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來臨,哈爾濱市延壽縣47歲的邊延輝趕到延壽縣星輝有機優質稻米專業合作社工作,手捧著顆粒飽滿、色澤青白的大米,回想自己一路走來的艱辛,他思緒萬千。邊延輝自小患有小兒麻痺症,不滿周歲,家人就帶著他四處求醫,長大些,頑強的他仍堅持上學。從兒時的自卑到成人後的自信,從創業開店到成為稻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從曾經負債纍纍到如今年入60餘萬,邊延輝沒有被疾病打倒,而是用樂觀向上的精神一路披荊斬棘,收穫成功的果實。
刻苦讀書考上大學
「那時總是在窗邊幻想著,如果有一天我能自信地站起來,做些同齡人能做的事情多好,對他們來說普通的事,對我可能要付出百倍努力。」
1974年,邊延輝出生在延壽縣的一個農民家庭,有兩個妹妹,八畝田地收成和父親邊秋生的微薄課時費是家裡全部的收入。兩個月大時,邊延輝被診斷出左下肢小兒麻痺,此後,父母便帶著他開始了漫漫求醫路。儘管如此,回憶起小時候的生活,邊延輝仍難掩喜悅之情,「冬天朋友們都在外邊玩打雪仗、拉雪爬犁,跑來跑去,因為我跑不了,朋友就套狗爬犁拉著我一起玩。秋天,我和朋友們一起放牛,遠看村子裡炊煙嫋嫋,感覺特別美。村裡的鄉親們開著拖拉機路過,看到我,總會給我抱上車,載我回家。」
1980年,邊延輝到了上小學的年紀,學校離家僅有1000多米,由於行動不便,他要花上兩倍的時間。邊延輝從小自律,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到了初中,教室離廁所比較遠,上廁所不方便,我連水都不敢多喝一口;上體育課時看著周圍奔跑玩耍的同學們,自卑的情緒在我的心底逐漸擴散。」但為了不辜負母親王秀梅的期望,邊延輝每天凌晨兩三點鐘就起來學習,別的孩子玩耍時,他在學習,別的孩子休息時,他還在學習,練習冊反覆寫,直到寫的書頁卷邊,錯題區域再也寫不下多餘的筆記,中考時,他考上了延壽一中。通過不懈努力,高考時,他被佳木斯大學錄取。
學技能創業開兩家店脫貧致富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一直在準備著,通過勤勞努力,最終脫貧致富。」
1997年,邊延輝大學畢業回到延壽縣工作,當時月工資260元。1998年,邊延輝與楊志丹結婚,那時生活不寬裕,吃肉都是一種奢望,邊延輝不忍看著妻子跟著自己吃苦,決定改變生活。
通過學習和苦練技術,2000年,邊延輝向親朋好友借了4000塊錢,買了配件和電池,在鎮裡開了家手機維修店。「當時我也是鼓足了勇氣,一旦賠本,這4000塊錢我要還兩年。當時我也不懂得如何經營,心想如果一周沒人來我就要關門了。」邊延輝回憶,結果出乎意料,第一天就掙了50塊錢,相當於他在單位近一周的收入。由於業務種類多,價格又便宜,店裡顧客幾乎天天爆滿,一年就收入了10萬餘元。於是,邊延輝在鎮裡買了房子。2005年,又開了第二家店。
回報社會幫扶貧困戶就業
「脫貧應該從長遠打算,只有思維跳動起來的人,才能活下去,才會活得更好,更精彩。」
2011年12月,眼看著自己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邊延輝便想帶動同村的鄉親們共同致富,因為村裡主要生產水稻,所以他成立了延壽縣星輝有機優質稻米專業合作社,根據每年的市場和土地情況選擇種植品種。在設計大米包裝之前,邊延輝還到哈爾濱各個超市進行了調研。邊延輝說:「雖然我們自己基地生產的量比較少,但質量得到了保證。」2016年,合作社盈餘42萬,如今,年收入60餘萬,還清了債務、自己富裕的同時,還幫助他的朋友和鄉親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2018年9月,在哈爾濱市殘聯的號召下,邊延輝利用自身產業優勢,帶動了11戶殘疾人貧困戶,每戶按2000元的資金量花到貧困殘疾人身上,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村民,邊延輝則根據他們的情況,安排在合作社工作,每月發工資。
延壽縣的馬忠喜就曾接受過邊延輝的幫助。馬忠喜如今在合作社管理農機,今年已是他加入合作社的第3年。馬忠喜說:「我的生活條件和以前相比有了極大提高,是邊大哥給了我現在的生活,我非常敬佩他,他對待工作的拼搏精神以及為人處世的態度也讓我受益良多。」未來,邊延輝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
【來源:生活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