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羅甸縣鳳亭鄉一類深度貧困村——交吾村,遠遠望去,藍頂、紅頂的小房子格外顯眼。進入村莊,一條水泥路通往村裡家家戶戶,路邊是村民用小柵欄圈起來的「庭院」,庭院裡搭著木樁,木樁上攀著百香果苗,頓時有種「庭院深深」的感覺。「這得感謝駐村工作隊,上門發動我們改廁、改圈、改廚,特別是實行牛羊圈獨立村外後,房前屋後乾淨衛生又方便舒適。」談起村子的變化,交吾村村民謝永力感慨地說。
經過治理後的交吾村「髒亂差,村裡可以用下不了腳來形容。」回想起以前,謝勇力直言,那時候村裡家家戶戶人畜混居,又髒又臭。遇到下雨天,家裡被水淹,滿屋的稀泥和糞水。作為鳳亭鄉人大主席、交吾村工作隊第一隊長的高少波也坦言說,過去提起交吾村聽到最多的詞就是:「太髒了」「爛木房」「泥巴路」「人畜混居」「屙野屎」……如今,通過環境整治,什麼都變了,而且變化越來越大。村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住著舒服、生活提高,「有水泥路、有廚房、有廁所、有電視、有自來水等等」。
交吾村一角那麼,是什麼讓村民們改變的呢?高少波介紹說,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產業扶貧、智志雙扶,黨建引領工作來對老百姓的思想觀念、生活習慣進行轉變。為了從源頭上解決寨子上衛生環境差的問題,交吾村發動群眾將寨子上的牛圈羊圈雞圈,統一規劃到150米以外,解決了過去到處是牛糞,馬糞雞、羊糞,腳都下不了的問題。與此同時,堅持黨建引領,以開展「志智雙扶·感恩奮進」思想扶貧為契機,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2019年7月後,在推進農村基層治理方面,交吾村進一步強化建章立制,引導村民自治,更把村裡黨員集中起來進行培訓,通過黨員帶黨員、黨員帶群眾,逐漸改變村民的陋習,「讓他們從不講究衛生變成主動講究衛生,從不想動變成了我要動」。
家家戶戶牆壁上都貼得有衛生評比卡「發揮黨員幹部的引領作用,激發交吾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激發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的積極性。」村支書陸義宏還告訴記者,為確保措施有效,村裡制定了相應的環境衛生管理制度,通過衛生評比獲得獎勵積分,積分到年底又可以兌換洗衣粉、油、米等生活用品,讓群眾參與到衛生評比工作中,營造爭先創優你追我趕的氛圍。現在,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著「人人講衛生,家家樹新風」的評比卡。「每周村裡都有人來家裡檢查衛生情況,大家都爭著參與評比,都希望拿到『優』。」謝永力說。
交吾村一角此外,為了帶動村民脫貧,在交吾村打造百香果產業基礎上,勸說沒有外出務工的勞動力都到百香果基地去打工。尤其是針對一些懶漢和低保戶,他們既做思想工作又有硬性要求,讓同村群眾來督促他們到基地上班,不斷提升物質基礎促進思想轉變。隨著人居環境提升工作的持續開展,如今的交吾村田野飄香、處處皆景,呈現出優美、清新、幸福的美麗鄉村畫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顧全 張恆
編輯 張良勝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