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工兵的家國情懷_新聞中心_中國網

2020-12-14 中國網新聞中心

一家三代都是工兵,1個一等功、4個二等功,全軍學習成才標兵和原瀋陽軍區學雷鋒金質獎章、新「四有」革命軍人標兵……遼寧瀋陽市瀋河區「30後」管宗禮、「60後」管序東、「90後」管泰然「三代工兵」接力奉獻的國防故事,在遼瀋大地引起熱烈反響。

1957年,19歲的管宗禮懷揣著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熾熱情懷,走出遼寧鳳城偏僻的小山溝,來到本溪當了一名工兵,跟著部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吃苦受累也甘之如飴。

管宗禮夫妻以部隊為家,兒子管序東上學後,寒暑假就跟著他們在部隊工地上,有時也參加挖地道、架鐵絲網、背水泥柱,從小就感受到了部隊生活的艱苦。管序東到了服役的年齡,管宗禮鼓勵兒子投筆從戎。入伍後,管序東分配到「雷鋒團」的前身某工兵部隊,成了老管家的第二代工兵。

從當兵那天起,管序東參加指揮所搭建、爆破、架橋、布雷……吃盡了苦頭,經受了磨練。後來由於表現突出,被選送到國防大學高級參謀中青班深造。學成歸來,管序東執意放棄軍區大機關發展的平臺和機會,前往某工兵團任政委。2010年7月,吉林永吉發生特大洪水災害。管序東帶領部隊衝鋒陷陣,在救援2名落水戰士和3名群眾後被滔滔洪水捲走,幸好被一棵大樹攔住,才得以安全歸隊。

當第三代的管泰然到了服役年齡,爺爺和父親都動員他參軍。管泰然入伍後,被分配到某工化營地爆連,成為老管家的第三代工兵。親友們表示不解,「兩代人為國防盡的義務還不夠嗎,為什麼還要第三代接著上?」管宗禮擲地有聲地說:「工兵部隊的苦累和風險我能不清楚嗎?但高風險不能只留給別人,老管家的人應該繼續上!」

2014年9月,管泰然所在團受命組建維和大隊,遠赴西非馬裡執行維和任務。爺爺、父親雖有不舍,但依然鼓勵管泰然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在接下來的8個月裡,面對襲擊頻發、伊波拉病毒和瘧疾的威脅、動輒四五十攝氏度的高溫、遮天蔽日的沙暴,管泰然和33名維和戰友3次挺進被武裝分子控制的沙漠腹地,成功應對小股武裝人員偷襲、迫擊炮彈襲擊等50多次,圓滿完成了多項工程任務。由於在維和任務中表現突出,管泰然被聯合國授予國際維和二級勳章,榮立二等功。

在此期間,愛好寫作的管泰然還寫下9萬餘字、113篇維和日記,記錄維和工兵分隊在國外的工作生活和自己的成長。

三代工兵經歷不同,但一脈相承的是流淌在血液裡的紅色基因。胸懷家國的一家人,不傳金不傳銀,而是把紅色基因當成傳家寶。管宗禮總是抓住團聚時刻教育子孫,多次帶著兒孫回家鄉為烈士掃墓;利用家屬來隊時機談話、引導,播下從軍報國的種子。管序東和管泰然上學時,寒暑假都到父親所在的部隊接受磨練……

管宗禮是學雷鋒先進分子,管序東是撫順「雷鋒團」的一員。為了讓管泰然傳承弘揚好雷鋒精神,管序東就利用管泰然休假在家的機會,帶著他到「雷鋒團」和撫順雷鋒紀念館接受教育。前兩代工兵奉獻了自己的大半輩子,已光榮退休。讓他們感到欣慰的是,接力棒已經交到了第三代工兵身上。從陸軍工程大學畢業後的管泰然,又回到他所熱愛的某工兵部隊服役。

三代工兵的發展足跡,傳承著強烈的愛國從軍、獻身國防之志,勾畫出接續奮鬥的路線圖。瀋河區人武部專門為管宗禮家庭懸掛「光榮之家」牌匾,特聘管泰然為「瀋陽市瀋河區國防動員形象大使」,邀請他多次為入伍新兵作報告。如今,管泰然又成為「遼寧省徵兵形象大使」。

