榜樣
    舉報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黃月芬 通訊員 梁思琴 鄭世澤):家住貴港市港北區慶豐鎮覃山村覃山屯的覃偉權肢體三級殘疾
  • 河北平鄉殘疾青年楊延剛憑藉「琺瑯畫」實現致富夢
    10月22日,河北省平鄉縣油召鄉東上疃村,殘疾青年楊延剛在自己的工作室伏案創作著景泰藍掐絲琺瑯畫。楊延剛在創作景泰藍掐絲琺瑯畫。 姚友諒攝1978年出生的楊延剛,2歲時因患小兒麻痺,落下了左腿行動不便的後遺症。楊延剛從小就對美術有著超乎尋常的興趣,經常臨摹小人書裡的人物,用木棍在地上、用鉛筆在紙上畫來畫去。
  • 鄠邑榜樣力量 | 一起為咱鄠邑的「身邊好人」點讚吧!(二)
    他自幼因患小兒麻痺落下了後遺症,造成右腿殘疾,憑藉年輕時學得做鞋、修鞋的好手藝維持生計。他的生活並不富裕,但他心地善良,還十分樂於助人,對村民鞋子小修小補從不收錢,對困難戶、殘疾人修鞋從不收錢,這為他贏得了好口碑,也獲得了大家的信賴。2020年先後榮獲「西安好人」「陝西好人」榮譽稱號。
  •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馬術比賽首迎女騎手:小兒麻痺症騎手獲銀牌
    曾身患小兒麻痺症的丹麥女騎手Lis Hartel不僅參加了比賽,還獲得個人賽銀牌,成為這項運動中的明星。4位女性騎手參加盛裝舞步比賽見證了馬術運動在奧運會發展過程中新的歷史,與此同時,非士官、下士及士兵也被允許參加比賽。在參加三項賽的19個國家中,有13個國家的團隊由軍人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