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轉運量60噸 南京鼓樓新添一個廚餘垃圾中轉站

2020-12-12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12月11日訊 (通訊員 朱磊 記者 羅鵬)服務半徑擴大至2.5公裡,日轉運量為60噸。記者今天從南京市鼓樓區城管局獲悉,幕府西路廚餘垃圾中轉站已經正式啟用,極大提升了周邊地區廚餘垃圾的轉運效率。

「此前我們一直使用多種車輛將分出來的廚餘垃圾送往江北廚餘垃圾處置中心,每天多輛車往返多次,不僅效率低,而且運營成本很高。」負責鼓樓區垃圾收運工作的南京鼓樓管養集團副總經理陳築明告訴記者,建成廚餘垃圾中轉站之後,小車進出小區、單位將廚餘垃圾收運之後,集中到中轉站裝上大型車輛。

記者了解到,幕府西路垃圾中轉站建於2004年,服務半徑1.5公裡,日處理30噸其他垃圾。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後,隨著居民分類習慣的逐步養成,居民家中產生的家庭廚餘垃圾和農貿市場產生的其他廚餘垃圾量將逐步提高,鼓樓區迅速升級改造幕府西路垃圾中轉站,提高廚餘垃圾收運能力,將其改造成為服務半徑2.5公裡,日轉運量60噸的廚餘垃圾中轉站。

幕府西路廚餘垃圾中轉站兩個卸料機位分別對家庭廚餘和其他廚餘垃圾進行分類壓縮轉運,全程實現密閉化運輸,汙水和除臭處理分別採用當前較為先進的設備工藝,最大程度減少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垃圾經壓縮處理後產生的垃圾滲濾液經氧化處理後達標排放入城市汙水管網,同時釆用「低壓電解氧化處理+空間氣化(霧化)+UV光解+地面強氧衝洗系統」綜合工藝集成處理淨化技術,實現臭氣處理後達標排放。

鼓樓區城管局副局長陳濤告訴記者,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深入推進,鼓樓區按照「分得清、收得齊、運得走、處理好」的要求,將持續加大投入,堅持上中下遊一起抓,前中末端齊發力,軟體硬體一起上,系統構建完善的垃圾分類體系,繼續推動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建設和常規垃圾中轉站改造,更新老舊運輸車輛,進一步提升轉運、處置能力。

繼續推動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建設和常規垃圾中...