相關焦點

  • 三代工兵的家國情懷
    一家三代都是工兵,1個一等功、4個二等功,全軍學習成才標兵和原瀋陽軍區學雷鋒金質獎章、新「四有」革命軍人標兵……遼寧瀋陽市瀋河區「30後」管宗禮、「60後」管序東、「90後」管泰然「三代工兵」接力奉獻的國防故事,在遼瀋大地引起熱烈反響。
  • 一家三代工兵!30,60,90!「光榮之家」,你家是不是也是?
    以此為發端,他的兒子、60後管序東,孫子、90後管泰然先後加入工兵行列,「三代工兵」祖孫三代演繹的國防傳奇。三代工兵一脈相承的,是流淌在血液裡的紅色基因、家國情懷。這不是天生的,也並非可以自然傳遞,而是來自於一代代人的言傳身教。管宗禮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本身就是革命傳統教育的活教材。當兵後,他又接受了系統的革命傳統教育,成為學雷鋒先進分子,榮幸地參加了雷鋒同志的追悼會,懷著崇敬的心情為英雄墓地親手添上一揪土。
  • 儒釋道與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
    《日講禮記解義》 資料圖片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種家國情懷的形成,中國傳統文化諸流派都有其歷史作用。儒學強烈的家國情懷,歷來為世人所公認;而道家和佛家的家國情懷尚未被世人充分認識。例如清代思想家唐甄在其所著《潛書·性功》篇中,就曾提出「老養生,釋明死,儒治世」。
  • 抗疫文藝中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素有的思想情感,更是推動中華民族傳承賡續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抗擊疫情中,「家國情懷」始終貫穿著文藝創作的各方面全過程,發揮著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凝聚起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家國敘事呈現三種創作邏輯。第一, 從「家」出發的微小敘事。家,是烙印在中華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記。
  • 嚴復 林紓 10後的家國情懷
    丨秦漢胡同學員 虞鴻鍵我理解的家國情懷就是驕傲,在網上看到重大新聞的時候的那種激動,像前幾天我國自主研發的C919大飛機試飛成功所以我理解的家國情懷是熱愛祖國。熱愛祖國,並不是一件多難的事,就是升國旗時的莊嚴肅穆。
  • 從三封家書領略夏明翰的家國情懷
    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就義詩之外,還有三封在他就義前分別寫給母親、妻子、大姐的絕筆家書。薄薄紙箋,紙短情長,既有視死如歸的慷慨悲歌,又飽含對親人的摯愛和思念。「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三封家書,感天動地地揭示出一個共產黨人厚植血脈、託舉未來的家國情懷。
  • ...家傳光輝映萬家,國承情懷鑄強國」弘揚家國情懷系列主題活動
    近日,為落實以「家傳光輝映萬家,國承情懷鑄強國」為主題的「十佳百優」團支部活動,厚植支部成員對家國情懷的認知,增強支部成員對家國一體的思想認同,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2002團支部開展了系列主題活動。
  • 教育整頓看德州③|聽季羨林先生摯友講《「齊魯三賢」的家國情懷》
    教育整頓看德州③|聽季羨林先生摯友講《「齊魯三賢」的家國情懷》 2020-09-29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培養青少年的家國情懷
    省政協常委 謝永和  築牢學校思政育人主陣地,厚植青少年家國情懷,要講好三類故事、做好三個引導、把好三個維度。  循序漸進講好三類故事,樹立遠大理想抱負。小學講好榜樣故事,啟蒙家國情懷教育;中學講好偉業故事,薰陶理想信念教育;大學講好歷史故事,堅定文化自信。  循循善誘做好三個引導,促進主流意識形態認同。
  • 新課堂網校提醒:2020最不可忽視的高考作文主題——家國情懷
    新課堂網校專家老師在預測今年高考的作文主題時,認為首選家國情懷類,也就是愛國類主題。這類主題常寫常新,可以聯繫現實中發生的一些新聞熱點來分析或者將其當作素材。這類素材帶給你很多理性思考,又可以細分為很多感人的故事,考生不能泛泛而談,不能僅停留在感動這個層面上,一定要深層次地表現出你對家國情懷的理解,寫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寫出一種新高度。
  • 看完《金剛川》,整體並不滿意,沒了家國情懷,優劣各佔一半吧
