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囑在心 慈悅革習用法修

2021-02-23 杭州慈濟

呂慈悅(左三)參與北區慈濟志工幫忙受災民眾打掃雖沾得滿身泥濘,卻歡喜付出,期望災民家園迅速恢復。(攝影者:王祝明 地點:基隆市 日期:2017/06/05)

能在經藏演繹舞臺上指揮萬人進退有序,慈濟志工呂慈悅也能在臭味難聞的地下室,跟著清掃志工一起用餐,跟著證嚴上人的法,她「作自己」始終如一,卻一步一步改變了習氣。 

眾生有苦難處 就是真道場

2017年「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三重場次,6月16日第一天課程,長年隨師的志工呂秀英(法號慈悅,下文都以法號稱)分享「師徒之間」。

「聞法,就要說法丶傳法。」慈悅恭讀上人的慈示,聽了法,更要把法和人分享。上人說過:「眾生有苦難,就是菩薩要去精進,也是用功的時候。這就是真道場。」又說過:「懈怠的人無法見真理。」只是聽法,沒有力行,也沒有用。

2017年6月初梅雨鋒面,加上西南氣流造成臺灣部分地區淹水災情嚴重,北區慈濟志工於6月2日起到各地投入勘災丶提供餐食物資丶清掃丶安心家訪,慈悅也應邀前往基隆協助清掃。

她來到一棟大樓的地下室,泥沙灌滿整個地下室,空氣不流通的空間,臭味沖天,每三十分必須去吸一下新鮮空氣。中午用餐時,慈悅身上的制服已沾滿了泥沙丶新背包也面目全非,她坐在地下室的出口和大家一起用便當,臭味仍不時從身後的空間飄散出來,她卻輕安自在。

「救災,藍天白雲從天而降,從地湧出,如果沒有上人教我們大智大仁大勇,怎麼可能深入這種苦難?法入心了,自己走進入苦難,無所謂臭,無所謂髒,『小路皆大路』要由小乘走入大乘,真的要有大願力。」慈悅在這次救災後深深體會到,聞法就要力行,苦眾生苦,看到眾生脫離苦後,內心的愉悅,難以言喻。

堅定方向 始終如一

慈悅是行動力夠又很有群眾影響力的人,她自知如果方向不對,大團隊會走向歧途;如果方向對了,恆持願力,勇往直前,可以把佛法弘揚出去。慈悅不斷告訴自己要謹記,方向正確,勇往直前。 

以前辦大活動,因為隊伍浩蕩長,時間寶貴,為了快速達成活動需求,慈悅力求「快丶狠丶準」。上人跟她說,要調整為「很快準」,上人提醒她要修習氣,把時間用在走入群中。慢慢地,慈悅從「我,說了算了。」霸氣十足,調整到「我說的,算了。」懂得去尊重別人。

慈悅師姊的「師徒之間」的分享,句句是法,鏗鏘有力,馬來西亞的幹部全場用心聆聽,幽默的分享讓現場氣氛輕鬆。(攝影者:陳明清 地點:三重慈濟志業園區 日期:2017/06/16)

二十五年前,慈悅與哥哥和姊姊第一次見上人,就捐出一筆善款。之後,慈悅曾問上人:「您怎麼都沒有跟我們說感恩?」上人說:「我沒有把握改變你。」長期在慈濟的薰習下,她一改以往的咄咄逼人,到現在慈濟人文具足。以前她穿八正道,很多人讚嘆她很有氣質丶很莊嚴,現在深入救災,穿著被汙泥噴濺的藍衣藍褲,宛如「迷彩裝」,則是另類的氣質,內心卻感覺特別踏實。

苦難是最好的良師 增上緣

上人曾對慈悅說:「如果你吃素,師父很有面子。」她曾經歷經三次吃素失敗,在第二次失敗後,她向上人說,有人拿她的頭髮去做檢驗出她有地中海型貧血,不適合吃素,上人默而不語。過去還沒嘗試茹素,每年慈悅會和家人到香港吃大閘蟹;有一年,她在香港餐廳想到了「光目女」故事和《水懺》,經藏演繹一幕幕呈現眼前,她放下了筷子,不敢再吃了,想再吃素。

第三次吃素失敗,上人對慈悅說:「你的業好重,別人吃素很順利,你吃素卻百般考驗。」慈悅聽了,就下定決心要吃素。她在臺上向所有學員說:「我吃素至今,身體越來越好。吃素,能不能成功,就在有沒有心,有心就不難。」

一路走來,慈悅邊走邊修,她向來自馬來西亞的學員們分享:上人說過「人沒有苦過,對佛法不會刻骨銘心。」心魔要降伏,有障礙是正常的。「不做,絕對沒有是非,沒有障礙。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要當快樂的志工,如何能幫師父分擔如來家業?如何度眾呢?認真投入做慈濟,才是實質上的皈依。」