相關焦點

  • 南京鼓樓區啟用首個廚餘垃圾中轉站 日運轉量60噸
    圖為投入使用的南京鼓樓區首個廚餘垃圾中轉站內景。鼓樓城管供圖南京生活垃圾分類正深入推進。為更好提升廚餘垃圾的收運效能,日轉運量60噸的鼓樓區首個廚餘垃圾中轉站——幕府西路廚餘垃圾中轉站於日前投入使用。鼓樓管養集團副總經理陳築明說,附近小區和農貿市場的廚餘垃圾先由小型垃圾車運到中轉站,中轉站兩個卸料機位會分別對家庭廚餘和其他廚餘垃圾進行分類壓縮,瀝掉過多水分、「變幹」的廚餘垃圾再由大型垃圾運輸車轉運至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
  • 從小區垃圾房、收集點到廚餘中轉站,現代快報記者直擊南京人「分了...
    現代快報訊11 月 1 日,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來了,上午 8 點多,現代快報記者兵分三路直擊垃圾分類首日小區居民分類情況。對於早已建起垃圾房的小區居民來說,分類已經駕輕就熟;剛剛撤桶並點的小區也有指導員全程 " 教學 ";廚餘垃圾有了專車從小區到中轉站。不過,分類技能還要提高,廚餘垃圾中還是容易混入垃圾袋、衛生紙等其他垃圾。
  • 南京鼓樓區799處垃圾分類收集點將配備1200名指導員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1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上半年鼓樓區垃圾分類專項考核位列主城第一。  距離11月1日只有20多天了,鼓樓垃圾分類工作準備得如何?  今年4月,鼓樓區啟動了新門口10號等6個居民小區、南京腦科醫院等15家單位的垃圾分類先行先試工作,並在5月底前建成5個小區8個分類收集點設施和6條分類收運專線,完成了「撤桶並點」、分類投放、源頭減量及分類收運等試點任務。
  • 金井三坑村廚餘垃圾處理站投用
    晉江新聞網5月31日訊 進去的是發臭的廚餘垃圾,出來的是可供農戶直接使用的有機肥料。在晉江市金井鎮三坑村,這裡正在將廚餘垃圾就地「變廢為寶」。  昨日,記者從三坑村黨群服務中心了解到,作為晉江市第一個省級農村生活垃圾乾濕分類試點村,目前,三坑村廚餘垃圾處理站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全體村民正積極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建設「綠色三坑」。
  • 蒲公英計劃助力福田垃圾分類,全區日均收廚餘垃圾近170噸
    1 月 12 日下午,深圳市垃圾分類公眾教育蒲公英志願講師結業儀式暨福田區垃圾分類志願者表彰會在福田區東海實驗小學舉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實施樓層車通,生活垃圾 " 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 " 後,福田區目前日均廚餘垃圾回收量 160 至 170 噸,減少了焚燒填埋處理量。
  • 「十年磨劍」,為了今天——寫在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面實施之際
    「目前,南京每人每天要產生1.5公斤垃圾,全市每天日產量5000噸垃圾,預計到明後年,就可能達到6000—7000噸垃圾,其中廚餘垃圾佔40%—50%……隨著垃圾日產量變多,垃圾填埋場分別達到設計使用年限,進入『超期服役期』。」南京雖然早在2000年就被原建設部確定為全國8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但2011年前只在很小範圍內作了試點,真正動起來還是在2011年。
  • 豐臺蓮怡園:把廚餘垃圾「留」在小區
    原標題:豐臺蓮怡園:把廚餘垃圾「留」在小區 本報訊(記者 孫穎)「廚餘垃圾現在隨收隨投,都變成了有機肥,我們把廚餘垃圾留在了小區。」8月5日上午9時,豐臺區盧溝橋鄉六裡橋村蓮怡園二區,劉振勇師傅將當天收集的廚餘垃圾全部投放到小區西側的處理站。
  • 發放11.2萬個入戶廚餘垃圾桶,天橋區生活垃圾分類全域覆蓋
    截至11月底,天橋區共出動作業車輛44627車次,作業行程763881公裡,作業用水642408噸。今年以來,天橋區共採購發放入戶廚餘垃圾桶11.2萬個,採購240L廚餘垃圾桶400餘個,更換其他垃圾垃圾桶5000多個。安排廚餘垃圾督桶員780餘人,噴塗廚餘垃圾運輸車5輛,購置28輛電動運桶車用於廚餘垃圾運輸作業;安裝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設備3臺,日處理能力達18.5噸/日,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域全覆蓋。
  • 日「吞」600噸,可產電量13.18萬千瓦!濟南首個廚餘垃圾處理項目...
    12月21日上午10點,濟南市廚餘垃圾處理項目在濟南市環境科技產業園(長清馬山鎮季莊村東北山峪)舉行正式開工儀式,這標誌著濟南市首個廚餘垃圾處理項目正式落地。項目計劃明年年底投入使用,每日可處理600噸,可產生電量13.18萬千瓦。
  • 泉州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破冰」前行
    「我們一年堆肥製成肥料大約20噸左右,用於綠化施肥。」郭坑村村委會工作人員郭健平向記者介紹,生活垃圾通過二次分揀出可堆肥垃圾,經堆肥房發酵分解成為有機肥料。過程中所產生的滲漏液經收集後重新回噴到新垃圾上,用於調節垃圾溫度,循環使用。堆肥過程中產生的臭氣則經過特殊處理後再排放,有效避免二次汙染。「可就地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
  • 減少二次汙,日處理量可達5噸,蘇州新莊廚餘垃圾處置終端投運