    在情懷方面,電影的第一段主線是志願軍的一個普通士兵,著急過河奔赴前線。但他心心念念地是替死去的戰友拿回一塊獎章,而不是更高層次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就將原本應有的家國情懷降低到了個人情懷。
  • 「疫情」下,從眾志成城中看普通民眾的家國情懷
    雖然他們不是疫情前方的逆行者,但是他們的家國情懷更讓人感動。01、大難方顯真英雄,看一位普通民眾的家國情懷凝聚在抗疫行動中當疫情發生後,百面人生暴露無疑。許許多多的逆行者捨生忘死的在疫情前線與病魔作鬥爭,有許多的人倒在了向疫情進擊的路上。
  • 郝鶯歌的母校,開學第一課講的是「家國情懷」
    國旗下,三全學院黨委書記楊捷把疫情當教材,為現場師生上了「家國情懷」為主題的思政課。作為一所醫學類高校,三全學院為啥要在國旗下為學生講以愛國為主題的思政課?據了解,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非常注重學生愛國精神、家國情懷的培育。
  • 澎湃評論|患難與共的家國情懷,是中國人民戰勝困難的法寶
    一場可歌可泣的抗疫鬥爭證明,患難與共的家國情懷,是中國人民戰勝疫情的一大法寶。面對危機,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為戰勝疫病,人民群眾選擇顧全大局、主動擔當。疫情危險時刻,一聲令下,全國人民居家防疫,家庭、社區各司其職,基層社區嚴防死守。
  • 星辰文藝丨朱雪華:人被放大了的家國情懷——淺談《絕密工程》
    主題同樣是家國情懷,而這部電影展現出更濃烈的人的色彩,在弘揚家國情懷時不忘關照人本身。影片從人物塑造和觀眾體驗等方面注視和關懷「人」。主旋律得以與時代價值有了更為深入的融合。  立體人物的塑造  周作人曾在《新青年》發表了一篇《人的文學》。他說道:「我們現在應該提倡的新文學,簡單說一句,是『人的文學』。」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裡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傳統文化中最寶貴也最活躍的精神資源。在近兩個世紀驅逐外侮、建構現代民族國家的過程中,它發揮了難以估量的積極作用。今天,在培育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家國情懷」也有了新的發展。
  • 歲歲重陽九月九,家國情懷總如一
    節日中蘊含的人文理念,幾千年來薪火相傳、代代流傳,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體現著對家國情懷的認知與追求。細究每個傳統節日,我們會發現各有儀式與特色。清明的踏青、端午的賽舟、中秋的賞月等,均以獨有的方式助推傳統文化「活起來」「火下去」。對於重陽節來說,登高是最重要的節日主題。古時登高,主要是為了祈盼家人無恙;今日登高,倒是有健身祛病的功效。
  • 家國情懷精忠魂
    嶽飛一生精忠報國,家國情懷光照日月。他不是格薩爾王、不是嘎達梅林,也不是成吉思汗,他是曠古的民族英雄,直讓這些人與他面前都會黯然失色。嶽飛面臨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發出「還我河山」的巨人般的吼聲,驚天地而泣鬼神;「直搗黃龍」的鋼鐵般誓言,激勵三軍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他率領嶽家軍百戰沙場、鐵蹄錚錚、烽火狼煙,車錯轂兮矢交墜,嚴殺盡兮棄原野,飛鳴鏑,萬馬戰猶酣。為了國家民族的安危,他誓與匈奴共存亡,飢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這是何等的英雄氣概。英雄的史詩,譜寫著家國情懷鐵血丹心,輝映著精忠報國赤子胸襟,滋潤著千古潁淮大地。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詩行裡的家國情懷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詩行裡的家國情懷 2020-12-17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下的家國情懷
    「有國才有家」。正是因為家國情懷的集體「爆發」,才讓千千萬萬個同胞忘記昔日同行們的競爭,放棄行業之間的偏見,也拋開趁機賺一筆的小夢想。一切都只為了打贏這場一旦失控後果不堪設想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企業在疫情面前紛紛解囊相助,積極主動捐款捐物,助力全國抗擊疫情,共渡難關。在疫情面前,人民群眾團結一心,匯聚成疫情防控線上最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