課程尾聲,她語重心長地勉勵說,真正做事的人,要堪得住寂寞。挫折和障礙是值得的,被魔考,要更堅定信心,如果被魔打倒,來生還是懵懵懂懂。我們真的要法入心,法入行,不要怕魔考,把每個磨難看做是增上緣。

文:劉美玲 新北市慈濟三重園區報導 2017/06/19

相關焦點

  • 22天修出 「禪悅」的經歷
    22天修出 「禪悅」的經歷作者:郭玥禎
  • 慈烏夜啼——唐·白居易
    慈烏夜啼——唐·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 官方慈音卡通人物小慈隆重上線啦!
    小慈的人物形象以慈音logo轉變而成,播下一顆希望的種子,辛勤的澆灌汗水,種子在陽光的溫暖、辛勤的付出之下生根發芽,頑強生長,長成參天大樹!由logo外部渾圓結構演變而成的白白胖胖的小慈,給人以溫暖可靠之感,展現出敞開寬闊的臂膀擁抱更多受困戶的熱情。
  • 慈烏夜啼·白居易
    譯文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哀傷的一直啞啞啼哭。早晚守著舊樹林,整年都不肯飛離。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聽到的人也忍不住淚溼衣襟。慈烏的啼哭聲仿佛在哀訴著自己未能及時盡到反哺孝養之心。其他各種鳥類難道沒有母親,為什麼只有慈烏你特別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以前有位名叫吳起的人,母親去世竟不奔喪。
  • 心隨境轉則煩 境隨心轉則悅——徐南詠
    在紛擾的行情裡中,「心隨境轉則煩,境隨心轉則悅。」太多的欲望太多的恐懼你唯一能控制的是你自己的心。由此可見,在市場中保持理性和清醒是何等的難能可貴。而要成為贏家則必須克服自身的人性弱點把他們控制在一個適度的範圍內。敢于堅持獨立、理性的思考。巴菲特所說:「我們也會有恐懼和貪婪,只不過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們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們貪婪」。
  • 性命雙修
    修性者,性字從直心生,故修直心者修性也。何謂直心?心之所思,天雖不知,不以悖天。心之所想,人雖不識,不以文飾。心無絲毫渣滓,常清常淨,應無所住,而生清淨心,是謂直心則修性也。佛學大辭典--直心,正直而無諂曲之心也。維摩經佛國品曰:「直心是菩薩淨土。」同菩薩品曰:「直心是道場。」
  • 慈容永記!回顧慈學老法師的一生(附追思紀念視頻)
    抗美援朝時期,慈老法師帶領僧尼做軍需物資,保質保量的完成了上級下達的任務,完成了黨的「以敬重佛菩薩的心敬重軍人,要以愛護佛菩薩的心愛護國家」的囑託。半個多世紀以來,慈老法師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改革開放的政策,她長期與黨和政府真誠合作,風雨同舟。
  • 送「慈元閣瑞麟獻寶玉墜」,受男女老幼喜歡
    為此記者專門採訪了該女士,據王女士說:我在慈元閣為老人請購了一款慈元閣瑞麟獻寶玉墜,我母親是屬兔的,所以請購一款慈元閣瑞麟獻寶玉墜吉祥物,希望母親能平平安安度過2014年。  經過調查發現,慈元閣瑞麟獻吉祥物在市場上頗為流行。經過詳細的了解,原來慈元閣是一家銷售吉祥物的公司。
  • 無極老母慈訓:
    無極老母慈訓:家書十叮嚀無生握筆血書東寄 寄語知音捎信兒女降生異地人間治理 六萬年載苦了兒女少年老翁四生六道 輪轉不己皇宮忘記可知為母心中焦慮 怕兒迷失義路真理眾兒女當明白人生真諦 己先立而立人闡揚真理三聲叮嚀母皇子  期望成功返瑤池收龍伏虎非難事  圓滿如意知終始修天道修自己莫管他人 斬七情斷六欲貪痴恚嗔情是枷愛是鎖將身來綁 名為囹利為圄囿人的心無極殿眾兒女皆能明辨 何為真何為假不戀紅塵不為那情所困跳出苦海 不為欲來所執超脫沈淪
  • 慈,孝,恭,雖簡單三字,但深領悟以後意義深遠
    慈:是作為長輩給予晚輩的一種愛,愛是要讓晚輩一定明知的。孝:是晚輩給予長輩的一種愛,也是尊重,要以感恩的心為根本。恭:是平輩之間最能體現的一個禮節。相互欣賞。修內最大的影響就是長輩,在每個成人幼小時接觸最多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舉止,道德標準等等都是一個孩子對世界的第一認知,也是第一道門楷。古有有句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縱做到極處,俱是合當如此,著不得一毫感激的念頭。如施者任德,受者懷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什麼意思?
    「無緣大慈」即諸佛菩薩利益眾生是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條件,雖與眾生無緣,但是也發大慈心而救渡之;佛菩薩隨時隨地開放慈悲心,只要眾生接觸到他,眾生就得度,接觸不到他,菩薩還是在度眾生。佛菩薩無處不在度眾生,無時不在度眾生。