    面積為100平方米的姑蘇區新莊廚餘垃圾處置終端進入試運行階段,日處理量可達5噸。該終端設備採用冷凝水洗滌、高溫烘乾工藝,24小時內廚餘垃圾減重率達到90%以上。該處置點的建設,可快速處置周邊小區居民分類投放的廚餘垃圾,有效縮短廚餘垃圾暴露及運輸時間,改善廚餘垃圾變質、發臭等擾民現象,減少了二次汙染的風險。
  • ...到南京又改名為「廚餘垃圾」 江蘇代表建議:儘快統一叫法,避免...
    朱信智 攝1月15日上午,江蘇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將正式開幕。1月14日下午,省人大代表們陸續報到。揚子晚報記者第一時間來到報到現場,聽聽今年代表們又關注了哪些熱點問題,帶來了哪些「江蘇好聲音」。隨著開展垃圾分類的城市增多,「這是什麼垃圾」考題難度升級,但不同城市的不同叫法也讓人「頭疼」。
  • 為什麼垃圾中轉站越來越受歡迎?
    老式的垃圾收集點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生活越來越好,人們造成的垃圾也越來越多,髒、亂、差是人們對它的評價。新型的垃圾中轉站躍進人們的眼球,新型的垃圾中轉站集美觀、收集。存儲、壓縮為一體,不僅可以和環境搭配一致,而且也可以減少垃圾的體積和垃圾長時間堆積散發出來的臭味。
  • 垃圾分類倒計時 河西區新增廚餘垃圾收運車
    「為了收運廚餘垃圾,我們新增了6部3噸容量的、3部5噸容量的、5部1.5噸容量的垃圾車,另有6部新能源垃圾車和12部移動式垃圾箱。」「廚餘垃圾在河西區生活垃圾中所佔的比例,最多可達到20%。」郝鑫用一組數字進行分析,「目前河西區大概有2400多家餐飲類沿街商鋪,生活垃圾日產量在700到750噸左右,其中廚餘垃圾就要超過130噸。這還不算其他商鋪、單位和居民家中的垃圾,現在每人產生的垃圾都得分開收集。」垃圾分類正式施行後,河西區各街道社區、5600餘家沿街商鋪、1000餘家企事業單位所產生的廚餘垃圾都要靠環衛工人們駕駛新增的專用垃圾車收集轉運。
  • 小區生活垃圾直運垃圾處理廠,居民不再受噪音和異味困擾
    長江網12月28日訊「以前每天半夜收垃圾桶,吵得睡不好覺,氣味又大,現在我們沒有這樣的擔心了。」為解決因沒有生活垃圾中轉站造成的不便,漢陽區在兩個街道的6個小區進行了生活垃圾直運試點,受到各方歡迎。28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探訪了其中一處垃圾直運現場。
  • 嶽陽首個廚餘垃圾處理項目春節不休息,建成後日「吞」垃圾近300噸
    2月15日上午,記者在雲溪區陸城鎮嶽陽市靜脈產業園內看到,挖掘機、旋挖機、運輸車輛正在有條不紊地忙碌作業,工人們幹勁十足,嶽陽市廚餘垃圾處置項目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 「今年也是響應『就地過年』的號召,在項目上加班,項目上條件各方面都很舒適,夥食也好,還有工資補貼。
  • 垃圾分類即將實施 河西區添置廚餘垃圾收運車
    12月1日,《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日前,河西區新增6部3噸容量、3部5噸容量、5部1.5噸容量的垃圾車,另有6部新能源垃圾車和12部移動式垃圾箱,用於收運廚餘垃圾。 據了解,河西區餐飲類沿街商鋪超過2400家,生活垃圾日產量在700到750噸左右,其中廚餘垃圾就要超過130噸,在河西區垃圾中所佔的比例最多達20%。垃圾分類正式施行後,河西區各街道社區、5600餘家沿街商鋪、1000餘家企事業單位所產生的廚餘垃圾將通過這些新增的專用垃圾車收集轉運。
  • 【新時代 新作為新篇章】垃圾強制分類啟動 這幾個「問號」怎麼解決?
    南報網訊南京64個小區、101家單位先行先試垃圾分類。4月16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本月正式啟動垃圾強制分類前的「預演」。  眼下,作為國務院確定的46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試點城市之一,《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正在市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今年第四季度,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將在南京正式實施。
  • 漢陽區啟動垃圾直運試點
    為解決因沒有生活垃圾中轉站造成的不便,漢陽區在兩個街道的6個小區進行了生活垃圾直運試點,受到各方歡迎。12月28日下午4時許,一臺負責託運「其他垃圾」的大型垃圾車緩緩開到漢陽區龍陽街新澳藍草坪小區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點,將保潔人員早已分類好的垃圾全部裝卸完,隨後趕往另一個試點小區。
  • 南京垃圾分類立法一審,拒不執行垃圾分類的行為可能記入信用檔案
    2月27日,南京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首次審議《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這意味著南京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正式進入立法程序。南京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已具備實施條件目前南京日產生活垃圾8000多噸,包含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餘垃圾。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垃圾產量還會日增,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置任務也越發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