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載,唐高宗元年(674年),賴標,字允闓,官值殿大將軍,奉命統兵五路由松陽(在今浙江省)入閩剿寇,追至今天的上杭地界而平息, 聖諭敕其鎮守閩疆,賴標遂攜眷由松陽移至今福建上杭古田開基,為該支賴氏入閩始祖。此後,賴標裔孫播遷海內外。主要有賴標裔孫賴七郎(名安、字促儀),妣宗氏,率長子賴法全等,遷廣東梅縣荷泗開基, 裔孫遷居梅縣、蕉嶺、平遠、武平等縣;賴源清一郎,遷廣東梅縣泗都 董田開基;賴福郎、賴祿郎子孫遷廣東興寧、五華開基;賴大郎、賴二郎子孫遷廣東興寧開基;賴六郎攜次子朝美由上杭古田遷永定湯湖開基。
賴六郎季子賴朝英裔孫移居漳州平和、詔安,明代先後移居廣東饒平、普寧、朝陽、惠來等地。賴六郎四子賴朝奉宋季徙福建莆田, 宋元之交,裔孫遷廣東潮州、澄海、潮安開基。賴標裔孫除在上杭縣內發展外,還往長汀、永定、武平、平和、南靖、泉州和江西、廣東等地播遷。千百年來,賴氏裔孫轉遷閩、粵、贛、桂、浙、瓊、川、臺等省及東南亞各國。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古田賴標裔孫用契銀一千兩,向餘姓購買「待鳳口」祠基一座,始建賴氏宗祠——致愛堂。乾隆四十八年 (癸卯歲,1783年)秋商議建造,擇十月初四巳時起工,十一月初七寅 時上梁。乾隆五十一年(丙午歲,1786)冬告竣,次年(丁未歲,1787)四月二十二日午時升神主,供奉入閩始祖標公。建築共用銀計1300餘兩。
致愛堂為府第建築,兩進兩廂。青磚黛瓦,屋簷翼飛,雕梁畫棟, 古樸典雅。祠後圍牆,堂前月池,艮水繞池而過,涓涓匯於乾口,卵石埔坪,圖案別致。精雕石鼓,立於門柱;細琢臥獅,雄視兩廂。至20世 紀中葉,有各時期建豎之石雕華表(俗稱「桅杆」)13柱,形狀各異,錯落有致,聳立兩側,蔚為壯觀。致愛堂遂成為賴氏追思溯源,頂禮朝拜 之聖地。
賴氏宗祠 致愛堂,於2002年12月由古田賴氏各房重修, 2003年8月28日竣工。重修後的致愛堂基本保持原貌,門前石雕華表不再豎立,月池規模比先前有所縮小,但祠堂屋面改鋪琉璃瓦,大門頂上塑有九龍,暗喻賴姓入閩十二世祖九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