  • 【關聖帝君慈訓】
    【關聖帝君慈訓】一個人造口過有多少?就要擔多少條的罪,上天斷我們的業力,就是依照影響有多大來判定的,這也會影響到道場的慧命,將來回天鐵定關「天牢」所以,道場上千萬不要談是非。今生有好的根基因緣,不善加把握,珍惜修道,是糟蹋佛緣,白修了!【 關法律主慈語 】現今修道人:講道不修道言行不合道著相忘內觀佛規顛倒顛虛圖作表面渡人不成全修道要以什麼為主?修道就是要以修心.辦道為主 。什麼事誤不得?
  • 唐詩誦讀|《慈烏夜啼》白居易|文楓 誦
    《慈烏夜啼》 唐·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jìn)反(fǎn)哺(bǔ)心譯文: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哀傷的一直啞啞啼哭。早晚守著舊樹林,整年都不肯飛離。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聽到的人也忍不住淚溼衣襟。慈烏的啼哭聲仿佛在哀訴著自己未能及時盡到反哺孝養之心。其他各種鳥類難道沒有母親,為什麼只有慈烏你特別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 四無量心之觀修
    菩提心的前行——修四無量心   發心功德雖大,然世人由於無始以來的我執習氣,及怯弱心理,很難在內心生起如量的菩提心,故在實修教授中以先修四無量心作為正發菩提心的前行助緣。  四無量心就是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舍無量心四種心態。無量是指所緣眾生無量,能緣之心亦無量故稱。在具體修學的時候,首先要修舍無量心。
  • 【佛教常識】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什麼意思?
    「無緣大慈」即諸佛菩薩利益眾生是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條件,雖與眾生無緣,但是也發大慈心而救渡之;佛菩薩隨時隨地開放慈悲心,只要眾生接觸到他,眾生就得度,接觸不到他,菩薩還是在度眾生。佛菩薩無處不在度眾生,無時不在度眾生。  「同體大悲」即諸佛菩薩將眾生看作和自己是一體的。視他人的痛苦為自己的痛苦,而生起拔苦與樂、平等絕對之悲心。
  • 修行第六步,發世俗菩提心,修菩薩道,行菩薩行
    那為什麼說修好了人,修了十善業道,才能發菩提心了?一是只有修好了人,修好了十善業,才會升起菩提心。二是沒有升起菩提心而妄稱發菩提心會怎樣我們來想想,在這五濁惡世中有一個名為學佛的人,在其他眾生眼裡和常人無義。我執心重,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妻子兒女都照顧不好才(連自己都沒有做好)……滿嘴慌話,殺業深重,嗔恚心大……(十善業道沒有修持),卻要發願利益別人,發願為別人尋求無上正果。
  • 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淨空老和尚主講
    九八年早餐開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共一集)  1998/7/20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3-0720  新加坡居士林念佛堂開始念佛到現在
  • 日本高野山大學教授、高野山清涼院住持靜慈圓法師一行赴密宗祖庭...
    靜慈圓法師一行與寬旭法師在惠果·空海紀念堂內共設壇城誦經修法 佛教在線陝西訊 2017年5月18日,日本高野山大學教授、高野山清涼院住持靜慈圓法師一行三十餘人前往密宗祖庭西安青龍寺、大興善寺參訪結願,密宗祖庭西安大興善寺方丈
  • 靜和淨:一字之差,兩種修法
    一個人的心不想受到幹擾,通常只因為一件事:思。所以學者喜歡安靜的環境,一間雅室,隔絕外在的紛擾,專注於閱讀和寫作,享受其中的樂趣。畫家也是如此,筆下遊走,心思綿密,不喜歡被其他事打斷思緒。但念佛是無思的,口動心至即可,並不需要太靜。一句佛號,在嘈雜的菜市場也可默念幾遍,工作期間敲著鍵盤,在家裡拿著奶瓶帶娃也都無礙。不然何以叫最方便的法門?念佛需要的其實是淨心。
  • 未見時,我心則憂。既見時,我心則悅
    亦既見止,亦既覯(gòu)止,我心則降(xiáng)。陟(zhì)彼南山,言採其蕨(jué)。未見君子,憂心惙(chuò)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yuè)。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生僻字解析:草蟲:一種能叫的蝗蟲,蟈蟈兒。喓(yāo)喓:蟲鳴聲。